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多尔衮和清代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多尔衮对清代有什么贡献?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他的母亲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最为宠爱的大妃之一。
因为母亲的缘故,多尔衮从小就颇受努尔哈赤的喜爱。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继位时,多尔衮还是个只有十几岁的孩童。幼年丧父丧母的多尔衮,跟随在八哥皇太极的身边,颇受皇太极的器重和喜爱。
十六岁时,多尔衮跟随皇太极领兵出征蒙古,在和察哈尔部族的战斗中崭露头角,被皇太极赐封“墨尔根代青”的美号,努尔哈赤初建的正白旗也被划归到多尔衮的手下,为其日后的崛起提供了初步的基础。
明崇祯四年,皇太极率领五万兵马入侵明代边境。在大凌河之战和锦州之战中,多尔衮身先士卒,亲自冲锋在前,受到明军将领洪承畴、祖大寿的火炮袭击,差点殒命战场。
几次战役后,明王朝在关外的势力基本被消灭殆尽,勇武杀敌的多尔衮更加收到了皇太极的器重。大凌河之战后,皇太极仿照明代制度建立了六部,吏部之首便是多尔衮。
年轻的多尔衮不仅在行军杀敌方面卓有成绩,在建国方略、安邦政策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初步建制后,皇太极在蒙古、明代、朝鲜三个目标之间举棋不定,多尔衮向其献策,确定了先攻占大明,再集全国之力,西平蒙古,东平朝鲜的战略方针。
由于明代尚存实力,多尔衮便在每年的秋收季节入关侵扰袭击,明代的国力进一步削弱。
在后金和明代僵持时,多尔衮开始了征讨蒙古的征程。蒙古帝国的末代大汗,成吉思汗的孙子林丹汗率领蒙古残余势力企图顽抗到底,联明抗金,给后金政权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多尔衮最终俘虏了林丹汗的福晋、子孙,林丹汗也远遁青海,客死异乡。
蒙古帝国就此灭亡,后金基本一统了中国北方的大片领土。曾经元代的传国玉玺也被多尔衮作为战利品献给了皇太极。
以蒙古覆灭为契机,1636年正月初一,多尔衮带领后金王室的贝勒、臣子们,向皇太极朝拜行礼,皇太极定都盛京,立国大清,正式称帝。论功行赏之时,年仅二十四岁的多尔衮因其优秀的文治武功,被册封为和硕睿亲王,享有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的特权,由此成为我们所熟知的清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皇太极一统天下的目标还未完成就猝死于宫闱之中。由于其生前并未立下遗嘱任命继承人,清代皇室内部出现了皇太极长子豪格、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庄亲王济尔哈朗三方势力的分歧。
此时的清政权还面临着明代的压力,多尔衮为了避免争夺,顾全大局,拥立了皇太极的九子福临继位,成功化解了一场内乱。
六岁登基的福临难以处理政事,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就在实际上左右了清代的政权。1644年,李自成带领的农民军占领北京。
崇祯帝自缢,多尔衮当机立断,趁着中原大乱,率领十万军队入关,击败了李自成,迁都北京,并让福临重新登基,开启了清代和中国历史的新变化。
入主中原的多尔衮并没有让胜利冲昏头脑,不顾部分清代皇室偏安江北的主张,他向西征讨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向南继续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和南明王朝的残余势力。
在此过程中,不断吸纳中原的散兵游勇,将入关带来的的十万兵马,发展壮大,为清代一统全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一统的路途中,多尔衮也吸取前明的教训,废除了明代的诸多苛捐杂税,对于吏治的清明也要求的极为严格,启用了一批汉族大臣,使民众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
