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战国时期的魏武卒那么厉害,后世诸侯为何没有训练出来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6 14:04:58

战国时期的魏武卒那么厉害,后世诸侯为何没有训练出来

还不了解:魏武卒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初期魏武卒未尝一败,训练方法如此详细,为何后世诸侯不敢采纳 ?

要说战国初期时期最厉害的的军团,非吴起创立的“魏武卒”军团不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职业化大军,据史料记载:“总战七十二次,完胜六十四次,余八次和解”,吴起带领只有五万魏武卒打败五十万大秦锐士,创下了有史以来的不败神话。

为什么战国初期魏国的魏武卒就能所向霹雳,攻无不克。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吴起通晓兵法;其次就是魏文侯,给吴起提供了平台和经济基础,小编就来为你们解读一下吴起是如何训练这支超级军团的?

魏国当时的历史背景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魏国的历史背景,自从“三家分晋”以后魏国处于四境之地,东有强大的齐国,西有对中原虎视眈眈的秦国,南有韩赵魏三家综合实力最强的的韩国,北有强悍的赵国。如果发生战争,魏国是第一个被针对的国家,对于魏文侯身知自己的处境。

处于前无去路,后无退路的四境之地,不想被挨打,就必须强大自己,然后再欺负别人,古代如此,如今依然如此。要想快速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靠什么,人才。于是,魏文侯选贤举能,自己为寻求人才,长途跋涉前往卫国。

其次先重用李悝进行政治和经济上进行系统的改革,有了经济基础后,问题又来了,面来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的秦国,魏国也招架不住,整体经济上去了,谁来面对四面的强敌了。又开始重用吴起进行大军的系统改革。创建了史无先例职业大军,也就是我们说的“魏武卒”军团。

武器训练“魏武卒”相当于现在的特种部队,有过之而无不及。魏武卒入选的资格也相当严格,入选的条件如下:

第一:身体健康,身高在一米七以上,年龄在15岁到40岁之间。

第二:每个士兵要穿三层重甲,头戴军用铁帽,一手拿盾,另一支手持长戟,肩跨弓,配备五十支箭,还要加上三天自己的口粮。

第三:连续跑一百二十里路程,必须在六个小时内完成。

必须同时完成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入选成为魏武卒。

魏武卒的待遇

成功晋级魏武卒后,不仅有工资拿,而且他的家人不用向国家缴税,建立军功后,还会获得额外的土地。每天的训练也是相当苛刻,不仅是单兵作战还是布兵排阵,阵型都不能乱,前面有人倒下,后面的及时补充上去;而且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这样的军团不仅强悍而且布阵十分灵活,加上吴起的作战指挥,不打胜仗都难。

吴起带领“魏武卒”军团孤军深入攻打秦国,开始拿下秦国的临晋,元里两座城池;后来又拿下洛阴、郃阳、函谷关,直到打到秦国的郑县。

秦国看到这支军团的来势凶猛。势不可挡,于是动员全国力量组建一支五十万人的军团进行反攻,魏国组建了一支只有五万人的军团,最后两大军团在阴晋展开大战,魏国军团完胜秦国军团,史称阴晋之战。此后吴起在河西的二十年间,秦国再也乜有向中原诸侯国进兵。

总结

吴起训练的魏武卒强横,给魏国带来了短暂的利益,一时令其他诸侯闻风丧胆,但是可以说魏国的迅速衰败,也跟吴起的创建的支军团有关。

因为这支军团的武器装备和待遇太好。从秦国集50万反扑,正是魏国的鼎盛时期,所以魏武卒鼎盛时期就五万人左右。自然而然待遇也得不到保障,既拖垮了魏国的经济,士兵的战斗力也明显下降,致使魏国后来根本没有国际发言权。

战国时代的魏武卒,能战胜十倍的秦军,最后为何却被消灭呢?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战国时代末期,秦国实力最强,最终灭掉齐楚燕赵韩魏,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战国初期秦国不是最强大的国家,相反,有一个国家的精英部队,人数不多但能打得秦军溃败而逃,甚至一度有灭秦的实力,这个国家就是我们提到的魏国

吴起是和孙武齐名的春秋战国时代的顶尖人才,此人才华出众被魏王看中,于是在魏国混了个好差事当了大将军,建立了一支当时很厉害的特种部队史称魏武卒,这支部队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部队,他是由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组成。

