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祁镇到底怎样的皇帝,为何说他是命好,结局也好的皇帝

众妙之门 2023-07-06 18:06:11

朱祁镇到底怎样的皇帝,为何说他是命好,结局也好的皇帝

对明代皇帝朱祁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说朱祁镇是历史上命运最好且结局最好的皇帝?

有没有朋友和我一样觉得是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大起大落,但总是能安然无恙。当然,我觉得这主要得益于他有一个超级爱他的母亲。所以虽然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朱祁镇,但实际上是在说这位孙太后。

明英宗朱祁镇

早年的孙太后

这位孙太后在史书中虽然笔墨不算浓重,但她在大明整个276年的国祚中绝对算得上一个重要人物了。

她历经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见证过大明盛世,也经历了明代的由盛转衰,甚至说她还是大明代由盛转衰的参与者都不为过。

公元1399年,也就是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那一年,孙太后出生在了济南府一个普通主簿的家里,可以说孙太后的出身是非常普通的。

奈何朱元璋熟读历史,深知外戚的危害,于是规定大明代的皇帝不能立勋贵、高官家的女子为皇后,所以孙太后这个寻常家的女孩才有了攀上高枝的机会。

但就算如此,这位孙太后的名讳也没有在史书中出现,可见那个时代对于女性的残酷。

这位孙太后的成后之路也算是一个传奇故事了,他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主簿,但眼光可以说是非常的毒辣,靠着同乡的关系结识了一个老太太。

这个老太太虽然衣着华贵,但大明代这样的女性虽然不多,但也不算少,可偏偏这个老太太的身份可以碾压百分之九十九的大明勋贵。

朱元璋

她就是张氏的生母,而这个张氏就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所以提起孙太后父亲的眼光就不得不小小的佩服一下。

靠着这层关系,加上孙太后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所以在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就被这个老太太推荐到了太子府。

太子府虽然是太子的住所,而且这个时候孙太后年纪还很小,显然是不可能成为太子的女人了,但太子府可不只有太子居住,太子的一家子都在里面。

恰好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在年龄上和孙太后相仿,从小就一起长大,这是什么神仙关系?要了解后来从小和嘉靖帝一起长大的陆炳都混了锦衣卫指挥使,何况孙太后是一个漂亮的女子,朱瞻基对她是不是一见钟情不敢说,日久生情那肯定是少跑不了。

艰辛上位史

按理说朱瞻基和孙太后这种关系,长大后成亲应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既然把孙太后拿出来说了,那么事情自然就没那么简单。

果然,朱瞻基到了成亲的年纪,爷爷朱棣大笔一挥,朱瞻基的元配另有其人了,这个人就是胡氏。至于为什么不是孙太后,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

大概就是孙太后是朱瞻基元配张氏那一家人领进门的,儿媳妇、孙媳妇就相当于是一路人了,朱棣不得防着点?

明成祖朱棣

胡氏成为了朱瞻基的元配,要说孙太后心里没点啥那是不可能的,好在她和朱瞻基有绝对的感情基础,而且当时朱棣已经没几年了,朱高炽更是仅在位了10个月就嘎嘣了。

朱瞻基一下子就从大明的皇孙变成了大明的天子。有了权势后,朱瞻基就开始琢磨废后的事情了,但这事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说废就废,必须要有个噱头。

而这个噱头很快也就来了,生在皇家,传宗接代的意义比之普通人家更为重大,毕竟关乎到帝位的传承,胡氏作为皇后,为朱瞻基生了一堆女儿,却一个儿子没有。

而就在孙太后为朱瞻基诞下一个男婴后,这个男婴就是我们的主角,大明英宗朱祁镇了。朱瞻基的机会来了,马上就废了胡氏,扶孙太后上位了,而朱瞻基这个当事人可没少因为这件事被后人诟病。

不管怎么说,孙太后上位了。虽然我只用了短短几句话,但这背后要没点血雨腥风,我是不相信的,相信熟读各种宫斗大戏的各位朋友也一定不会相信,甚至在《明史》这部正史中都有朱祁镇是孙太后从宫女那抱来的狗血记载,不过由于缺乏其他一些史料的佐证,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朱祁镇影视剧形象

