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给乾隆留下了多少遗产?下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01雍正给乾隆留下的最大遗产
今天,关于如何评价雍正朝在整个清代历史中的地位,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不少学者认为,如果没有雍正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康熙晚年所积存的吏治腐败、中央财政捉襟见肘等问题,将会提前杀死这个帝国,如果那样,也就不会有后来乾隆朝的“十全武功”了。因此,清朝要感谢雍正,而作为雍正改革成果继承人的乾隆皇帝,更应倍加感恩于父亲为他“打下的江山”。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雍正朝改革举措颇多,成效也千差万别,在这些成果中,总有一个对乾隆影响最大、受惠最多的吧?那又该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雍正给乾隆留下的最大的遗产,不是白花花的银子,也不是他的治国班子,而是一个“宽仁”的好名声。这得从何说起呢?
02安抚皇亲
第一,我们知道,康熙晚年的储位之争,差点酿成大祸,康熙的儿子们为了皇储的位子争得面红耳赤,乱作一团,而已步入人生暮年的康熙,对此也是力不从心,无力阻止。当时身为雍亲王的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因处于这场漩涡的中心,而对此深有体会。
因此,在他继位后,为了防止自己重蹈父亲晚年覆辙,他不仅建立了秘密立储的制度,还对曾经与自己争夺皇位的其他兄弟痛加打压,例如康熙十四子允禵,即遭监禁,而康熙的另外两个儿子允禩与允禟,除了被剥夺自由外,更遭改名为“阿其那”和赛思黑”这样带侮辱性的称谓(满语中有猪和狗的意思)。而雍正对兄弟们的过分打压,也一度引起了不少满洲贵族与大臣的不满。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雍正心狠手辣不假,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此问题,将会发现,雍正对兄弟们的打压,实际上也为乾隆日后能够顺利入继大统扫清了障碍。
需知,雍正在朝内尚有一定权威,都曾遭遇刁难,更何况是二十多岁的少年乾隆?如果乾隆继位时候,也遇到宗室和他们党羽的掣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为了避免自己的继承人遭遇和自己类似的挑战,他必须采取这样一种“下下策”,而这也让雍正本人背上了严猛、心肠毒辣的名声。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乾隆继位后不久,不仅没有延续父亲的做法,反而宣布取消了对雍正兄弟们的监视和压制。青年乾隆恢复了他们曾经的荣誉,还下诏书安抚。此处如细究,我们会发现,雍正与乾隆对待皇室宗亲的做法,正构成了“一打一拉”的平衡。
在这样一种怀柔措置下,乾隆不仅因此得到了不少文武大臣的赞同,巩固了皇位,还让自己博得了“宽仁”的好名声。当然了,这种宽仁,实际上不单单是因为乾隆“会做人”,更有雍正“做恶人”的功劳在里面。
03赚取天下人心
第二,乾隆要想坐稳皇位,除了要得到朝廷内部满汉大员的支持,还须得到天下人心。可是,如何才能让天下人归顺他呢?乾隆选择了恢复了全国士人的特权地位。
清代的读书人,曾因科举取得功名,而获得了豁免劳役的特权。除此以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在乡里刻意隐瞒实际收入,包揽词讼,逃避税赋等,俨然地方一霸,给清朝官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雍正上台后,也感到士人气焰之嚣张,如不及时压制,将会影响改革的推行,所以,他派亲信田文镜处理此事。田到达河南后,除贯彻“火耗归公”等政策外,又下令“士民一体当差”,强行向地方士人群体摊派劳役。
这下河南的读书人可不干了,他们不仅投书抗议,还闹出了搅闹考场秩序的乱子。田文镜对此毫不在意,而是在雍正支持下予以压制,并取得成功。于是,雍正一朝,读书人可以说是斯文扫地。士人虽然默认了承担劳役的事实,但他们恨透了田文镜,也恨透了清朝皇帝。
不过,事情很快发生了转机。乾隆继位后,立即中止了父亲的这一系列规定,并恢复了士人不当差的特权。士人失去的东西得到弥补,自然要对新君大加赞扬。千万别小瞧读书人的影响力,很快,对乾隆“宽仁”一类的赞美,就传遍了全国。乾隆因此举,既赢得了读书人的忠诚,又能够坐享宽仁的名声,我们的乾隆爷,真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
但是,也应看到,士人对乾隆“宽仁”的赞美,不光是对他本人的支持,其中也隐晦的表达了他们对其父亲“严猛”政策的不满。乾隆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但既然自己已经博得了美名,再去计较这些,反而显得帝王自己小肚鸡肠了。
最后总结,钱攒再多会花光,能干的大臣留再多,驾驭不了也是累赘。但是名誉则不同,它的影响会远远超出前两者。雍正给儿子留下的,正是好名声。当然了,乾隆能够得到“宽仁”的名声,他自己的措置得当也应肯定,不过假若没有父亲去唱这个“白脸”,他这个“红脸”,又该如何出场呢?也许,这就是帝王心术吧。
整顿吏治。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吏治废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他克服各个方面的阻力,在全国上下大规模的开展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实行耗羡归公,实行养廉银制度,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由于他态度决断,雷厉风行,清朝的财政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官吏贪污吏治腐败的坏况都有很大的转变。旅日华人学者杨启樵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恐早衰亡。”有“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
摊丁入亩。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耗羡归公。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入。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这就是所谓的“高薪养廉”。
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明代权力集于内阁,故有权相产生。清雍正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创立军机处,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其特点是处理政事精简速密。军机大臣直接与各地、各部打交道,了解地方情形,传达皇帝意旨。此机构存在200年,直至清末。与创立军机处伴随的是推广奏折制度。由于以前的官文书批转手续繁复,且经多人阅看,时间拖延且难于保密,而奏折则向皇帝直接呈送,直达皇帝本人。雍正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
