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魏国在战国初期时称霸天下,为何后来迅速衰落

说历史 2023-06-06 10:42:05

魏国在战国初期时称霸天下,为何后来迅速衰落

战国时率先称霸的魏国为何走向衰落,有什么深层原因?

是因为四面出击,宿敌比较多,已经丧失主动出击的优势,最终也同样是羊入虎口,因此就被全国各地去围攻吊打,因此根本就没有办法恢复当初的荣耀,甚至还被秦国直接灭掉。

变法崛起的魏国

战国的天空始终都会群星璀璨。一开始升级的就是魏国在进入到战国时期昔日称霸,一时的春秋大国还会进入到衰落的阶段。魏国实力还会空前绝大,但是无奈只能够把这份巨大的家业全部都交给魏惠王手上。

魏惠王是一个极其有野心的人物,只是能力还有野心是不成正比的。魏惠王亲都希望能够霸占一个有利的位置,希望能够一统天下,因此就选择迁到大梁。

齐国围魏救赵重创魏军

就在魏惠王一直都梦想着能够称霸楚国,希望能够有机会一统中原,在此时就出现一位重量级的人物,齐宣王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

在位期间任用贤能,创新图强,善于纳谏,革除弊政。使得秦国慢慢的走向一条富强的道路,另外还会采取建议选择围魏救赵,导致魏军的主力受到严重的影响。

秦国变法崛起吊打魏国

魏国的西邻进入到不太平的阶段,在魏国强盛世纪还会担任河西太守吴起,就是一个很有知名度的军事家,擅长用兵,在短短的6年时间内就已经夺取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在这一个历史上,哪怕是一方霸主也没有办法抵抗。

商鞅变法不仅有效解决秦国国力柔弱,还有物资频繁的问题,还能够逐步地奠定坚实的基础。历史其实就是如此的迷幻,当时称霸一时的魏国原本也有一定的机会,可以笑到最后可以笑到最好,可是却因为这个绣花枕头缺乏谋略,而逐渐的走向一个衰落的阶段。给人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魏国在战国初期时称霸天下,为何后来迅速衰落

战国首霸的魏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弱的?

春秋末年,赵、韩、魏三家分晋,拉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至此以后,周天子彻底成为了傀儡,取而代之的是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

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战争次数的不断增多,哪怕是国力强大如战国七雄也渐渐吃不消了。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各国之间都在寻求一种新的治国模式以图强兵富国。

好在,诸侯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方式,那就是变法。而魏国就是最早施行变法的国家。因此,魏国也很快的强大起来,并成为了战国初期的首位霸主。

按理来说,魏国作为第一个变法的国家,应该是得到好处最多的国家。哪怕是其他国家也纷纷变法强国了,魏国凭借着快人一步的时间优势也足够立足于这个乱世之中了。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率先变法的优势确实让魏国在前期出尽了风头,但是这种风头很快就随着魏文侯的去世而消失。一直到战国中后期,魏国已经沦落为一个十分弱小的国家。套用苏洵在《六国论》中的一句话来形容战国中后期的魏国,那就是“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足可见魏国衰弱的有多么厉害。

下面我就为大家分析一下魏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衰弱的。

战国的首位霸主——魏国

战国,一个战字就已经很好的诠释了这个时代的主题,那就是战争。说到战争,那就绕不开两个因素:一个是粮食,一个是士兵。而这两个就是魏国强大的资本。

先来说说粮食

魏国的李悝变法中,有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平籴法。所谓的平籴法,就是通过国家的力量,来维持魏国国内粮价的稳定。粮价的稳定,既阻止了不法商人通过低进高出的方式损害统治者的权益,更提高了农民们的利益,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样一来,魏国的粮食储藏量就越来越多,抗灾害能力也越来越高。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优势。

再来说说士兵

魏国的魏武卒,在战国初期,那可是强大的代名词。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作战模式还是以车战为主,也就是以车兵为主力兵种。虽说步兵也有,但一般只作为辅助。所谓的“车乘之国”中的车乘,指的就是车兵。然而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用兵的越来越诡,车兵机动性不足的缺点就暴露了出来。为了应对这个缺点,魏国果断训练了精锐步兵,魏武卒。

