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战国李牧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灭掉匈奴十万大军,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到底有多厉害?
战国时代是一个吞并时代。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弱,各诸侯实力日益强盛称霸一方,不再听从周王室号召。相继跑马圈地、分割天下,成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形成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七国争霸的格局,书写下一段战火纷飞、六国统一的历史。
那是个群雄逐鹿、交织着血与火的年代,尤其是战国末年七国争霸兼并不断,涌现了很多卓越的军事指挥家。其中李牧是赵国有名的军事指挥家,带领赵国大军打了很多胜战,因为他显著的战绩被后人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然而吴起、乐毅都是声名远播的大将军,却没能上榜,这是有特殊历史原因的。李牧上榜是因为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却含冤而死,代表着悲壮的末路英雄的缩影。
一、进退有度
李牧是赵国一位擅长战术、富有谋略的武将,他常年驻守边境,匈奴才不敢入侵赵国。赵国北部边境和匈奴地盘接壤,常年受到匈奴部落的侵扰。早期李牧一直被朝廷派驻赵国北部雁门郡,抵御匈奴入侵。
李牧很注重将士们的营养补给,每天都要宰杀几头牛犒劳将士。如果士兵们吃不好,营养跟不上,怎么可能有力气抵御匈奴。根据当地作战指挥需求,他还设置了军事机构,便于管理大军。每天让士兵练习骑射技术,提高大军战斗力。
李牧制定了一套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作战策略,依靠这套战略才得以保护赵国边境常年安宁。李牧每天派出哨兵出去刺探敌情,一旦发现匈奴偷袭就及时发出警报信号,通知士兵们提前做好战斗准备。
他命令城内百姓和将士,一旦匈奴来犯,如果没有出击的号令,就把所有财物都退回堡垒中守好,保存实力,不可以轻易出击。
靠着这套防备策略,李牧的大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驻守边境好几年都没有伤亡损失。但李牧只防备不主动出击的战略让匈奴和下属都以为李牧胆小,赵王听到消息很生气,就召回李牧换派新的将领。
新将领一上任就主动出击匈奴,导致短短一年时间里伤亡惨重,赵王只得请李牧出山。李牧提出条件只要和以前一样采用防守策略,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了。李牧才重新驻守雁门郡。
二、重创匈奴
“宣威沙漠”指李牧善用战术大破匈奴部落十万精骑,打败东胡、林胡,灭掉襜褴的事迹,之后十多年匈奴都不敢来犯。在李牧治理下,边地多年休养生息,没有经受战争的摧残,大军兵强马壮,人民生活富足。将士们也都蠢蠢欲动想请求出战,上阵杀敌为国效力。
李牧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精心挑选出1300驾战车、1.3万匹精骑、5万名勇士、十万名弓箭手,连夜进行实战演习,训练战术。
李牧用计让民众大肆放牧布满草原,诱惑匈奴。匈奴看到那么多牛羊正想抢,士兵们假装扔下民众逃走。匈奴以为可以大肆掠夺了,没多想就率大军深入赵国属地。
谁知李牧早就布下埋伏,摆下奇阵就等着匈奴上钩。结果匈奴被赵兵痛创损失了十多万骑兵,单于落荒而逃,之后十多年也不敢南下侵犯。
经此一战,赵国的边境多年安享太平,经济、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也能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对付秦国的兼并战争。孝成王二十年以后,因为国事需要,李牧被调回朝廷,以相国的身份出使秦国,订立盟约,救回了赵国的质子。
之后秦国拉开了大统一的战争局面,大肆兼并其他国家,降伏了魏国后开始对赵国兵戎相向。李牧临危受命,带兵抵抗秦国名将王翦的大军,多次击败秦军获得胜利,保护了赵国的安危。
三、英雄敌不过谗言
李牧多次击退秦兵,赵国才免遭灭国。最终遭小人陷害,被赵王杀害,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李牧一生为了赵国上阵杀敌保家卫国,多次挽救赵国于危难之中,可以说为了赵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多次制敌后,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表彰他的功劳。李牧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和作战技巧,即使是秦国的大将王翦、桓齮都没在李牧这讨到好处。
秦国损失惨重,自然是对李牧很仇恨,想方设法要除去李牧。赵王迁七年,秦国大将王翦大举进攻赵国,杨瑞和率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李牧和司马尚倾尽全力抗击敌军,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秦国眼看攻不下来就使出反间计,让藏在赵国的间谍郭开向赵王迁进谗言,诬告李牧和司马尚想谋反。赵王昏庸无道听信了谗言,要收回兵权。
李牧为了社稷着想,不想让奸臣得逞,拒绝交出兵权,奋勇反抗时被残忍杀害,含冤而死。三个月后,王翦就大破赵军,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赵国就此灭亡。
四、总结
战国四大名将榜单,为何吴起、乐毅没有上榜?吴起的主要军事活动在战国初期,阴晋之战中重创秦国,推行吴起变法帮助楚国争霸中原,功勋卓著几乎没有败绩。
但战国规模宏大、程度激烈的战争都在中后期,白起、王翦,廉颇、李牧都参与了这些战役,因而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乐毅成名于济水之战,代表燕国担任上将军率领赵、楚、韩、魏、燕五国大军攻打齐国,短时间内连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所向披靡。
真实原因是齐愍王骄横失策,违背了主帅触子正确的作战方针才让五国联军钻了空子,乐毅是运气比较好。齐国本就有霸国基业,之后齐国又收回失地,可见齐国并不弱小。
李牧被评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是因为他的身上有着浓厚的悲壮主义色彩。他战功卓著、退敌无数,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对国家和君王从无二心。
为自己国家拼死抗敌的关键时刻遭到小人谗言陷害,被君王无辜杀害,这是最令人叹息之处。英勇的将士战死沙场是死得其所,结局确死于小人的谗言,这才是英雄的可悲之处吧!
