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三叛,又称淮南三叛。事情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毋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
王凌之叛
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曹爽被灭族,司马懿于是掌握魏国大权,升任镇守寿春的王凌为太尉。王凌与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见魏帝曹芳年幼无力掌政,致令君权旁落在司马懿之手,于是意图废曹芳而改立楚王曹彪,令狐愚更派部将张式联络曹彪,但未及举事,令狐愚就病死了。
251年,王凌见东吴在涂水有军事行动,于是上书请朝廷准许讨伐东吴,打算乘此而起兵反抗司马懿,此为王凌之叛。但是请求并没有得到回应,王凌于是派部将杨弘将废立计划告诉新任兖州刺史黄华,希望得到支持,但杨弘和黄华却向司马懿告发王凌的图谋,司马懿于是率军讨伐。王凌自知不敌,司马懿又在发军时先赦免他的罪,于是投降,司马懿纳降。但后来王凌自知必死无疑,于是在被押解到洛阳的途中自杀。王凌、令狐愚等人被诛灭三族,曹彪亦被赐死。
毋丘俭文钦之叛
司马懿死后,儿子司马师继之掌权。254年,李丰与夏侯玄及张缉等人意图推翻司马师,但计划败露,李丰、夏侯玄和张缉等皆被杀。曹芳对李丰等人被杀后深感不平,引起司马师不满,于是在数月后强行废了曹芳而改立曹髦为帝。李丰等人被诛杀和曹芳被废,令到当时驻守寿春的镇东将军毋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非常不安,害怕会牵连到自己;而毋丘俭儿子毋丘甸亦劝父亲要举兵保卫曹魏,二人于是决心要反抗司马师。
次年正月乙丑日(2月5日),二人在寿春举兵讨伐司马师,并进兵项城,此为毋丘俭文钦之叛。东吴知道毋丘俭叛乱后亦由丞相孙峻率领吕据和留赞领兵到寿春支援毋丘俭。司马师自己亲自率军讨伐,并派遣荆州刺史王基率兵与叛军对抗,抢先占领南顿。及后诸葛诞、胡遵和邓艾都领军与司马师会合。司马师命令诸军不能进攻,毋丘俭和文钦不能进攻,又怕撤退时寿春被袭,军中的淮南将士因家属都在北方,军心于是溃散,只有新归附的农民仍然效命。此时邓艾驻屯乐嘉,毋丘俭见邓艾兵弱,于是派文钦攻击,但文钦到后却发现司马师率领大军到来,于是撤退。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追击,文钦军败退,因其子文鸯奋战才得以全身而退;此时殿中人尹大目追出试图劝降文钦,但遭文钦拒绝。毋丘俭知道文钦败退后乘夜逃走,余众于是崩溃,毋丘俭逃到慎县被平民张属射杀,枭首被送到洛阳。文钦回到项县时大军已溃散,寿春又被诸葛诞占领,于是逃亡到东吴。孙峻到东兴时知道诸葛诞已占领寿春,于是退兵;诸葛诞派部将蒋班追击,斩杀留赞。
诸葛诞之叛
毋丘俭文钦之叛被平定后不久,司马师病逝,由弟弟司马昭接手掌权。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见好友夏侯玄、早前在寿春叛变的王凌和毋丘俭皆相继被诛杀,十分不安,于是一方面在淮南笼络人心,一方面又蓄养死士以作自保。司马昭为了铲除支持曹魏的势力,听从贾充之言逼反诸葛诞,征召他入朝为司空。诸葛诞接到诏令后十分恐惧,害怕一到朝廷就被斩杀,于是杀扬州刺史乐綝,据守寿春,起兵反抗司马昭,又派长史吴纲带儿子诸葛靓和牙门子弟到东吴当人质,请求援兵;此为诸葛诞之叛。
