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思想集大成者,其中就有这么一个人比孔子还聪明,就光是徒弟就能让各诸侯畏惧,这个人就是鬼谷子。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认识鬼谷子,怎么能说自己有文化?单凭这句话就足以证明鬼谷子的显赫身份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他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同时也是纵横家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因时常隐居于鬼谷,故称自己为鬼谷先生。鬼谷子一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聪明绝顶,智慧超群,他这一生凭着自己的智慧教育出了苏秦、张仪、孙膑等500多位在历史上叫得出名字的徒弟,可谓是千古第一人。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极具神秘色彩的一位人物,他辉煌的一生可以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在这里我简单给大家介绍鬼谷子众多徒弟中的一位吧。孙膑大家都很熟悉吧,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他师从鬼谷子, 此后逢战不输,从他虽身体残疾,但依然辅佐齐国大将田忌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就可以看出鬼谷子对他的意义重大。
孙膑
相传鬼谷子识得一本无字天书,这本书是他的师傅给他留下的,打开看时书中竟然一个字都没,鬼谷子觉得十分奇怪。当时他的师傅刚刚去世,他心中十分思念,辗转反侧睡不着,索性从床上爬起来继续研究师傅留下来的无字天书。这一看吓了一跳,在灯光的照射下,竹简上竟然闪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浮现在竹简上。鬼谷子不禁感叹道莫非这就是世传的“金书”。
鬼谷子自从得到了金书的奥秘,便没日没夜的研究,并且每读一遍变可得到另一本不一样的书。这日是第三夜,得到的是一本发家致富的书,里面讲了一些养殖方法和从未听闻过的贸易规则,鬼谷子将这些方法传授给了吕不韦、计然、白圭等徒弟。
第四夜得到的是一本关于修身养性的书籍,名叫《养性修真大法》,里面主要讲述《本经阴符七术》,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得其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要静和养气,才能成为真人。鬼谷子将这一秘诀传授给茅潆、徐福,以后又传陶弘景等徒弟。
第五夜得到的是推命相面术,现代称为高级面相书。在民间人们常常将鬼谷子与星命先生联系在一起,可见其算命占卜之了得。这本书神奇之处在于能够推演出人的命数、面相及人生祸福。鬼谷子将其传授给了茅潆等徒弟。此后鬼谷子每日夜里可得一本奇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鬼谷子将这本书当做自己的珍宝,爱不释手。同时也将这些秘诀传授给自己各个徒弟,让他们去各国建功立业,因此鬼谷子的徒弟都很尊敬他。
撒豆成兵这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吧,是鬼谷子传授给孙膑和庞涓的兵法,后演变为成语。有一天,鬼谷子叫来他的两个徒弟用绿豆给他们演示自己的见解,只见鬼谷子嘴中喝道:“疾”,然后将豆子扔了出去,这些豆子居然就变成了活的兵将,孙膑和庞涓都看呆了。鬼谷子就在一旁讲这个阵法的奇效,两人在鬼谷子的指导下掌握了其精髓。
鬼谷子的思想对后代影响极深, 后人对他评价不一。有人说他是未卜先知的神仙,还有说他是神通广大的智者,民间则流传他是预测人命理的命相师。鬼谷子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徒弟遍布整个战国,并且对各诸侯国都有深远的影响,有人说这是鬼谷子自娱自乐布下的棋局,但他却掌握一切。
《鬼谷子》是一本书,表面上是谈论当时的君王之间的游说,纵横捭阖之道,识人用人的兵家谋略,但时至今日,古为今用仍有很多深刻道理,并可以借鉴,因此用在外交军事,为人处事,职场用人管人,都能举一反三,得以应用。
《鬼谷子》亦是先秦时期以纵横思想为主的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它与各家既有共同性,又有自己创特殊性。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
