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春秋战国时期孙武和孙膑辅佐的君主分别是谁

以史为鉴 2023-07-06 14:10:27

春秋战国时期孙武和孙膑辅佐的君主分别是谁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今天对百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同时,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来说,也是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不管是军事家,还是纵横家,亦或是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都涌现了大量的人才。当然,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受关注,尤其是受到各国君主器重的,还是以军事家为主。器重,就孙武和孙膑这两位军事家,在春秋战国时分别辅佐一位霸主,功成后都选择急流勇退,并且,这两人最后下落不明,不知所终。

一方面,就孙武来说,根据《史记》、《春秋》等史料的记载,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也即活动于春秋末期。在春秋末期,不仅晋国、楚国有所衰落,对于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所在的齐国,同样处在一个低估。在此背景下,孙武没有在齐国建功立业,而是由齐国来到了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最终辅佐吴王阖闾建立了一番霸业。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被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对于孙武来说,其这一成就和地位,不仅来自于著作《孙子兵法》十三篇,更因为孙武为吴国训练了一支精锐之师,而且参与了攻破楚国都城的柏举之战。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此战,孙武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这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无疑是《孙子兵法》从理论到实践的绝佳体现。不过,在好友伍子胥被杀后,孙武急流勇退,没有继续为吴王效力,也即选择隐居起来。至于孙武最终的结局,自然也成立了一个未解之谜。

另一方面,就孙膑(生卒年不详)来说,其本名孙伯灵,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出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兵圣孙武的后代。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在战国时期,孙膑拜鬼谷子为师,与庞涓为同窗,在庞涓成为魏国将领后,孙膑辞别谷鬼子,去投奔自己的同学庞涓。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庞涓却选择陷害孙膑,导致其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因为在田忌赛马中展现能力,所以,孙膑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在齐国和魏国的争霸战争中,孙膑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在桂陵之战中,孙膑提出了围魏救赵的策略,以此击败庞涓。等到马陵之战中,孙膑再一次战胜了庞涓,并且让魏国的精锐力量。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促使齐威王成为战国时期的霸主。和自己的祖先孙武一样,孙膑这位军事家不仅一流的战绩,也著有自己的兵法理论——《孙膑兵法》。此外,和孙武一样,在辅佐一位霸主建立功业之后,孙膑也选择急流勇退。对于孙膑最后的结局,在史料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同样属于下落不明的情况。综上,在笔者看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孙武和孙膑这两位军事家,不仅拥有血缘上的关系,在人生路径上也是十分相似。对此,你怎么看呢?

孙武与孙膑具体什么关系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都是姓孙,很多人都分不清孙膑与孙武之间的关系,有人认为孙膑是孙武的儿子,还有人认为孙膑是孙武的孙子,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考究一下历史,就可以发现孙膑是孙武的孙子。孙武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孙驰、孙明、孙敌;孙明又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孙服和孙膑。

孙武又叫“孙子”,《孙子兵法》是他的代表作,在当时被称为兵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除了《孙子兵法》这个成就以外,孙武还帮助吴王成就了霸业。其实孙武一开始是齐国人,后来投奔了吴王阖闾,受到了他的重用和赏识,最终帮助吴王成就霸业。

孙膑对国家的影响

他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理论,首次提出“持久战”和“歼灭战”思想,并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进行了实践,两次均创造性使用“围魏救赵”之计,破军杀将,使战国霸主移位,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他把“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根据不同地形,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

孙膑生平简介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孙膑的故事?