这些经过专业特种训练的士兵其超高的军事素养和战斗意志超出常人一大截,在战国初期,吴起这个天才一手打造的魏武卒,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甚至击败十倍兵力的秦军(不得不说那时的秦国太弱鸡,简直就是被魏国按在地上摩擦),从而一举赢得了河西地区的控制权,使秦国有亡国危险。但接着秦国经秦孝公励精图治,加上卫鞅变法成功,实力增强又打败了魏国,此时吴起已经死于楚国的变法失败,没吴起这样的天才,魏武卒就像生锈的机器,不断衰落最终被崛起的秦国新军锐士消灭殆尽。

从现在的观点和史书上的主流观点认为,人们普遍认为使用军功鼓励士兵进取的秦国锐士制度比提供职业军人高福利的魏武卒制度更厉害。其原因是,致力于提高职业军人高福利待遇,将承受巨大的财政负担,而且不一定能提高战斗力,这样长期下去将是非常危险的,(参照现在的沙特军队,可以说待遇好的不得了,用的全是比对手先进好几个档次的武器,但是战斗力很渣),相反,只要秦国士兵能斩杀敌人,就能获得奖励制度,就能做官就能获得封地,不论出身,这样可以激励众将士奋勇作战。其后秦魏两国的战争也证明了这一点,魏武卒再也不是秦国新军的对手,慢慢被消灭了

但小编认为不能因为秦国新军打败了魏武卒就说魏武卒制度不好。事实上,从现代的角度来看,魏国的这种职业军人制度恐怕比秦国军功奖励制度更好,当然如果这两种制度结合在一起会更完美。因为如果仅仅按秦国的军功制度,按消灭敌人的多少来决定士兵的待遇,那么会造成士兵太强的功利性思维,容易造成为了获得更高的待遇而不择手段,甚至谎报军情,或者滥杀无辜,也不利于部队的团结,影响战斗力和国家对部队的管理和控制。

相比之下,给军队士兵一个很高的待遇,从而提高士兵们的专业素质,这是现代军队制度的普遍做法。该制度的优点是打造出来的军队是具有高度的职业精神和高度的纪律性,不会出现像那些仅靠军功制度而导致混乱的军队。从历史的事实回想起来,魏武卒输给了秦锐士,那是因为魏国国策的失误而不一定是魏武卒没有战斗力。

处于四面被围的魏国后期没有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而是四面树敌,到处征战,使得穷兵黩武,国力损耗严重,秦国因为卫鞅变法成功国力不断增强,魏国则因为四处征战而导致国力衰退,最终不敌秦国,而最后能保卫魏国的魏武卒也惨遭全军覆没的命运。

魏武卒到底有多强大?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诏令韩虔﹑赵籍﹑魏斯三家为诸侯,《资治通鉴》载“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自此韩、赵、魏三国正式诞生。公元前376年,韩氏、赵氏、魏氏三家废晋静公,而“三分其地”,因这三国同出于晋国,所以世称为“三晋”。当然韩赵魏三国虽“师出同门”,但毕竟有强有弱,因此在领土上也有优劣之分,这其中魏国就占据了河东郡、半个河西郡、上洛之地和东郡等地。

从以上来看魏国看似乎在领土的划分上赚了,毕竟魏国占据了原晋国最富饶的河东郡,及战略位置最重要的上洛之地,可以说魏国占据的是中原的腹地,也是最为富饶的地方。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的观察春秋末魏国所处的位置,就会发现魏国的运气并不好。正因为它地处于中原腹地,所以就注定它将被其他的诸侯国包围。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当时魏国的西边是秦国,东边是齐国与宋国,南面是楚国,西南是韩国,北面则是赵国。

可以说魏国所处的位置就是“四战之地”,正所谓“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再加上秦、齐、楚、宋和赵等环绕魏的诸侯国都乃是当世强国,所以稍有不慎魏国就会面临亡国的危险。也就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环境下,魏国的国君魏文侯决定采纳李悝的变法主张,开始在全国实施变法,史称“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主要包含四项变法内容,其一废除世袭制度,改用以能力来“量才适用”。其二废除井田制,采用“尽地利之教”的政策。其三实行法制,建立了完备的魏国法律《法经》。其四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武卒制”。而随着“李悝变法”在魏国的成功实施,魏国的国力也越发的强大。它先后北抑赵,东灭中山,并连败秦、齐、楚等国,从而开辟了大片疆土,一跃为中原霸主,并雄霸天下60余年的时间。

