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是唐代著名宦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宦官都是贫寒家庭出身,但根据史料记载,高力士是名门之后,是冼夫人的第六代孙,那么他为什么会沦为宦官呢?下面对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冼夫人的丈夫名叫冯宝,他本是北燕的皇族后裔,其先祖在北燕灭亡后流落到了南朝。普通八年(527年),冯宝被梁武帝任命为高凉郡(今广东省阳江市)太守。为了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冯宝娶了当地部落首领的女儿冼氏为妻,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冼夫人。
冯宝和冼夫人的儿子叫冯仆。在陈朝取代南梁的过程中,冯仆在母亲的指导下及时且正确地站队陈朝。因此陈朝允许冯家在岭南世代为官,冯家也就成为岭南地方势力的老大。隋朝统一天下后,冼夫人带着自己的孙子、冯仆的儿子冯盎归降隋朝,岭南在多年后重归大一统。
仁寿元年(601年),冼夫人去世,岭南地方势力的第一首领之位传给了冯盎。武德五年(622年),冯盎归顺大唐,成为唐朝的贵戚之一,冯盎的儿子冯智玳后来娶了唐高宗时期的著名奸相许敬宗的女儿。也就是说,高力士不光是冼夫人的后代,他身上还有许敬宗的血脉。
按理来说,在岭南经营多年又与炙手可热的权相联姻的冯家应该稳若泰山。但可惜的是,冯家遇到了唐朝历史上一段政治动荡时期——武周代唐。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武则天在掌权后实行“酷吏政治”,大批的高门显宦都在酷吏的打击下灭族,岭南冯氏也难逃一劫。
长寿二年(693年),监察御史、酷吏万国俊诬陷岭南的流人密谋造反,在岭南对流人展开了屠杀。而时任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刺史的冯智玳之子冯君衡也被诬陷参与了流人“谋反”,冯君衡本人因此而死,全家都被武则天抄没,显赫了一百多年的岭南冯氏彻底衰亡。
冯君衡的小儿子冯元一当时还不到十岁,因此没有被杀,而是被阉割成了宦官。因为当宦官的年龄太小,所以冯元一入宫后被宦官高延福收养,改名为高力士。有意思的是,这个高延福也是岭南家族出身,收养高力士恐怕还有一点怀念故主的想法。
《长安十二时辰》中,骠骑将军郭利仕总是在李必需要的时刻出现,不但对李必推心置腹,还帮了他不少忙。郭利仕在历史上的原型,就是唐玄宗时期最著名的宦官高力士。 高力士原姓冯,是岭南圣母冼夫人的后人。武则天酷吏时代,冯家受流人影响被抄家,高力士那时候9岁,被带回宫当了宦官。 在宫里,高力士被一个叫高延福的太监收为养子,从此改姓高,又因为他成年后力气大,被武则天赐名「 ”力士”,从此历史上就有了高力士这个名字。 唐中宗时期,高力士侍奉还是藩王的李隆基。此后,两人跟随大唐局势,风风雨雨一起走过了几十年。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高力士作为李隆基的亲信宦官,来往于内廷和大臣之间,为政变出了不少力。李隆基成为唐玄宗后,对高力士非常信任。 《旧唐书高力士传》记载,「 ”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唐玄宗如此信任高力士,不仅因为他忠诚,更因为他的特殊作用。 开元初期,姚崇刚当上宰相时,曾经拿一份五品官员的名单向唐玄宗汇报。唐玄宗听得心不在焉,姚崇讪讪退下。 高力士好心劝告唐玄宗,不应该这样对待宰相。玄宗告诉高力士,宰相应该有宰相的权力,小事根本不用汇报。 高力士恍然大悟,他退出去告诉姚崇,皇帝不是对你不满,而是赋予你应有的权利。 这个故事虽然说的是唐玄宗与姚崇君明臣贤,但也让我们看到高力士这个君臣粘合剂的作用。正是有了正直的粘合剂从中调和,才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 当然,高力士最重要的最主要的作用还是作为皇帝的代言人,替唐玄宗做一些他想做而不能做的事。 宰相张说在封禅泰山后得罪了很多人,很快就遭弹劾入狱。张说的哥哥张光在朝堂上割耳鸣冤,唐玄宗派高力士去监狱探望张说。 高力士回来后告诉唐玄宗,张说头发散乱,满脸污垢地坐在草垫子上用瓦盆吃饭,还时刻惊慌失措地等待处分。 曾经不可一世的宰相落到如此地步,唐玄宗有些不忍。接着,高力士又向唐玄宗回忆了张说的功劳。玄宗听进去了,赦免了张说,让他退休回家。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来,高力士在皇帝和大臣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高力士的特殊身份和能力,唐玄宗有时会像朋友一样和他唠叨一些事,如太子事件。 