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的经济来源是什么?下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我们都知道,李白虽然在诗词歌赋上面很有成就,被后世称为“诗仙”,但实际上李白的一生都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并未能受到朝廷的重视。但是就是这样的处境,李白却仍旧能够逍遥自在地游山玩水,给人的感觉就是李白没有当官,也不用挣钱养家,那么他一生为何潇洒,他的经济来源又是什么呢?
李白的出身并不是什么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商人,家底也算是殷实的。所以少年时期的李白并不需要吃什么苦。而且李白的父亲是很支持李白读书的,再加上李白本人也是一个极其聪慧之人,所以在少年时期,李白的诗词作品就已经小有名气了,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后来李白的父亲去世,家族也就逐渐走向了衰败,但是李白的运气就是好,由于被玉真公主赏识,又经贺知章的推荐(贺知章赞其为“天上谪仙”、“李谪仙”),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句之后,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
据史书记载,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借自己的学识以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唐玄宗曾经问李白:“我朝与天后(武后)之朝何如?”李白的回答非常巧妙,他说武后用人就像小孩子挑瓜,只选大的不选香甜的;陛下(唐玄宗)用人,就像“淘沙取金”,“剖石采用”,用的都是精华,唐玄宗听后大喜。(载自《开元天宝遗事/卷四/任人如市瓜》)
不过由于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不小心得罪了当红的宦官高力士,所以与唐玄宗之间的感情也就产生了隔阂,渐渐不被唐玄宗所重视。
好在李白娶了一个好媳妇,也算是保全了李白。他的第一任妻子许氏,是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可谓是家财万贯。不久许氏去世,李白又娶了唐高宗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李白因李璘案下狱时,宗氏曾奔走营救。可见宗氏对于李白的情义之深。
不过后来宗氏见李白无心再入官场,所以也就抛弃了他。但不得不说,若没有前面这两位妻子的照顾,李白也不可能可以游历各地山水,心无牵挂。在与宗氏缘分断尽之后,李白可谓是彻底地失去了自己的依靠,生活十分地窘迫。
李白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李白顺江而下到了武汉一带(当时称江夏),由于老朋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在那里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于是无奈之下,李白只好去投奔自己的叔父李阳冰。李白的叔父虽然所任的官职虽然不是什么大官,只不过是一个区区的县令,但他确实在危难之间救了李白一命,最后还照顾李白许久,直至李白去世。
纵观李白的一生可谓是起起伏伏,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李白的命运更是曲折,不得不让人感到唏嘘呀。
李白的钱一共有四种来源,可谓是生钱之道,用在现在也不为过,且听我细细道来。
阿飞正传里有一句话说:“这世上有一种鸟它生来就没有脚,一生都只能在天上飞,它累了就睡在风里,这种鸟一辈子就只能落地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时候。”
李白就是这种鸟。在他身上有两个标签,一个是诗,一个是酒,余光中曾在忆李白诗中说道“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可见李白这一生诗词的贡献。一身风尘一壶酒的李白,大部分的生涯里都是流浪的,五湖四海的闯荡,这么游山玩水的,肯定需要不少钱。
那么李白到底多有钱呢?举个例子李白曾经到扬州游玩一年,夜夜笙歌,“散尽三十余万”,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人民币100多万吧,一个地方不到一年就这么多,可见不只是“千金散尽”,这么豪横的李白放到现在也是个首富,那他的钱哪里来的呢?
一、祖产丰厚,自带主角属性其实关于李白的出生地一直没有定论,有说是四川也有说碎叶,不过这和咱们今天探讨的关系不大,暂不论,只说他的出身。
他出生在商贾之家,钱财颇丰,爹妈都能挣钱,李白的青年时期除了吃喝玩乐就是学习,丝毫没有任何经济压力,可见家底殷实,老爸老妈也不着急让他找工作,钱多不在乎。
祖上又有些来历,后世李阳冰曾记载说李白可能是李广的后人,是西凉太祖的七世孙,如果是这样算的话,李白和唐高宗是同辈。这无疑又给他镀了一层金。
白出门玩的时候携带了巨额家产,钱不是自己挣的花着可能也不心疼,就一掷千金十分豪爽,终于在扬州一下子山穷水尽了。
但这不要紧,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于是李白将自己的宝剑和皮裘卖了又换了许多钱,他又继续大手大脚的潇洒去了。
二、朋友赞助唐朝诗人之间很是惺惺相惜,众人皆膜拜李白的才情,于是听闻他有难,都争相恐后的要助一臂之力,李白脸也大,丝毫不推脱,甚至还享受的心安理得,最后回馈人家几首诗就算答谢了。
“丈夫未可轻年少”的李邕就曾大方的赞助了他三千金,后来27岁的李白还去“啃老”,在39岁的孟浩然家里吃吃喝喝的住了一阵子,美其名曰见偶像,谁知道是不是去吃偶像去了,反正他偶像后来是没怎么回应他......
