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高炽,身体肥胖,大智若愚,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

众妙之门 2023-07-06 18:37:09

朱高炽,身体肥胖,大智若愚,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

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是大明王朝中独特的存在。接下来对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次,朱元璋派燕世子朱高炽破晓检阅军队,谁知他很快就回来了,朱元璋不解地问:“这么快就回来了?”朱高炽答:“皇爷爷,清晨太冷了,等将士们吃完早饭再检阅吧。”

朱元璋又问:“为何?燕王世子检阅军队必须雷厉风行呀。”朱高炽恭敬回答:“爱民如子,才能得到将士们的爱戴”,朱元璋一听,心里暗暗赞许。

朱高炽他17岁当太子,待位30年,监国20多年,却只做了10个月的皇帝。他大腹便便,没有帝王风范,却宅心仁厚、智慧大度,有着帝王的远见卓识。京城保卫战就是他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棣有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但却偏爱习武的朱高煦和朱高燧,常常带他们出征,培养了他们的勇敢好斗。这样的儿子也具有凶狠本色,争夺皇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长子朱高炽精通琴棋书画,箭术也不错,但他体胖多病、行动不便,与他的父亲和弟弟位马上打天下相去甚远。但太祖朱元璋喜爱他,早在洪武时期就亲立他为燕世子。

朱棣三个儿子虽都由徐皇后所生,性格却截然不同。朱高炽被立为世子时,就成为弟弟们仇恨的对象。而朱棣对长子朱高炽也总是态度不远不近,不冷不热。

朱高炽虽得到祖父喜欢,但因体胖行动迟缓得不到尚武父亲朱棣的喜欢,位置岌岌可危,性命攸关。但他有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他的大儿子朱瞻基。

朱瞻基敏慧异常,有礼数还很孝顺,文韬武略都很精通,深得朱棣的喜爱,无论有多么烦心,只要一见到乖孙朱瞻基,一切不快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有好几次,朱棣都想废掉朱高炽世子之位,但徐皇后坚决反对,解缙也在朝堂据理力争,还有嫡系长子地位是上天恩赐,而且老天还给他送来了一个“好圣孙”。朱棣最终下定决心,没再动摇。

后来朱高炽被册封为太子,他的好儿子朱瞻基顺理成章被立为皇太孙。朱高炽从世子到太子再到皇帝经历了30年。在大明皇帝中,朱高炽当太子时间最长,当皇帝时间最短,短命倒数第二。

朱高炽人生中最浓墨重彩、最亮眼的一笔,就是他当太子时用智慧保卫燕京的故事。

当时建文帝大帅李景隆率50万大军直扑燕京,因得到了朱棣奔驰大宁战场、后方空虚的消息,而留守在北京的只是身体肥胖不喜打仗的朱高炽。

而历史就在此时,给了朱高炽一个展示惊人才能的机会。这期间,建文帝使用离间计写信给朱高炽让他认清形势、脱离他父亲燕王,归顺朝廷,还许以封王承诺。

朱高炽虽才17岁,但让他背叛父亲还是不可能的。他接到书信哈哈大笑,看也没看就送到父亲朱棣面前。建文帝反间计落空,就50万大兵压境,兵临北平城下。

朱高炽临危不惧,带领文臣和老弱残兵坚守城池,他制订了令所有人刮目相看的御敌计划:命城中守军分小队出城偷袭李景隆大营,为坚守北平争取时间。

时值冬月,寒风如刀,燕京城滴水成冰。朱高炽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命人往城墙上不断浇水,冻一层浇一层,一夜之间,北平城变成一个冰城。

第二天一早,李景隆率大军来攻城,大吃一惊,燕京城墙晶莹光滑,攀登不成,火攻不得,只能瞪眼干着急。眼看天气越来越冷,化冰遥遥无期,建文帝大军只得偃旗息鼓,撤退了。

这一战在整个靖难之役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为耀眼的一笔。

朱高炽当太子时饱读诗书、儒雅仁爱,智慧大度,进退识度,颇有帝王资质,因而深得爷爷朱元璋的疼爱。只是体态臃肿,形象不健壮好看,没帝王外在风度而已。

正因读书多了,更不喜动,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胖,仰卧起坐都要人搀扶,不然就站不起来。而站起来因肚子大遮挡视线,看不见地面,走路还会摔跤。

朱棣一生嗜武,不喜欢这个儿子当太子,觉得这个大胖子过于仁弱,差不多就是一个窝囊废,根本不像自己,担心他将来会像建文帝一样被推翻。

而二儿子朱高煦容貌、性格等很像自己。他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高,还数次战场中救朱棣,朱棣器重他对他说:“勉之,世子多疾。”意思就是说: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还是有希望当太子的。