当唐玄宗在武惠妃的挑唆下废掉太子李瑛后,谁做新的继承人成了问题。唐玄宗为此苦恼了很久,高力士一句「 ”立长”,让他豁然开朗,这是最不会引起争议的办法。难怪唐玄宗说,只要高力士值班,我就睡得安稳。 因为有唐玄宗的信任,周围的人对高力士自然也是巴结又尊敬。太子李亨称高力士为「 ”兄”,其他的王子公主称他阿翁,驸马辈的叫他爷。 尽管被人抬高了地位,高力士还是比较谨慎。《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记载,天宝三载,唐玄宗询问高力士,可否把权力交给李林甫?高力士提出反对意见,唐玄宗很不高兴。高力士立刻磕头谢罪,说自己不该妄发议论。「 ”自是不敢深言天下事也。”唐玄宗一个不高兴,高力士反应如此强烈,大概是看多了,对伴君如伴虎的体会更深吧。 《旧唐书高力士传》也记载,「 ”与时消息,观其势候,虽至亲爱,临覆败,皆不之救。”从这段文字推测,《长安》剧中,郭利仕一次又一次帮助李必似乎不符合他的性格。 安史之乱,高力士跟着唐玄宗去了四川,收复长安后,又跟着唐玄宗返回。此时,唐玄宗已经成了太上皇,高力士也很快遭流放,被迫离开唐玄宗。 在流放地,高力士写下一首《咏荠诗》: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他以此表明心志:纵有沧桑巨变,也不改对玄宗忠实的本色。 高力士在坊间是弄臣形象,来源于力士脱靴的典故。传说李白被唐玄宗召来写诗,他借酒让高力士给自己脱靴。从此,高力士恨上李白,导致他赐金放还离开长安。 这个故事最初见于文人的笔记小说,而范传正在李白墓碑中写道:「 ”他日泛白莲池……时公已被酒于韩林院中,又命高将军扶以登舟……既而上书请还旧山。玄宗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恐掇后患,惜而遂之。” 李白醉酒,高力士扶上龙舟,而李白赐金放还的真正原因,是唐玄宗怕李白喝醉了泄露宫中秘密。看来,高力士记恨并驱逐李白纯属文人的臆想,是被人冤枉。
可能是受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导致如今绝大部分人一提到太监就是奸诈、贪财、自私、无恶不作等等,这显然是对太监有些以偏概全;其实不论是外戚还是宦官或是权臣,都是有好有坏,如权臣里有诸葛亮和张居正,外戚里有卫青和霍光,都是政绩斐然的千古忠臣良将;宦官显然也是这样,来看看历史上那些被后人称颂的太监。
TOP、8 吕强
吕强是东汉时期的宦官,最开始只是一个小黄门,后来升为中常侍,为人清忠奉公;汉灵帝为宦官封侯,其中就想封吕强为都乡侯,但是吕强以祖制宦官不得封侯为由,没有接受;并上书汉灵帝请求斥奸佞,任忠良,薄赋敛,厚农桑,开言路;汉灵帝虽然知道这是忠言,但是却没有用。
黄巾起义后,吕强又建议说应赦党人,诛杀贪官,考核地方官吏是否称职,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包括中常侍赵忠等,于是诬奏吕强为官贪浊,汉灵帝于是派人把吕强给抓了,吕强因为悲愤而自杀了。
TOP、7 田义
田义9岁的时候就净身入宫了,在万历皇帝登基后,经过考察发觉田义忠心耿耿,处事干练老成,可以担当大任,提拔到文书房当管事,为司礼监的助手;田义进入文书房,充分显示了他本人的才干,也说明他已从众多的内官中脱颖而出,为他日后荣升司礼监乃至掌司礼监印铺平了道路,这是田义发迹的开端。
后来田义一路高升,并掌握监军大权,伴随着田义职位的上升,也由于他忠于职守、谨慎操劳,因此备受万历帝赏识,得到的赏赐格外优厚。万历初年田义当内官监太监时,皇帝就赐他蟒衣玉带。在田义死的时候,万历皇帝十分悲痛,那葬礼也是颇为隆重,特“树享堂碑亭”,永久祭祀——这是少有的恩典。至此,田义荣贵善终。
TOP、6 曹腾
曹腾根据《三国志》记载为西汉丞相曹参之后,曹腾初任黄门从官,汉顺帝即位后,升任小黄门、中常侍。后因策划迎立东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曹腾用事宫中三十多年,未有显著过失,并能推荐贤人。种暠弹劾他,他却称种暠为能吏,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赞美。
曹腾也是历史上唯一的太监皇帝了,因为曹腾收了个义子曹嵩,曹嵩也是位列三公;曹嵩又生了个好儿子曹操,曹操的儿子曹丕后来称帝,到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曹腾被追尊为高皇帝。
TOP、5 冯保
