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同样是皇帝的儿子,为何皇子分属各旗

以史为鉴 2023-07-06 13:32:50

同样是皇帝的儿子,为何皇子分属各旗

同样是皇帝的儿子,为何皇子分属各旗?下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看过清宫剧的人都知道清朝是有八旗制度,比如大贪官和珅就是隶属于正红旗,通常情况下父亲隶属于哪一旗,那子女必定就属于这一旗,那么在清朝皇帝的儿子也就是皇子们却都不是如此,他们大多分属不同的旗籍,同样作为皇帝的儿子为何他们会分属不同旗籍?

这还得从清朝的八旗制度说起。清朝是由游牧民族女真人建立的政权,女真人最初都是以部落群居,外出狩猎也都是集体出行,女真人狩猎也就是相当于汉人耕种,只是汉人耕种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而女真人狩猎则是以部落为单位,因此女真人狩猎时人数就非常多,那就需要有一个统一指挥的首领,这个首领在满语中叫牛录。

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时期,努尔哈赤在这种有组织的部落狩猎规则之下进行改良革新建立了八旗制度,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首领为牛录额真,后来汉化官名为佐领;五牛录为一甲喇,首领为甲喇额真,后来汉化官名为参领;五甲喇为一固山,而一固山就是八旗的一旗,首领为固山额真,后来汉化后官名为都统。

八旗制度到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日趋完善,皇太极将八旗分为八旗满洲和八旗汉军以及八旗蒙古,也就是八旗囊括了满、蒙、汉三族人群,八旗制度规定八旗子弟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日从事劳动生产,一旦战事发生全民皆兵,这种制度有点类似于唐朝的府兵制,当然,八旗本质上与府兵制并不相同。

八旗制度中除了八旗中的王公贵族和普通旗人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畸形产物,那就叫八旗包衣。

在清初时期,八旗旗主基本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因此努尔哈赤赋予了他们非常大的权力,在八旗制度之下,旗人的婚姻、经济以及纠纷都要由旗主裁决。但是相比之下普通旗人要比包衣好得多。

所谓包衣即是八旗贵族的奴隶,普通旗人拥有独立的经济和处理家事的权力,但是包衣奴才则没有,包衣奴才的一切都得由自己的主人即所属的八旗王公贵族决定,可是由于包衣多是服侍王公贵族,因此他们更能在王公贵族面前说得上话,清朝入关后很多包衣奴才都在王公贵族的主子提携下很快的当了官。

因此在仕途晋升方面包衣奴才反而比普通旗人更容易晋升,这也造成了按照正常八旗制度普通旗人的身份地位要比包衣奴才更高一级,但是在当时社会上反而包衣奴才自恃比普通旗人更高级一些。

清朝自顺治入关之后,八旗制度也随着满清入关变成了一种清朝独有的政治制度,也是在顺治时期八旗才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

顺治幼年继位,当时一直由叔叔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随着顺治的年龄长大,他渴望亲政,而多尔衮还想大权独揽,因此皇帝和摄政王之间就出现了矛盾,当然,顺治已经被多尔衮架空,所以多尔衮在世时,顺治只能仰其鼻息。

多尔衮死后,顺治终于亲政,同时顺治也开始对多尔衮进行政治清算,将多尔衮全盘否定并开棺戮尸,还将多尔衮的睿亲王爵位废除,而顺治为了打击多尔衮的势力,更是将多尔衮统领的正白旗直接收归自己亲自统领。

在努尔哈赤时期,皇帝只统领镶黄旗,到了皇太极时期,皇太极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势力兼领两黄旗即正黄旗和镶黄旗,到了顺治时期,顺治在对多尔衮进行了政治清算之后,皇帝就彻底成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三旗旗主,因此皇帝亲自统领的三旗也称之为上三旗。

而下五旗旗主也在顺治时期逐渐固定,分别是:正红旗旗主礼亲王代善家族世袭;镶白旗旗主肃亲王豪格家族世袭;镶红旗旗主代善长子克勤郡王岳托家族世袭;正蓝旗旗主豫亲王多铎家族世袭;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家族世袭。

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对于普通旗人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主要区别就在于包衣和皇子们身上。

上三旗包衣则属于皇帝的私人奴隶,下五旗包衣则是八旗王公贵族的私人奴隶,皇帝和王公贵族相比,肯定给皇帝当奴隶要比给王公贵族当奴隶更让人自觉身份略高一筹,这就是在包衣心目中形成的等级划分。

在于皇子们身上那就是皇子们成年之后旗籍都会被分到下五旗,并不会出现在上三旗之中,皇子们不跟随皇帝老子入上三旗旗籍这不让人觉得奇怪吗?