司马昭率二十六万兵讨伐诸葛诞,驻屯丘头,并派镇东将军王基及安东将军陈骞包围寿春,派石苞、胡质及州泰领兵抵抗吴兵。东吴援军文钦、唐咨和全怿等趁包围圈未成突入寿春城,但其后王基建立起坚固的包围圈,文钦等数次突围也不能攻破。同时吴将朱异率军屯寿春西南的安丰作外援,被兖州刺史州泰击破。孙綝率军屯镬里(今安徽巢湖市境),派朱异率领丁奉和黎斐等再前往寿春解围,但被石苞和州泰击败,太山太守胡烈更出奇兵尽焚吴军粮秣。朱异因粮秣已失,拒绝再进攻。孙綝大怒,斩杀朱异,但因无力再战,被迫退还建业。被围困的寿春久久没有等到援兵,诸葛诞部将蒋班和焦彝劝诸葛诞率主力专攻一方以求突围,不宜困守寿春;但文钦认为东吴救兵必至,劝诸葛诞固守。诸葛诞不听蒋班的建议,更意图杀掉二人,二人于是逃出城投降曹军。后来,司马昭接纳锺会的计谋,伪造刚刚投降曹魏的全辉和全仪的诱降书信,又派二人的亲信将书信交给吴将全祎和全端等人。全袆等收到书信后,果然率众向曹魏投降,此举令寿春城民大惊。
次年正月壬寅日(257年3月3日),诸葛诞和文钦及唐咨等突围但失败,死伤枕藉,唯有撤回城内。而城内粮食已经接近枯竭,已有数万人出降,文钦亦意图尽释城中的北方人,仅以吴兵据守以减省粮食消耗,诸葛诞不听,更加因忌恨文钦而将他杀害,文钦子文鸯和文虎知道文钦被杀,于是投降司马昭。文鸯二人获封赏更令寿春的兵民丧失战意,最终司马昭在二月攻克寿春,诸葛诞兵败出城逃亡,被胡奋部下士兵击杀;吴将于诠亦力战而死;唐咨和王祚则投降。
影响
这三次兵变的失败,使司马氏成功铲除拥护魏帝的势力。此后朝廷上很少有实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纷纷拥护司马氏,司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260年发生甘露之变,曹髦不甘被控制,率臣反抗司马昭,最后被司马昭、贾充及成济所杀。265年,司马昭死后不久,其子司马炎即篡魏称帝,建立西晋,曹魏灭亡。
本年(公元254年),曹魏帝国狄道县(甘肃省临洮县)县长李简,秘密向蜀汉政府请降。六月,蜀汉卫将军姜维,进军陇西(甘肃省陇西县)。
司马师的弟弟,安东将军司马昭,此时正镇守许昌(河南省许昌市东)。朝廷下诏,让司马昭先进京,然后率军攻打姜维。九月,司马昭率军到京,魏帝曹芳到平乐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魏朝洛阳城西面北头第一门上西门外)检阅司马昭的军队。曹芳左右亲信建议,趁司马昭晋见时,一刀干掉,然后率司马昭之兵,逼大将军司马师退位。诏书已经写好,但曹芳害怕,没敢行动。
衣赐履说:这一段,见于《世语》和《魏氏春秋》,裴松之对其真实性提出了疑问。因为,建议曹芳干掉司马昭的,是中领军许允。然而,《三国志·许允传》载,许允因受李丰牵连,被流放到乐浪郡(朝鲜平壤市),已经死在路上。那么,如果真有人向曹芳建议诛杀司马昭,则不会是许允。曹芳没敢动手,大约有两个原因: 一是 曹芳比较懦弱,不敢动; 二是 曹芳可能担心被“钓鱼执法”。身边儿人早就被司马师换过好几茬儿了,前一分钟决定干掉司马昭,后一分钟人家可能就知道了,这个险,冒不起。
实际上,司马昭后来并没有率军西上,那么,其率军入京的目的就不单纯了,很可能是为了配合他老哥司马师——
废掉皇帝曹芳 。
九月十九日,司马师打着郭太后的旗号,召集群臣开了个会,讨论一下曹芳还可不可以继续当皇帝的问题。这个议题一经抛出,群臣就知道, 这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只需举手通过的决议 。
朝堂之上,司马师流着眼泪,对群臣说,皇太后亲自下的诏令,我能有什么办法呢!
群臣立即表示:
当年伊尹放逐了太甲,商朝才得到安宁;霍光废黜了昌邑王刘贺,汉朝才得以延续。古代有伊尹和霍光,如今有大将军,您决定怎么办,我们都坚决拥护!