该书以政治、军事斗争案例和商用案例为经典案例,深入剖析《鬼谷子》的智慧谋略,本着批判地继承之的原则,去其阿谀奉承等封建糟粕,汲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精华;去其弄权斗术等封建糟粕,汲取谋略方法的精华。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哪一家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可能我们不用多想就会回答:儒家、道家、法家这三家。这话不错。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三家的影响大,其实是表面上的影响,深层的影响,骨子里的影响。却是另一家鬼谷子的思想。
我并没有说鬼谷子是什么家。我为什么没说,因为鬼谷子究竟有什么样的思想,我们其实一概不知。现在虽然传世有一本叫做《鬼谷子》的书,但是据考证,这本书绝大多数是后人伪造的,并不是鬼谷子写的,或者像《论语》那样,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写的,起可信度不高。因此,们要研究鬼谷子的思想,就只能去看他的徒弟的作为。
鬼谷子的徒弟非常多,最有名的是苏秦、张仪、庞涓、孙膑。这四个徒弟又代表了两种重要的思想:一种是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一种就是以庞涓、孙膑为代表的兵家。
不过,虽说这是两家,但是,这两家的核心精髓,是一样的。
咱们先来看看兵家。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传统打仗的方法,并不是孙膑庞涓那样打的。而是要很讲究礼仪的。举三个例子:一是宋襄公和楚成王打,他一定要等楚成王渡过河,把队伍摆整齐了以后再打,大家都觉得宋襄公比较迂,其实是宋襄公讲礼仪的表现。二是晋国曾经和楚国打过一仗,当时楚将打不赢的时候,就下车去射了一只鹿送给晋将。晋将于是就决定不再追击了,这就是礼仪。三是当时晋国的正卿智伯想攻打卫国,卫国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但是智伯却怎么也要找一条理由才能去打。他找了三条理由,都被卫国给识破了,所以最终他也没有打成。
而孙膑和庞涓玩的打仗完全不是这种套路的,他们讲究的东西,说得好听点儿叫“谋略”,说得不好听点儿就叫“诡计”。包括孙膑和庞涓打仗,最后孙膑技高一筹,杀死庞涓,就是谋略比较厉害。
而作为纵横家的苏秦、张仪,大家都知道,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谋略诡计。所以说,兵家和纵横家的思想核心,其实是一样的。
谋略诡计在古代正统思想中是不被接受的。正统思想要求的是儒家的“礼仪”和法家的“秩序”,再不好也得道家的“无为”。为什么谋略诡计不被接受呢?因为谋略诡计指向的是“欺骗”,礼仪指向的是“诚信”,秩序指向的是“契约精神”。
但是,尽管如此,谋略诡计却深入了中国古代的各个人的层面,朝堂、后宫、战争、生意场等等。
而这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显然是糟粕,它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在整个古代都是被人不齿的。
鬼谷子的思想在当下也是非常风行的。别的不说,只看我们现在流行的书籍和影视剧,就明白了。凡是写谋略宫斗、朝斗这样的东西东西就非常受观众欢迎。由此延伸下去的商战、谍战等等也大行其道。这就是鬼谷子的普遍运用。而另外一些东西,比如说诚信,比如说契约精神反而被严重忽视。从这个角度来说,鬼谷子的思想在当下社会中所起到的负面影响更大一些。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鬼谷子的思想,对于智力的开发,对于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果我们把鬼谷子的思想用在这方面,同时又坚守诚信和契约精神,那么鬼谷子的思想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就会大放异彩。
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群不同身份,但为了天下再度统一的学者们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辅佐诸侯。在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但说到能搅动天下风云,以一己之力而乱世的却只有鬼谷纵横家,这是为何呢?