而“李悝变法”之所以能让魏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的如此傲人的成就,其起到的作用最大的无疑就是变法中的第四条内容,那就是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武卒制”。可以说魏国就是因为通过“武卒制”训练出的一批横行战国无敌手的魏武卒,才最终取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李悝对于魏国军事改革的核心就是“废除春秋时期一直盛行的“闲时为民,战时为兵”的动员兵制,改行“募兵制”,从而建立起一支完全职业化的军队。”。而“武卒制”的出现就是建立在“募兵制”的基础上,它的核心就是精兵战略,即以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士兵来替代原来魏国军队中大量存在的雇佣兵及动员兵,从而组建其一支精锐的重步兵,名曰“武卒”。

“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这就是“武卒”最恐怖的战斗力,而魏国也正是靠着这支强大的部队,最终成为了战国一霸。当然需注意在当时“武卒”制虽是李悝提出的,但是真正去训练魏武卒的却是吴起。那么“武卒”的战斗力为何会如此之强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不可遇魏之武卒”这样让人胆寒的部队呢?吴起又是如何训练出这么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得呢?其实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武卒”的选拨非常的严格,吴起建立的这支部队的核心就是“兵不在多而在“治””,所以他在选拨上采用的是精兵政策。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就是说在当时要想通过考验成为“武卒”一员的,必须要身穿上身甲、股甲、阱甲三层护甲,头带铁盔,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后负犀面大橹、50弩矢和强弩,携箭五十支,背三天干粮,然后用半天的时间快速行军约合40公里。

也就是说只有完成以上的任务,这位士兵才能有资格成为“武卒”,但是也仅仅只是有资格,并不是一定就能。不过想想看全身上下要穿着三重甲、铁盔,带着长矛、剑等这些沉重的装备,然后在半天的时间完成急速行军约40公里,你说就是完成这样残酷的考核的士兵也只是有资格而已,那你说真正的“武卒”该是如何的精锐。

其二、“武卒”的训练方式十分超前。在当时他们在完成最基础的考核后,他们还需要进行单兵技艺训练、阵法训练、编队训练以及联络记号训练等一系列的军事技能训练,只要在完成这些训练后,他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武卒”。而且在当时吴起还特别注重发挥军事骨干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采用的训练方式是“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

而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但能够极大的提高训练的速度,而且还能在士兵教学的过程中间接的磨合着大家的默契和信任度,毕竟这些士兵都是在相互的学习当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可以说他们就是一起长大的“武卒”,也就是如此在信任和默契方面,其他诸侯国的军队显然是比不上“武卒”的,也正是因为武卒们在战场上的相互信任,和互相知道彼此的想法,才最终造就了后来无敌于天下的魏武卒。

其三、“武卒”的待遇十分的优厚。当然武卒虽然在考核上极其的严格,但是一旦你成为武卒,那么你就能享受到十分优厚的待遇。首先入选武卒的士兵的全家可以拥有免交徭赋租税的权力,且还能获得至少百亩的土地。当然如果你之前是奴隶的话,还能够立马解除奴隶的身份,而且如果你战功卓著的话,还可以获得象征着贵族身份的爵位,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样优厚的待遇,魏武卒的战斗力才能变得如此的强大。毕竟谁也不想失去这么一个优厚的待遇,谁也不想成为奴隶。而如果想继续拥有这些福利的话,那么他们就必须拼命,必须为魏国打赢每一场战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其四、“武卒”的纪律性非常高。一个好的部队,严格的纪律性是绝对不能少的,而事实上在魏武卒这里也是如此。吴起建立的魏武卒从一开始就被灌输着“一切行动必须坚决听从指挥,否则严惩不贷”的思想,只要你听从指挥,打赢胜仗,升职加薪都不是事,甚至你的家人也能获得重赏。但是如果你不听从指挥,哪怕是你有战功,你也必将受到严惩,比如当年吴起率领武卒与秦人作战的时候,一位士兵就不等待上级的命令直接冲向了秦人的阵营,最后虽然他勇猛的杀掉了两个秦兵,但是吴起还是以他不按命令行事,将其斩首示众。

也就是在吴起这样严格要求纪律性的情况下,魏武卒在战场上完全的做到了“令行禁止”。在当时魏武卒参加的战争,整个部队不管是前进还是后退都能做到如同行月流水般的统一。军官让退就退,让进就进,让不动就不动。甚至即使是敌人冲到自己的阵营里,只要军官没有下令进攻,他们就根本不会动。也就是如此,纪律如此严明的魏武卒最终成为了整个战国的恶梦。