司马师说,既然大家这么看得起我,我又岂敢推脱责任!
于是,司马师率群臣向郭太后上奏书,要求废掉皇帝曹芳。联名上书的有太尉司马孚、大将军司马师、司徒高柔、司空郑冲、安东将军司马昭等,一共四十五人,曹魏朝廷的高官,以及后来西晋朝廷的高官,基本上都跟这儿了。
奏书大约是说,曹芳这小子,成天不干正事儿,不但沉迷女色,而且和一帮戏子搞破鞋,动不动带着戏子、女官开裸体Party,简直是人神共愤;有人劝他要注意点,他竟然说,我是天子,谁敢管我,云云。总之,奏书把曹芳写得十分不堪,必须罢黜,贬为齐王。
司马师让郭太后的叔父郭芝(当时可能任大鸿胪)入宫告诉郭太后。郭太后正在与曹芳聊天儿,郭芝对曹芳说,大将军想要废掉陛下,立彭城王曹据为帝。
曹芳听了之后,啥也没说,站起来走了。
郭太后很不高兴。
郭芝说:
太后啊,您有儿子却不能好好教育,现在大将军已经决定了,他又管着军队,同不同意,由得你吗!
太后说,我要见大将军,我有话对他说。
郭芝说,咳!见什么见啊,赶紧把御玺取出来吧!
郭太后无奈,就让侍从官取来御玺,放在座位旁。郭芝出来向司马师报告,司马师甚是欣慰。派人把齐王的印绶交给曹芳,安排到西宫居住。曹芳与太后垂泪而别,登上亲王规格的车子,群臣出来送别的有数十人,司马孚悲痛欲绝,其他人也都挥泪相送。
衣赐履说:司马孚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老爷子本年七十五了,活了快一百岁,一直到死,他都以“魏之纯臣”自居,但司马家取代曹家的所有重大行动,他不但一件儿也没落下,而且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人说他比司马懿还会演戏,或许,人生对他而言,整个儿就是一场戏吧。
司马师又派人向郭太后索要御玺,郭太后说:
彭城王曹据,论辈份儿,是我的叔叔。他如果当了天子,我该如何自处?再说,明皇帝难道就绝后了吗?高贵乡公曹髦,是文皇帝的长孙,明皇帝的侄子,按照礼制,可以由小宗继承大宗,你们再好好讨论讨论。
衣赐履说:我个人认为,司马师要立彭城王曹据,是 断乎不可能的 ,这么扯淡的事儿,他不会干的。权臣立皇帝遵循的唯一原则就是, 要能hold得住 。在这个大原则下,有年幼的,绝不会选年长的;有老实的,绝不会选不听话的。本年,曹据至少四十四岁(公元211年就封侯了,距今四十四年),实际上很可能已经年过五十,既年富力强,又有不老实的纪录,《三国志·曹据传》载,公元237年,曹据私下请宫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制作违禁物品,事发,被削减食邑二千户。
因此,我个人认为,曹髦就是司马师选的,与郭太后毛关系都没有。那史官为什么要这么记录呢?因为曹髦这小子后来不听话了,居然要跟司马昭动刀子,被司马昭的手下直接干掉了。这就显得司马师看人不准,太丢人了,干脆推到郭太后身上算了。
司马师想立曹据,见于《三国志·曹芳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曹据和郭太后的传,都没提这个事儿,想来陈寿本人对此事也不认可,故没有记录。
九月二十二日,司马师再次召集群臣,公示郭太后的诏命,然后决定到元城(河北省大名县东北)迎接高贵乡公曹髦。曹髦是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时年十四岁,太常王肃持符节前往迎接。司马师又派人向郭太后索要皇帝御玺,郭太后说:
曹髦小时候,我见过他,我要亲手把御玺交给他。
十月四日,曹髦到达洛阳城北的玄武馆,群臣上奏请求让他住在前殿,曹髦认为先帝曾经住过前殿,他不敢进住,就安顿于西厢房。群臣又请求用皇帝的车驾迎接,曹髦拒绝。五日,曹髦进入洛阳,群臣在皇宫西掖门南边跪拜迎接,曹髦也下车答拜,司仪说,按照礼仪,天子不必答拜。
曹髦说,我也是天子之臣,怎能不拜?
