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大军伙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大军都吃点啥,真的像电视剧里那样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成语很好的概括了中国古代行军打仗中粮草的重要性了,我们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也经常能听到这句话。在这些电视剧里皇帝为了鼓舞士气,在出征前都是要酒肉犒赏大军的,并且在行军的路途中也经常能看到士兵们围坐一团喝酒吃肉的场景。那么正式的古代战场上,士兵们真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吗?
这个就得根据不能的年代来看了,在夏商周时期,由于农业还不是很发达,根本供应不了大军的饮食。因此当时军粮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动手,“田猎”每隔一段时间指挥官都会组织一次“田猎”,通过打猎来保证自己部队的粮草供给问题,这个时候,士兵们还是能做到天天大口吃肉的,当然大口喝酒就不行了,这个时候酒还没发明出来呢。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候农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想要靠打猎来维持大军的日常饮食显然是不可能的了。这个时候,小米就进入了大军的食谱当中的,偶尔会夹杂这狗肉、羊肉之类的肉类。当然在宋代之前,铁锅都没有出现,当时的炊具主要是以陶罐为主,因此也就难以做到炒这个烹饪手法了,当时大军的伙食多是以粥为主。将小米、盐、菜、肉等一起放入锅中炖,煮成一锅浓浓的粥。
而到了汉朝,聪明的古人发明了干粮这种东西,大大的提高了大军的行军速度。“夫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况深入敌境,飞挽不通...人持乾粮三斗,可用数旬”。
当然这个时候的干粮还很粗糙,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发明了馒头。当然这个馒头和我们现在的馒头不一样,因为当时还没有发酵技术,因此这个馒头是用死面做出来的,吃起来硬邦邦的,并且里面夹着肉馅。馒头的出现有一次提高了士兵们的伙食标准,不在是天天粥配咸菜了。
到了唐宋年间,烧饼这个食物因其保存周期长,便于携带,进入了军需官的眼线,烧饼开始成为大军伙食的标配,将士们可以就这咸菜啃着大饼,时不时还能搞点肉干这类杂七杂八的吃的。当然到了宋代后期,国力匮乏,这个时候士兵们的伙食标准开始下滑,每餐能有大饼就咸菜就已经很不错了。
到了明代为了更加方便的携带粮食,在做饼的过程中给饼的中间留了个洞,士兵们可以直接将饼用绳子穿起来,这样就更加方便携带了。并且还发明了一个干饭,吃的的时候用水一泡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泡饭了。
当然这些都是正常时候的饮食,碰到围困等特殊时候,特别是被围城的时候,由于极度缺粮。士兵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刀对准身边的战马,食马肉喝马血。当战马吃完的时候的,饥饿的士兵们再次将绿油油的眼睛对准城中的百姓,先从老弱妇女开始,一个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吃,直到城破为止。
历史中有很多这种大军以人当军粮的事件发生,人肉永远是士兵们最后一道口粮,而一但发生吃人的事情,也就代表着这支大军离灭亡不远了。
古代的大军并不像现在的部队一样,伙食很好,营养均衡。也不像电视剧里那样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在那个年代了,能有一口饱饭吃,对于当兵的来说已经很知足了,偶尔吃点肉也算是改善改善伙食了。
古代人打仗的时候都是吃粥,很少吃肉。
士兵们和马们没有动粮草先走了,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经典的战争案例都没有赢得胜利。他们烧掉了敌人的粮,然后赢了。吃得好,睡得好,有士气来捍卫你的国家。魏夏和商朝是中国历史的开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此期间,社会分工不是那么细致,没有出现政府特别支持的军队。华夏人民过着半游牧,捕鱼和狩猎的生活。从甘肃青海进入中原后,人口逐渐增加,发展了原始农业。当时军队由该国的成年男子和奴隶组成,并在战争期间上网战斗,并在战后搜寻农业。
军队的口粮通常是从野外狩猎和采集中获得的,商代的野外狩猎非常多。甲骨文记录了一次野外狩猎,商人得到了451头鹿。更大规模地狩猎,周武王曾经猎杀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商周时期继续扩展其领土,并将其领土扩展到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和安徽。当时,古人从植物种子中培育出了世界所谓的谷物,农民成了一份热门工作。
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人开始从半游牧半农业转变为纯农业国家。在此期间,中国文明的中心在北方。人们主要是谷类,如小米和高粱,还有一些蔬菜。有时,他们可以吃狗和羊等肉,猪实际上少吃。在春秋战国时期,一支特种部队出现,在战时作战,战后放牧。只有在某些王子和医生的手中,才有得到特别支持的专业士兵。这些军队装备精良,能力强大,经常成为左右战争的核心力量。当时军队的饮食与普通百姓没有太大区别,那就是将食物,蔬菜和盐混合在一起,炖制成粥。陶器通常用于炊具,铁锅很少。青铜制成的三脚架供皇帝王子等尊贵人士使用,而普通士兵只需要煮粥和喝粥。
在一些影视剧中,尤其是像《水浒传》这一类表现反抗官府题材的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情节,这样做的确可以显示出英雄好汉们的豪放气概,但是这毕竟是小说,而电视剧又是小说的改编。那小说中的这段情节真的可信吗?在历史上会不会出现这种豪放的场景,人们真的可以大块吃肉的吗?
