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元璋要杀胡惟庸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为何这么做

众妙之门 2023-07-06 17:49:49

朱元璋要杀胡惟庸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为何这么做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年号“洪武”。感兴趣的读者和对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胡惟庸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丞相,但最终却被朱元璋以谋不轨为理由将其诛灭九族,同时又有很多大臣为其陪葬。难道胡惟庸真的胆大包天,意图篡夺老朱家的天下,还是别有原因所在。

洪武六年,同为明朝开国功臣的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其同乡兼有姻亲关系存在的胡惟庸担任丞相,这一担就足足担任了七年之久。但在这七年的为相期间里,胡惟庸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他不断地在朝中安插亲信,排除异己,使得其党派势力遍及整个朝野。

除了喜欢排除异己之外,胡惟庸最大的问题还是其为人过于专横独断,很多关于生杀的案件,他都是擅自处理了,对于那些不利于自己的奏章,也都悉数自行扣下,这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不快,他隐约地觉得,胡惟庸手中的相权,已经威胁到自己手中的皇权了。

在洪武十三年的这一天,胡惟庸家中的一口旧宅井突然凭空涌现出了醴泉,他认为这是祥瑞之兆,并邀请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闻之,很快欣然前往,然而走到半路时,太监云奇突然自作主张地拉住缰绳,紧张得都说不出话来,只是拼命地用手指着胡家。

朱元璋深感事态不对劲,便赶紧原路返回,等上城楼一看,方才发现,胡惟庸家的上空尘土飞扬,墙道的后边都藏满了士兵。

朱元璋当即大怒,并以此为借口断定胡惟庸存在不臣之心,有意图谋反之举动,当天将胡惟庸逮捕并处死,与此同时大量同胡惟庸关系紧密的人,都受到了牵连,就连举荐他当丞相的李善长也避免不了,前前后后一共有三万余人被处死,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就可以知道,整件事情发展太过于蹊跷,已经可以用玄学来形容了。事实上,根据后世历史学家的考证,根本就不存在着太监拉缰绳这件事情,就连太监云奇这号人物,也大概率是由正史杜撰的。

明朝很多史书典籍对于此事的记载多有矛盾之处,胡惟庸是否真的有谋反之实,也遭到了诸多学者的质疑。甚至在官方史书《明史》中记载道:“胡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也!”

由此见得,胡惟庸是一个冤案。事实上,作为明朝的宰相究竟要如何作为是一件难事,擅权专权不行,尸位素餐也不行,无论胡惟庸怎么做都无法解除朱元璋对于相权的忌讳,他的擅权专权无疑加重了这一点,使得朱元璋大感大权旁落的危机,便赶紧找个借口,迅速把胡惟庸等一干人马除掉,便顺势废掉了相权,将大权集于自己一身。

由此见得,胡惟庸案件的关键,所体现出来的就是相权同皇权之间的矛盾。

朱元璋为何要杀胡惟庸?

朱元璋为什么会要想杀胡惟庸呢?作为一个皇帝,想要杀一个人肯定不是随便说杀就杀的,因为作为皇帝要考虑到很多事情,会不会因为杀一个人而给大家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首先我们要知道,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了。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官名,从秦汉以来,中国就一直奉行着君权,相权并行的一个制度,宰相有着极其高的权力和极大的话语权,对君权也是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制约作用。但是这种情况到了明代以后就有了一个彻底的改变,而这一切都源于洪武年间著名的“胡惟庸”这个案件。

胡惟庸是明初四大案件之一,此案的主人公就是胡惟庸,早年随朱元璋起兵的一个人,可以说是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胡惟庸向来可以说是特别的勇于奋进,有胆识。但是同时他也特别的骄纵跋扈,随着权力不断的扩大,这种事情在皇帝眼里是看不下去的,他不仅擅自决定上下官员的生杀升降,而且凡内外奏章都要预览一遍。

可以说胡惟庸的这种做事的风格给自己埋下了一个杀身之祸,他独断专行,引来了同样权力欲望很强的朱元璋不满。在洪武13年的时候,涂节和中书省吏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这样的罪名,诛杀宰相胡惟庸九族。

自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胡惟庸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手握大权的宰相了,从此君权就越来越大,相权就越来越小,明清时期皇权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鼎盛的阶段,而下面的官员可以说权力很卑微的,乃至成了下人、奴才,这可以说是与唐宋时期有着一个极其大的差别。

朱元璋杀胡惟庸的原因是什么


可以明确告诉你,这样的话,大明江山改姓的可能性就是零。
朱元璋晚年杀了很多人,这其中就包括李善长等开国功臣,按照现在的说法,那就是朱元璋害怕自己死后,自己的孙子朱允_没有办法掌控那些骄兵悍将,一下子杀了不少。于是就有人说了,如果朱元璋不杀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的话,大明江山会改姓吗?其实可以明确告诉你,不会改姓,大明还是姓朱。


朱元璋杀胡惟庸,主要是胡惟庸擅权乱政,胡惟庸是丞相,权力很大,总揽朝政,朱元璋都感到威胁,当然了胡惟庸是有能力,但是他做的一些事确实触及了朱元璋的底线,老朱是一个权力很谨慎的人,胡惟庸在作死的边缘试探,所以他死了。
李善长也没有啥大错,但是你有一条知情不报的罪,胡惟庸意图谋反,李善长虽然不同意,但是也没有告诉朱元璋,这一条足以让他死,蓝玉这个家伙纯属作死,悍将,不服法度,最终都被朱元璋给咔嚓了,如果他们三人不死大明还是大明。


不要看胡惟庸势力很大,在地下搞一下小动作,还有很多死党跟着他,但是一旦公开谋反的话,那绝对没有多少人跟着他,跟着他的那些人,也没有多少兵权,而且大多数人还是心中向着大明的。胡惟庸不管用了,那李善长呢?李善长已经老了,再有谋略也不管。
蓝玉确实是一员悍将,本来朱元璋是打算留给太子朱标的,毕竟他和朱标有亲戚关系,但是朱标早死,作死的蓝玉也活到头了。蓝玉是悍将不假,但是他政治头脑就差了很多了,这样的人造反最终也不会成功。
更加不用说,朱元璋封的藩王,当时朱元璋就是让他们来拱卫大明的,要知道此时的藩王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权有权,他们家的江山被人给占了,他们能不着急吗?绝对会起兵靖难,也许朱允_不会坐在皇位上,但是坐在皇位上的人一定是姓朱,大明江山绝对不会改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8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