不仅如此,魏国凭借着其位处中原,科技发达的优势,依靠着先进的冶铁水准,炼制出了一大批铁制兵器。这在当时,几乎难以想象,因为当时的主力兵器依旧以青铜器为主。

制度的优越性和兵种的优越性,使得魏国在战国初期几乎无人能敌。可惜好景不长,魏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接连失利。在这两场战争中,魏国的魏武卒几乎被消耗殆尽,而魏国也在这两次战役后彻底衰弱,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荣光。

魏国衰弱的原因

上面提到,魏国之所以衰弱,是因为那两场战役。然而胜负乃兵家常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永远的胜利,就连战国中后期一家独大的秦国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过获胜。因此,那两场战役顶多是加速了魏国的衰弱,而不是魏国衰弱的真正原因。魏国真正的衰弱原因,有三个:

一、人才流失严重

战国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治国的能臣,有一些名字更是如雷贯耳,比如商鞅,范雎和吴起。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三个人本来都是魏国的人,只是因为受不到魏王的重用,才逃出魏国,去往他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商鞅。商鞅本来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中庶子。公孙痤死前,曾经向魏王举荐商鞅这个人才,谁曾想魏王却认为:“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大概意思就是说公孙痤居然让我把朝政交给商鞅,岂不是老糊涂了吗?

这样的例子在魏国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而战国时期两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布衣将相出现,谁能够更好的挖掘这些平民之才,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而魏国在这一方面,显然做得很差。

总而言之,自魏文侯死后,魏国的君王就再也没有出现一个能够知人善用的君王。而魏国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自然就会去能够得到重用的国家,此消彼长之下,魏国的衰弱也在情理之中了。

二、变法的优势逐渐丧失

关于魏国,有一句话说得相当贴切,那就是“成也变法,败也变法”。魏国是第一个施行变法的国家,魏国也因此取得了巨大的优势。不过,魏国的成功给了其他国家一个模版。毕竟,创新很难,模仿却很简单。这也是为何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中有李悝变法影子的原因。

一方面,变法带来的巨大成功,使得魏文侯之后的魏国君王失去了进取心。而此时,其他国家正在积极地开展变法,以图超越魏国。

另一方面,魏国的变法作为一个创新者,在其制度上必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李悝变法中只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却没有用来抑制商业的制度。而商业的暴利远非务农可比,也就是说李悝变法中的内容虽然鼓励百姓务农,但是实际效果却不会很好。反观商鞅变法中的内容,既出台了鼓励农耕的制度,也出台了抑制商业的制度。这样的制度使得秦国的粮食产量取得了一个质的突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

总而言之,魏国作为变法的先驱者,本来就占据着很大的优势。魏文侯后代的君王本来就应该利用这个优势来弥补变法中的不足,这才能让魏国在制度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只是很可惜,这些君王并没有这样做。

三、兵种的优势逐渐丧失

魏国的魏武卒,无论是在装备上,还是兵种上,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但是魏武卒却有着两个十分明显的缺点:

魏武卒对士兵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这就意味着士兵的选拔十分不易。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这里的大概意思就是魏武卒的身体素质要比常人强大很多。这也可以理解,毕竟魏武卒的奖励如此丰厚,考核自然也极为严格。

魏武卒的装备冶炼十分不易。和士兵一样,魏武卒的兵器同样是十分稀少的存在。虽说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就已经存在,但是存在和普及是两码事。至少,在战国初期,冶铁技术还没有那么普及。哪怕是魏国的科技十分发达,想要源源不断地提高魏武卒的铁制兵器也够呛。而在马陵之战中,魏国魏武卒损失殆尽的同时,连带着将这些铁制兵器也丢了。可以想像,魏国的损失有多么惨重。

步兵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魏国的魏武卒之所以强大,除了魏武卒本身强大以外,没还有就是兵种的优势。毕竟,比起车兵,步兵的机动性可高多了。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进,车兵的劣势逐渐暴露,各国诸侯都纷纷将步兵作为主力兵种。不仅如此,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骑兵。比如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