顺治七年,南征北战的多尔衮死于游猎的路途中,顺治帝迫于其生前的势力和功勋,为了安定政局,不得不追封其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两个月后,多尔衮的势力被清洗,顺治帝才敢将其抛尸扬灰,可见多尔衮生前的威慑力。顺治因多尔衮强僭越皇权才如此憎恶多尔衮。但多尔衮征战一生,平定蒙古、朝鲜,击败明代,带领清军入关一统天下,治国理政、安定民生,对于清代开国确有贡献。
多尔衮出生于公元1612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也是努尔哈赤最为宠爱的儿子之一。多尔衮的母亲,是努尔哈赤最为宠爱的大福晋阿巴亥。多尔衮四岁时,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当时被其他各部称为昆都仑汗。
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坐上汗位的两年后,正式对明朝宣战,自此后金与明朝之间,便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漫长战争。
多尔衮因为十分受父亲努尔哈赤的宠爱,地位也由此极高。年幼的多尔衮,先是被努尔哈赤任命为正白旗旗主。让一个孩子做旗主,这可是相当罕见的殊荣。稍微大一些之后,更是与一些年长的宗室们,直接共同参与议政。
公元1626年,六十八岁的努尔哈赤病逝。这对于多尔衮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不过,还没等多尔衮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回过神来,就在努尔哈赤去世几天之后,他的母亲阿巴亥被迫殉葬,追随努尔哈赤到了地下,一夕之间,父母双亡。
这时候,年仅十四的岁多尔衮自然是十分伤心的,同时这时候的多尔衮也是十分脆弱的。没了父亲努尔哈赤的宠爱和保护,也没了母亲阿巴亥的呵护和关爱。不光如此,这时候的多尔衮心里也是带着恨意的,多尔衮虽然知道,逼迫母亲殉葬的主导人,是八哥皇太极。
但是当时的多尔衮,根本没有能力对付皇太极替母亲报仇。加上亲弟弟多铎需要自己的保护,因此多尔衮权衡之下,便暂时将复仇的心思藏起来,在兄长皇太极面前虚与委蛇,等日后有能力再进行复仇。
此后的多尔衮,变得城府颇深,让人捉摸不透,在皇太极登上汗位之后。皇太极可能是出于对多尔衮愧疚的心理,对多尔衮大加重用。多尔衮凭借聪明的头脑和出色的作战能力,、不管是单独率军作战,或是跟随皇太极作战,都大胜而归,也为后金的统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扩展资料: 多尔衮因为做出的贡献颇多,被皇太极封为和硕睿亲王,这时候的多尔衮才二十四岁。二十四岁的多尔衮在朝中地位较高,很受皇太极的信任和重用,皇太极对于多尔衮的建议总是第一时间进行了采纳,多尔衮也因为皇太极的重用,在能力上得到很多的锻炼,也为今后的辅政做了良好的铺垫。
公元1643年,皇太极突然病逝,终年五十二岁。因为皇太极突然去世,生前也没有立下遗诏,皇位的继承人就由位高权重的宗室成员们推举。当时清朝宗室的成员们的推举,是按照军功进行推举的,加上意见不是十分统一,所以就产生了两位候选人。
一位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另一位便是多尔衮。这两位候选人,都为大清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能力也都十分优秀,都有着各自的支持者,双方互不相让,一时之间陷入了僵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尔衮
地位:
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简介: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多尔衮简介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1.17—1650.12.31),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1626年封贝勒;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1643年辅政,称摄政王;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问鼎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1650年去世后,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6555.#sub298026