一、诸子百家,唯我纵横
纵横家鼻祖鬼谷子,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精通百家学问,已然被后世奉为?神人?,有人说他虽不出世,但在他眼里,春秋战国只是一盘棋,他既持白子,又捏黑子;既是对弈人,也是观棋者。也有人认为其是被史书?神话?的普通人。不可否认的是,在他的培养下,弟子庞涓、孙膑、张仪、苏秦、白起、王翦等都成为名动一时的各国栋梁,这些壮志凌云之士为了?统一?的理想前赴后继,匡扶正义,拯救天下。但暗中都是他置于乱世的棋子,而掌控局势的鬼谷子,旋转乾坤,执手黑白,推动棋局。
?苍生涂涂,天下缭燎,诸子百家,唯我纵横?,鬼谷门人遍布各地、风云一时,又以兵家与纵横家者成就最为显著且最为人所熟知,兵家代表人物孙膑逢战不输、白起屠赵人四十余万、王翦灭六国之功;纵横家则有?凭口舌而说六国事秦?的张仪、挂六国相印?合纵攻秦?的苏秦等等,?一人之言,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纵横家以其对天下局势把握之精准、口舌言语之锐利,游说各国诸侯或连横强国,或纵弱伐强,说其一家?以口舌乱世?,一点都不过分。
二、诸侯国相继变强、纵横家闪亮登场
历经孝公商鞅变法后,大秦可谓是蒸蒸日上,兵强马壮的同时,也日益被山东六国忌惮,张仪入秦,以?举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献横强之计于秦惠文王,受到秦王重用。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张仪还凭借两片薄唇,使魏国送秦国两个郡,被任命为相国,其风光无限的同时,也使纵横家得以登上战国这个大舞台,为诸侯所重视。
经过春秋时期的征伐兼并,在战国早期,大量诸侯国已从百余数量锐减到十几个大国,各国边境相邻,没了之前的小国作缓冲,因此各国之间摩擦不断,兼并战争也上升成了灭国存国之战。而为了抵御严峻的形势,各国国君相继实行变法,得以富国强兵,但战国七雄中又都没有能以一己之力灭六国的国家,因此各国对邦交看得极重,推崇?上善伐交?。就是这样的时代背景,给了纵横家们崛起的机会。
《鬼谷子》思想学说之所以能在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独树一峡,不仅在于他的与众不同的纵横理论,更在于他以“道”为理论依托,将其思想学说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在书中鬼谷子的哲学思想对老子道家思想进行了吸收并有进一步的突破发展,运用到实践领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先秦时代的文献中常有提及“天道”、“人道”等概念,而首先将“道”提到一个哲学范畴高度的是老子,将“道”视为宇宙之本,将阴阳作为化生万物之因。“道者万物之奥”(六十二章)[|],这里的“奥”,有荫蔽,隐藏的意思,即道是万物藏身之所,是万物生长的庇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2]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产生原始混沛的气,再产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又产生中和之气,阴阳二气与其作用产生的中和之气产生万物。万物都有阴阳二气,互相冲击渗透成为和气。之后的《庄子》也继承了这一思想:“夫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知北游》)13]天无“道”则不高,地无“道”则不广,日月无“道”则不行,万物无“道”则不能昌盛,世间万物都由“道”来决定。
从本体论的进路来看,《老子》和《庄子〉〉的“道”皆是是万物之所以为万物的形而上的根据,《鬼谷子》也是如此,《本经阴符七术》云:“道者,天地之始也,一其纪也” [4]首先就说道是天地宇宙的本源。纪,纲纪,“一其纪”就是一是道的纲纪,是由道产生的万物的总原理。接着又说:“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 “一其化端”,一是化万物的开端,认为“道生一”并非常重视“一”的作用,这点与老庄的“道”相合,《老子》的“道”有时也用一表示:“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三十九章)【2]。《庄子》中也有相同论述:“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天地》)13]。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鬼谷子》的宇宙生成模式,即道生一,一化气,气生天地而后有万物,这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即道生成一,一生成阴阳二气,阴阳交互生成天地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也是十分相近的。 上段引文提到道是“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的,陶弘景注曰:“言天道混成,阴阳陶铸,万物以之造化,天地以之生成,包容宏厚,莫见其形,至于化育之气,乃先天地而成,不可以状貌诘,不可以名字寻,妙万物而为言,是以谓之神灵” [4]因此《鬼谷子》的道无形无名,不可被感知,《本经阴符经》篇又云“神道混纯为一,以变论万,说义无穷” [5]是说道神妙混纯莫测,在《反应》篇中也有相关描述“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6]。这些说到底都是对老子道论思想的吸收和利用。《老子》云:“有物混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二十五章)【7】又“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是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十四章)丨8]。道不是现象,具有无形无名,不可感知,不可言说的特点。