其五、“武卒”在编制上很胆大。有人不明白为什么对于魏武卒的编制要有“胆大”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知道它是有什么兵种组成的就知道了。熟悉春秋战国的人应该都知道,在那个时候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都是看这个诸侯国拥有多少乘的战车,越强大的国家它拥有的战车也就越多。可以说春秋战国就是战车为王的时代,几乎所有的诸侯国在打仗的时候都是以战车为主,不管是组建什么军队而都会加入战车这一兵种。

但是我们再看看魏武卒的编制,它完全没有战车的影子,它是完全由步兵组成的兵团。而在当时除了魏国,就没有任何国家的军队敢这么做,所以可想而知在当时吴起是有多么的大胆。当然吴起敢于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当时魏武卒不仅在兵种的组成上显得很大胆,而且在军队的军事单位的组成上也显的十分的超前。在当时武卒的编制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也就是“武卒”的基本作战单位就是一千人。然后遇到战事的时候,则会设将军来统领数量不一的千人队。

可以说这样的编制几乎能够确保魏武卒能够在作战的过程中保证绝对的灵活性,基本上统帅想让魏武卒往哪里打,它就能往哪里打。统帅命令二五百主,二五百主命令五百主........命令可以一级一级的下达到军队的任何地方,因此可以确保做到“如脑使臂,如臂使手,如同手使指那样的灵活”。同时这样的编制还能确保魏武卒即使在战败的情况,也能够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迅速的组成军阵阻挡敌人的进一步追击,正所谓“居有礼,动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

此外,吴起在进行编组的时候,还会根据士兵擅长的东西来进行编组,如惯于近战的编为一队,擅长弓箭的编为一队,善于攀爬的编为一队,就这样每当战事发生之时,吴起就会根据战场上的局势来讲这些队伍进行分别使用。也就是如此,在这样灵活的编制下,魏武卒往往能做到出其不意的击败对手。

其六、“武卒”的装备很先进。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天下的冶金中心就在韩魏两国,而这之中尤以魏国的兵器制作最为发达,史称“魏军甲兵犀利”。而武卒就是在借助这些精良的武器才有了称雄中原的资本,再加上当时魏国又逐渐将铁制兵器加入到魏武卒的装备当中。也就是如此在魏国强大的兵器制造业和铁制兵器的支持下,在当时一位魏武卒的单兵武器往往能做到“披重铠、持戈配剑、背弓弩、跨矢囊”,也就是武装到牙齿。所以你说一个武卒就装备如此精良,那么由数万这样的武卒组成的魏武卒兵团,你说有多么的强大。

可以说就是在以上因素的造就下,魏武卒最终成为了一支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军队。公元前405年,魏武卒在龙泽大败齐军,杀死齐军三万。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击溃五十万秦军,自此“武卒”名扬天下。公元前354年至350年,魏武卒先是攻破赵都邯郸,后败齐于襄陵,败秦于定阳。在这三十余年的时间里,魏武卒在吴起等魏国将领的率领下,创造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不分胜负”的壮举,鼎盛时期的魏武卒甚至攻下了秦国函谷关,夺取了秦国五百多里的土地,并让秦国数十年不敢再出函谷关半步。

不过最终曾经强大无比的魏武卒还是没有逃过“盛极而衰”的命运。公元前341年,魏武卒因庞涓的战略失误,最终损失惨重,自此彻底衰落,威风不再。公元前293年,随着魏国在伊阙大败于秦国,最后的精锐魏武卒损失殆尽,自此这支雄霸天下60余年的精锐之军彻底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那么这里很多人都不明白魏武卒为何会在伊阙之战彻底的消失,魏国难道就没有想过继续训练出魏武卒吗?其实并不是魏国不想,只是“培养魏武卒的成本实在太高,而且时间耗费太长”。

刚才我们也说了魏武卒的装备是十分精良的,但是要打造这些精良的装备所耗费的财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再加上每位魏武卒的待遇又是极其的丰厚,不但全家免交徭赋租税,甚至还能获得百亩的田地,所以可想而知一位魏武卒所耗费的财力有多大。而这就是如此,即使财力鼎盛时期的魏国也只能是勉强的支撑着,但是鼎盛时期的魏武卒也只是“有提七万之众”,也就是在当时鼎盛的魏国也仅仅只能维持七万魏武卒的开支,可想而知魏武卒所耗费的财力有多大。而这份财力显然不是已经处于衰落期的魏国能够负担的,毕竟此时的魏国不但失去河西六城和大片土地,而且魏国内部的贵族又大量的兼并土地,所以早已不能满足魏武卒的需要了。

