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元璋如果把位置传给朱标的次子,朱棣最后还敢不敢造反

以史为鉴 2023-07-06 17:02:13

朱元璋如果把位置传给朱标的次子,朱棣最后还敢不敢造反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朱棣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若传位给朱标次子,朱棣还敢造反吗?

靖难之役是明代中早期叔侄争夺帝位的一场大战,这场大战整整打了四年之久,愣是把刚刚建立不久,百废待兴的大明代给打回了原型。而交战双方,就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和他的大孙子朱允炆。

大战结果是朱棣赢了,成功篡夺皇位,把自己的亲侄子打得不知去向。然后又以胜利者的身份将其贬得一文不值,还派个太监郑和以出国访问,外带经商的名义四处寻找,找了几十年也没找到朱允炆的下落。

可是,当我们回顾这场大战时,只要细加推敲就会发现。

虽然朱元璋生前为自己心爱的大孙子朱允炆安排好了一切,可唯独一点他看走了眼,那就是,朱允炆如果做个太平天子或许还能担当得住,可面对战事,他确实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能把一手好牌打个稀烂,就算老头子再怎么安排也没用。

换句话说,就算朱元璋铁了心想让孙子来接班,只要将真正的嫡孙扶上位,而不用菜鸟朱允炆,朱棣照样打死也不敢造反。

那么,朱元璋真正的嫡长孙是谁呢?他就是太子朱标与常氏所生的次子朱允熥。

朱元璋真正的嫡长孙——朱允熥

可能在很多人印象里,朱允炆才是朱元璋的嫡长孙。其实不然,朱允炆并非朱标的第一个儿子,而且也不是正儿八经的嫡出。

他的母亲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起初只是太子朱标的妾室。在朱标的太子妃常氏病故后才从小老婆位置扶正,坐上了继任的太子妃。

而朱标起初的太子妃常氏,是明初开国大将常遇春的女儿,名将蓝玉的外甥女,稳稳儿的将门虎女,娘家的势力次于贵为皇室的朱家。

所以说,无论按照先后次序,还是生母的出身来看,常氏的儿子都应该是稳稳的嫡出,比吕氏所生的朱允炆要尊贵一些。

而常氏一共为朱标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朱雄英,年纪比朱允炆大,本是朱元璋铁打的嫡长孙,惋惜8岁时夭折了。

次子朱允熥比朱允炆小一岁,但在常氏活着的时候,他也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嫡孙,只惋惜常氏去世后,朱允熥的地位也随之动摇,最后与皇位失之交臂。

那么,为什么说,朱元璋如果选择朱允熥继承皇位就不会有后来的靖难之役?

而朱元璋又为什么舍弃身份较为尊贵的朱允熥,而选择朱允炆呢?其实,说起来还真不是朱元璋老眼昏花了。

朱元璋的考虑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的皇帝在立储的问题上都会思虑再三。朱元璋能从一个放牛娃愣是杀出片江山,自然不会是糊涂人,在立储大事上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铁定的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本打算让四子朱棣来继承皇位,因为老四朱棣和他最像,文治啥样他不敢保证,但武功还是十分出类拔萃的,甚至比他大哥都强。

可就在朱元璋打算传位给年富力强又久经战阵的朱棣时,一个叫刘三吾的翰林学士向他进言,大意是:您选择朱棣做储君不妥啊,因为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如果朱棣当了储君,二王爷、三王爷能服吗?难道您忘了八王之乱的惨剧吗?

这话算是提起朱元璋的心坎里了,他最怕的并不是外面的强敌,而是家里的内乱。

朱标一死,其它三个儿子都眼冒绿光地盯着这个太子位置呢,传给他们其中哪个人,估计另外两个都会不服,等自己一死,保不齐就得联起手来造反。

与其看到自己儿子手足相残,还不如借着他们大哥朱标的余威,跨过这一层,将皇位直接传给孙子,让这三个当皇叔的互相节制,反而能皇权永固。于是,他便开始在自己的嫡孙中进行观察。

其实,能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嫡孙,无外乎只有朱标与常氏所生的朱允熥和与吕氏所生的朱允炆二人。

其中,朱允熥虽然年纪比朱允炆小一岁,但作为嫡妻之子,外公家又势力庞大,所以更占据优势。

而且,相比于背后没有什么武将势力的朱允炆,朱允熥的外公常遇春虽然此时已经去世了,但蓝玉还在。

蓝玉是朱允熥的亲舅公,既是明代开国元勋,又是大明将领中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年富力强且久经战阵,军中威望已经不下于年迈的徐达。有着他的帮衬,估计明代大半的武将都会站在朱允熥这边。

所以说,如果朱元璋当时没有选择让朱允炆接班,而将皇太孙的位置定给朱允熥,蓝玉定会拼死捍卫自己的外孙,以他的能力、威望外加朱元璋留下的皇权势力,稳稳的可以碾压朱棣。

惋惜,朱元璋却选择了朱允炆,甚至为了替孙子日后掌权扫清障碍,还以一幢蓝玉案铲除了蓝玉,连带着将跟随蓝玉的一大帮明军中的青年骨干一并铲除,这使得朱棣再无后顾之忧,堂而皇之的在朱元璋死后第二年就拉起了“清君侧”的大旗。

那么,老谋深算的朱元璋为什么宁可杀了蓝玉等军中骨干,也要扶植一个弱鸟朱允炆呢?