宠儿狂魔上线

惋惜朱瞻基完美遗传了他老爹朱高炽,年仅37岁就没了,孙太后这下是真的太后了。儿子朱祁镇虽然继位了,但年纪太小,按照正常情况来看,皇帝年纪小,太后临政顺理成章。

惋惜,这时孙太后头上还有个张氏,张太皇太后,也就是他的婆婆,朱高炽的元配张氏,这个张氏其实也是个不输历朝历代那些贤后的人物,只是不管是朱高炽还是朱瞻基都还算是英主,所以她没有发挥的余地,但到了英宗朱祁镇继位的前几年,除了“三杨”就是这个张太皇太后在背后主持大局了。

而且那个著名的大太监王振都差点被张太皇太后给咔嚓了,所以孙太后这段时期又回到了猥琐发育的阶段,直到张太皇太后去世。

随着长太皇太后的去世,孙皇后也开启了她宠儿狂魔的一生,孙皇后对朱祁镇这个儿子的宠爱可以提起达了极致。

儿子要亲征瓦剌,她不但不阻止,而且还在儿子被俘后封锁消息,希望可以通过交赎金换回自己儿子,直到瓦剌军队带着朱祁镇来到北京城下,明代的大臣们才恍然大悟。

在于谦于少保的力排众议下,景泰帝即位主持大局。这个时期,孙太后虽然失去了自己的最大依仗自己的儿子,但她却依旧能在北京紫禁城中潇洒的生活,可见她的手段并不一般。

而且景泰帝登基前,孙太后就把太子的位子给了自己的亲孙子朱见深,虽然在局势基本稳定后朱祁钰把太子改成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可这位太子7岁就没了,朱见济死了也就算了,朱祁钰在位8年,却没有在诞下一儿半女,蹊跷不?你要说背后没有孙太后的影子,我是不信的。当然,还是因为缺乏史料佐证,不多赘述。

北京保卫战胜利后,瓦剌见朱祁镇都不是皇帝了,觉得没什么价值了,就把他给放了回来。这里面虽然有瓦剌故意的嫌疑,但要说孙太后在背后没出力,也是不太可能的,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

儿子回来后虽然被朱祁钰软禁在了南宫,但朱祁镇和他儿子朱见深却能安然无恙地活到夺门之变爆发,这里面就更能看出这位孙太后的不一般了。毕竟只要和朱祁钰做下换位,只要有能力,谁会让朱祁镇爷俩活着?

夺门之变

而夺门之变,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大概就是朱祁镇已经被软禁,何德何能还有实力发动夺门之变?这里面有大明代廷中的派系斗争没错,但大家都忽略了这位孙太后,可以说夺门之变背后最大的推手就是这位孙太后。

而在帮助自己儿子夺回皇位后的第五年,孙太后去世了,结束了她叱咤大明的一生。

结语

之所以说朱祁镇是历史上命运最好,结局也最好的皇帝,就是因为他有孙太后这个母亲。毕竟如果孙太后没有把天赋点都加到宫斗上,她能不能当上朱瞻基的皇后都两说,更别说朱祁镇能继位了;如果没有孙太后,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能否或者都两说,更别说安然回到紫禁城了;如果没有孙太后,已经大权旁落的朱祁镇是不可能再即帝位的,更别说传位自己儿子朱见深了。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所以因为有了孙太后,朱祁镇一个庶子继承了皇位,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九死一生后回到了紫禁城并发动夺门之变回到了皇帝的宝座上,还顺利将皇位留在了自己这一脉。虽然美中不足的是朱祁镇和他爹一样只活了37岁,但这并不能阻碍他成为历史上命运最好、结局最好的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呢?

明英宗朱祁镇的确算是一个废物皇帝。但在明朝这么一个奇葩的朝代,皇帝不断刷新人类认知的下限。所以,想要竞争明朝最糟糕皇帝,朱祁镇还是有一定对手的。

朱祁镇的槽糕,毋庸置疑。他先后两次执政,按理来讲,第二次执政之时,他的人生阅历丰富了不少,应当变得成熟稳重。然而,事实证明,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朱祁镇前期重用宦官王振,轻率出征,导致明军覆没,不仅自己被俘虏,明朝精锐部队和名臣武将都损失殆尽,他爹宣德皇帝留下的一手好牌被这厮打得稀烂。依靠他弟弟朱祁钰和大臣于谦的出色发挥,勉强保住了大明江山。

