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战征,史称夷陵之战。今天对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 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同年秋七月,蜀军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战死。在夷陵之战后,刘备退至永安白帝城。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由此,在兵败夷陵之后,刘备没有回到蜀汉都城,而是一直待在永安白帝城,时间在一年左右。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兵败夷陵后,为何一直待在白帝城?他在思考什么?
一
首先,按照常理来说,在夷陵之战后,因为蜀汉大军损失殆尽,所以,成都作为蜀汉的都城,自然是人心惶惶,也即需要刘备这位皇帝回来坐镇和安抚。但是,此公元222年秋到公元223年夏,也即接近一年的时间中,刘备一直待在永安白帝城,并没有回成都的打算。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为什么一直待在这里呢?接近一年的时间中,刘备在思考什么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之所以没有回到成都,第一个原因就是需要防备东吴可能的入侵。陈寿在《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中记载:“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
二
踵蹑(踵蹑),有相继,接连的意思,也即在刘备撤退到永安白帝城后,东吴派遣将军李异、刘阿等紧随其后,从而跟在刘备大军的后面,并屯驻南山。基于此,在夷陵之战后,东吴依然对蜀汉虎视眈眈,想要进一步扩大战果。面对李异、刘阿等率领的东吴大军,戎马一生的刘备自然不愿意退缩,更不愿意回到成都,而是要在蜀汉的东大门永安白帝城坚守下去。进一步来说,夷陵之战的失败,让刘备非常不甘心。在一定程度上,如果可以在永安击退东吴大军的进攻,无疑可以平复刘备心中的愤懑之情。
三
正是因为刘备一直停留在永安白帝城,让孙权感到比较恐惧,也即担心刘备卷土重来,所以主动向蜀汉求和。对此,陈寿在《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中记载:“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於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孙权在得知刘备停留在白帝城的消息后,感到非常害怕,于是派遣使者到白帝城求和。当然,孙权之所以这么恐惧,很可能也是魏文帝曹丕正在做进攻东吴的准备。所以,孙权不希望两线作战,自然需要尽快和蜀汉修复关系了。当然,不论如何,刘备没有选择回到成都,确实释放出了可能再次进攻东吴的信号,而这,迫使获得夷陵之战胜利的东吴,反而主动要向蜀汉求和。
四
最后,另一方面,刘备待在永安白帝城,而不是回到成都,很可能是希望排除干扰,可以专心思考托孤事宜。因为在公元223年夏就病逝后,所以,在兵败夷陵后,加上关羽、张飞被杀等事情的影响,刘备应该已经病重了。在此基础上,刘备必须要做好托孤的安排了。而一旦回到成都后,因为错综复杂的派系势力,以及文武大臣之间的争权,很可能会影响到刘备的判断。与此相对应的是,选择远离蜀汉都城的白帝城,反倒可以排除这些干扰,以此选择合适的托孤大臣,并做好托孤的安排。对此,在笔者看来,从最后的安排来看,刘备让诸葛亮、李严这一文一武来共同辅佐后主刘禅的设计,可以说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也即分属不同派系的诸葛亮和李严,可以互相牵制,避免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0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