表面上看,是源于允炆孝顺,在朱标死后涕泪交加,哭得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让朱元璋甚是感动,由此遵循立长立贤的古礼,选定了朱允炆做自己的接班人。

实际上,让朱元璋下定决心的根本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而是出自大明王朝当下的局势和文武两派势力之争上。

选择朱允炆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了解,大明王朝自打建立以后,文臣和武将便形成了两股势力,明争暗斗也相互制约,这其实是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喜欢看到的局面。

而在立储问题上,文、武两派此时站队也十分明显,分别支持着自己的两个嫡孙朱允炆和朱允熥,相互间明里暗里始终较着劲,都在等待自己的最终决定。

两个嫡孙中,朱允炆的外公吕本官居太常寺卿,是文官的代表人物之一。而朱允炆本人又性情温和,且擅文,自然是得到天下文臣拥戴的。

而朱允熥的外公常遇春是明代最具声望的开国大将,也是唯一死后被自己亲命“奉旨穿龙袍”的将领,军中地位与徐达比肩。

作为他的亲外孙,又有年轻一代的新晋统帅蓝玉坐镇,朱允熥自然成为朝中武将利益的下注点。

这样来看,朱允炆和朱允熥分别代表着明代文、武两大势力的利益。

而朱元璋认为,打天下靠武,可坐天下则要靠文。朱允炆背后的文官集团虽然不善带兵,但百废待兴的大明代,此时最需要的是恢复发展,这就必须要依仗他们。

而朱允熥虽然赢得朝中将领们的支持,但大部分都是依赖于蓝玉。带了一辈子兵的朱元璋了解,文臣即便在政局中占了上风,对皇权也构不成太大威胁。

但如果外戚势力是武将的话,皇权就危险了。而且,以蓝玉胆大包天的性情,帮助朱允熥夺江山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这势必会造成朱家皇室的一场浩劫。而夺下江山之后,蓝玉的危害则更是远远大于朱棣。

提起底,朱元璋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朱棣有可能会造反,即便朱棣在朱元璋死前装疯卖傻,但朱元璋也未必会信。

只是,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上看,退一万步讲,就算朱棣真的造反成功了,那也是自己儿子做了皇帝,大明王朝还是他朱家子孙的

可如果让蓝玉掌权,则必会让朱家皇权旁落,自己的子孙后代会怎样可就不一定了。所以,这也成为朱元璋最终选择朱允炆而没有选择朱允熥的根本原因。

如果朱标继位,朱棣敢不敢兴兵造反呢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大明太祖朱元璋逝世,其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即位后为了清理掉藩王尾大不掉的隐患,下令削藩。说是削藩,实际上则是撤藩,周王等5位藩王先后被废。

燕王朱棣出于不满和恐惧,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发起“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军攻入南京,朱允炆生死未知、下落不明。

这场持续三年的内战,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对于大明宗族来说,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之间反目成仇,也是一出人间悲剧。

然而这场战争之所以爆发,朱允炆削藩是直接原因和导火索。

早在朱标病故后,朱元璋确立朱允炆为继承人时,诸藩王就已经在心底里对朱允炆不满了。身为塞王之一的朱棣因为身兼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故而拥兵10万。

此次爆发的原因与早已经去世的太子朱标有关:如果朱标不早死就能免除这场灾难。早在朱元璋上位之初,朱标就被立为继承人了。

为了更好地培养朱标,朱元璋没有设府僚,继承人属臣皆由朝臣兼任。

比如李善长既是朱元璋的左丞相,也是朱标少师;徐达当任右丞相的同时,还兼着朱标少傅。朱标的地位,是任何一个兄弟都无法撼动的。

因为有着良好的教育和无法撼动的地位,朱标对弟弟们也非常的友爱。有人告发晋王有不臣之心,朱标又是鼻涕又是泪的,让朱元璋感动不已。

当朱元璋责罚义子们的时候,朱标也会去请他的母后出面求情。这样的一个好大哥,也难怪会得到“仁慈天性然也”的评价。也正因为如此,朱标在众兄弟之中的威望极高。

但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从陕西视察结束返京后,却因风寒病逝,年仅37岁。在朱标病逝7年后,燕王朱棣发起运动。