皇子们在成年之后会被皇帝赐封爵位并由内务府统一在皇宫外面分配府邸,也就是分府治事,在分府治事之后,皇子们都会看情况被分到下五旗之中。

比如康熙第十三子胤祥,在雍正继位后,胤祥因为与雍正关系亲密,被雍正册封为怡亲王,他被封为怡亲王之后,就被分到了正蓝旗之下,并负责管理正蓝旗旗务成为正蓝旗的领主,后来胤祥死后更是获得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而胤祥家族的后人世代成为正蓝旗的领主。

这里说一说领主和旗主的区别,旗主就是八旗的一旗之主,上面说过下五旗的旗主都是由清初的铁帽子王世袭继承,在旗主之下还有领主,而领主则是一旗之中所统领牛录即佐领仅次于旗主的人。

在顺治入关前,八旗旗主权力很大,可以决定本旗一切事务,但是清朝入关之后,顺治亲政,他为了巩固皇权,开始着力打击各旗旗主的权力,淡化旗主们的政治影响,这时候固山额真也就是八旗各旗都统就逐渐取代了旗主们的权力。

顺治亲政之后设立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也就是满、蒙、汉三族各有一位都统负责管理旗务,都统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由此旗主们也基本被架空,只是空挂旗主名头,没有实际权力,不过该享受的旗民供奉还是依旧不变,确切的说有富贵无实权。

皇子们分府治事之后,就要由内务府统一从上三旗中给他们分佐领。不过佐领分为旗分佐领和包衣佐领,旗分佐领就是以军事为主,包衣佐领则是包衣奴才的头目,而皇子们分府治事之后,内务府分配的都是包衣佐领,其实就是为他们的王府服务的奴才。

在分府治事分派佐领时,也是要看封爵和皇帝对其宠爱程度,通常亲王爵位肯定分得的佐领要比郡王、贝勒等爵位要多。

而皇子们分府治事时佐领都是由内务府统一从上三旗中分派,因此要保证上三旗佐领全部归皇帝个人所有才行,因为皇子们分府治事之后都是领内务府分派的上三旗包衣佐领,所以为了确保内务府对上三旗佐领的管理便利,因此皇室近亲有封爵分封佐领的人都需要往下五旗分配。

通常上三旗除了包衣和普通旗人之外基本没有皇室贵族,即便有也都是一些血缘关系较远的宗室和远支觉罗这些没有被分配佐领的皇族,这都属于是皇族边缘人物了,也无足轻重,真正的皇帝近亲皇族成员基本都会被分配到下五旗。

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比如康熙第十四子胤禵就被分配到了正黄旗,但是胤禵被分配为正黄旗却并不是因为皇帝的喜爱,而是因为皇帝的监视。

胤禵是雍正的同母亲弟弟,他在康熙晚年诸子争位时一度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因此雍正继位后对这位亲弟弟着实提防,而胤禵被分到正黄旗也是雍正为了更加方便监控他特意将其分到正黄旗,胤禵也是少有的被分到上三旗中的皇族近亲成员。

除了这种情况之外,就是未成年没有分府治事的皇子们,他们的旗籍都在上三旗中,只有到成年分府之后才会分到下五旗。

看到这些是不是就得琢磨那皇子们作为皇帝的儿子反而被分到下五旗,还要归那些旗主管制,那岂不是有失皇子身份。

当然不会了,上面说过下五旗的旗主经过皇帝的削权,权力大不如没有入关之前,不过地位确实是十分尊崇,每到清朝举行国家庆典时,下五旗的旗主们都要带着旗下子弟列队跟随皇帝。