这样反而给了朱高煦篡夺的野心。他被封汉王本应就藩云南,却迟迟不肯就藩,而是盘桓在京城伺机造反。他向朱棣进谗言说东宫失德,又“学唐太宗”造反,结果被朱棣关起来,后来朱高炽来求情才放了他。

后来朱棣北征路上病逝,朱高炽派朱瞻基出京迎丧,派心腹去南京镇守将南京控制在手里。因封闭了消息,朱高煦、朱高燧错过叛乱时机,朱高炽安全登基。

朱棣一生大部分都在北征,朝中政务几乎由朱高炽掌管,早累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对历代皇帝成败教训等已烂熟于心了。

他清明朝政、用人唯贤、鼓励进谏等,做了很多深得民心的好事,由此生产力空前发展,使明朝进入稳定强盛时期,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

朱高炽47岁在北京突然逝世,他把一切改革梦想与铺垫,留给了儿子朱瞻基。

朱高炽在位只有短短10个月,所作所为却绝对担得起一个“仁”字

在明朝的 历史 中,明仁宗朱高炽的名字不仅从来不及他的爷爷朱元璋、父亲朱棣、儿子朱瞻基那般响亮、风光,还因其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10个月而鲜为人知。

按理说,在位时间如此之短的君主,大体上是做不出什么成绩来让自己名垂青史的。

但明仁宗朱高炽却是个例外——宽厚善良、富于同理心的他当得起一个“仁”字,辅助父亲朱棣“稳”江山,看清国势走向,及时改变国策, 为负有盛名的“仁宣之治”开了个好头

明成祖朱棣一共有4个儿子,按长幼顺序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燨。

除了第4子早夭之外,其他的3个儿子都是徐皇后所生。在朱棣诸子之中,朱元璋最喜爱以儒雅仁爱著称的皇孙朱高炽, 并亲封他为燕王世子

而朱棣的想法却不同,长子朱高炽虽然性情敦和、满腹经纶且稳重有加,可他 腿脚不便并且非常肥胖 ,不能像次子朱高煦那样骁勇矫健,能随自己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历史 上,个人形象不佳、行动又不灵便的朱高炽虽然酷爱 美食 ,但却绝非一个酒囊饭袋,他 与父亲朱棣最为相似之处就是他的箭法超群

《明史》记载,朱高炽“稍长习射,发无不中”,可见朱高炽还是有一定的“硬功夫”。

此外,朱高炽从小便喜欢安安静静地读书习字,主动好学的他学了一肚子的儒家精义,书中的精髓也滋养了他端厚稳善的性情,让他学会了隐忍处世, 朱高炽小小年纪便学会了以同理心看待问题、推己及人

朱高炽于靖难之役中稳稳地坐镇北京城,助推了父亲朱棣成功登基、建元永乐。

当时,因为兵力紧张, 朱棣只给朱高炽留下了1万兵马作后方守军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善于团结部下、能够采纳下属良策的特点,冷静地与率领着50万大军的建文武将李景隆斗智斗勇,最后,李景隆被迫撤军, 朱高炽也创下了万人守城的奇迹

可以说,朱高炽沉稳机敏地坐镇后方,对朱棣取得靖难之役的成功来说是功不可没的。

朱棣建制称帝后,在考虑储君的问题上始终犹豫不决

小儿子朱高燧因资质平平,所以就不加考虑了。次子朱高煦孔武有力、能征善战,简直就像年轻时候的朱棣一样,但他却文墨甚少,兼性情暴躁。

而被群臣和祖制所认可的长子朱高炽,朱棣心中始终充满着矛盾,最后,还是朱高炽的儿子、“好圣孙”朱瞻基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于是永乐二年, 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成为了大明的储君

能征善战的朱棣在称帝后,选择继续四处征战、开拓疆土,并有意识地把一干理政事务丢给留守在京都的皇太子朱高炽来处理。

朱高炽当了20多年的太子, 代行皇权、进行监国的 历史 事件一共有6次之多。

朱高炽监国之任好比一个烫手的山芋, 他既不能做得过头,让父皇忌惮自己,又要时刻谨慎小心,防范2个弟弟谗言惑圣、夺嫡要挟。

即便如此,朱高炽还是凭借自己的仁厚的本色 赢得了文臣的支持 ,不但发挥才智将政务处理得有条不紊,还为自己在朝野上下留下了好口碑。

不得不说,朱高炽在监国理政时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实践,为继承明朝大统积累下了大量的治国经验。

一次,朱高炽询与文臣杨士奇谈论诗文的高低,杨士奇却说:诗文是闲时之赋,深研只会令人丧失志气,读两汉的诏令却不同,能够通达政观,大有裨益。

通过这件事,朱高炽不仅更加注重以史鉴学,还 发现了杨士奇的才德和忠心

前户部尚书夏元吉是个难得的才臣,却因为直言劝谏而被朱棣下狱,朱高炽登基的第一天便重新任命夏元吉为户部尚书,任命曾遭父皇朱棣贬官流放的吴中为工部尚书。

朱高炽任人唯贤,他的臣下大多数都是永乐朝的旧臣 ,时人皆称 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操守, 所以朱高炽便着意重用他们三人,让他们由原来类似办事员性质的大学士转变为身居要位的内阁辅臣。

