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七王之乱是哪七个七王之乱结局怎么样

众妙之门 2023-07-06 16:44:49

七王之乱是哪七个七王之乱结局怎么样

七王之乱是哪七个?七王之乱结局怎么样?这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晁错建议汉景帝对诸王进行削弱之后,诸王不干了,于是就浩浩荡荡的起兵向西杀了过来,而且还师出有名,美其名曰:“诛晁错,清君侧”。不过这场叛乱迅速就被窦婴和周亚夫平定了。那么这七个王为什么敢作乱呢?下面来看看他们的简历和造反原因。

吴王刘濞。吴王刘濞的父亲是代顷王刘仲,刘仲是刘邦的哥哥,所以刘濞是高祖刘邦的侄子。刘濞对东南地区的开发有重要影响,同时他也是诸王中实力最强的。刘濞被封王还有个小插曲,就是刘邦有一次回到老家沛郡并且做了那首著名的大风歌,心里特别高心。但是离别之际沛郡父老乡亲的挽留又使他很难过,这个时候的沛侯是谁呢?正是刘濞,为了家乡能够更好的发展于是刘濞就被封为吴王了。

楚王刘戊。他是汉高祖刘邦四弟的孙子,没有什么功劳只不过是血缘继承而已,他之所以反是因为自己犯了错封地缩小心中不服。

赵王刘遂。他父亲是汉高祖第六子赵王刘友,刘友可以说太命苦了,他娶的是吕氏之女并立为后但是并不喜欢这个女人反而喜欢别的姬妾,这样以来醋坛子翻了,他的王后跑到吕后那里去告状说赵王计划在太后去世后要诸灭吕氏。这下情况严重了,赵王被召入京,被幽饿(软禁不给饭吃)而死,死后以平民礼葬之。刘遂是诸吕被除以后,汉文帝封的赵王并不是直接继承刘友的爵位。后来和吴王、楚王一起反了。

胶西王刘卬、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这四个王都是刘邦长子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汉文帝的时候已经把齐地削弱成了多国,这次晁错的建议彻底惹怒了他们于是便起兵叛乱了。

西汉七王叛乱,最后七王分别是什么下场?你怎么看呢?

七国之乱是西汉分封制跟中央集权制矛盾的一次爆发,这次爆发不是一时的,在此之前,矛盾已经长期积累,出现爆发只是时间问题,汉景帝的削藩不过是导火索而已。

刘邦建立汉朝时,吸取了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的经验,玩了一把郡国并行制,他放心不下异姓诸侯王,就在生前把他们都解决了,把诸侯王全部换成刘氏宗室,但这并不保险。

在吕后去世后,中央跟地方诸侯王出现了第一次矛盾,齐王刘襄引兵西向,宣称要铲除吕氏,不过他还没进关中,诸吕就被周勃等大臣诛灭,功臣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不会立兵权在手的刘襄为帝,而是选择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代王刘恒继位,也就是汉文帝。

没想到汉文帝的手段更加高超,三下五除二一番人事调动,功臣集团被治得服服帖帖,汉文帝大权在握,但作为藩王继位的他,与诸侯王的矛盾更为明显,同时郡国并行制已经实行数十年了,诸侯王拥有了一定的实力,足够对中央发起挑战,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中央跟地方的摩擦。

汉文帝时期,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就想造反,汉文帝想保持自己的仁君形象,没杀刘长,把他流放了,结果刘长饿死在了流放路上。当时也有大臣提出削藩建议,比如贾谊和晁错等,汉文帝对他们都加以任用,从这点可以看出,汉文帝对诸侯王绝不是毫无防范的,他已经在做准备了。

汉文帝没有自己动手,但给儿子汉景帝铺了很多路,比如晁错,按照《史记?晁错列传》的记载,他出场就是太常,位列九卿之首,之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家令已经是太子家的总管了,而且在这个位置上,晁错向文帝提出?宜削诸侯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文帝的态度是?上虽不尽听,然奇其材?。

文帝器重晁错,又让他担任太子家令,目的很明确了,以后你就好好辅佐太子搞,我给你们铺路。

在驾崩前,文帝还给汉景帝推荐了主帅人选:?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武都给儿子备齐了,文帝可以闭眼了。

汉景帝继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然后是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削藩大策,也要摆上台面了。