在《鬼谷子》中,道的另一特点是周密贵微,“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捭阖篇》)[9]。捭贵在周详,阖贵在隐密。周详隐秘,与道相合。又“故谋必欲周密”(《摩篇》)[1W。将“道”的范畴引入游说纵横的谋略中,自然也必须周详隐秘。注重细节,从微观的角度,关注事物最细小的变化,以免招致祸患。上文介绍《鬼谷子?抵戏》篇提到“戏”有缝隙的意思,《抵戏》整篇所言都是对微小事物的防范,“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1]。这也是老庄思想所主张的,《老子》有:“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十五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比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六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六十四章)[2]。《庄子?齐物论》有:“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3],与上面的经“经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的说法非常相似。 《老子》认为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4]。真正的修道工夫,须用减法,一步步否定减损固有的偏见思维和外部纷纷扰。老子的“无为”并非不为,什么都不去做,而是不妄为,要依照事物的自然属性,顺其自然地作为,因此又是无不为。
《鬼谷子》继承了老子“为道日损”乃至“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在《本经阴符经》“损兑” 一段中有云: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有关损兑的含义,陶弘景有注:《老子》曰:‘塞其兑。’河上公曰:'兑,目也’《庄子》曰:‘心有眼’然则,兑者谓之以心眼察理也;损者谓减损他虑,专以心察也。”[5]
故这里的意思是指圣人用自然无为应对所得,言辞观察与具体事情相符合。专心观察,是为了了解事物;减少杂念,是为了坚持行动。减少杂念专心观察之后,事情如果还是不行,圣人是不会加强辩解的。这里既提到了 “为道日损”的体道工夫,又与《老子》的“圣人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二章)的思想相契合。而对“无为”之强调,《鬼谷子》中也时有体现,认为谋略“无为而贵智”(《谋篇》),真人“无为以包志虑思意”,圣人“以无为待有德”“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养志“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本经阴符经》);“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捭阖》) 。
在道之“无为”的基础上,《鬼谷子》与《老子》都有着‘‘不争”的思想。《老子》认为水与道相似的原因在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1];《鬼谷子》则是将“不争”的思想运用到为政治国、军事战略之中,这一点在《摩》篇中有着最集中的体现:“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主持政事总有成绩的人,积累德政,人们安居乐业,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利益;积累善政,人们都去做,不知道是为什么。指挥战争常常胜利的人,通常不争取什么,不耗费资材,老百姓不知道为什么归服他,为什么害怕他。所以天下的人都把他比作明。《老子》在行军作战方面中也有“不争”的论断:“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六十八章)[2]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3],人们效法大地劳作繁衍,大地效法上天孕育万物,上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即尊重事物的自然规律,顺其自然,顺应天地四时之变化。《鬼谷子?持枢篇》虽然残存简赅,但寥寥数句,也表达出顺应天地四时的观点。“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别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⑷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春天生发、夏天茂盛、秋天收获,冬天蔽藏,这是自然的运行之道,自然界的都要遵循这一根本法则,违背他就会自取灭亡。
上面的“正”字,陶弘景注曰:“言春夏秋冬四时运用,不为而自然也。不为而自然,所以为正也”《庄子?德充符》言:“受命于天,惟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1],正生即正性,正”是标准或法则。这里都是告诫世人做一切事都要要依循自然规律,效法自然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6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