杨士奇、杨荣、杨溥并称为“三杨”,作为明朝时期的名臣,深感知遇之恩的他们鞠躬尽瘁、与明仁宗朱高炽配合默契, 辅佐仁宗开启了清平之治

作为心思清正的君主, 朱高炽鼓励忠臣直谏 ,他曾赐给杨士奇、杨荣、蹇义、金幼孜等几名谏臣银质印章各一枚,上刻“绳慰纠缪”,告诉他们但凡自己这个皇帝有了过失,臣子应当进言纠正的,可用此印加盖于密信之上直接呈报给自己,即使说错了也不必担心获罪。

朱高炽的用人原则就是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在一众忠义之臣的支持下,他顺利开启了大明王朝的战略转型阶段,为“仁宣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公元1424年,朱棣在北伐的途中病重离世,太子朱高炽继承了大统。 成为新帝之后,朱高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平反冤案

在做太子期间,朱高炽目睹了性情急躁的父皇曾错误地将一些臣子治罪下狱,还对一些罪臣的惩罚手段过重, 这些激进过火的事情都被仁厚的朱高炽记挂在心间

手握皇权后,朱高炽便着手缓和尖锐的君臣矛盾,不仅赦免了建文旧臣的牢狱之灾,还让一些忠贤的臣子得以平反昭雪, 重新启用为官 。不仅如此,朱高炽还赦免了被父皇治以连坐之罪而惨遭流放的罪臣的家属。

仁厚的朱高炽认为,官员有罪当罚, 但他们的家属大都是无辜的 ,理应获得自由。

虽说朱高炽这样做大有笼络人心的嫌疑,但从深层次看,睿智有谋的明仁宗朱高炽更懂得肱骨之臣、贤臣良将对于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他力行仁治,是符合国情的英明之举, 既缓和了 社会 矛盾,又弘扬了仁爱的 社会 氛围 ,还巩固了他的执政之基,得到了万民的称颂。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赦免了建文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很多冤狱,废止了许多苛政。

他深知自己从父皇手中接下的是一个亟待休 养生 息的太平国家,于是他不再穷兵黩武,让一些士兵解甲归田,致力于发展农桑。他废除了很多苛捐杂税, 让普通百姓的日子有了富余

为了更好地恢复国力、为国家节约资金用度,朱高炽采纳了夏元吉的建议, 停止了郑和下西洋的海航计划

还停派了去边境替皇家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 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

因为明仁宗朱高炽重视文化,所以号召人们读书致学,他即位后,提出“南六十、北四十”的取士比例, 促进了北方文化的发展 ,文人士子的待遇比洪武和永乐年间要好很多。

倡导俭朴、体恤百姓的朱高炽临死时也依旧不忍操劳民众,他说:朕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

因此,宣宗皇帝遵从父亲之意,将 明仁宗朱高炽的陵墓修建得相当朴素 ,1个月完成地宫,3个月完成了地面建筑, 一切均从 而制

明仁宗从即位到去世,只做了10个月的皇帝,但他的仁厚和大爱、智勇和德行却令世人深深铭记。

即便他在位时间短促,却依然能够在青史上留下贤德仁爱之名,为大明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博得了较高的 历史 评价。