结果这厮被迎回后八年,发动了夺门之变,废掉自己的弟弟,并且对于这样一位有大功于明朝的君主,给予了废掉帝号,不入黄陵的“豪华待遇”。这也罢了,但对于功臣于谦,以及他没有叫开的边城的守将郭登,或杀或流放,一大批在朱祁钰当政期间被重用且为明朝做出巨大贡献的大臣被朱祁镇全数清洗。可见,这厮年龄越大,能力不长进,反而越来越蠢,越来越残暴。

除了朝政外,民政和军政,朱祁镇办的也是一塌糊涂。河套地区在朱祁镇的统治下,渐渐被蒙古所占据;荆襄地区的流民问题,在朱祁镇的治理下产生并扩大。朱祁镇的一些列愚蠢操作,甚至给明朝的灭亡埋下伏笔。即便如此,仍然不妨碍有人为这位皇帝歌功颂德,比如他废除了人殉制度。然而,讽刺的是,朱祁钰死后,朱祁镇强令朱祁钰的妃子为他殉葬,真是“善良而仁慈”的君主!


朱祁镇的后代中,朱厚照和朱由校的拉胯程度与他有的一拼,因此说他是最差的明朝皇帝,恐怕他的两位后代都不答应。朱厚照在位期间,任用宦官,祸乱朝纲,不理朝政,寻欢作乐,居然征怀孕妇女入宫侍寝,真可谓是奇葩至极。不仅如此,朱厚照下江南之时强抢民女,掠夺财产,造成当地的社会秩序混乱;对外方面,被人吹捧为“武德充沛”的朱厚照,居然丢掉了明朝在西域的唯一据点哈密卫,足见他的武功。朱由校自不必说,任用魏公公,自己做木工,不理朝政。

因此,朱祁镇虽然废物,但说他是明朝最糟糕的皇帝,显然是过头了。

明朝朱祁镇与朱祁钰是怎样的皇帝?历史评价如何?

朱瞻基是个不偏心的好父亲。儿子就两个,两个儿子都当了皇帝。别人是兄终弟及,他们却有点不同。兄长正当壮年,弟弟却继承了皇位。这两兄弟就是朱祁镇和朱祁钰。这两皇帝的故事,还得从朱祁镇年幼时说起。


他们的爹朱瞻基求子路上艰难,多年未有子嗣。1427年孙氏生朱祁镇,次年母凭子贵孙氏册封为皇后。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祁镇继位。

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正统早期还是不错的,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辅政。


三杨辅政


?三杨辅政?中的?三杨?指的是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位都是明仁宗朱高炽做太子时的东宫旧臣,在朱高炽与朱高煦争夺皇位的斗争中,立下重要功勋,故深得仁宗、宣宗父子的信任,长期担任阁臣,三人皆历仕五朝。为?仁宣之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正是在?三杨辅政?时期,凭借三人在文臣中超绝的声望,以及两代帝王的特别信任,内阁地位迅速提高,阁臣品秩提升,获得了?票拟?权,虽无宰相之名,而行宰相之实,俨然凌驾于六部之上,论权柄之重,六部尚书已不比阁臣。


杨士奇是?三杨?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他历任建文、永乐、仁、宣及正统五朝,长期把持内阁。在宣宗皇帝驾崩时,当时尚为太子的正统皇帝时年九岁,而杨士奇已经是古稀高龄,主少臣疑,作为一个身历五朝的勋臣股肱,杨士奇率群臣于文华殿谒见太子,口称万岁,以安群臣之心。可惜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


另二杨是杨溥与杨荣。都已年迈。


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世,朱祁镇开始放飞自我,宠信太监王振。


2宦官王振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事情还得从王振发迹说起。王振是蔚州人,曾经读过书,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原本他也想担任学官,可是家道艰难,生活难以为继。当时明成祖下旨,?许学官考蒲乏功绩者,审有子嗣,愿自净身入宫中训女官辈?,于是王振选择自宫,进入明朝皇宫之中。


由于朱元璋的规定,所以明朝的宦官都是什么文化的人,当过学官的王振显得鹤立鸡群,因此引起了皇帝的注意。明宣宗在位时,派王振负责教导太子朱祁镇。王振很聪明,每天都能哄得太子十分开心,因此得到朱祁镇的喜爱。


明宣宗去世时,太子也就8、9岁,一个幼子更加依赖王振。不过当时明英宗的祖母太皇太后张氏尚在,她还能压制着王振,有事没事叫去骂一顿。几年后张氏病逝,担任司礼监太监的王振,真正开始展示他的?才华?。