有没有可能让他吃怕了,孟浩然其实也不咋富裕的。
三、当上门女婿李白这个上门女婿当的十分霸气,名义上是入赘,实际上结婚和不结婚没什么两样。要不是妻子守妇道,李白都不知道喜当爹多少次。
第一任妻子和最后一个妻子都是宰相的孙女,所以李白需要入赘宰相府,但是李白享受了妻子娘家的荣耀和家产后,结婚没多久就出去浪去了。
这一浪,岳父死了他都不知道,于是妻子也和他有了矛盾。
后来李白娶了三次为相的宗楚客的孙女宗氏为妻,两个人举家迁移,妻子带了不少嫁妆,这次婚姻也没长久,他找工作很积极但是人不行,在公司和同事领导关系都不太好,又总得罪人,于是仕途没多久他就放弃了工作,觉得还是当个vlog博主比较好。
他又抛家舍业的出去浪,这一浪差点给自己浪死,妻子散尽家财给他救了出来,这次他彻底穷了。
四、卖艺唐朝的诗人都曾卖过自己的大作,混不下去的时候给人家谢谢赞歌,当个文书,或者比个赛之类的总能获得一些赏银,像李白这样的大家,不少名门贵胄都愿意出千金求得一幅字,一首诗,穷困潦倒的时候李白凭着这点本事总也不至于饿死。
所以说人还得有点本事。
20世纪以来的学者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李白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主流意见认为,李白家是经商的,他父亲买卖做得很大。郭沫若甚至说李白的兄弟把长江上游和中游最重要的码头垄断了,做物流。这完全是戏说,一点儿根据都没有。
李白的生财之道,我推测,一是“吃软饭”,二是“挣稿费”。
先说“吃软饭”。前文讲过李白的第一偶像司马相如,靠吃软饭,分了当时全球首富卓王孙的一半家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白也学这手。李白跟人结婚,都是看准了再下手。李白先后结了4次婚,第一个夫人姓许,最后一个夫人姓宗,都是前宰相家的孙女。李白专挑谁家的爷爷做过宰相,就去做上门女婿。做过宰相,意味着家里有大笔遗产,还有人脉关系网。商人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眼睛贼亮贼亮的。
再说“挣稿费”。我认为李白的收入,最大的经济来源是他的“稿费”。当然,唐代社会不存在你写一本书拿多少稿费多少版税的问题。也没有任何材料能直接证明李白哪一次拿了多少润笔费。但是我们可以合理推测。
我来回答20世纪以来,学者们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李白的经济来源是什么?(整理版,删掉一些详细的)
主流意见认为,李白家是经商的,他父亲买卖做得很大。
郭沫若甚至说,李白的兄弟把长江上游和中游最重要的码头都垄断了做物流。这完全是戏说,
李白的生财之道,据推测,一是"吃软饭",二是"挣稿费"。
李白跟人结婚,都是看准了再下手的。李白先后结了四次婚,第一个夫人姓许,最后一个夫人姓宗,都是前宰相家的孙女。谁家的爷爷做过宰相,李白就去做上门女婿。
再说"挣稿费"。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他的"稿费"。
从中唐的情况来看,润笔费是一个惯例。韩愈,白居易就是先例,他跟李白隔的年代不远,李白死后五六年,他就出生了。所以早在韩愈、白居易以前,李白可能就在挣润笔费了。
李白的文章在当时非常有名,存下来的也还不少。他的文章,应用文居多,主要就两类:一类是替寺庙写的,一类是应地方官之邀写的。
李白以天才自居,凭什么给那么多的地方官和寺庙写文章?无非为了挣润笔费。李白跟道教关系密切,跟佛教关系一般。他的诗歌涉及佛教的很少,可是留下来的文章,有很多是专门为某个寺院写的,无非是因为寺庙可以给润笔费。
李白为地方官僚歌功颂德的文章,基本是按一个模子写的。他歌颂各个级别的官僚,全部是行仁政,而且修养非常高,还懂道家的黄老之术,垂拱而治。
唐代文人都喜欢漫游。李白跟杜甫都漫游,杜甫过得特别苦,李白却过得很滋润。为什么李白的日子始终过得很好,而且能够一掷千金?原因就在于他名气大。名气越大,润笔费就越高。李白靠名气吃饭,自然也就热衷于炒名声。
陈寅恪曾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元白诗中俸料钱》,讨论唐代官员的薪水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陈寅恪指出,唐代官员的薪水不同时期的变化较大,很难研究。陈寅恪提供的材料,基本是元稹、白居易时期的,拿过来套在李白头上,未必合适。好在《唐会要》里提供了开元二十四年唐代官员月俸的详细数据。这个材料,《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也引用过。开元二十四年唐代官员的月俸,一品是三十千,八品是二千四百七十五,九品是一千九百一十七。李白"散金三十余万",是在他刚从四川出来游历扬州一带的时候,约在开元十四年。开元盛世,社会稳定,不至于货币贬值。青年李白一年花掉三十余万,相当于当时一品大官十个月的俸禄,相当于八品官十年的俸禄。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足以说明李白家境不错。商人的儿子毕竟有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9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唐玄宗后宫的“洋···
下一篇: 黄巢之乱结束后,大唐是怎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