但是清朝爵位分为入八分爵位和不入八分爵位,入八分爵位除了比不入八分爵位多了八种待遇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身份地位象征,入八分爵位的人是不需要跟随本旗旗主身后参加典礼,而是直接跟在皇帝身后参加典礼。

入八分爵位包括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而皇子们的封爵大多都在这些爵位之中,所以皇子们即使被分配到了下五旗,他们在身份地位上依然不比旗主低。

皇子们被分旗通常是看各旗都统哪个位置出缺,最终皇帝派其出任该旗都统,由内务府分派包衣佐领,并由所在旗分派旗分佐领对府邸进行护卫。

比如雍正在还是皇子时期,成年后分府治事就被康熙分派到了镶白旗,负责管理镶白旗汉军事务,而雍正最宠爱的妃子年妃和大将年羹尧兄妹所属旗籍佐领就是镶白旗汉军被划分归雍正管理的佐领。

年氏家族属于镶白旗汉军中的贵族,因此康熙为了拉拢年氏家族也为了让儿子雍正尽快在镶白旗中站稳脚,于是特意将年妃赐婚给了雍正当侧福晋,也因此年羹尧也成了雍正的心腹。

所以这种根据当时情形随机分配的情况也就造成了皇子们大多不在同一旗籍之内,这也是为什么皇帝所生的皇子们在成年后旗籍都不一样,让现代人看来很费解。

为什么有些皇帝的儿子没有都被封为亲王,而要分贝勒、贝子、亲王等?

封建社会就算是普通大家族中的孩子,也都分个嫡庶尊卑,更何况是皇帝的众多皇子们。比如皇后贵妃的儿子,与贵人常在的儿子最后都是同一个级别,那还不天下大乱了。

清朝皇嗣爵位中,上层爵位主要分成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与固山贝子,皇帝的儿子最低一般都会册封一个贝勒的爵位,贝子的爵位一般册封给宗室旁支子嗣。如果皇帝的儿子被册封了个贝子的爵位,想必是相当不受宠。

按照等级不同,其俸禄待遇自然也就不一样,比如和硕亲王每年的俸禄是白银一万两,贡米一万斛,即便郡王也有白银五千两与贡米五千斛;然而比较低等的贝勒,每年的俸禄银比郡王再减半,只有2500两白银他2500斛禄米,这个待遇只有亲王的四分之一。

清朝不会轻易册封皇帝的儿子为亲王郡王,以明朝为例,朱元璋的儿子几乎都被封王,而明朝当时亲王的世子继承爵位之后仍旧是亲王,其他儿子是郡王,最终导致明朝宗室规模越来越大,各种王爵也是越来越多,使得明朝财政越来越紧张。

前车之鉴就在那里,明朝末年规模庞大的宗室非但没众星拱月,反而为了争夺权势内讧不断。清朝初期,只有拥有军功的皇嗣才能够被赐封为王,随着时间推移仍旧如此,皇子中如果没什么明显的功绩成就,或者皇帝有意论储,是不会被册封为王的,一般也就是个贝勒的爵位。而除了少数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之外,清朝王爵每承袭一代,爵位都要自动降等,最终变成闲散宗室。

这么一来,既能够减轻财政负担,同时也能够让众多皇子不要妄想天上掉馅儿饼,认真努力。清朝皇子成年之后,如果开始参与朝政,会授予贝勒的爵位,如果出色后来晋级的也不是没有,比如乾隆帝的五皇子永琪,文武双全而深受宠爱,乾隆有意册其为储,将之封为荣亲王,很可惜之后不久永琪就死了。

关於清朝皇帝及皇子的旗级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

  皇太极即为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 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 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 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 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 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 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 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 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 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 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正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 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 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 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 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 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正红旗人。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请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红色镶 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 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 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 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 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 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 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 旗是皇帝亲统旗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 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 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 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镶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于分统,清末时的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 邻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洁前 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 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 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 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

  镶蓝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质色为蓝色镶 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 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 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 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镶蓝旗人。

  满清八旗分上三旗、下五旗。

  上三旗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是由皇帝亲领,地位尊崇,待遇较高。

  下五旗是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地位、待遇远低于上三旗。

  满清同时规定,在一定的条件下:皇太后、皇后的娘家,或者是出于皇帝的特旨,旗籍可以变更,就是从下五旗升入上三旗,称为抬旗。

  满洲上三旗和下五旗!!