魏武卒失去了灵魂。魏武卒的最初训练者是吴起。正是吴起提出了精兵策略,才有了这魏武卒。至于吴起的用兵之道,更是十分强大。阴晋之战,吴起以数万魏武卒打败了秦国的五十万大军,足以证明吴起的强大。而之后,吴起离开魏国前往了楚国,魏武卒就再也不复往日的辉煌了。

结束语

魏国的衰败,正应了那句话——不进则退。魏国一开始凭借着变法的优势和兵种的优势,确实强大一时。然而在这之后,魏国就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反观他国,一直在追赶着魏国,魏国的衰败也在情理之中了。

魏国为什么在战国初期称霸?

在战国初期一度称霸几十年,差点干掉秦国,最有可能统一战国的国家,在这个标题里面显得竟然是这么弱小。

战国时期的政治态势可以说是,战国初期,魏国独霸天下;战国中期,秦、楚、齐三国争霸;战国后期,秦、赵争霸。

魏国在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初期,都是很强大的存在的,魏文侯公元前400年左右开始任用李悝为宰相,实行变法成为战国初期的超级强国,一直到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后开始衰弱,称霸时间60年左右。

在战国中后期,尽管魏国的实力开始衰弱,但是平均下来也要排在燕国和韩国之前,处于中游水平。

本文就来跟大家探讨一下为什么魏国在战国初期会如此强大呢?

晋国灭亡后给魏国留下的家底最为丰厚

关于春秋五霸的版本众多,一种是《史记》中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还有一种是《荀子?王霸》中的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实际上,除了这两种说法外,还有不下十种说法,《鲒崎亭集外编》中认为春秋五霸四出于晋,?齐桓、晋文、晋襄、晋景、晋悼? ,也就是只承认齐桓公,剩下全是晋国的,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这种说法也并非没有道理,晋在巅峰时期的确很强大,这也是为什么三家分晋后,赵魏韩都能够并列战国七雄的原因。

那么晋国给魏国留下了多少家底呢?

领土10万平方千米,人口500万!

同时期的战国各国领土和人口数量大量如下:

秦国面积30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

燕国20万平方千米,人口150万;

赵国20万平方千米,人口350万;

齐国15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

韩国9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

楚国50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

(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由此可以看出,魏国虽然领土不多,但是人口却是最多的国家,几乎可以抵上燕、赵两国之和。

用苏秦的说法?燕地2000里,兵甲数十万,车600乘,骑6000匹 ,赵地2000余里,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 ,韩地900余里,带甲数十万 ,魏地1000里,然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无如魏者,楚地5000余里。?

魏文侯变法使得魏国率先享受改革红利

虽然土地并不是最多,但是魏国地处平原地带,山地较少,土地肥沃,适合发展经济,所以即使土地没有那么多,也能够养活得了那么多的人。

当然,再好的客观条件,没有主观努力,在战国初期想要称霸60年是不可能的,真正助推魏国走向战国初期霸主地位的因素还是魏文侯变法。

公元前400年前后,魏文侯先后任用李悝和吴起开始变法,采用?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从而改变过去世卿世禄的制度,此举大大加强了魏国的实力。

在魏文侯的支持下,吴起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职业重装甲兵魏武卒,在《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

可见对魏武卒选拔的严格程度,以及对魏武卒的奖赏,在这样高标准,高投入的情况下,魏武卒在战国初期已经形成一大杀器,震慑四方。

吴起正是凭借这支军队把秦国最肥沃的河西之地抢了过来,假如当时魏国的扩张方向不是转移到中原来,或许吴起能把秦国灭了。

这就是战国初期的魏国!

魏国的衰弱一直也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纵横认为,魏国在战国中期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率先变法中获得巨大红利,然而在红利期内却并没有找到一条可以持续使国家变强的战略,最终错失?一劳永逸?的良机,到魏国变法成果外溢,吴起、商鞅这样的人才外流,使得其他国家迅速崛起,最终与魏国争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