多尔衮简介及其一生的功与过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650年),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顺治帝时期摄政王、和硕睿亲王,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多尔衮被封为摄政王,随后晋为皇叔父摄政王,一切大礼诸如围猎、出师等时,王公贵族俱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还要“列班跪送”多尔衮。
如遇元旦、庆贺礼时,文武大臣在朝贺顺治帝后,即去朝贺多尔衮。多尔衮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顺治三年,多尔衮以为顺治皇帝信符收贮于皇宫之中,每次调兵遣将都要奏请钤印,十分不便。于是,即遣人将皇帝玺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
从是年起,多尔衮所用仪仗的种类与皇帝等同,均为20种,而辅政王的仪仗则只有15种,多尔衮与皇帝的差距越来越小。
多尔衮晋升为皇父摄政王后,其“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如同皇帝。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
顺治七年,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致死。顺治帝闻之震悼,率王大臣缟服东直门外五里,迎多尔衮遗体。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丧礼依帝礼。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赐死豪格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一日,在多尔衮即将出征大明前夕,豪格的一个亲信部下,出面检举豪格“悖乱”。处理的结果是,几位忠实于豪格的部下被杀死,豪格本人被废为庶人。这是一个奇怪的、完全狗屁不通的判决。
三年后,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已经牢牢掌控了大权的多尔衮再次起用豪格,命他率军前去对付张献忠。顺治五年二月初三日,豪格在把这位令四川人闻之色变的“大西皇帝”杀死后,凯旋回京。一个月以后,为他庆功的热乎劲儿还没有完全过去,豪格便又一次获罪被幽禁起来。
这一次,他的罪名真的称得上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不久,时年四十岁的豪格在幽禁中无疾而终。有人认为,他是被受过专门训练、具有高度技巧的大明锦衣卫留用人员奉命杀死的。
死后,检查不出任何致死的原因。这可能是福临小皇帝痛恨多尔衮的原因之一,多尔衮的身后亦由此注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多尔衮
清朝多尔衮简介 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多尔衮为什么不当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多尔衮的身世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多尔衮的一生?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为太宗皇太极异母弟。 据说多尔衮相貌最像其父,深得父亲喜爱,努尔哈赤曾有意将其作为自己的汗位继承人。努尔哈赤日后设有两个「中宫大福晋」;地位相当于汉族的「皇后」。一个是皇太极的生母蒙古姐姐,她去世很早。