北击匈奴,西御强秦,赵国战神李牧,一生征战无一败绩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历史上著名人物和经典故事。比如说战国时期的四大战神,白起,王翦,廉颇以及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李牧。
提起李牧首先我们要了解李牧并不姓李,这是古人不同于现在的姓氏文化。李牧嬴姓,李氏,名牧,是战国末年赵国著名的军事统帅。在战国末期李牧是唯一可以支撑赵国危局的人选,更有?李牧死,赵国亡?的说法,李牧对于赵国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那么李牧一生有着怎样的辉煌事迹,可以让他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呢?
北击匈奴
李牧做的第一件辉煌事迹就是北击匈奴,赵国的北部国境和匈奴接壤,赵国人常年受到匈奴劫掠骚扰,虽然在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后取得一定成效,但匈奴劫掠边境仍时有发生,李牧当时作为赵国北部的戎边大将,曾两次大败匈奴,消灭匈奴十几万兵马,更是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逼迫单于向漠北逃窜。此后十多年,匈奴再不敢犯赵国边境。
西御强秦
匈奴之乱平了之后,赵国内部出现了一些大的变故,赵孝成王逝世,悼襄王继位,此时这个悼襄王,想让乐乘代替廉颇担任大将军之位,廉颇不干啊,就直接带领部下攻打乐乘,乐乘那里是廉颇的对手,直接跑了,廉颇担心国君降罪就直接投靠了魏国,此时可能会有人心中生疑廉颇形象不是一直很好?为何背叛赵国转投魏国,其实这种现象在春秋战国时代很正常,因为天下同属周王朝。此外不还有战国初期田忌赛马?田忌赛马?的主人公田忌还想着反叛齐国吗?所以此时的赵国,能倚靠的就只有李牧了,李牧也不负所望在后来的多次战斗不论是攻伐燕国,还是抵御秦国都取得了不败的战绩。
后来在公元前229年,赵国因为地震加上饥荒,国力已经严重衰退。这个时候,秦王令王翦统帅大军攻打赵国。但王翦深知,赵国有李牧在,即使秦军锐不可挡也会遭到赵军顽强的抵抗,最终会造成久攻不下无功而返结局。所以就花重金收买了赵王的近臣,实行反间计,由此李牧遭到陷害,没了李牧镇守的赵国,三个月后就被秦国的铁骑踏平。所以后世才有?李牧死,赵国亡?的说法。
李牧终其一生就兢兢业业,忠心无二,深受军队和百姓的爱戴,拥有极高的威望,他一生的军事生涯中,曾多次重创敌军,无一败绩,但在后期被无辜冤杀,实在是赵国自毁长城,因此后世无数人为李牧的遭遇深感悲哀。
李牧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赵惠文王统治时期,李牧的军事才能已经初露端倪,他非常注重犒劳身边的士兵,经常杀牛宰羊给士兵改善伙食,除此之外,他也经常与士兵彻夜畅饮,和所有的将士打成一片。
其实统精兵,知进退已经是难得的名将了,这一层次很难从战术上取得决定性胜利,所以长平也好,王翦破项燕也好,更多的是拼国力和政治。
而李牧不同,镇边军队自给自足,然后大破匈奴,就对抗匈奴来说,蒙恬比李牧彻底的多,但这是最巅峰时期的秦军,投入的资源也远远不是李牧能比的。
由于李牧常年驻守边防,他对匈奴军队的出击方式非常了解,平时他会注意训练士兵的骑射能力,同时也不断地加强部队的防御力,每当匈奴士兵来袭的时候,他会命令边防的士兵以及普通民众尽快退回到城内,经过这种长期的训练之后,李牧在边疆驻守的时候,边疆非常的稳定,军队没有任何的损失。不过长时间采取这种防守策略之后,匈奴军队误以为李牧非常胆小,不仅如此,李牧军队内部也有传闻,声称他是一个很胆小的将军,这种传闻很快便传到了赵王的耳朵里。
而后赵王迁时期,包括赵国在内的山东六国早已烂透,而李牧率领边军两破秦军,其实任何一个一流名将都能做到。
而后面对王翦率领的秦军主力,守山地,什么概念?李牧率骑兵能大破匈奴,率步兵能和王翦统帅的巅峰秦军对峙。对了,当时赵国国力已经是非常薄弱了。
也许其他名将遇到他这样的情况也能做到,但至少我了解的战例,能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打成这样,还不是一次两次,战国也就李牧一个。
就这战绩,虽然最后倒在了战场外,但李牧在我心中绝对是战国第一将。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务的将领,是秦国统一的最大障碍。率赴军抗击秦国时,却被奸人陷客。他的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胡三省注《通鉴》时曾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 赵世家》中说: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岂不谬哉!司马迁对李牧的冤死,表示很愤慨。
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时期,赵王下令国中胡服骑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军事力量逐渐强大。但是,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逐步恢复强大起来,并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赵王便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