这也不禁让人猜想,如果朱标多活几年,哪怕是即位一年再逝世,朱棣还会反侄子的吗?答案是不会。

首先,朱元璋跳过众多的儿子立孙子为继承人,本就于礼不合,这也是朱棣对侄子即位的不满之初。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也给朱棣提供了借口。

如果朱标能够成功即位,哪怕是一年,朱允炆再接班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根据宗法制,有儿子肯定是要传位给儿子的,没有儿子再传给弟弟。更何况朱允炆是朱标的嫡长子,继承大统名正言顺。

如果朱允炆的身份是从父亲手里而不是爷爷手里接过来的,朱棣就没有了由头。其次,朱允炆被委以重任的时候才16岁,在朱棣眼里就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

如果在朱标即位一年后再被确立为继承人,22岁的朱允炆也不再是“小屁孩”了。要知道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逝世后,他的亲弟弟朱高煦也准备效仿父亲,夺取侄子明宣宗朱瞻基的位置。

朱高炽在位仅仅几个月,还不到一年,朱瞻基即位时也不过27岁。更何况以朱标的能力,他如果能够即位一年,削不削藩还不好说,但肯定会给朱允炆留下一大批文臣武将。

即便是朱棣,没有了李景隆这样的猪队友,他也不一定能成功。既然知道不能打、打不赢,以朱棣的谋略和智慧,他还会硬着头皮起来吗?当然,历史没有如果,但也不妨假设。

为何朱棣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本是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年号?永乐?。可见朱棣是反了建文帝朱允炆上位的,那么为何朱棣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其实朱元璋不是不敢造反,是压根就没有谋反之心。


一、朱棣其实是个佛系藩王,根本不愿意造反

朱棣的爸爸开疆拓土的时候,朱棣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正是和尿泥儿玩的好时光,他可是没有随父参军的经历,也从未立过战功,他平淡欢喜且平凡的长大。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以后,将自己的所有儿子们封为藩王,然后派到各处去镇守他打下的江山,这对于朱棣再好不过,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有粮有田,手里有点兵权。过得这么舒服,他怎么会想到造反?当然,就是反,他也没有那个资本和实力,别说和爸爸朱元璋抗衡,就是他的三个哥哥的实力,他都比不上。

二、因为朱允炆要废了他,他才被逼造反的

然而,好景不长,朱元璋死了以后,封了最喜欢的长孙朱允炆即为,朱允炆即位,朱棣也无可厚非,他接着做他的逍遥藩王就是。但是朱允炆一上位就要废黜藩王,废五王,并将他们贬为庶人,其中有的哥哥不堪屈辱自杀,有的哥哥被软禁,朱棣一看哥哥的下场,觉得自己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只能谋反。

针对?为何朱棣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欢迎点击评论交流,和我一起探讨你的想法,期待你的分享。

如果朱标没死,由他削藩的话,朱棣还敢不敢造反?

如果朱标没死的话,朱棣大概怎么样都不敢造反。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是朱元璋心目中最完美的继承人选。不仅朱元璋满意住院,所有的大臣也都很满意朱标。朱标不仅为人和善,对人宽厚,在处理政事上也有自己的见地。

朱元璋的其他儿子犯了罪,本来是要赐死的,还好有朱标出面求情,才保住了一条性命。因此,朱标在兄弟当中口碑也是非常不错的,兄弟们也都很敬爱这位大哥。

按照明朝时候的继承制度,立嫡不立贤,朱标继承皇位是合情合理的,没有一个人会有意见。朱棣也深深地明白这一点,他根本就不敢去跟朱棣争。朱棣的能力虽然也很强,但是跟朱标相比还是略微逊色。

朱棣是在朱元璋打完天下之后才出生的,而朱标不是。朱元璋东征西讨打天下的时候,朱标已经十多岁了。他跟在朱元璋的身边,学习了不少带兵打仗的知道,对于军事方面有自己的见地。这些年他跟着朱元璋,军事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朱元璋登基之后就立了朱标为太子,他一直将朱标带在自己的身边,教导朱标处理政事。很明显就是把朱标当成继承人来培养,许多朝廷上的大事朱元璋都会问过朱标的意思。有的时候,父子俩也会出现意见不同的情况。

意见不合的时候父子俩也会争执得非常厉害,朱标甚至几次被朱元璋用藤条抽打。但是这些举动都不妨碍朱元璋对朱标的疼爱。

朱标就算是削藩引起朱棣的不满,朱棣也不敢对自己的大哥下手。他对自己的大哥有尊敬之情,而且以朱标的智商和情商来看,他肯定能够安抚好自己的弟弟们,让弟弟们心甘情愿交出自己的权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6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