此外,最为重要的是,魏武卒的培养除了需要支付大量的财力,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毕竟一支军队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除了靠武器装备,更多的是依靠军队中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而这些老兵显然是需要大量的实战过后才能培养出来的。但是显然魏国周边的国家是不会再给魏武卒培养的时间了,毕竟魏武卒可是压了他们整整60余年的时间,这时他们巴不得魏武卒早点消失,又怎么会让它再次出现呢?也就是如此最终魏武卒就这样彻底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当然不管如何,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就是魏武卒的出现的确造就了魏国的强盛一时。魏国能够成为当时整个战国最强大的国家,魏武卒绝对是功不可没的。如果没有魏武卒,恐怕以魏国的地理环境,它早就被其他国家给联合吞并了,但是正是因为魏武卒的强大,所以周边的国家才不敢对魏国有任何的觊觎之心,甚至魏武卒还帮助魏国雄霸了战国60余年的时间。

魏国损失了10万多精锐的魏武卒,为什么再也无力重新组建呢?

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说到强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秦国、齐国,或者出国、赵国。不过,在战国前中期,真正的霸主却是魏国这一诸侯国。在和韩国、赵国三家分晋后,魏国分得了晋国最肥沃的土地。在此基础上,魏文侯推动了李悝变法,并组建了精锐的魏武卒。就魏武卒来说,在战国初期屡战屡胜,成为魏国崛起的重要力量。不过,在战国中期,因为在齐国、秦国手中吃到败仗,魏国损失了10多万的魏武卒。那么,问题来了,在精锐的魏武卒损失后,魏国为什么再也无力重新组建呢?

首先,就魏武卒来说,是魏国名将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魏武卒装备精良,皆以重装步兵为主,《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作为战国七雄中最精锐的力量,魏武卒曾经在吴起手中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辉煌战绩。特别是在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凭借5万魏武卒击败了秦国的五十万大军,促使魏武卒名动天下。

针对魏国魏武卒的数量,历史上存在多种说法。?《吕氏春秋·用民》称颂“吴起之用兵也,不过五万”。 《尉缭子·制谈第三》说:“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也即存在5万或者7万的说法,不过,这主要是吴起当时掌握的魏武卒,而且主要分布在魏国的河西之地。对于战国初期的魏国,还和齐国、楚国等诸侯国在中原地区的交战,由此,加上魏国在中原地区的魏武卒,整个魏国大约拥有10万—15万的魏武卒。不过,在战国中期,这10多万的魏武卒在多场战役中消失殆尽。

在战国中期,齐国和秦国相继崛起。就齐国来说,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击败了魏国大军,不仅击杀了魏国大将庞涓,还让魏武卒元气大伤。与此相对应的是,秦国也在河西之地反败为胜,不仅夺回了河西之地,还给予魏国魏武卒以重创。

在此基础上,因为多次战役的失利,魏国10多万的魏武卒可谓损失殆尽,基本上退出了历史的大舞台。在此基础上,自战国中期到被秦国消灭,魏国再也没有重新组建一支魏武卒。究其原因,显然是魏国国力严重衰退导致的。魏武卒选拔要求高,训练、装备的成本非常昂贵,维护成本也很高,强盛时期的魏国还是可以负担的。

吴起创立的魏武卒作战英勇,为何会在战国末期销声匿迹了?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成为主旋律,各个诸侯国都在武装自己的军事力量,其中产生了四支精锐力量,分别是魏武卒、齐技击、赵边骑和秦锐士,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们出现的时候都是傲视群雄的。

如果为它们在巅峰时期的战斗力排个名,是相当困难的,各人有各人的观点,四姑娘倾向于魏武卒是最强悍的。不过,如果综合各种因素,包括其背后的诸侯国实力,那么,无疑秦锐士是最强的,正如荀子在《荀子?议兵》中所说: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按照荀子的说法,就本身的建设制度来说,齐技击是亡国之兵,魏武卒是危国之兵,而秦锐士则?最为众强长久?。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魏武卒作为一支强劲无比的精锐步兵队,其巅峰时期的战斗力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其短板也很多,说它是危国之兵并非危言耸听。