古代范围太广了,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吃肉喝酒。往往古装影视剧给人的感觉是古人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其实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多数情况下只存在于上层人士。
首先咱们来看看古代人大碗喝酒是不是骗人的?
据考证,古代人大碗喝酒是存在的!到元朝至现在大碗喝酒出现的比较少了,主要原因就是酒的度数的提高。秦朝之前的酒主要是谷物自然发酵成为的酒,最高度数也只有几度而已,类似于现在的啤酒,但是比现在的啤酒味道好,这样的酒大碗喝起来也好无压力,并且纯谷物,无副作用。
秦朝之后到元朝之前,酿酒改为利用酒曲发酵谷物、水果而酿造而成,这样发酵的酒最高也就十多度。话说武松景阳冈喝的酒算最烈的了,度数也就十八度左右。多数人三碗不过岗,三碗折合现代的白酒也不过一斤左右,当时的人们和现代人的酒量也差不多。
元朝之后,蒸馏酒发扬光大,也就是所谓现在的白酒。当时用大碗喝的酒主要还是酿造的果酒米酒,所谓的蒸馏酒没有几个人会大碗喝。因为蒸馏酒的最后出现,导致人们说起我国的酒,就认为是高度酒,难喝。实际上,我国的果酒,喝起来绝对是天下美味。
然后咱们再看看大口吃肉是怎么一回事儿。
上古时期,古人主要食物来源是打猎和采集,时不时的有肉吃,那个时候物质贫乏,打来一个猎物就要分给好多人,都没有机会大口吃肉,除非部落的主要人物才会有机会大口吃几口肉。尧舜时期,各家各户都会养猪,但是每户养的猪就那么一两头,人们会吃到肉,但也大口吃不了。前秦时期,牛羊肉是最为高大上的肉,只有帝、王等人才能享受。
《礼记王制》这样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一般人都无故不能吃肉的,只有身份地位高的人才能吃肉,可以大口吃肉。唐宋时期,牛肉不是想吃就可以吃的,达官贵人一般都是吃羊肉,普通百姓只有吃吃猪肉的份儿,这个时候能大口吃肉的也就只有达官贵人而已。明清时期,大量猪肉成为人们的肉,但是平常百姓一般是吃不起肉的,能吃大米饭就算了不起了,过年过节吃顿肉而已。大口吃肉的人都是带着主角光环的人,不是那么随便就可以的。
那么历史上的百姓能吃上肉吗?
上古时期,百姓可以吃的上肉,但是不多可以让人活命。尧舜时期,百姓可以吃点自家养的猪。先秦时期,一般的百姓是吃不到肉的,有些人一辈子也没吃过肉。唐宋时期,普通百姓也是偶尔吃点猪肉。明清时期,人们能见到肉,但是一般情况下是吃不起的。但是,普通百姓中的两类人还是可以经常吃到肉的,比如猎人和渔夫,他们的劳动成果就是肉。还有,古代普通百姓最常吃的肉,莫过于自家养的鸡,也只限于母鸡不下蛋的时候杀了吃。
想想我们可以经常吃到肉喝到酒,感觉生活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幸福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5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在李世民看来,刘邦与司马懿是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