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皇帝口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时候如何判断皇上的口谕是真是假?
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们,想必对“皇帝口谕”这种传令方式见怪不怪,一般就是太监或者大臣通过口头转述的方式,把皇帝的命令下达下去。
那么就会有朋友问了,口谕既然是口头转述而来的,万一太监或者传谕的大臣记错了怎么办?又或者发生类似秦朝赵高、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赐死公子扶苏这种事情怎么办?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接谕旨的大臣,突然接到口头传来的皇帝旨意,并且旨意的内容对自己很不利,那你会不会怀疑口谕有假呢?
其实,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知道下真正的“口谕”是什么样子的。
秦王嬴政称帝以后,规定命为“制”,令为“诏”,这是皇帝下达命令的文种,即“诏书”、“制书”。后来随着历朝历代的不断演进,到了明代的时候,皇帝的文种已经多达十种,其中最特别的就是增加了谕旨,谕旨又被叫做谕告,而“口谕”即是其中一种。
谕旨的出现是随着明代皇权加强而来的,因为在古代,皇帝的旨意不是随便下达的,需要经过中书省、门下省等多个机构复核后才能执行,如果明显有违常理,还会被驳回。
所以,为了加强皇权,明代的皇帝们就采取了谕旨的方式绕过文官系统,这样更加随意,可以直接下达给命令接收人。比如皇帝想要直接下命令,第一种方式是:把命令写在纸上,这个叫做“手谕”,手谕跟诏书可不一样,它可能就是皇帝随意拿起一张纸写的命令,不盖印玺,所以又被叫做“白劄”。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张便条,明代的官员们也会把它叫做“片纸”,《明史》就有过这样的记载:“宫中夜半出片纸,吏虽急,无敢延顷刻者”。
第二种方式则是皇帝口头传达,即口谕。
口谕又分为面谕和传奉口谕,面谕是皇帝当面说的话,这个不存在传错或者造假。传奉口谕则是由锦衣卫或者大臣、太监转达。我们重点说说这一种。手谕至少还有个凭据,那么传奉口谕怎么防止传错或者有人恶意篡改呢?
其实,口谕跟手谕没多大差别,因为口谕虽然是皇帝口头说的,但最终还是要写成书面的形式进行归档,只不过这个工作是由皇帝的秘书来完成的。《春明梦余录》就曾记载说:“凡面奉上谕,直书天语。圣谕、诏、救等项,备录本文。”
比如梃击案发生后,万历皇帝曾面谕太子朱常洛说:“哥儿,汝莫恐,不干汝事,汝但去读书写字,晏些开门,早些关门”。再比如说朱元璋给高丽下的口谕也被记载了下来:“交三年一遭来进贡,说来恁国王不志诚。忒疑惑,成疑惑的多,交他休疑虑……”可见,正是因为有了备份制度,皇帝的口谕才能被记载下来流传至今。
既然有了书面备份,那么被传错或者被人故意造假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口谕的影响力有限,所说的内容多数都是一些日常小事,即便造假也毫无意义。
不一定啊,有些是史实有些事根据事实改变,有些是架空,有些是编剧对于历史人物的必要美化,有些是不同时期对于历史都有新的理解。
比如近期的《甄嬛传》,再有《秦时丽人明月心》里面有秦始皇和荆轲,你觉得这个故事像是真实的吗?一点都不对吧,就算是一些描述历史的电视剧也不太可能是真的。
我记得史航曾在一个节目中说他写的《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纪晓岚“这个人物其实是经过他的改编和美化的,因为实际的纪晓岚并非如演员那般风流倜傥,而是一个大白胖子,皇帝每天还赐他一个宫女以泻火。所以这个形象就没办法发真实的展现在电视剧里面了。
再有《三国演义》里面提到过”木牛流马“这个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在早期版本电视剧里面展示的形象其实跟现代我们想象的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个技术早已失传,谁都不知道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样子,所以电视剧里面展示的就不一定是真实的。
而且很多历史老师看着电视剧都会吐槽里面出现的历史错误,比如服装不对,家居配饰对应电视剧里面的时期不对等等,此外电视剧能否展现事实还要看创作团队的文化水平,因此若想了解历史还是看书和纪录片吧,电视剧就当做有趣的调和剂好了。
公众号:废柴的战斗笔记(ID:noteoflifestyle)
我们在电视中,经常能看到君王发布各种命令,命令将军大臣们执行君王的命令。按照史书记载,从君王或者朝廷发出来的各种公文或者命令,一般有这么几种: “旨”、“诏”、“制”、“敕”、“谕”。圣旨和上谕都是君王下的命令,但是形式不同。
“旨”,“旨”就是命令的意思。君王和太后下的命名不同,叫法也不一样,一般君王发出来命令就叫圣旨,太后就叫懿旨,有些官员发出的可以叫“钧旨”。
其实在之前,君王说的话或者是写出来的命令,都可以叫圣旨。经过后期演化,我们现在脑海中的圣旨是一个太监拿着一张皇榜,面前跪着一个大臣,然后由太监正式宣读出来的才叫圣旨。
在之前,“诏书”是君王正式发布的,昭告天下的公文,这是一种很正式的文书公告,上面一般都会盖上玉玺。其实,这就像是现在国家发布的正式的法律条文,我们都必须遵守。
至于“制”和“敕”,则都是属于诏书中的一种,但是他们的重点却不一样。制书更侧重于施行赏罚、授爵、改制、赦免等荣誉层面的命令,而敕书更侧重于实际的官员任免等实际行政方面的命令。
而“谕”,又分为好几种,有上谕、口谕、圣谕、手谕等。“谕”相对与圣旨来说却简单得多,不重视盖章,很方便,只要君王写在条子上,或者口头交代一句话,然后让一两个人去处理,这都可算是“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2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