改土归流。我国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土司们生杀予夺、骄恣专擅。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一场严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抗,雍正坚决派兵平定。在平叛战争中虽然也累及无辜,给少数民族造成伤害,但从长远来说,"改土归流"是进步的措施,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雍正前期严格执行海禁,但后因考虑沿海的确百姓疾苦,于雍正五年开放洋禁。允许民人往南洋贸易。海禁施行于闽、粤两省。 雍正对当时的鸦片贸易也较为重视,他的鸦片政策是:贩卖毒品,严惩不贷,严格区分药用鸦片与毒品鸦片烟,毒品严禁,药用不干涉,且照顾小本商人的正当利益。对待西欧来的使者,雍正也以礼相待。他虽竭力反对天主教等在中国民间的传播(这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也在于封建皇帝思想的保守性),但同时,他对天主教也并无恶意,五年,博尔都噶尔(今葡萄牙)使臣麦德乐来京。雍正对他的优待,使他深为感激。甚至于雍正寿辰之时,在天主堂作祈祷,为之祝寿。雍正还选了一些有才能的传教士在宫中研制外国仪器和烧造材料。马戛尔尼当年来华,有一部分原因是雍正在伏尔泰笔下的“开明”为欧洲人所共知,使他们对中国皇帝(当时是乾隆)与对华通商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作为一个封建皇帝,他虽然开放洋禁,为南方沿海一部分人民恢复康熙末年被剥夺的谋生手段,促进中国与南洋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但同时,他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其局限性。
另外,废除贱籍,废除腰斩也是他一个功绩。其实,废除腰斩的原因是这样的:雍正皇帝有一次杀了一个人,是用腰斩,因为腰斩是一刀从腰部砍下去,砍下去之后人还活着,这个人在被砍之后,用手指蘸着血在地上连写七个“惨”字,雍正皇帝听说之后觉得非常惨,所以就下令废除腰斩。
他在位短短的13年所做出的改革,比他父亲(康熙)所做出的改革还要多。可以说雍正是一个改革型的皇帝。
清世宗勤于政务,大力清除康熙统治后期的各种积弊,取得一定成效,对清代历史发展有一定贡献。但他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这是他性格的弱点,从而容易得罪很多官僚阶级。同时,也正是因为他的严厉统治和超乎寻常的努力当中大清帝国逐渐走向鼎盛,也才为康乾盛世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另外,雍正的勤奋不仅是过去皇帝,就算在现代领导人,也没有几个可以跟他媲美的。他在位12年8个月里头,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年之中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会休息。而且每天的睡眠还不够4个小时。仅仅在数万件奏折中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 希望对你有帮助
?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清?和珅《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
1799年2月7日,乾隆于养心殿去世,享年89岁;15天后,乾隆年间最受信赖的宠臣之一和珅在家中受到嘉庆帝赐下的白绫一条,命终于49岁。
关于嘉庆帝为何一定抄和珅的家这件事,除开人们常说的这其实来自于乾隆帝遗命,他认为嘉庆镇不住和珅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珅太有钱了,而国库却没钱。
和珅到底多有钱?《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记载和珅总财产是?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岁)入而强?。
晚清著名外交官薛福成的《庸庵全集》里有一份《查抄和珅家产清单》,其中包括了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赤金60000两,银锭900万个,洋钱58000元,但这还是部分财产。据内务府估计,和珅的总财产大概在8亿两白银左右。
而当时清朝国库是多少白银?1900万两,可以说顶多和珅家产的一个零头。这么悬殊的对比,嘉庆怎么可能不赶紧抄了和珅充盈自己的小金库?
这就有点奇怪了,要知道?康乾盛世?可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的一个盛世,在康、雍、乾三朝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国内人口增长,经济也空前繁荣,国库税收应当不低,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在1750年,即清朝乾隆十五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的32%,几乎是1/3。
那为啥还会没钱?
因为能赚是能赚,但他们花得也多啊,这三个皇帝,除了中间的那个雍正帝是真正勤勤恳恳鞠躬尽瘁,剩下两个都有点讲究排场。
康熙在位期间国家刚刚才安定下来,但是仍有一些动乱,所以肯定得派兵;而且当时国内百姓对明朝的怀念很深,?反清复明?的口号真是处处有人在喊,所以康熙必须得屡次南巡加大对南方地区的统治力。因此当康熙去世的时候,留给雍正的国库仅800万两白银。
穷啊,太穷了,这就是为什么雍正对贪官污吏整治力度那么大的原因,当皇帝的都没钱,你们这些手底下做事的凭什么一个个富得流油?这还不都是亏国库的钱吗?但估计是太劳心劳力了,再加上之前九龙夺嫡那一段费心费神,雍正在位不过短短13年就去世了。
哪怕只有13年,雍正在刨除维护国家正常运转的开支外,还省了不少钱,原本贫瘠的国库一下子就充盈了起来,交到乾隆手上时国库里已经有了6000万两。
可谁知道乾隆偏偏是个?败家子?呢?他一生好强,一辈子都要向爷爷康熙看齐,康熙南巡他也要南巡,康熙南巡6次他就要南巡6次,康熙办千叟宴他也要办,还要办两次,到了晚年更是给自己整出了个?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十全?咋来的?还不都是钱砸出来的。
所以乾隆不仅把自己在位期间赚到的所有税收全都花光了,连他老爹雍正留下来的那部分资金也给挪用了,只留1900万两白银给嘉庆,以至于嘉庆只能去抄了和珅的家来补贴国库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1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