去世之后,努尔哈赤再立的「中宫大福晋」是阿巴亥,也就是多尔衮的生母。满族的制度是「子以母贵」,母亲身分越高,儿子的地位也越高。多尔衮和皇太极可以说是身分相当的嫡子。 多尔衮一直认为,他的父汗是要把汗位传给他的。努尔哈赤临终前,唯一受命赶到现场的大福晋阿巴亥带回的遗诏也是这么说。但是,那时多尔衮只是十四岁的小孩,还没有兵权与政权。而皇太极已是后金军、政地位最崇高的「四大贝勒」之一。因此,皇太极掌握了全局,让所有大、小贝勒都推戴他继位。而且,在他登基前,他们还逼死了多尔衮的生母,矫诏要她殉葬。 多尔衮对这件事当然怀恨在心;他一直认为皇太极不但抢了他的汗位,还因心虚而逼死了他的母亲。到了皇太极驾崩,他已成年,是拥有正白旗的军权,又有丰富政务经验的「睿亲王」。他的亲兄弟,也拥有兵权的英郡王阿济格与豫亲王多铎,当然是拥戴他的。所以,除了已死的皇太极,当时谁也没他的权势大,他当然理所当然的想把汗位夺回来。 当时,大多数重臣并不反对多尔衮继位。因为他实在是有才干,有能力的。如果没有反对势力,他也就顺利登基了。反对的人是八旗中由皇太极亲领的正黄、镶黄两旗。他们是皇太极的亲军,一向高人一等。如果多尔衮继位,他们必然失势,所以他们坚持立皇子,以维持皇太极的正统宗支。当时,最有势力的皇子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他比多尔衮还大三岁,也是军功显赫,政治经验丰富的人于是,大清分成了三派,支持多尔衮的、支持豪格的和中立的。局面闹得很僵,都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但大清的皇帝却是皇太极死了二十几天了,继位人选还没有确定。朝中剑拔弩张,皇弟、皇子之争,造成了空前的政治危机。最后这危机到底是谁解除的呢?孝庄!她知道,如果让这两个势均力敌的人内斗起来,大清就完了。而这两个人是谁也不肯让谁的。所以她提出了第三人选她六岁的儿子福临。这一个人选,占了几个优势就两黄旗来说,他不但是皇子,而且因为他母亲的地位比豪格的母亲高,就子以母贵来说,比豪格更占优势。你们要皇子,就给你们皇子,你们还有什么话说?而且,豪格本来就只仗着两黄旗支持,两黄旗不闹了,他就孤掌难鸣。 更重要的关键她得说服多尔衮肯让位。她首先动之以情她与多尔衮本是青梅竹马的情侣,阴错阳差让努尔哈赤把她指婚给了皇太极。虽然成了叔嫂,但她知道,多尔衮对她始终是有情的。多尔衮当然不肯让豪格,但让他所爱的布木布泰的儿子,总是可以考虑的。而且,她又答应让多尔衮摄政;反正福临太小,实际掌权的还是多尔衮,让多尔衮心平气和。其次说之以理他告诉多尔衮,如果多尔衮不肯让位,因此造成大清的内乱,则上无以对祖宗,下无以对子孙。这个帽子太大,多尔衮不能不考虑。更让多尔衮不能不顾虑的,是她还胁之以势;她出身蒙古贵裔,满、蒙的关系极为密切,蒙古方面的态度是举足轻重的。她以福临是蒙古外孙,争取了蒙古对福临的支持,又说服中立派赞同她的釜底抽薪之计。于是,让原先鼎足之势,变成支持福临的占绝对优势,逼得多尔衮不得不让位,而解决大清迫在眉睫的危机。虽然就当时而言,危机解除,却也留下了后遗症多尔衮仗着自己的让位之功,扩张权力,排除异己,终于还是害死了他的对头豪格。朝中的王公大臣,有些依附他,有些不满意,也只好明哲保身,不敢与他对抗。到后来,他连小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使叔侄两人势同水火,把孝庄夹在两者间左右为难。多尔衮权大势大,嚣张跋扈,甚至想逼孝庄改嫁他,被汉臣劝阻。为了安抚他的情绪,孝庄只好逼顺治拜他为父,以满足他的虚荣心。 顺治渐渐长大,他对多尔衮的仇视,是多尔衮心知肚明的。这令多尔衮不能不担心如果有朝一日顺治长大亲政,他自己将有什么下场?而且,他当皇帝的野心,从来没有消失过。竟然想把顺治废了,自立为皇帝。孝庄面临了抉择她心中不是不爱多尔衮,但不能坐视多尔衮篡位,造成对大清的伤害。她利用心理学的战术击败了多尔衮在顺治登基的时候,多尔衮和所有的王公重臣都写下效忠顺治的誓书。多尔衮当时的誓书上,誓言秉公理事,绝不存私心,排除异己,而且一定效忠皇帝,如果违誓,短折而死。孝庄把他的誓书给他看,指责他违背了誓书上的所有誓词! 多尔衮死于关外坠马,死时只有三十九岁对一生戎马的人,这是不可思议的。也许,就是他自己违反了誓书的誓词,让他心虚,才应誓的吧? 照着被欺压的小皇帝和王公大臣的意见,多尔衮既死,巴不得马上就把他打下十八层地狱,并把他的同党一网打尽。但,孝庄阻止他们这么做,因为,她知道在他主政的八年间,跟他关系纠葛不清的人太多了,如果立刻清算多尔衮,会使人人自危。