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曹魏托孤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经四次托孤的司马懿,为何甘愿被曹操父子压制?
谈到曹魏,我们就想起了三国的那段风云历史。曹魏作为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大国政权,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曹魏这个庞大的政权之下,我们也能够寻找到很多杰出的英雄人物的踪影。今天我们想要重点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司马懿这位人物,探寻一下在司马懿的一生之中,先后遇到过五位皇帝,可是为什么只有曹操和曹丕能够真正压制住司马懿,或者换种说法来说,为什么在这五位皇帝之中,司马懿真正甘心为其服务的,只有曹操和曹丕,今天我们就来围绕这个问题。来具体地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先来大概的介绍一下司马懿这个人,他作为一个先后辅佐过五位皇帝的重臣,先后经历过四次临危受命,面对着托孤的重任没有丝毫的慌张,就能了解此人必定不是个简单的人。司马懿对外展现出强有力的军事才能,在多次作战中都能够及时制定最靠谱的方案,因此也是战功显著。另外还值得一说的是,司马懿在思维上的维度还是很宽的,在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的时候,大力发展交通生产,为经济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皇帝的得力助手。司马懿这样卓越的人,肯定也是很傲气的,他用心付出服务的君主,肯定也是有着吸引他的优势的,他这么聪明的人,绝对不会随便就被一个人压制住的。
我们先来说说曹操,要是将司马懿和曹操两个人放在一起来看的话,从客观角度来说,曹操可能要更胜一筹。对于司马懿来说,曹操应该算是他努力想要赶超的一个目标。曹操做事情全面又狠辣,不会有丝毫的犹豫不决。而且曹操的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曹操善于笼络人才,将人才收于自己麾下,并为自己所用。曹操的背后站着的,是一整个智囊团,司马懿加入到曹操的队伍中,长期同那些卓越的人进行交往,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自我的发展和进步。
然后我们再来说曹操的儿子曹丕,曹丕从小就耳濡目染父亲治朝理政的过程,再加上在父亲的悉心培育下,父亲为曹丕留下了一大批可以直接为他所用的人才。
对于司马懿来说,即使他个人的力量很强大,但是也敌不过团队集体的力量。所以也不太敢有太多轻举妄动的活动,更多的只是呈现出来一种观望的姿态。曹丕的个人素质并不低,司马懿跟在曹丕后面,还是可以得到重用的。当时对于司马懿来说,他是没有把握去夺权的,如果夺权成功那到也还好,但是要是一旦失败,那么过往的努力,可以说就是功亏一篑了。另外司马懿跟在曹操后面那么长时间,对于故主还是有很深厚的情感的,他非常感念故主对他的重用和信任,曹操现在请求司马懿在之后的日子里,多多帮助扶持曹丕走上正轨,以便曹魏的统治能够更加稳固坚实。
从上述的介绍中,司马懿忠心于曹操和曹丕。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司马懿之所以能被曹操和曹丕所压制,是由很多原因共同构成的。司马懿是一个聪明人,他非常清楚的了解,什么样的人是值得他去为其服务的,然后他能从中获得最大的效益。
司马家族篡魏,用了整整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祖孙三代人,费尽心机,全靠诈力、屠杀、灭族甚至弑君获取。
一、司马懿铺路
司马懿能历仕曹魏四代,两朝托孤重臣,这不仅在三国时期,或许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也很少见。史评司马懿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晋书?宣帝纪》,曹操知其?有雄豪志?《晋书?宣帝纪》。司马懿能成为一代权臣,第一是聪明睿智、善谋奇策、能忍耐、善伪装。城府极深,会装孙子,这也是他最突出的?才能?,使他能够在一次次的波谲云诡的斗争中逃过劫难。第二是能活,活到了?古来稀?73岁高龄。他从22岁被曹操所赏识开始,在曹魏集团中精心运作超过50年,熬死了曹家祖孙三代人。
二、分析司马懿如何篡魏的几个阶段:
