今天对百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代安禄山,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历史上安禄山之乱影响深远,如果没有他造反,其他节度使会吗?
历史上唐代如果没有安禄山的反叛也会有其他人的反叛,因为节度使这个制度所造成的后果。唐代地方的节度使权力是非常集中的,手中握有兵权、财权、行政权,这是非常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产生的,就是权力太集中了,而朝廷想要对其进行干预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因为他们手误重兵并不害怕朝廷的大军,唐代的的节度使基本都带边境地区,他们驻守边境手握重兵且长期和边境的少数民族大军以及部落作战,因而这些人的大军是久经沙场非常有战斗经验的一支强军。而朝廷所控制的大军大多的都是禁卫军,他们长期处在内地,虽然也训练装备也精良,但是和经常处于战争中的边境节度使的大军相比还是差了太多。因而历史上曾经几次朝廷镇压地方节度使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唐代节度使的情况
所谓的节度使,是从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之所以称之为节度使,是因为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它起源于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北周及隋代时改称总管,唐初称都督。
唐代贞观以后,内地都督府大多被朝廷罢免,只有在边境等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还有保存,以统州、县、守卫防御。在唐代镇戍是经常性的防御据点,比较分散,兵力单弱,故每遇战事发生,必须由朝廷派遣行军总管统率出征或备御。规模较大的战役,又设置行军元帅或行军大总管统领诸总管。唐代真正开始由短期向长期转变的时候,最早是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根据古书资料《新唐书·百官志四》载:
“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初授,具帑持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中官祖送,次一驿则上闻。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将鸣珂金钲鼓角居后,州县赍印迎于道左。”
唐玄宗开元年间,朝廷在主要的边疆地区设立了碛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这十个之中的范阳节度使是节度使中兵力最大的。并且此时的节度使多由胡人担任,往往封郡王。朝廷任命节度使,要授予其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
节度使制度都对唐代朝政的恶劣影响
唐代的节度使制度对于当时的朝廷集权来说影响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些边境地区的节度使大多拥有巨大的权力,是真正控制地方的强人,但对于朝廷的命令大多是听调不听宣,因为他们有这样的资本,并不害怕朝廷的大军。这样就导致了唐代中后期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的局面。
另外这些边境的节度使对于其他人来说也开了不好的头,因为其他人看到这些节度使即使半割据朝廷对其也没有任何办法,他们也自然有样学样,这使得唐代边境地区的是个节度使基本都是各自为政,对于朝廷的命令都是做表面功夫。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们是绝对不会听的。
最后唐代后期的节度使造成了朝廷控制力日趋下降,君臣关系逐渐紧张,皇帝对的地方的将领不再信任,而地方的节度使对朝廷也是阳奉阴违,朝廷的影响已经在地方几乎没有存在感了,这种情况也为后来节度使的叛乱灭唐起到了恶劣的开头。
综上所述,在唐代即使没有安禄山的造反,地方的节度使也会有其他人这么干,因为手中握有巨大的权力,使得他们的野心和欲望膨胀,不利于朝廷的集权统治。
靠的是当时的军制度。在这个时候,安禄山当上节度使,要知道节度使是拥有财政、军事、人事等各项权利,长久下去手下的人只认节度使,而不是认皇家的人,最后才是安禄山能带动手下的唐军反叛的原因,也是安禄山真正的依靠。
01、唐朝废除府兵制度更换募兵制 ,从而给安禄山拥有各项权利。
先说,安禄山之所以能带领手下造反,那完全是他抓住唐朝的漏洞,也就是府兵制度。府兵制度一开始是很严格,权利也没有那么大,还可以相互制衡,但是到武则天时代,这个制度就逐渐崩盘了。直到李隆基看不过去,就把府兵制度废除,更换为募兵制,这就使得原来将、兵分离制度变成稳定上下级关系,也就是节度使的出现。
而且最重要是李隆基为了稳定,很少变更节度使,给予节度使非常大的权利。比如节度使想要谁上位,就给谁,他一个人说了算,不用经过皇家的批准。长期下去,每个节度使手下的人,就只是认节度使,不认皇家的人,毕竟有奶就是娘。
02、安禄山没有什么忠君爱国思想。
安禄山出生贫穷,经常做就是偷鸡摸狗,直到是遇到李林甫,他才步步高升。在李林甫帮助下,慢慢爬到节度使,这种人根本不会认皇家为主,反而会在见识了皇家的辉煌,还有数之不尽的财富和权利下,他慢慢就会有造反的心,想把这一切据为己有的。因此,在这种天时地利与人和情况,他叫上手下的人员,一起造反是非常容易的。毕竟手底下都是听从他的指挥,他让手下人往北,他们不敢往西的。
03、总结。
安禄山的造反是特定时期,也是唐朝当朝者募兵制出现问题,募兵制给节度使太大权力,从而出现安禄山可以带着手下的人反了唐朝的,这个才是安禄山可以带动手下唐军反叛的真正原因。
李林甫是我国唐朝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位宰相,他做宰相一共有十九年之久。在此期间,提出不少有利于国家建设的政策跟改革,促进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大唐繁荣有他重要的贡献。但是后代的人说起他的时候往往评价不好,主要是因为他重用安禄山这个胡人造成安史之乱。那么如果李林甫还活着,安史之乱还会发生吗?我觉得不会发生。
李林甫推行胡人为将
李林甫的很多罪名中,最让人深恶痛绝的就是积极推行让胡人担任将士的政策。但是这项政策在当时却是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因为先前已经有藩王节度使介入到立太子的谋划中,而李林甫此时也意识到若让在朝廷中有根基的大臣掌握兵权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于是李林甫便建议唐玄宗让胡人担任将领,因为胡人虽然有野心,但是都表现在军事上,不会涉足政治斗争方面。
李林甫不担心胡人篡权
那么把兵权给这些外人,一点都不担心吗?其实这种担忧在当时是根本不存在的,首先李林甫在朝廷中已经做了将近二十年的宰相,权势跟威望已经深入人心。而且李林甫在各地都曾担任过节度使,不管朝廷还是外藩都有亲信。安禄山虽然掌握军政大权,但是他手下的高层基本都是效忠朝廷的,效忠李林甫的,这相当于给安禄山套上层层枷锁,让安禄山不能随心所欲控制兵权。早是安禄山想要造反,那无疑是自寻死路。
安禄山造反的原因
后来,李林甫死后,宰相位置由杨贵妃的叔叔杨国忠担任,而杨国忠是不允许安禄山有这么大的军权的,所以一直主张中央集权,收回兵权。而安禄山认为杨国忠向唐玄宗说自己的坏话,所以唐玄宗已经不信任自己,于是起兵叛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9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