这些人一旦反扑,将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所以,多尔衮死后,朝廷还曾追尊他为成宗义皇帝。为他隆重治丧,备极哀荣。直到两个月后,新政府根基已经稳定了,才由为了自保的多尔衮属下检举他的不法,名正言顺的铲除了多尔衮的恶势力。 多尔衮当政时,威信自专,对待政敌豪格不公,于顺治五年(1648)将其迫害致死,对当初反对过自己的两黄旗大臣打击压制,致使一些人对多尔衮极为愤恨,却只能忍气吞声。现在多尔衮一死,他们翻身的机会就来了。顺治八年(1651)二月,有人揭发多尔衮生前曾制有八补黄袍等物,于是诸王大臣群起攻击,称多尔衮专擅,有谋逆之心。刚刚亲政的顺治马上下诏,将多尔衮削爵,撤出宗庙,开除宗室,追夺所有封典,籍没家产人口入官,其养子多尔博归宗(多尔衮无子,抚其弟多铎子多尔博为嗣),更有甚者,还将多尔衮陵墓平毁,鞭尸示众,并砍掉脑袋。短短两个多月内,多尔衮的名誉有了天壤之别。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沉冤一百多年以后,多尔衮才得到彻底平反昭雪。乾隆皇帝专门发布诏谕,肯定多尔衮首先统兵入关,“抚定疆陲,一切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即迎世祖车驾入都,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并称每览《实录》中所载其言行,“未尝不为之坠泪,则王之立心行事,实能笃忠荩、感厚恩,深明君臣大义,尤为史册所罕觏”,断然否定了多尔衮有谋逆之心,“实为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因此,下令将多尔衮复还睿亲王封号,并追谥为“忠”,补入玉牒,仍令多尔博一支承嗣。多尔衮作为非常时期的一位非常人物,其生前身后的非常际遇终告了结。
清朝多尔衮怎么死的? 1650年,多尔衮在狩猎时坠马受伤,摔伤了膝盖,伴随着咳血的现象,最后于12月31日去世。被追封“清成宗”,谥号义皇帝,享年39岁。
其实在多尔衮生前的健康状况是不乐观的,据松山大战中记载,多尔衮为打仗几天几夜不休息,可想多尔衮很有可能在之前的征战生涯中就落下了病根。
多尔衮与弟弟多铎的感情很好,1649年,多铎得天花死了,对多尔衮也是一个打击。再加上多尔衮当时坠马咳血,很有很能肺部受伤了,最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救治,才是多尔衮的死因。
扩展资料
多尔衮的生平简介:
多尔衮,全名爱新觉罗·多尔衮,出生于1612年,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孝烈武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是清初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以摄政王的身份辅佐福临上位。
多尔衮的母亲富察氏,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因此多尔衮三兄弟的地位对应升高,多尔衮以八岁幼童参加了和硕额真行列,但是多尔衮在三兄弟中却是最不受宠的,在每次重大活动中,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都能参加,并以六、七位的位置向努尔哈赤叩拜,但多尔衮却不允许参与。
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母亲阿巴亥殉葬。女真人14岁成年,多尔衮当时是15岁,次年就跟着皇太极进军蒙古,并立下战功。1629年,多尔衮与皇太极破明朝边塞,直逼北京,且在广渠门打败袁崇焕和祖大寿的援兵。
1631年,皇太极设六部,多尔衮掌管吏部,此后四年,多尔衮为皇太极出谋划策,并在1635年成功招降林丹汗,获得元朝玉玺,皇太极次年称帝,多尔衮被封硕睿亲王,当时年仅24岁。1638年。多尔衮授命南征,取得松锦之战胜利,多尔衮统管六部。
1643年,皇太极病逝,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登上帝位,称摄政王。之后,多尔衮指挥清军进入中原,一统中原,实掌皇权。但在1650年,多尔衮在狩猎途中去世,被追封“清成宗”,谥号义皇帝,享年39岁。