在曹操、曹丕时期,他是既没贼心、又没贼胆。特别是面对枭雄曹操碾压之优势,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以保命为主,就是做梦都不敢奢想,只是勤于职守,废寝忘食;曹丕时期,因与曹丕关系密切,并受到曹丕的信任,基本上性命无忧,那就继续装 ,循规蹈矩,乖乖的做一个忠臣;曹叡时期,面对有着祖父曹操遗风,英武过人,把权利运用到极致的新主人,他仍旧是心怀恐惧、忌惮心里,依然循规蹈矩,忍耐韬晦,丝毫不敢有非分之想。
当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死后,他才有了出头露脸的机会,开始与诸葛亮对峙,并采取缩头乌龟战术,熬死了诸葛亮,升任太尉。后镇军大将军陈群病逝,曹丕托孤的四个顾命大臣死了三个。随着权利的膨胀,只剩下司马懿一个托孤重臣之时,他开始有贼心了,但因曹睿才智过人,而且曹氏宗族势力依然庞大,曹魏集团爪牙在朝堂盘根错节,所以其仍旧不敢有贼胆。
东汉末年分三国,分别是吴国,蜀国和魏国。三个国家之中,以魏国的实力最大。而曹操对于魏国的建立,可谓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一生之中,东征北讨。先后参加过讨伐董卓和十常侍的战斗。之后和袁绍逐鹿中原,占领中国北方。打败袁术,把整个河北的土地都收入囊中。随后,平定乌桓,解决了中国边疆的隐患,奠定了三国的局面。可以说,没有曹操曹丕就无法创立魏国。曹操知道自己大限将至的时候,为曹丕留下了四个人,帮助他创立魏国。但这四位本能压制司马懿的人,却被曹丕斩了。
张辽
第一个虎将是张辽,张辽可谓是魏国第一悍将,五子良将中位列第一。当初曹操派张辽进攻东吴。孙权说:张辽虽病,不可挡也,慎之。而当初孙权表扬甘宁,也是把他和张辽比较。可见张辽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加上他又是和曹操一直并肩作战的元老。压制司马懿可以说不是问题,但是曹丕当初偏偏在张辽病重的时候派他出征东吴。在战争中被东吴打得大败,张辽还中了吴国将领丁奉的暗箭,不幸身亡。可以说曹丕间接害死了张辽。张辽一死,是对魏国军队非常大的打击。
曹洪
第二个人物是曹洪,曹洪是曹操的弟弟,也就是曹丕的叔叔。可以说对于曹氏是非常忠心的。但是曹丕在登上皇位之前,是一个纨绔子弟。曹洪最看不起的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在之前就和曹丕的关系很不好。曹丕登上皇位以后,就找了一个理由,罢了他的官。在雨中把他给赐死了。
曹彰
接下来这一位就是曹操儿子的曹彰了。自古以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帝都很反感统帅重兵的将领,而曹彰就统率着一支精锐的军队。再加上他也是曹操的儿子。继承皇位反对的人也不会很多。这些因素让曹彰被曹丕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曹丕后来把曹彰招进京城,趁机废除了他的兵权。关进了大牢,不明不白地死在牢里。
夏侯尚
最后是夏侯尚,夏侯氏和曹家的关系一直很好,夏侯家的猛将在曹操的麾下为魏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这个原因,曹丕想要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她。但是遭到了夏侯尚的拒绝。曹丕连亲兄弟都下得了手,更合况是夏侯尚?可惜这四人,都是曹魏的顶梁柱,失去他们,不光是无法压制住司马懿夺权,也对魏国的军政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208年,曹操为丞相以后,强征司马懿为文学掾。219年,蜀吴联盟破裂,孙权遭刘备征伐,为避免曹操趁火打劫,孙权向曹操称臣,拥护曹代汉自立。曹操说:这娃娃想让我坐在炉炭上烧烤吗? 司马懿却说:“大汉气数已尽,殿下以德服人。孙权称臣,上天之意。”司马懿在曹氏代汉这个问题上表态支持,因此曹操对他转为信任。
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多出奇策。如蜀国大将关羽统兵进攻樊城,威震华夏。当时曹操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劝阻:于禁等被水所淹,不是攻守失误,对国家没有大的损害。如果轻易迁都,不仅以弱示敌,还会造成人心浮动。我们派人说服孙权,令其抄袭关羽后路,樊城之围自解。
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计策,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江陵,俘杀关羽。司马懿之计利用了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运用四两拨千斤,挑动鹬蚌之争,坐收渔利,不仅挫败了关羽的攻势,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也使诸葛亮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夹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