到了止车门(皇宫内门),曹髦下车,陪同人员说,按旧仪,您可乘车进入。
曹髦说,我受到皇太后的征召,来干什么,还不知道呢。
曹髦步行到太极殿东堂,拜见郭太后。当天,曹髦在太极殿前殿即皇帝位,参加典礼的人,都十分喜悦。
曹魏帝国大赦,改年号为正元。
司马师玩儿这么大个动作,惹恼了一条好汉,此人就是镇东将军毌丘俭,他联合扬州刺史文钦,举起了讨伐司马师的大旗。
毌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他老爹叫毌丘兴,曹丕时代做武威太守,在西北一带颇有战功,封高阳乡侯。雍州刺史张既曾经向朝廷大力举荐毌丘兴,入朝当了将作大匠。张既就是张缉的老爹,张皇后的祖父。明帝曹叡对毌丘俭非常亲近,任命为荆州刺史。曹叡时代,毌丘俭立下不少功劳,司马懿平辽东公孙渊,毌丘俭为副帅,以功进封安邑侯,食邑三千九百户。
公元246年,毌丘俭平叛了高句骊反叛,升任左将军,假节,监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后来又转任镇南将军。公元252年,魏国、吴国爆发东兴之役,镇东将军诸葛诞出战不利,朝廷下令诸葛诞、毌丘俭对调岗位,诸葛诞做镇南将军,毌丘俭做镇东将军,都督扬州(州政府设寿春,安徽省寿县)。
文钦,字仲若,谯郡(谯郡,安徽省亳州市)人。将门出身,有勇力,少有名声。文钦性格刚强暴躁,对下无礼,对上倨傲,经常违法乱纪,明帝曹叡总是摁着他。曹爽主政时期,因为和文钦是老乡,所以一直多有照顾,犯了事儿也不追究。文钦能打,又喜欢自吹自擂,在军队中颇有名声。曹爽被诛杀后,司马氏任命文钦为前将军,以安其心,后来接替诸葛诞为扬州刺史。文钦与诸葛诞关系紧张,诸葛诞和毌丘俭对调之后,文钦与毌丘俭相处还不错。
毌丘俭平素与夏侯玄、李丰交往甚密,又与张缉是世家通好,这些人一夕之间,都被诛族,毌丘俭惴惴不安,于是拉拢文钦,准备起事。
毌丘俭的儿子、治书侍御史毌丘甸写信说:
老爹您是镇守一方的大将,如果国家都覆灭了,而您却跟没事儿人似的,继续当您的官,那将会被天下人骂死诶。
毌丘俭认为儿子说得很对。
公元255年,正月,毌丘俭、文钦假称受郭太后诏书,在寿春起兵,并向各州郡发檄文,以共同讨伐司马师,又向朝廷上表,大意是说:
故相国司马懿,为人忠正,为国家立下大功,应该宽宥他的后代,请朝廷撤了司马师的官职,让他以侯爵身份回家,以其弟司马昭代替他的职务。太尉司马孚尽忠奉职,护军司马望(司马孚之子)忠心耿耿,他们都应得到皇上的亲近和信任,担任重要职务。
衣赐履说:檄文很长,列了司马师十一条大罪。毌丘俭、文钦起兵,并不反对皇帝曹髦,同时盛赞司马孚、司马望父子,甚至提出以司马昭接替司马师任大将军,就是要传递出一个信号,我们 只是要清理君主身边的奸臣司马师 ,以期得到朝野更多的支持。
毌丘俭又派使者邀请镇南将军诸葛诞(时在安城,河南省正阳县东北)共讨司马师,诸葛诞拒绝,杀了毌丘俭的使者。
毌丘俭、文钦率五六万大军渡过淮河,向西到达项县(河南省沈丘县),毌丘俭守城,文钦率一支人马在城外游动。
司马师向河南尹王肃询问对策,王肃说:
从前关羽在汉水之滨俘虏了于禁,于是,产生向北争夺天下的志向,后来孙权从背后袭击,俘虏了关羽手下将士的家属,关羽立即崩溃。现在淮南众将士的家属,都在内地居住,我们只要迅速派兵挡住毌丘俭、文钦的军队,他们必然会象关羽那样土崩瓦解。
当时,司马师眼睛里长了个大瘤子,刚做了个外科手术,把瘤子割了,但创口很大。大多朝臣认为司马师不应亲征,还是让太尉司马孚前往平叛。只有王肃和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等人,力劝司马师亲征。司马师犹豫之间,傅嘏说:
淮、楚一带的战士非常勇猛,毌丘俭、文钦都很能打,其锋锐之势不易抵挡。战事一旦不利,则大势去矣,那么您的事情就完了(则公事败矣)。
司马师站起身来,说,好吧,我亲自去。
衣赐履说:傅嘏是当时的名士,史书对其记录颇有褒扬之处。一句“则公事败矣”,透露出,他早已投身于司马家门下了。