王振专权期间,做了不少坏事,那些凡是不迎合他的,都被他赶出朝廷,贬到地方,他还将朱元璋设立的那块禁止宦官专权的铁牌毁掉。明英宗对他可是言听计从、信任有加。?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就是此人。


3土木堡之变


蒙古骑兵在也先的带领下,对大明朝发起挑战。警报传来,朝廷震惊了!年轻的皇帝却很激动,太监王振也很激动。终于可以建功立业了。于是他怂恿皇帝御驾亲征。也许正值青春叛逆时期,尽管大臣们都反对,但是皇帝还是一意孤行,带着大太监王振,还有朝廷的文武百官和号称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走到半道上,发现蒙古军队实力还是很强的,


还是赶紧撤吧。王振不肯错过如此大好的光宗耀祖先生机会,于是,他想了一个很馊的主意,带皇帝家去他家看看。这皇帝要是去了,祖坟冒不得冒青烟嘛。


这么荒唐的事情,皇帝居然答应了。于是,大军调转方向,奔蔚县去了。


走到半道,王振又觉得:如果这几十万人去他们家。会把庄稼都踩坏了,老百姓会骂他。


于是,又劝说,皇上别去了。以后再找机会。


大军走到土木堡这个地方,被蒙古人追上了。结果,年轻的皇帝朱祁镇,成了蒙古人的俘虏。


皇帝被俘,群臣愤怒。找到这个罪魁祸首。明朝将军樊忠高呼:?吾为天下诛此贼!?然后用大锤将王振击杀。土木堡之变后,景泰帝即位。


4朱祁钰即位



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明朝陷入空前危机。孙太后果断摈弃了部分朝臣的南逃主张,采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国无君主不利于政令、军令的推行及人心的稳定。


朝堂之上于谦用其浑厚的嗓音说道:?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


郕王生母吴氏,本是明宣宗之叔朱高煦的妾侍,明宣宗杀叔后占有了吴氏,私生一子,即朱祁钰。因此母子长期隐藏宫外,至宣宗死前才得到承认。本来朱祁钰只想做个无忧无虑的王爷,对帝位本不存奢望。


朱祁钰起初是不愿意接手这个烫手的?皇位?。于谦又正声道:?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朱祁钰从了。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帝,改元景泰。


景泰帝朱祁钰他任人为贤,对王振的党羽进行打击,王振的侄子王山被凌迟处死,?族属无少长皆斩?,其他家族成员也遭到流放。


重用忠臣于谦。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5太上皇回朝


京都保卫战取得胜利后,瓦剌的也先三天两头派人和谈,王直多次请求皇帝迎回太上皇。朱祁钰当时就不乐意了,坐上了宝座,如何愿意下来。


然而再不愿意,?太上皇?毕竟是明朝的?太上皇?在外族那里始终不合适。1450年,宣称北狩一年的明英宗终于回家了。景泰帝无意归还皇位,?太上皇?的车驾直接被开往南宫禁地,开始长达七年的囚徒生涯。


朱祁钰虽然贵为天子,然而太子却不是自己亲生的。权利这东西一旦沾上了就放不下来。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决定背负天下骂名废掉原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问题是,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当了太子后并没啥大的过错,想要废掉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是景泰帝就先赐给诸大臣黄金白银,想借他们的口说出来,但最后还是没人说。


景泰时有个俗语,说?满朝升保傅,一部两尚书,侍郎都御史,多似柳穿鱼?,就是说景帝大量封官,笼络臣下的事实。


几经周折,景泰三年五月,代宗终于将侄儿朱见深废为沂王,将自己唯一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了。


事与愿违,新太子才立了几个月,就得重病死了。这可是景泰帝当时唯一的儿子,对景泰帝打击可想而知。不仅斩断了他所有的希望和念想,让他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6夺门之变



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大将石亨伙同都督张軏(yu?)、太监曹吉祥等密谋发动政变。


十六日夜,徐有贞、石亨等率领千余兵将毁墙破门入南宫,拥立英宗复归皇位。

英宗复位后,立即废景泰帝为郕王,软禁于西宫,一月后,景泰帝病逝。


英宗赐谥号?郕戾王?,并不许葬入皇陵。可见英宗对他弟之恨有多深。


7念念不忘


明英宗复辟后,对王振依然念念不忘,他下诏追复王振的官职,还命人?刻木为振形,招魂葬之?。北京的智化寺是王振所建,明英宗下诏,在寺内为王振建立旌忠祠,而且塑像祭祀,还书写碑文,为王振歌功颂德。王振死后的待遇,俨然如同他是为明朝殉国的英雄一般