李牧长年驻守北部代郡、雁门郡边境地区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有效地防备了匈奴的侵扰,A得士兵们的爱戴。他的措施是:首先,设置官吏僚属,任用自己认为能千的人为官,同时命令当地市租全部交人幕府,把收来的货物,税款掌握在自己的驻军公署,充当士卒的日常开销。其次,他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第三,他注意提高战斗能力,每天教练士卒骑射;他有严格的防守措施,挑选派出人员侦探敌情、随时发出报警信号。在军事上,严明法规:匈奴人边来劫掠,赶快将畜产收人堡垒,有敢于捕虏匈奴的人斩首!所以匈奴每次人侵,严密的警报系统发挥威力,士兵迅速退回营垒固守,不敢擅自出击。使匈奴掳掠无所得,赵国军队却因此保存了实力。这样坚持数年,军队不管是在士兵上还是在物资上都无任何伤亡损失,形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而素质极高的边防军,也为以后的乘机反击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然而,匈奴却以为李牧胆怯,军卒中也有人觉得自己的将领胆怯,为此常有议论。赵王闻听传言后,也因此而责备了李收。但李牧不予理踩,依然如故,我行我素。最终激怒了赵王,召他回朝,另派别将替代他。
新任将领到职一年多,每当匈奴来侵犯,便带兵出战。出战往往受挫失利,不仅损失伤亡惨重,而且使边境地区人民不能按时耕种、放牧。于是赵王又请李牧复出,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一再恳请,李牧提出:大王如果一定要为臣重新任北边守将,那就必须答应还照我从前的办法,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于是李牧再度到了边地。
李牧到边境后一如既往,匈奴来侵犯几次仍是一无所得。但匈奴终究还是认为李牧胆怯而不敢出战。戍边的将士日日受到犒赏而不被使用,因此,都请求愿与匈奴决一死战。李牧看准了时机,准备经过挑选的兵车1300辆,精选的战马1.3万匹。获赏百金的勇士5万人,优秀射手10万人,全部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同时放纵边民畜牧,使民众布满原野,诱使匈奴人侵。
匈奴看到这种情景,先是派遣小股人马侵入,李牧佯败,并抛下数千民众给敌人。匈奴单于贪得民众财物,看到这种情况时,便率大军入侵赵地,李牧则出奇兵,以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军,痛击敌人,一举歼灭匈奴骑兵10余万人。接连又灭掉褴,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落荒而逃。在后来的10多年当中,赵国北边稳固,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的城邑。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事实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李牧也因此成为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最重要的将领。
在这一战中,李牧针对匈奴军骑兵机动性、战斗力强及以掠夺为主要作战目的的特点,实施坚壁清野,使敌人优势无从发挥,军需无法补充,同时加强自己的力量,采取一切措施提{自身战斗力《在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后,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进行包围,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这次战役是中国战争史上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战中,李牧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发挥到了极点,先是连败五阵,丢弃牛羊辎重无数,将匈奴主力从其擅长的草原引诱到 *** 所擅长的长城外围来进行决战,用示弱于敌的手段麻痹对手。接着火速出击,趁深袭匈奴大营,将那些在马上纵横的匈奴骑士在睡梦中杀死。同时重装战车包围匈奴营地出口,以密如蝗虫的箭矢射杀匈奴逃亡者。这一战打的匈奴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几年都难以恢复元气。更重要的是,此战是汉族军队步骑车兵协同作战的经典战例,为日后汉政权与匈奴作战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李牧到朝中任职,约在公元前246年以后。这一年,他曾因国事需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两年后悼襄王即位。当时赵奢、蔺相如已经死了,廉颇和乐乘均出走到别的国家去了,李牧成了赵国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臣。