  清太祖努尔哈齐晚年,曾沿用过去时代的遗制,将八固山(八旗)作为家族的私产,在亲近子侄中分配。领旗的旗主(和硕贝勒)享有在经济、政治上均等的特权。
  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以后,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八旗增设管旗大臣,由大臣牵制八旗诸王,又陆续削夺阿敏、莽古尔泰两大旗主,直接统辖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但其余各旗仍分别由和硕亲王执掌。
  1644年(顺治元年),世祖福临冲龄即位,叔父多尔衮以旗主身份摄政,实际秉执国家的最高统治权。他与阿济格、多铎是同母所生的兄弟,原领有实力雄厚的两白旗,1648年,多尔衮加豪格(皇太极长子)以“徇隐部将冒功”的莫须有罪名,将其瘐死狱中,乘机将隶属皇太极一家的正蓝旗夺为已有。多尔衮兄弟实领两白一蓝三旗,威权自专,形成对皇权的巨大压力。
  1650年(顺治七年),多尔衮病死,世祖亲政,时年14岁,倚恃堂叔济尔哈朗,对多尔衮一系展开反击。1651年(顺治八年),迫令多尔衮亲兄阿济格自缢(此前,多铎已病死),追论多尔衮悖逆之罪,下诏迫削封爵,又兴起大狱,处死多尔衮一系亲近贵族重臣数十人。世祖通过这些努力,沉重打击宗室强藩,巩固了皇权。
  世祖在原先领有两黄旗的基础上,把原先隶属多尔衮的正白旗划归己有,成为新上三旗(原正蓝旗换出)。从此,正式形成上三旗与下五旗的体制。上三旗为“天子自将”,归皇帝自领,地位高贵,人多势众,构成八旗的核心;下五旗成为诸王、贝勒、贝子等宗室贵族的分封之地。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是八旗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的明显标志。
  1662年(康熙元年),圣祖玄烨即位以后,陆续分封诸兄弟子侄为下五旗王公,与原有本旗王公共同管辖每一旗人丁,于是一旗有王公数人,不再存在一个旗主专擅一旗的局面。
  1679年(康熙十八年)确定王公府属官员名额,并规定王公府属佐领下人在各王公门上行走,至于各王公名义上领有的旗分佐领(下五旗佐领)则归各旗都统管理。都统“掌宣布教养、整诸戎兵,以治旗人”。直接承受皇帝令旨,各旗王公从此无权干预旗务。
  上三旗下五旗制度,造成了正身旗人社会地位事实上的差别。
  上三旗守卫皇城,挑取侍卫,皇帝外出时担任扈从,是皇帝最依重的亲军。下五旗除守卫京城外,被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戍卫。圣祖冲龄即位时,以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鳌拜(镶黄旗)为四辅政大臣,均出身上三旗,说明上三旗人在参预政治方面也享有优势。
  为了破除上三旗下五旗人的轸域隔阂,鼓励下五旗人为皇帝建功立业,特别建立了“抬旗”制度。“抬”意即由下往上升。由“满洲下五旗,抬入上三旗者,谓之抬旗”。其本支子孙准一同抬旗,同胞兄弟仍隶原旗。皇太后、太后母家在下五旗的均准予抬旗。
  以后,抬旗方式多样化,上三旗的汉军可以抬人同一旗分的满洲旗。圣祖生母孝康皇后一家,佟佳氏,原隶镶黄旗汉军,后抬入镶黄旗满洲,后族抬旗自此始。另外,包衣旗人可以拔出内务府抬入满洲旗。不同形式的“抬旗”,成为清代满、蒙、汉军旗人间、上三旗人与下五旗人中、正身旗人与非正身旗人间成分流通的一种特殊途径。

清朝时期,八旗的排名,哪旗最尊贵?有何依据?