冯保是明朝太监,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皇帝即位,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最后冯保因为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冯保于公来说是个好太监,不仅极有政治头脑,全力支持张居正变法,而且还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书法家,学识不凡,颇有文人风骨。但是于私来说,冯保也是一个奸诈弄权的大贪官,曾经接受张居正“七张名琴、九颗夜明珠、珍珠帘五副、金三万两、银二十万两。”等贿赂。他花费巨款,给自己建造生圹等等……
TOP、4 汪直
汪直自幼入宫,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后升任御马监太监,颇受明宪宗赏识;在明宪宗设置西厂后,由汪直统领,钦定校尉人数多于东厂一倍,在汪直提督西厂时候只有十五六岁,但是后来因言官弹劾,被贬南京;后来因为建州女真犯边,明宪宗令汪直领通事百户王英往辽东处置边务,并赐汪直敕曰遇事可便宜行事。
汪直在辽东,平女真,灭鞑靼,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但因为久镇辽东,与明宪宗逐渐疏远,失去宠信,后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汪直走后,辽东镇压女真开始屡战屡败,虽然众大臣知道不应该调走汪直,但是却也不想一个宦官立下大功,毕竟“非我朋党,其心必异”。
TOP、3 高力士
高力士是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孙。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
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李隆基后来成为太上皇,移居太极宫甘露殿,高力士与宦官王承恩、魏悦等人,因侍从李隆基登长庆楼,被李辅国设计陷害,流放黔中道;后来遇大赦回归,但是在回长安的途中得知李隆基驾崩了,高力士号啕痛哭,吐血而死。
TOP、2 蔡伦
蔡伦于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后来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并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但是邓太后死后,蔡伦因为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后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
TOP、1 郑和
郑和是云南昆阳人,原名马三保,于1381年为明军进攻云南时所掳,遭受“宫刑”1382年被选于宫中尚衣局训育两年;1384年,14岁的他经宫中指派,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朱棣皇帝对郑和的人品、才能、知识有充分的了解。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
1404年,郑和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
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和对当时和后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可以说远超绝大部分我们耳熟能详的千古大帝,尤其是时至今日,郑和当年所走的海上之路,更为重要了。
导读:中国古代的太监,由于身体缺陷,导致他们身份卑微,不能有着正常生活。所以,大多数的太监际遇悲惨,一生凄苦。当然,太监中也不乏风云人物,比如唐代的超级宦官高力士。那么,高力士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得从天宝年间,一场不同寻常的葬礼说起。
被称为历史第一贤宦的高力士
非比寻常的葬礼
话说天宝年间的一天,都城长安突然变得热闹非常。无数的达官显贵乘坐着骏马和马车,络绎不绝的前往郊外的一个墓地。原来,他们是来参加一个葬礼的。这样隆重的葬礼,可是一般的王公贵族都办不到的,究竟什么人去世了呢?某位皇亲国戚?不是,是一个名叫吕玄晤的老婆去世了。
那么,吕玄晤是何方神圣呢?感觉没听说过嘛。事实上,吕玄唔他不仅品级不高,只是八寺少卿之一,普普通通的从四品官员,本身在历史上也没什么作为,当然没什么名气了。那他老婆的婚礼为什么这般隆重,甚至惊动整个京城呢?