正月五日,司马师率领中外各军,讨伐毌丘俭和文钦,下令老弟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守洛阳,征召东西北三方各州郡军队,在陈县(河南省淮阳县)、许县(河南省许昌市东)会师。
司马师任命荆州(州政府设新野,河南省新野县)刺史王基行监军,假节,统率许昌的军队。王基对司马师说:
淮南反叛,并非战士们和老百姓作乱,他们都是被毌丘俭等人诳骗、胁迫的,因为担心被杀害,他们暂时能够凑到一起。只要我们大军一到,他们一定土崩瓦解,毌丘俭和文钦的首级,立即会有人给我们送过来。
司马师任命王基为前锋,但不久之后,又下令王基停止前进。
王基据理力争,说:
如果我们停止不前,高垒自守,叛军就会得势。假如吴国乘机进犯,那么淮南地区就不是我们的了,谯郡、沛国(江苏省沛县)、汝南(河南省息县)、颍川(河南省许昌市东)等地也会处于危险之中。因此,我们应迅速占据南顿县(河南省项城县),先声夺人,这是平定叛贼的关键。
王基多次请求,司马师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进军?水(石梁河。?读如音)。闰正月一日,司马师驻军于?桥(石梁河桥),毌丘俭的将领史招、李续相继前来投降。王基再次建议进军,司马师想等其他军队会合之后再说,因此不准。王基说:
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那种敌人得到则有利,我们得到也有利的地方,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顿县就是这样的地方啊。
于是,王基率军占据南顿。毌丘俭等人从项县出发,也想夺取南顿,听说王基已经抢先到达,于是撤军退守项县。
此时,吴国听说毌兵俭、文钦发动兵变,丞相孙峻就率领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攻击寿春。
司马师下令各部队坚守不出,等待东部军队的到来(指青州、徐州、兖州等的部队)。将领们都请求攻打项县,司马师说:
诸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淮南的将士们本来没有反叛之心,毌丘俭、文钦欺骗他们说,只要一发兵,各地都会群起响应。但是,他们起事之后,不但淮北地区没人响应,而且史据、李续先后向我们投降。现在,他们内部离心,外有背叛,他们自己也已经意识到必败无疑了。但是,困兽犹斗,如果我们现在和他们死磕,就遂了他们的心愿,打败他们当然没有问题,但我们的伤亡也必然很惨重。况且,毌丘俭等人靠欺骗将士维护士气,我们与他们对峙越久,他们的谎言暴露的就越多,这是不战而胜的策略。
于是,司马师派诸葛诞督领豫州各军从安风(安丰郡郡政府所在县,安徽省霍丘县)向寿春推进;征东将军胡遵督领青州、徐州各军进驻谯郡、睢阳(梁国首府,河南省商丘县)之间,切断叛军的退路;司马师则率军驻扎在汝阳(河南省商水县)。
毌丘俭、文钦陷入窘境,进攻,人家不接招;撤回寿春,又怕受到袭击,将士们的家都在北方,到了这般田地,军心涣散,不断有人逃跑、投降,只有新归附的屯垦新兵,尚可驱使。
起兵之初,毌丘俭曾派人联络兖州刺史邓艾,邓艾杀了信使,率军万余人,日夜兼程,抢先赶到乐嘉城(河南省周口市东南),搭建浮桥,等待司马师。毌丘俭让文钦袭击乐嘉,但司马师从汝阳秘密进兵,与邓艾在乐嘉会师,文钦突然看到中央大军,大吃一惊,手足无措。
文钦的儿子文鸯,十八岁,勇猛过人,他对文钦说,我们可趁敌人尚未安定,突然出击,一举攻破。于是,文钦兵分二路,父子各领一支,当夜进攻司马师大营。文鸯率强兵劲卒先到,杀声鼓声,震动天地,司马师大营一片混乱,司马师本人也十分惊恐,刚动过手术的眼睛,伤口崩裂,眼珠爆出。司马师怕众人得知影响军心,咬住被子,强忍疼痛,以致被子咬出破洞。
衣赐履说:司马师眼珠都爆出来了,居然一声不吭,这个人,实在太恐怖了。
可是,文钦部没有及时赶到,等到天明,文鸯见对方兵力太强,就撤军返回。司马师对诸将说,叛贼跑了,现在可以去追击他们!