爱新觉罗·多尔衮民族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
摄政王多尔衮的生平???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五日降生在赫图阿拉,生母阿巴亥,姓乌拉纳喇氏。这时,努尔哈赤已不再是地位低微的小部落头领,而是统一了女真各部的“聪睿恭敬汗”,并且正在进一步发展统一事业,为建立清朝奠定基础。当多尔衮诞生未满百日,努尔哈赤就率大军进攻乌拉,最终灭亡了其妻阿巴亥的母国,多尔衮母子面临着被打入冷宫的危险。但是,由于努尔哈赤优待降顺者的政策,以及阿巴亥富于心计,善为周旋,使他们母子安然度过难关,随着时间的流逝,多尔衮也步入了台吉的行列。 公元1616 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年号天命,两年后以“七大恨”告天,发动了对明朝的进攻,揭开了明清战争的序幕。在对明战争节节胜利中,后金内部的矛盾斗争也不断发生。天命五年(1620)九月,努尔哈赤宣布废黜大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台吉、莽古尔泰台吉、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阿哥、多铎、多尔衮为和硕额真”,共议国政。也就是说,从此时起,多尔衮以八龄幼童跻身于参预国政的和硕额真行列。这样一个改变后金政治格局的重大行动,是从当年三月努尔哈赤体弃滚代皇后富察氏开始的。当时虽然给大福晋富察氏头上加了四条罪状,但是都缺乏足够的根据,例如四大罪之一,便是代善与富察氏关系暧昧,实际上,是有人对他们进行陷害。 富察氏被休弃之后,取代她作为大福晋的正是多尔衮之母阿巴亥。这样,努尔哈赤爱屋及乌,多尔衮及其兄弟阿济格、多铎地位上升便在情理之中了。此外,代善由于处处计较而失去乃父的欢心,又听信后妻的谗言而虐待已子硕讬,这就为觊觎其地位的人们带来了反对他的口实,造成了前面所说的其“太子”地位的被黜。这样,在努尔哈赤共治国政的制度下,多尔衮兄弟便第一次成为均衡力量的鼎足之一。 多尔衮此时还不是旗主贝勒,而仅与其弟多铎各领十五牛录,他毕竟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政治地位不如阿济格,甚至不如多铎。在天命年间许多重大活动中,都不见多尔衮的踪影。天命元年(1616)正月初一的朝贺典礼中,可以亲自叩拜努尔哈赤的宗室显贵中,阿济格与多铎分列第六、第七位,而多尔衮则不允许参与其中。尽管如此,除四大贝勒和乃兄乃弟之外,多尔衮是领有牛录最多的主子,超过了德格类、济尔哈朗、阿巴泰等人,在当时来说,也算是颇有实力的一位台吉了。 但是,好景不长。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去世,临终前曾召见爱妻乌拉氏阿巴亥,似乎要授以遗命。但众贝勒早就担心多尔衮三兄弟力量迅速壮大,便在拥戴皇太极继位为汗之后九个时辰,迫令阿巴亥自尽殉夫,声称是太祖的“遗命”。这时候,多尔衮三兄弟的处境最为艰难,他们既失去了政治依靠,又面临着兄弟们对其所领旗分的攘夺,谁知道今后又会有什么灾祸降临? 皇太极继位之后,虽未向他们开刀,但也通过三份效忠的誓词把他们的地位贬低很多,特别是皇太极在后来一系列加强皇权的行动中,更是都处压制他们的两白旗势力。连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三大贝勒都处处受挤,多尔衮兄弟又怎能幸免。但是,皇太极知道,若要削弱最威胁皇权的三大贝勒的权力,自己的实力还不够,还必须拉拢和扶植一些跟他无甚利害冲突的兄弟子侄,其中就有多尔衮。天聪二年(1628)三月,皇太极废黜了恃勇傲物的阿济格之旗主,以多尔衮继任固山贝勒。这时候,多尔衮刚满十五岁。少年多尔衮在夹缝中求生存,开始显示出他善于韬晦的过人聪明。他一方面紧跟皇太极,博取他的欢心和信任,而绝不显示自己的勃勃野心;另一方面则在战场上显示出超人的勇气和才智,不断建树新的战功。天聪二年(1628)二月,他初次随皇太极出征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立下战功,皇太极赐予“墨尔根岱青”的称号,赞他“既勇且智”。半个月后,他就继任了固山贝勒。多尔衮少年得志,为他将来的进取开始奠定基础。 