可诸侯王都是汉景帝的亲戚啊,怎么能不顾亲情主动出手呢?景帝很烦恼,作为景帝最贴心的人,晁错想解决景帝的烦恼,所以他站出来了。

在某天的朝堂之上,晁错发表了他生平最为著名的《削藩策》,语惊四座,震惊朝堂。不出意外,削藩策遭到了众多大臣和诸侯们的反对,但景帝同意了,于是开始实施。

怎么实施呢?先找那些有实力、有问题的诸侯王,当然,只要想找,没有问题也能找出问题。

比如吴王刘濞,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吴王太子入朝跟他下棋,结果两人都是跋扈嚣张的主,很快就吵了起来,汉景帝抄起棋盘就是砸,把吴王太子砸死了,刘濞从此不再朝见皇帝。

这种态度,使得晁错在文帝时就多次上书说?吴王于古法当诛?,现在景帝上位,自然不必多说,直接搞就是了,刘濞也不是傻子,景帝一上位,他也蠢蠢欲动了。

可单凭一个吴国,是刚不过汉朝的,还得多找点盟友,那些同样被削藩策盯上或者已经被削的诸侯自然是首选,比如楚王刘戊,在薄太后丧期间饮酒作乐,被削了一个郡;赵王刘遂被削去一个郡;胶西王刘昂被削减六个县,都是苦主,很快就跟刘濞联合。

汉朝七王之乱,明朝靖难之变,为何刘濞失败而朱棣却成功了?

西汉的七王之乱是汉景帝时期,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因不满汉景帝采取“的削藩”之策,而起兵造反的一场战乱。靖难之变是明朝建文帝时期,燕王朱棣因不满建文帝继位,加上建文帝执意削藩,而以“清君侧之恶”之名起兵造反的一场战役。这两场战役都是藩王起兵造反,为何刘濞失败了,而朱棣却成功了呢

首先,自古以来,战争的胜负与双方领导者的才能对比有很大的关系,汉朝当时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汉景帝,他和他的父皇汉文帝共同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可见汉景帝也是一个牛人,而吴王刘濞虽有野心,却不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主。起兵之初,就有人建议兵分两路,结果刘濞听信儿子的话,执意要攻打城池坚固的梁国,结果久攻不克,锐气丧尽,被周亚夫乘机夜袭,大败而逃。七国之乱不久就被平定。相反,建文帝朱允炆却是一个迂腐之君,明明自己的叔叔已经造反了,他竟然不准杀害朱棣,而朱棣即日后的明成祖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他的文韬武略世所罕有,比他侄子强多了,因此他最终取得了靖难之一的最后胜利。

其次,七王之乱和靖难之变之所以结局不同还与朝廷大将的才能有关。七王之乱时,汉景帝果断启用了名将周亚夫。周亚夫善于治军,谋略出众,在七王之乱初期,叛军士气正盛之时,他避敌锋芒,让梁王刘武抵御叛军,消耗叛军的力量,自己则坚守不出,养精蓄锐,最终一举平定了叛乱。而建文帝时期,因为朱元璋残杀忠臣,导致朝中无将可用。建文帝只好派才智平庸的耿炳文和李景隆等人挂帅出征,这又如何是久经沙场的朱棣的对手呢,因此,建文帝虽有百万之众,却败给了只有一隅之地的朱棣。

最后,战争的成败还与决策的正确与否有很大关系。七国之乱时,吴王刘濞因为担心部下造反,没有采纳部下分兵出击的正确战略,反而集中兵力攻打实力强大的梁国,导致锐气丧尽,从而给了周亚夫一个可乘之机,自己也因战略失误而兵败被杀。而燕王朱棣攻打山东时也屡屡受挫,但当他听说京师空虚之后,立即果断的改变了策略,绕道南下,直抵京师,最终一举攻破了南京城,建文帝自此音讯全无,而朱棣则当上了皇帝,可见朱棣最终能成功,和他的战略决策正确由很大的关系。

八王之乱、七王之乱都是什么?

八王之乱是指的就是从公元303年到305年这一段时间内,诸侯王互相攻杀的事件,这八个王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齐王司马?,赵王司马伦,长沙王司马X,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成都王司马颖。

七王之乱是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以清君侧为名义带头发动的叛乱,后被镇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6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