文钦打算向东撤退,文鸯说,如果不先挫伤敌人士气,我们是走不了的。于是就率十来个骁勇骑兵,杀入敌军之中,所向披靡,无人敢当,然后回军。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率精锐八千人,左右包抄,紧追不舍。文鸯单枪匹马,杀进八千敌军,切瓜斩菜,砍死砍伤一百余人,从容突出重围,就这样杀进杀出六七次,敌军不敢逼进。
毌丘俭听说文钦败退,大为惊恐,连夜撤出项县,向东逃遁,部队随即溃散。文钦回到项县,已经是一座空城,孤军无援,难以立足,想要回到寿春,但寿春已被诸葛诞攻陷,只好投奔吴国。
吴国丞相孙峻到达东兴(安徽省巢湖市东南),听说毌丘俭兵败,闰正月十九日,进军到橐皋(安徽省巢湖市西北。橐读如驼),文钦父子来降。
毌丘俭北逃,到达慎县(安徽省颍上县北),士兵渐渐都逃光了,毌丘俭藏身于水边的草丛中。二十一日,安风津(颍上县南淮河渡口)的平民张属发现毌丘俭,将其斩杀,把首级送到洛阳,被封为侯爵。
诸葛诞到达寿春,城中十余万居民害怕被杀,有的逃入山林大泽,有的干脆逃往吴国。魏帝曹髦下诏,任命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
毌丘俭被夷三族,同党七百余人被捕入狱,大多数人都被赦免,只诛杀了重要人物十余人。
淮南三叛之第二叛,宣告失败。
衣赐履说:司马师废了魏帝曹芳,毌丘俭、文钦反叛,居然没有任何响应,只能说明一件事,亲曹派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了,司马家取代曹家,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三国后期,司马家族掌权,用暴力手段铲除亲魏势力。忠于魏室的人自然不甘心甘心坐以待毙,淮南先后发生了王淩、毌丘俭和诸葛诞三次兵变,史称“淮南三叛”。其实,所谓的“三叛”不过是司马家族站在自身立场上硬扣的帽子,不能因为司马家后来夺取了政权,就认定反抗其统治的都是乱臣贼子,是什么“叛乱”。有人说,淮南三叛是打着拥护魏室的口号,其实都是包藏私心。他们到底是包藏私心还是有一颗“魏心”,有时其实说不清道不明,但我们可以从军事角度分析双方的成败得失。
“淮南三叛”中,声势最大,也是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当属诸葛诞寿春(今安徽省六安市寿县)之战。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后人称他们三兄弟为龙虎狗,说蜀得一龙诸葛亮,吴得一虎诸葛瑾,魏得一狗诸葛诞。“狗”在此并无贬义,更不是讽刺,是“忠勇之狗”、“功狗”的意思。不过,我们看看寿春之战的过程,就能明白诸葛诞这个“狗”的称号,是不是实至名归。
镇压毌丘俭时,诸葛诞是司马家的重要打手,正是他拿下寿春,被封为镇东大将军,总督扬州诸路人马。有人说,帮司马家痛殴毌丘俭,是诸葛诞骗敌人的手段,目的是获得司马家的信任,是否属实,我看倒不见得。从诸葛诞后来的表现看,他应该没这个远见,当时他还没有铁了心与司马家族撕破脸,所以充当司马家的打手倒也可以理解。或许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司马昭会这么快把矛头对准许自己。