镶黄旗是头旗,应该也就是最尊贵的了。

八旗的排名: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其中,两黄旗和正白旗,属于上三旗。上三旗无主,天子自将。


八旗中的皇帝亲兵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创建的。但最初与努尔哈赤并驾齐驱的,是他的同母弟舒尔哈齐。两兄弟在朝鲜史书中,被称为“二酋”。两人在地位上相当,在统领的兵力上,也相当。

所以,努尔哈赤亲领的兵力,只占建州女真的一半。在舒尔哈齐被幽禁之后,努尔哈赤的属下没有变化,而舒尔哈齐的属下则被分为两半。舒尔哈齐之子阿敏只继承了一半。

再加上征服其他部落后,加入的兵力。在最初建立的四旗中,努尔哈赤掌黄旗,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掌白旗,努尔哈赤次子掌红旗,舒尔哈齐之子阿敏掌蓝旗。

这里除了有人员数量的增长,也有稀释舒尔哈齐系统权力的需要。

尽管褚英因为个人原因被处死,但他所领的白旗,则转交给了努尔哈赤的八子皇太极掌握。

之后,四旗扩充为八旗。

两红旗:由红旗演变而来,仍然由代善及其儿子统领

正白旗:皇太极

镶白旗:杜度(褚英长子)和阿巴泰(太祖第七子)

正蓝旗:莽古尔泰(太祖第五子)和德格类(太祖第十子),两人为同母兄弟

镶蓝旗:阿敏(舒尔哈齐之子)

舒尔哈齐一系不断被稀释,从最初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后成了八分之一。

但不管是四旗时期,还是八旗时期,黄旗或两黄旗,都是在努尔哈赤手中,是努尔哈赤的亲兵。

努尔哈赤是清太祖,被尊为老汗王。地位自然最尊贵。而他直接掌控的旗,也就跟着尊贵了。

两黄旗中,谁最尊贵?

很多人凭着“正”“镶”的字义,去理解,既然有正黄旗和镶黄旗之分,那么正黄旗一定是更尊贵一些。可事实并非如此。


努尔哈赤的最后一任大福晋是阿巴亥,也就是正妻、皇后。而其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儿子,也就是名义上的嫡子。女真人又有幼子守灶的传统。如果按照这个传统,努尔哈赤的权利都应该分配给最小的正妻所生的儿子——多铎。

最初,正黄旗被分给了阿济格和多尔衮两兄弟。而镶黄旗中一半的佐领被分给了幼子多铎。按照这个思路,等到努尔哈赤去世后,剩下的未分配的镶黄旗佐领,也应该是多铎的。

但当时多铎年幼,只有九岁。所以,真正统领镶黄旗的,仍然是努尔哈赤自己。作为老汗王晚年唯一的亲兵,镶黄旗理应最尊贵。

八旗出征列阵,分成左右两翼。左翼四旗: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右翼四旗:正黄、正红、镶红、镶蓝。

在老汗王去世后,这个传统被沿袭下来。尽管曾经有过换旗的经历,但镶黄旗的旗帜,一直是左翼第一的位置。

不过,所谓的尊贵也无非是名头上。并没有实际意义。旗人,不论是在上三旗还是在下五旗,待遇是一样的。没有上三旗比下五旗高贵。

?但确实有“抬旗”之说。

主要是因为下五旗的旗人的主人包括旗主和皇帝,而上三旗只隶属于皇帝。所以,当下五旗旗主家中有婚丧嫁娶等家务事时,所属的旗人有服役的义务。相传乾隆时期,有个大学士年过七旬,由于本旗旗主家有丧事,还要不顾年迈和尊贵的朝廷大员的身份,去丧礼上打杂。

为了这个,乾隆皇帝给他抬旗到了上三旗。这样,他的主子只有皇帝。少了一个主子,也就少了些麻烦。不必做出有伤国体的事情。皇帝的后妃的家族被抬旗,也属于这个情况。

说句个题外话:

有人说皇族都是在上三旗。这是错的。为了便于控制八旗,皇子们会被分配到下五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2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