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率军攻明,多尔衮在汉儿庄、遵化、北京广渠门诸役中奋勇当先,斩获甚众,一年半后,他又参加了大凌河之役,攻克坚城的功劳也有他一份。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再度攻明,多尔衮三兄弟入龙门口,在山西掳掠,结果“宣大地方,禾稼践伤无余,各处屋舍尽焚,取台堡、杀人民更多..俘获生畜无数”。 当然,使他名声大振的是征服朝鲜和攻击蒙古察哈尔部之役。朝鲜和察哈尔被皇太极视为明朝的左膀右臂,是后金攻明的后顾之忧。天聪六年皇太极虽大败察哈尔部,林丹汗走死青海大草滩,但其残部仍散布在长城内外,于是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便命多尔衮率军肃清残敌。结果他首遇林丹汗之妻囊囊太后及琐诺木台吉来降,又趁大雾包围林丹汗之子额哲所部,使人劝其归顺,双方盟誓而回。这一次出征,多尔衮不费一刀一枪,出色地完成了皇太极的使命。更具重大意义的是,多尔衮从苏泰太后(林丹汗之妻)那儿得到了遗失二百余年的元朝传国玉玺,其玺“交龙为纽,光气焕烂”,后金得之,使皇太极获得称帝根据及招揽人心的工具。果然,皇太极闻讯大喜,亲率王公大臣及众福晋等出沈阳迎接凯旋之师,对多尔衮等亦大加褒奖。皇太极亲征朝鲜,多尔衮也在行伍之中。他率军进攻朝鲜王子、王妃及众大臣所居之江华岛,一方面竭力劝降,一方面“戢其军兵,无得杀戮”。对投降的朝鲜国王“嫔宫以下,颇极礼待”。这使朝鲜君臣放弃继续抵抗,减少了双方的杀戮。 这两役之后,战局顿时改观,皇太极除去了后顾之忧,便可全力对付明朝。他在天聪十年(1636)改国号为清,年号崇德,南面称帝,与明朝已处在对等地位。多尔衮在这两大战役中所立的战功,也使他的地位继续上升。正月初一新年庆贺大典时,多尔衮首率诸贝勒向皇太极行礼,这与十二年前的情形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当年四月皇太极称帝,论功行封,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其时年仅二十四岁。 在此之后,多尔衮几次率师攻明,均获辉煌战绩。崇德三年(1638)他被授予“奉命大将军”,统率大军破墙子岭而入,于巨鹿大败明军,明统帅卢象升战死。然后兵分两路,攻打山东、山西,多尔衮所部共取城三十六座,降六座,败敌十七阵,俘获人畜二十五万七千多,还活捉明朝一亲王、一郡王,杀五郡王等,给明朝以沉重打击。班师之后,多尔衮得到了马五匹、银二万两的赏赐。崇德五年到六年,多尔衮又作为松锦决战的主将之一走上战场。起初,他由于违背皇太极的部署,私遣军士探家而遭到急于破城的皇太极的责罚,但他仍以郡王的身份继续留在军中,一方面屡次上奏提出作战方略,一方面率领四旗的护军在锦州到塔山的大路上截杀,并在攻破松山后率军围困锦州,迫使明守将祖大寿率部至多尔衮军前投降。松锦之战后,明朝关外只剩下宁远孤城,清军入关已是时间问题。 多尔衮并不是一介武夫,这点连皇太极也看得很清楚,因此,在更定官制时,便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他统摄。根据他的举荐,皇太极将希福、范文程、鲍承先、刚林等文臣分别升迁,利用他们的才智治国。根据他的建议,皇太极又对政府机构作了重大改革,确定了八衙官制。此外,文臣武将的袭承升降、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贵胄也要经他之手任命。在统辖六部的过程中,多尔衮锻炼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为他后来的摄政准备了条件。 更需注意的是,多尔衮一直秉承其兄皇太极意旨,对加强中央集权发挥了重大作用。崇德元年和二年,皇太极两度打击岳讬,意在压制其父代善正红旗的势力,多尔衮等人揣摸帝意,故意加重议罪。崇德三年遣人捉拿叛逃之新满洲,代善略有不平,便被多尔衮抓住大做文章,上报皇太极,欲加罪罚。这些举动,正合皇太极心意,他一方面对忠君的兄弟表示赞赏,另一方面又减轻被议者的处罚,以冀感恩于他。通过这一打一拉,来稳固自己的独尊地位。 但是,皇太极并没有料到,多尔衮正利用皇帝的信任,逐渐削弱昔日曾打击他与母亲之人的势力,等待时机,觊觎权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1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