这个人物,孙膑,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大师。“百年家学是绝妙的武器,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一首赞美孙膑军事成就的诗。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齐国阿鄄城人,主要生活在齐威王时期。据说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早年不仅精通兵法,而且对纵横技能也很感兴趣。所以他年轻的时候在鬼谷子读书,因为聪明而受到鬼谷子的高度重视。至于孙膑,真的叫孙膑吗?他的名字和他的经历似乎太巧合了。


“苦”,在字典里也写成“髌骨”、“割”,指的是人的膝盖骨,意思是古代的一种残酷的刑罚,也就是说,除去膝盖骨的刑罚。司马迁《史记》记载:“孙武死后,一百多年后有孙膑。你和你的妻子之间,你们将是孙武的后代。”他在这里没有提到孙膑的本名,我们无从考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只提到了吴起,没有提到孙武。所以历代书籍都直接以“孙膑”为名。孙膑就是后人对他的称呼。那么,孙膑为什么要把膝盖摘除呢?这件事还得从他的同学庞涓说起。


原来庞涓和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弟子,他们一起在鬼谷子读书。其实庞涓的作业还不算太差,但是和孙斌比起来还是差很多。庞涓很嫉妒孙膑,怕孙膑以后抢了自己的饭碗。于是,他表面上装作和孙膑是兄弟,实际上却暗中算计着孙膑。孙膑并没有意识到庞涓的狡猾和阴险,在毕业前夕约定,“要有钱,不要忘记对方”,承诺谁先得势,就一定互相推荐。


后来,庞涓成了魏国的将军。凭借自己的水平,他赢得了魏惠王的赞赏,并被任命为将军。后来,依靠几场战争,他赢得了魏惠王的青睐,所以他很快就占据了高位。庞涓虽然对自己的表现和状态很满意,但一想到孙膑就觉得不舒服。孙膑是个人才,对他威胁很大。一旦孙膑去了其他国家,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庞涓心下不安,暗下决心,要把孙膑骗到魏国,除掉他。


正在山里苦读的孙膑,有一天突然收到庞涓的一封信。庞涓的信邀请自己作为一个将军到魏。孙膑看到庞涓对其生平和成就的描述,很是羡慕,也很感激庞涓的推荐,因为他终于有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孙膑收拾好行李,去了魏国。初到魏国,庞涓亲自接待孙膑,大摆筵席,热情接待,把他安置在好地方。然而,孙膑却在庞涓家里等了许多天,也不见魏惠王召见自己。孙膑见到庞涓也没提,问他也不觉得不好意思。于是,孙膑日复一日地等待着。直到有一天,孙膑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噩梦随之而来。


推门而入的士兵,没有问,就把孙膑捆了起来,拖在孙膑里出去了。被士兵推着,孙膑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边走边喊:“你们为什么抓我?我有什么错?”士兵回答说,他犯了与齐国通奸的罪行,魏惠王惩罚他舔他的脚,让他难堪。孙膑一听,犹如晴天霹雳。他猛然醒悟后,大声为自己辩解,但已经来不及了。士兵们拔出剑,剜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然后把他丢在猪圈里,让他自生自灭。后来多亏孙膑装疯卖傻,才得以逃脱。


后来孙膑逃到齐国,躲在齐国。在这些年里,他不仅更加刻苦地学习兵法,还帮助齐国成为中原大国。

春秋战国十大武将是孙武!



无论哪个时期,哪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英雄,他们要么是武将,要么是文官。比如西方,有法国的拿破仑和亚历山大大帝;有中国汉代的项羽、李广,三国的吕布,隋唐的李元霸、秦包书、尉迟恭,五代十国的李存孝,宋代的岳飞、辛弃疾,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大元帅。


在离我们更远的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群勇猛的将领。这个时期的人和以后的朝代相比,会不会有些不同?毕竟人生活在这样一个蛮荒的时代,从来不会用嘴用手解决事情。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春秋战国时期武将的战斗力指数吧!