魏武卒出自吴起之手,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真正称得上文武全才的人,他走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强盛,这是无可争议的事情,当然,这里不讨论吴起的私人问题。他所经过的与各个诸侯之间的大大小小七十多次战争中,就有六十多次全胜而归,剩下的也是打平了。

这样的战绩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而他作为改革家和政治家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他在楚国的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种失败并非吴起的错。

吴起一生为三各诸侯国效力过,最开始是鲁国,为鲁国打了一仗,鲁国国君不信任吴起,虽然吴起到了魏国,但是魏文侯正在到处延揽人才,吴起的到来自然让魏文侯很高兴。而吴起也没有让魏文侯失望,在向西对秦作战中,吴起数次击败秦军,然后攻占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并成为第一任西河郡守。

有了更多时间的吴起,开始琢磨改革魏国的兵制,然后创立了武卒制,其选拔魏武卒的条件很严苛,《荀子?议兵》记载:

?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在这样严苛的选拔制度下,其实真正能成为魏武卒的士兵并不多,但成了魏武卒之后,其待遇也是相当优厚的:家里的徭役免除了,田产和房屋都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且这种待遇是一辈子的,即便这士兵老了、残了,上不了战场了,还是享有一样的待遇。这是不是很诱人?

自然人人都想当这魏武卒,即便选拔条件严苛,大家也都会去试试,成为魏武卒的一员之后,吴起再设定训练方法,总之,这样的一支精挑细选出来的军事力量是相当强悍的,就拿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来说,吴起领五万魏武卒,外加五百战车和三千骑兵就打败了秦惠公的五十万大军。

魏武卒的威力可见一斑,这次吴起应当是出动了全部的魏武卒,魏国的魏武卒数量差不多在五万左右。那么,如此强悍的魏武卒为什么会在战国末期销声匿迹了呢?大致有这么三个原因:

其一,魏武卒选拔条件太严苛,兵员补充成为一个大问题。能成为魏武卒是每一个魏国士兵的梦想,但是因为各样各样被刷下来的士兵不计其数,真正被选中的很少,这些被选中的还要经过各种训练才能真正上战场,这样补充上来的士兵数量根本拼不过战场上魏武卒的伤亡数量,再加上年龄大的不适合出战,总之,时间一长,魏武卒数量自然而然就越来越少。

其二,就是魏国的财力无法供应魏武卒的花费。魏文侯时期,魏国经过李悝变法迅速强大起来,一跃成为战国最强国,有雄厚的财力支撑,所以魏武卒即便花费巨大,也可以支撑,但随着魏文侯的去世,魏国逐渐走下坡路,财富也开始走下坡路,而魏武卒需要花费的越来越多。

老了、残了的魏武卒依旧享有优厚待遇,而新加入的士兵也要有那待遇,享有优厚待遇的越来越多,免除徭役的人也越来越多,长此以往,魏国经济如何支撑起一支强大的魏武卒呢?所以魏武卒后期很可能就已经停止选拔了。

以上这两点正是荀子认为魏武卒是危国之兵的原因,当然魏武卒逐渐消失的原因还不止于此。还有第三个原因,即魏武卒没有了吴起。

吴起是魏武卒的灵魂人物,他不仅是创始人,还是真正能发挥魏武卒威力的人。吴起虽然治军很严,但是他对自己的部下又是相当好的,可以说是真正懂得如何最大程度调动士兵积极性的将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有士兵生了疽疮,吴起都愿意亲自为他吸吮脓液,试问有这样的一个将军,哪个士兵在战场上会不拼命?正是吴起的存在,让魏武卒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空前高涨,况且吴起本身就是卓越的军事家,所以吴起能指挥魏武卒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战无不胜,为魏国拓地千里。


但是吴起离开之后,魏武卒的这种凝聚力和战斗力都消失了,士兵在战场上开始偷奸耍滑,毕竟只要成为魏武卒就一辈子不愁了,何必要拼命呢?死了就没法享受了。魏国国君看到这样的魏武卒,自然不愿意继续投钱建设。

所以魏武卒很可能在吴起离开之后就不再补充新人,而原先的老兵逐渐被淘汰,或者在战场上死亡,数量越来越少,几场大战下来,就基本没有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下的魏武卒也被编进普通士兵队伍中去,魏武卒就彻底消失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3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