从魏文帝曹丕时期开始,司马懿几乎就成了曹魏的守护神,哪里有强敌犯境,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他最重要的军事成就有二:一是解除了诸葛亮的多次进攻。二是平定辽东太守公孙渊的反叛。这年司马懿已经61岁。由于正统的道德观,历代帝王都渲染司马懿的奸诈和篡位,片面地苛责他的不忠,而没有反思曹魏对他的不信。
曹操猜忌司马懿,也是符合曹操一贯的用人风格的。曹操主张唯才是举,实际上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无论是什么人才,必须保证为我所用和为我所控。否则,必欲除之而后快。曹操对司马懿的雄才大略既暗自叹服,又深为忌惮,唯恐儿孙辈无人能够驾驭。曹操曾提醒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一定会干预你的家事。但曹丕对司马懿非常推重,自然也就没把曹操的告诫当回事。魏文帝曹丕曾说:司马懿会像萧何效忠于刘邦一样效忠于自己。
曹丕临终时,对太子曹彼担骸坝腥个人,你千万不要怀疑。” 这三位顾命大臣中,曹真是皇室成员,但才略平平;陈群主管政务;唯有司马懿有超群的军事才能。但皇室成员对司马懿的猜忌此起彼伏,魏明帝陷入一种既离不开又信不过的纠结之中。司马懿征伐公孙渊时,路经故乡温县,他没有光宗耀祖、衣锦荣归的畅意,反而有了告老还乡的苍凉,因为他深知消灭公孙渊后,狡兔死走狗烹,能否终老封地,不得而知。
但命运再次让司马懿成为顾命大臣。司马懿还在班师途中,魏明帝突发重病,其子齐王曹芳只有八岁。任命曹爽和司马懿为顾命大臣。司马懿昼夜兼行四百余里,一宿而至。司马懿流涕问疾,魏明帝紧抓着司马懿的手目视齐王说:“我一直没有死,就是为了等你,现在终于见到了,再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我的儿子就托付给你了。”
但曹爽借助皇室成员的身份,对司马懿进行挤对和排斥。司马懿称病辞朝,不问政事。曹爽担心司马懿装病,派心腹李胜借机去伺察司马懿的身体状况。司马懿知其来意,假装病重,骗过了李胜。李胜回去对曹爽说:“司马懿就剩一口气了,不值得担心。”曹爽等从此便不再防备司马懿。
249年春正月,乘着魏帝曹芳、大将军曹爽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之机,司马懿以雷霆手段一举清除了曹爽势力。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懿的手中,为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但终其一生,司马懿仍称魏臣,也算报答了与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三朝的君臣之谊。
曹操更是难得一见的枭雄,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自己的谋略智慧、识人用人之能他都是佼佼者。其实曹操也非常欣赏司马懿的才能,倘若自己健在,司马懿并不足为惧,但是为何曹操临死之前并没有杀司马懿,要知道司马懿可是个危险的人物,曹操的后人未必是他的对手。
即使曹操杀掉了司马懿,难道就没有上官懿、欧阳懿去发动高平陵之变吗?即使高平陵之变曹爽侥幸得胜,难道就没有第二次、第三次其他的政变吗?曹爽骄奢专断,失士族之望,覆灭是必然的,必然会有人站出来推翻他,左右也只是时间问题,与曹操有没有杀掉司马懿并无关系。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早在熹平三年(174年)曹操20岁时,出面举荐他担任洛阳北部尉,是保举曹操的伯乐。
曹操爱才惜才,因为曹操在忌他,甚至是曹操死后也交代防着司马懿,因为曹操能看出来司马懿和他是一类人。但司马懿很懂的明哲保身,曹操在世的时候不出谋、不谏言、不争权、不夺利,所以曹操抓不到把柄。曹操要是没理由直接杀他的话会留下忌才的骂名,这是曹操所不愿意的。“用人不疑司马懿”,他这种过分地任人唯贤,导致了“司马昭之心”的肆意恣长。
曹操爱才世所共闻,比如许昌放云长,当阳放子龙,曹操宽仁大度世所共闻,徐庶终身不设一谋,曹操未曾加害。张绣杀操爱将典韦长子曹昂爱侄安民,操仍纳张绣之降封侯赐爵。曹操连“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的刘备都放过了,司马纵然狼子野心,虽有心而无其行,虽有患而无其实也,因此曹操对司马家一直较为信任、照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9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