朱祁镇对王振是?真爱?,忘记了亲葬大明几十万精锐之人是谁,又是谁造成自己被俘的耻辱。复位后不但不给王振定罪,既然还想给他立祠!这也只有昏君才能干这事了。


再多说一句,朱祁镇复辟之后还特地为太师也先在京城修庙祈福,屠戮大明子民无数的瓦剌太师也先,居然能在京师立庙,也是千古奇观!


8忠臣于谦被诛



于谦的贡献和地位在历史上早就有定论了,是绝对的忠臣和国之柱石,这点朱祁镇心里比谁都清楚,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必须要杀于谦,理由很简单,为了皇位的正统性。


于谦正是当年将朱祁钰推上皇位的主导者,如果他不死的话,那也就代表着朱祁镇是认可于谦当年推举朱祁钰是正当的,那么也就是否认了自己现在夺位的正当性,这自然是不行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要关系到明朝的几个政治势力了,正是因为明朝的土木之变,让朝廷中的两大势力损失惨重,这两个势力就是武将集团和宦官集团,而这个时候由于打退了瓦剌的进攻,文官集团已经有了占据上风的势头了,而且还稳稳的压制了其他两个阵营的实力。


所以才会出现武将和宦官联合在一起扶立朱祁镇复位的事情了,而这场政变针对的就是当时的文官团体,而于谦正是他们的代表人物。结局可想而知了。

综上所述,这两位是怎样的皇帝应该很明朗了。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朱祁镇是不是一代明君

  朱祁镇不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在任期间,他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发动麓川之役,导致明朝综合国力耗损。正统八年,正式亲政,励精图治,宠信王振制衡文官集团,导致宦官专权。后来,他又听信谗言流放郭登、袁彬等人,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致使弋阳王一家冤死。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导致明朝自景泰时期恢复的国力再度受创。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男,汉族,明朝第六位和第八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虽然朱祁镇废除了殉葬制度,放出了被关押的建文帝后人,但实际上,他的过大于功,不是一个好皇帝。在许多小说里,美化了朱祁镇的形象。

  1、宠信宦官。东汉、唐朝和明朝是历史上太监权力最盛的三个时期,而明朝的太监专权就是从明英宗朱祁镇开始,王振就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臭名昭著的专权大太监。

  2、滥杀忠臣。岳飞和于谦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清官,但是他们也都死得特别冤。而造成于谦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

  3、被俘苟活,大节有亏。明英宗朱祁镇一手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失败。之后,他不仅没有自杀以谢罪,更屈辱的是,成为了瓦剌的俘虏。对明朝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整体来说,明英宗是一个十足的昏君,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执政能力可以说是垫底。在《谥法》一书中,“英”表示出类拔萃,聪明智慧,往往用于年少有为的帝王身上,但是用到明英宗朱祁镇身上,绝对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因为他不配!

明英宗是明宣宗长子,刚出生四个月即被立为太子。此时的大明王朝,经过朱棣以及仁宣之治的发展,国力蒸蒸日上。

明英宗继位时,接手的明朝形势一片大好,可以说,不知道比后来的苦命皇帝崇祯要好上多少倍。可是,让一个才能平庸、德行低下的人统治偌大的帝国,是十分危险的。

皇帝不瞎折腾还好,否则很危险。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初期,当时还有太皇太后张氏和内阁三杨参与政事,明朝还处于国力上升之中。可是随着他们的离世,明英宗朱祁镇开始放飞自我了,结果付出的代价很惨。

朱祁镇简介: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男,汉族,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

宣德十年,正式即位,年号正统。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发动麓川之役,导致综合国力耗损。正统八年,正式亲政,励精图治,宠信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十四年(1449年),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迎接明英宗回京,安置于南宫。

景泰八年(1457年),策动夺门之变,废景帝朱祁钰,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复位称帝,改元天顺。

任用李贤等人,追复胡善祥为恭让皇后,释放建文帝后代,废除宫妃殉葬制度,后来又听信谗言流放郭登、袁彬等人,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致使弋阳王一家冤死,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导致明朝自景泰时期恢复的国力再度受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8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