自己有实力却靠儿子,明朝首位父凭子贵而登基的君主

在封建社会,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臣子若得到皇上的赏识,那么仕途之路将前途无量;妃子若得到皇上的宠爱,那么在后宫三千佳丽中将艳压群芳。皇子若是得到皇上的喜爱,那么将来继承大统机会也就大大增加,反之,要是皇上不喜欢,甚至厌恶某位皇子,那么基本他也就和储君之位说拜拜了。 可凡事都有个例外,明朝的仁宗皇帝就刚好相反,他不仅不受明成祖朱棣的青睐,甚至被其厌恶,可最后还是继承了皇位大统,为何?那是因为他有个极其受宠的儿子,明仁宗能够登上皇位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的这个儿子,所以说他的皇位是躺着坐上的也就不为过了。 明仁宗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次子朱高熙不仅深受他的的喜爱,更是在「 ”靖难之役”中多次舍身救下他,朱棣也曾亲口答应将来会把帝位传授给他。而皇长子朱高炽(明仁宗)则由于体型过度肥胖,走路都要两名手下大汉搀扶,对崇尚武力的朱棣来说,对这个长子很是不喜欢,甚至厌恶。本来一切形势对于次子朱高熙都是那么的有利。然而命运弄人,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也深受朱棣喜爱,在最终权衡之下,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让他「 ”厌恶”的长子朱高炽,那么朱棣为何会做出这个选择? 朱高炽重文轻武,和朝中文臣关系甚好 由于身体过度的肥胖,朱高炽更喜欢读圣贤书,而不像自己父皇和弟弟那样尚武。他在朱棣亲征北伐时候,就在朝中监国,由于出众的政务处理能力,很快就得到朝中文臣的认可,像大学士解缙、黄淮等人就对他极为赞赏。其弟弟朱高熙则经常跟随朱棣征战沙场,作战勇猛,很快就深受武将们的拥戴喜欢。 著名文臣解缙雕像 「 ”乱世重武将,和平重文臣”,在朱棣平定天下后要立皇太子之时,天下早已和平昌盛,朝中文臣们极力推荐朱高炽为皇太子,此时文臣早已盖过武将,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就算朱棣很喜欢次子朱高熙,也曾亲口许诺把皇位传给他,可这时也不能硬是和文臣们对着干。 朱高炽有个聪明能干的儿子,深受成祖喜爱 虽然朱高炽无法得到朱棣的青睐,比不上他的弟弟,但是他有个极受宠的儿子,是个可以「 ”拼儿子”的主。他的儿子朱瞻基可谓是「 ”含着涂满蜂蜜的金钥匙”出世的,出世当晚还是燕王的朱棣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父亲洪武帝朱元璋把一个大圭赐给他,大圭可是象征着权利呀,并说「 ”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后,紧接着听下人来报,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看到自己孙子后发现他脸上一团英气,意识到自己梦中情景映证在朱瞻基身上,朱棣大喜。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起「 ”靖难之役”有着很大作用。 当然,这个受宠的孙子也是文武双全,武能骑射善战,文能书画精通,沉稳勇敢,敏慧异常,是个可堪大用的帝王之才,成祖对这个孙子很是满意。而著名文臣大学士解缙曾用「 ”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最终使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皇太子。 著名的武侯高卧图(朱瞻基所画) 《明史》里面对皇太孙朱瞻基的描述如下: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 ”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 ”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张廷玉·《明史·本纪第八·仁宗》: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指示之曰:「 ”儿忽之耶?”对曰:「 ”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又尝问:「 ”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 ”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 ”孙有君人之识矣。” 朱高炽心地善良,有着很强的政务军事才能 在「 ”靖难之役”时候,朱高炽奉命留守燕京城。他沉着稳定,团结部下,在守城军队只有一万多人情况下,阻挡住了朝廷大将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大军,最终守下了燕京城。此战对靖难之役有着极大的影响,也让武将大臣们对朱高炽进行改观,意义重大。 靖难之役 在朱高炽做皇太子期间,由于朱高熙的不满,他被自己弟弟处处针对,进谗言,最后朱高炽登上皇位后仍不计前嫌,还封他为亲王。朱棣的三子朱高燧在成祖生病期间密谋造反,事情败露以后朱高炽为他求情,最终朱棣才没有追究。朱高炽心地善良,为国为民,做事沉稳,在大臣中威望极高。 张廷玉·《明史·本纪第八·仁宗》: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 仁宣之治盛世 朱高炽能当上皇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沾了自己儿子的光,明成祖想要以后自己的皇太孙能够坐上皇位,故只能先把皇位传给朱高炽。其次,朱高炽当皇太子期间遵纪守法,仁政爱民,受大臣们的拥戴,又是嫡长子,朱棣也没有理由废除他。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朱高炽的才华,不然他也得不到朝中众多大臣的极力推荐。虽然他登基后不到一年就暴卒,但之前的仁政措施却为「 ”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丰功伟绩上来说可能比不上洪武帝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但是从对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层面来说,他的贡献度是极大的。而且他在位期间很难得的没有出现党派之争,群臣和睦为皇上分担国家政事,他也以古代圣贤居作为榜样,虚心听取大臣建议,单从这点来说,朱高炽绝对是个帝王之才。 要是没有明仁宗的一系列为国为民政治措施,没有他留下聪明能干的「 ”三杨”内阁大臣,没有他维持住朝廷的稳定和睦局面,那么明宣宗朱瞻基想要在短短十年内达到「 ”仁宣之治”,这种堪比「 ”贞观”和「 ”文景”的伟大盛世局面,恐怕将是难于登天。 明仁宗朱高炽——明明是一个有着绝对实力的帝王之才,却靠着儿子躺赢着坐上了皇位。 参考文献:《明史·本纪第九·宣宗》 《明史·本纪第八·仁宗》 洪熙统治时期 .剑桥中国史[引用日期2014-04-02] 曹金洪编著,明朝十二帝,三秦出版社,2014.07,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9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