对此,司马昭高度重视,如果让“叛军”与吴国联合,占据淮南地区,那后果不堪设想。他迅速召集了青、徐、荆、豫四州兵马共二十六万,以王基为镇东将军,带上魏帝与太后,前往寿春镇压。司马昭深知,是否能平定寿春的兵变,以何种方式平定,对魏、蜀、吴三国的政治格局和走向都至关重要。
鉴于司马大军到达时,吴国的三万援军已经抵达寿春。司马昭拒绝了王基等将立即攻城的建议,确定了“围城打援”的策略。这是因为,诸葛诞手上的兵马约有十五万左右,加上吴国的援军,城坚粮足,攻城难度和损失必定会很大。围困寿春,围而不打,专门攻击吴国的援军,代价最小。
果然,当年七月,掌握吴国政权的大将军孙綝指挥大军,率朱异、丁奉、黎斐等吴国大将赶赴寿春战场。孙綝任命朱异、丁奉、黎斐为前锋,率军五万,解寿春之围,在进至寿春城南黎浆时,与魏军石苞、州泰遭遇,被魏军打败,又被魏将胡烈率五千奇兵袭击屯粮基地都陆。朱异企图率残部向孙綝靠拢,孙綝却命朱异继续死战,朱异以士兵无粮为由不从。
孙琳大怒,杀朱异。朱异是朱恒之子,父子皆为东吴大将,孙綝杀朱异后,全军上下军心动乱,无人愿战,孙綝无奈,只得于当年九月率部返回建业。至此,东吴的援军被彻底解决掉,司马昭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寿春的叛军。此时,寿春城内却发生了内讧。诸葛诞的部将蒋班、焦彝认为,“城中粮少兵多,不能久守,可率吴、楚之众,与魏兵决一死战。”诸葛诞却大怒,怒斥二人“吾欲守,汝欲战,莫非有异心乎?再言必斩!”蒋班、焦彝见诸葛诞如此冥顽不灵,愤而投降了司马昭,胜利的天平彻底倒向了司马昭。那么,诸葛诞为什么非要守,而不愿意决一死战呢?
一方面,文钦等人认为应该再坚守一年。他之所以这么想,很可能是上了司马昭间谍的当。司马昭派间谍混入寿春城,散布吴国援兵指日可至的消息。声称吴军一到,里应外合,还怕打不过司马昭吗?同时,魏军的老弱残兵去后方淮北就地取食,制造魏军缺粮的假象,不久就会撤兵,让诸葛诞等放松警惕。另一方面,诸葛诞见魏兵四下筑起土城以防淮水(即淮河),“只望水泛,冲倒土城,驱兵击之”。那么,诸葛诞希望的淮河水泛,靠谱吗?我们先来看一看寿春的位置。
寿春即今天的寿县,淮河主要支流颍河在其附近入淮河。淮河上游支流主要有颍河和涡河。颍河与淮河的交汇口为颍口,涡河与淮河的交汇口为涡口。寿春正对颍口,自颍河或淮河上游而来之敌,必经寿春。寿春一带为黄淮平原南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宜于农耕。
与暴雨一样不靠谱的是东吴的援军。东吴吃了败仗,伤亡大量士兵,孙綝杀了大将朱异,吴军更是无心再战,孙綝只好返回建业,东吴援军再也没有来过。后来,诸葛诞与文钦矛盾升级,诸葛诞杀文钦,文钦二子文鸯、文虎投降司马昭。司马昭没费多少力气,叛军搞得支离破碎。这时他才发力,全力围攻寿春,公元258年二月,司马昭大军攻克寿春,诸葛诞被杀,至此,声势最大的“淮南三叛”最后一场寿春之战宣告失败。
司马昭能赢得寿春之战的胜利,与其正确的决策分不开的。司马昭开始坚守阵地,严禁攻城,避免无谓的伤亡。他用机动游兵轻骑断绝东吴粮草运输,使救兵不战而破。司马昭的间谍宣传起作用甚大,让寿春城内还坚信吴国援军即将到来,始终没有下决心死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