公元前233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名将李牧率赵军在肥(今河北晋州西)全歼秦军的截击战。第二年,秦军在平阳大败赵军。第三年,秦又自北路进攻赵的后方,对赵都邯郸构成严重威胁。危难之际,赵王任命李牧为统帅,率兵南下反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果仓促迎战,势必难以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使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秦军桓T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今天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于是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在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奸于运动之中。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李牧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趁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断定桓s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赵军与撤回的秦军正面接触时,立刻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饼攻。经激烈战斗,秦军10万余全都被歼灭。桓T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万家购求桓之首。可见此次大胜对秦打击之重,而赵得到喘息之机。李牧因功大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29年,秦国派大将王翦大举讨伐赵国。赵国君臣非常恐惧,只有大将军李牧不畏强秦,愿领兵抵御王翦。赵王非常高兴,授予李牧兵权,并派司马尚与他共同抵御秦军。
秦军一听李牧来抗击,吓得不敢出战,秦王为此十分发愁。就在这时,有人向秦王献策用反间计除掉李牧。秦王欣然应允,遂派人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郭开是个贪财爱富的势利小人,专陷害忠良。他见秦使送来黄灿灿的金子和白花花的银子,顿时笑逐颜开,立刻答应了对方的一切要求。几天后他便在朝廷上下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和司马尚四处招兵买马,图谋不轨!还说:李牧早存叛意,怨恨赵王不给封侯!等等。
这些流言蜚语在大臣中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久又传到赵王耳中,赵王因此对李牧产生怀疑。再加上郭开整天在赵王面前挑拨离间,搬弄是非,说三道四。结果,李牧出兵才两三个月就被调回来了。随后,赵王又派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为将,率兵御敌,而李牧却被无端关押起来。身陷囹圄的李牧始终不知自己为何被囚。一天,一个狱卒来给他送饭时,李牧便问他自己到底犯了何罪?狱卒看左右无人,便悄悄对他说:不瞒将军你说,这是大王听信郭大夫诬蔑你的谗言,说你里通外国,犯了杀头的大罪。说完,狱卒就捂着脸哭了。李牧方才恍然大悟,叹了一口气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与他同朝共事这么多年,没想到他如此狠毒!于是功勋赫赫的李牧将军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奸臣诬陷,含冤而死。
王翦听说李牧已死的消息,异常惊喜,急率秦军主力袭击赵国,赵葱等抵挡不住气势汹汹的秦军攻击,匆匆上阵迎战,不到一个时辰便败退下来,一时间赵军全军溃散,逃的逃、亡的亡。而秦军乘胜前进,很快就攻克了赵都,俘虏了糊涂昏庸的赵王。
赵国是战国时期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出有大批军事将领,如武灵王、廉颇、赵奢、李牧、庞暖等,尤以廉颇、李牧最为著名,其才能亦不在白起、王翦之下,军队也有数十万精锐之师,赵国因连年同秦作战,百姓也十分熟悉军事。但其君主多为无能之辈,对奸佞之臣言听计从,长平之战战死45万,精锐尽失,即便再有千百个廉颇和李牧,最后也难逃灭亡。
李牧之死与赵国之亡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李牧是赵国最后的希望,可是赵王亲手断送了这惟一的希望。
这是何其矛盾的事情!一方面悲哀自己没有忠臣良将可用,另一方面又大肆杀戮忠臣良将,落得个亡国的下场。
对于李牧的无辜被害,后人无不扼腕叹恨。胡三省注《通鉴》时曾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对李牧的冤死,表示很愤慨,他在《赵世家》的最后说:赵王迁素无行,信博,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岂不谬哉!李牧对后来也是有影响的人物。秦子婴就把赵王迁杀其良臣而用颜聚的后果是失其国而殃及其身,作为历史教训,企图劝阻秦二世不要杀害蒙恬、蒙毅。汉文帝也感叹得不到廉颇、李牧那样的大将,以解除他对匈奴的忧患。
也许,历史的车轮并不会因李牧一人而受阻,秦的统一之势已经无人可挡,但对于这位颇有战略眼光的良将,不能堂堂正正、轰轰烈烈的谢幕,让人内心总觉得是那么的遗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8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