第十:田忌


约公元前340年,孙膑逃往齐国,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他为公客。一次赛马,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下面马对马,上面马对中间马,中间马对下马田忌的赛马方法。


公元前354年,桂陵之战,魏攻赵,齐国出兵相助,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结果孙膑在“围魏救赵”的兵法中大获全胜。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魏国攻打朝鲜,齐国出兵相助。田忌仍为总指挥,孙膑为参谋。孙膑依旧长驱直入杜威大梁,用“降厨之计”让魏军大将庞涓轻敌。结果庞涓被杀,齐国大获全胜。同年,被齐国相邹忌陷害,田忌无法澄清,逃往楚国。直到齐宣王即位,他才回到齐国。


第九:司马错


司马错,生于夏阳,生卒年不详,史学家司马迁八世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与秦惠文、同为秦之官。


司马错是个军事家。我和张仪发生了争执,认为蜀国就是楚国。秦惠文九年,司马错率军灭蜀。赵翔二十七年,司马错率领陇西军由南向东攻打楚国,迫使楚国放弃汉水以北和尚勇的土地。之后的事迹不得而知。


第八名:乐毅


本姓,本名易,是永坝人。中山灵寿人,战国末期杰出的军事家。他是姜维人杨乐的后代,崇拜商演为将军。他被封为长昌国君,并协助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他指挥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夺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他为强大的齐国伐燕报仇。后来由于燕惠王的猜忌,他投奔了赵国,被封在关津,国号王朱军。


第七:廉颇


廉颇,嬴姓,名廉颇,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的名将与白起、王建、李牧并称为“战国四杰”。领兵讨伐齐国,大获全胜,攻取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在诸侯国中以骁勇善战著称。在漫长的战争前期,他通过坚守,成功抵抗了秦军。平之战后,击退燕国入侵,燕国栗腹被杀,对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打败燕军,取得郭襄的地位,被封为新平君,到了赵浩棋稻香,因为失意,投奔魏楚梁,跑到魏国大梁,老死于楚,葬于寿春。


第六名:孙膑


孙膑,军事家,我国战国初期军事家的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曾受鞭刑,故名孙膑。


孙膑出生于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100年之间,是孙武的后代.庞涓以前的同学孙斌被庞涓折磨得身体残疾。此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他投奔了齐国,并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他帮助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岭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称霸的基础。明末清初出现了以孙膑、庞涓生平为题材的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膑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当时将孙膑等64名历史上武功超群的名将供奉于吴寺,合称吴寺64将。宋徽宗追封孙膑为武青伯时,他是武松寺七十二将之一。


第五:王健


王建,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军人,管仲府阳东人,秦朝杰出的军事家。他的主要功绩是破赵国都城邯郸,灭燕赵。用秦国的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和他的儿子王本一起,成为秦始皇灭六国的最大功臣。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田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是琅琊王、太原王建、王的始祖。


西汉的司马迁认为王建作为秦国的大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他为师。但他无法帮助秦始皇建立仁政,以巩固国家的基础。与田雷相比,他“矮脚壮”。


第四:田雷


白起,又名公孙启,战国时期秦国凤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军、军事家。


白起在秦国赵浩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伊坎之战,魏汉联军大败,楚国都城应城被攻占。长平之战重创赵主力,立下了汗马功劳。田雷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建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居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第三:李牧


李牧,姓李,名牧,号柏仁,战国时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建、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李牧的人生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赵国北部边境与匈奴作战;之后主要抵抗秦国,因易安之战重创秦军而被封为武安君。公元前229年,赵王移入奸诈的秦国,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就杀了李牧。


第二:吴起


吴起,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的代表人物。左的人。


吴起一生生活在鲁魏楚三国,通晓军事、法家、儒家思想。他在内政和军事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石鲁曾经击退了齐国的入侵;魏时屡破秦,尽秦西之地,成就魏文侯霸业;处士主持了这场改革,史称“吴起改革”。381年,楚道王驾崩,楚贵族乘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后人把他和孙武称为“孙武”,《吴子》和《孙子》也被称为《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当时,唐肃宗在吴王乘寺供奉了吴起等十位历史上武功超群的名人,被称为吴寺十哲。宋徽宗追吴起为光宗伯时,是武松寺七十二将之一。


第一:孙武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尊为兵圣。后人尊称他为孙子、孙武子、千古兵家之师、东方军事学鼻祖。


从期末开始的活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3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