这都是因为吕玄晤的女婿,他的女婿又是谁呢?了不起,大名鼎鼎,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的高力士。高力士,这不是个太监吗?怎么能做别人女婿呢?事实上,高力士不仅结了婚,而且娶的妻子吕氏还是个神仙姐姐。据说在当时,吕氏甚至可以用“完美”两个字来形容。《新唐书》就评价说,吕氏是“女国姝”。
“国姝”这个词,那不是谁都能配得上。用咱们今天的话来说,这吕姑娘那就是颜值爆表,神仙姐姐啊,而且多才多艺,关键是贤良淑德。用郭德纲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这吕氏有“一想之美”,什么意思?就是你觉得一个女的该有多好看,她就有多好看;你想她有多美,她就有多美。
那么问题来了,高力士怎么娶妻,而且可以娶到这么漂亮的老婆呢?有人会说了,会不会是入宫之前结的婚呢?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您不是。为什么?那就要说说高力士这个人了。
很多达官显贵参加吕玄晤的老婆的葬礼
高力士入宫
据史料记载,高力士原名冯元一,他的家族是岭南潘州一带,也就是现今广东高州一带,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高力士的父亲叫冯君衡,是潘州府的参军。官虽然不大,但是负责军务事宜,颇有实权。
然而,正所谓花无百日红。武则天时期的长寿二年,也就是公元693年,冯家走向衰落。起因是冯君衡被人狠狠的参了一本,说他“心怀怨望,袒护族人图谋不轨”。也就指控冯君衡涉嫌谋反。
没多久,朝廷就下令拘捕冯君衡,革去冯君衡的一切官职,处以极刑。而冯家人也被牵连,高力士(冯元一)也不得已成为了一名小太监,当时的高力士只有十岁左右,他怎么成亲啊?所以说,高力士不是在入宫之前结的婚。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入宫之前没有成家,那么入宫之后岂不是更没有机会吗?都说太监生是皇宫的人,死是皇宫的死人。在皇宫里太监别说结婚了,就连说句话或者私下约个会都要鬼鬼祟祟,生怕被人逮着了,小命不保。尤其是在一些影视剧里面,经常出现这样的情节。
不过,这并不是历史的全部。虽然理论上宫中不允许太监宫女私会,可是天子很忙,顾不上那么多,所以在古代太监和宫女之间的也是可以结成伴侣,以慰深宫寂寞的。只不过他们不叫恋爱,也不叫结婚。叫“对食”或者“菜户”。
高力士进宫的时候才只有十岁
对食和菜户
太监嘛,就是结了亲也干不了什么事,两人能做的也就是面对面吃个饭。所以,这种太监宫女之间的结合就叫对食。对食在影视剧当中经常会出现,看过《延禧攻略》的朋友应该记得,里面有一太监叫做袁春望。他们在辛者库刷马桶的时候,就经常跟魏璎珞套近乎,甚至发誓说要做魏璎珞的哥哥,守护她一生,为什么呢?其实,他就是想把魏璎珞发展成为对食。
还有《甄嬛传》里面,皇帝的头号忠仆苏培盛,也跟袁春望一样,喜欢一位宫女,那就是端庄大方,聪明机智的槿汐姑姑。只不过,苏培盛比袁春望幸运,他不仅收获了槿汐姑姑的芳心,还得到了皇帝的赐婚,成为了光明正大的明面上的对食。
那么,高力士是跟吕大美人之间,是不是也就是个对食或者菜户呢?嘿嘿,不是。为什么?有两点。第一,不管是对食还是菜户,都只能算是暧昧的两性精神关系,它不受法律的保护,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第二,很关键的一点,吕玄晤官虽然也不大,但绝对不是缺钱的主。所以,吕氏从没有在宫中做过宫女。那就奇怪了,吕氏既然不是宫女,怎么和高力士结为对食的呢?该不会是高力士垂涎人家美色,给非法抢过来吧?
太监和宫女之间经常结为对食
高力士其人
我们印象当中,高力士,权势滔天,连杨国忠,安禄山这样的人都要争相的讨好他。同时,他还是个溜须拍马的奸佞小人,干了不少的坏事。这么看的话,假如高力士要耍横,非要娶吕玄晤那美若天仙的女儿,吕玄晤估计也是不得不从。
事实上,这些是历史对高力士的误解。有不少的学者认为,历史上的高力士,他既不是什么阴阳怪气的娘炮,也不是什么阴险毒辣的小人。相反,他是一个文武双全而且重情重义的人。
在高力士的墓志铭当中就明确记载,刚进宫的高力士就深受武则天的喜欢,专门重点培养他,让他学文习武。经过一番训练之后,高力士的射箭功夫堪称一绝,百步穿杨。另外,高力士还学了一些韬略,能够带兵打仗。
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朋友应该记得,里面有个被称为郭将军的太监郭利仕。有人认为他的原型就是高力士。天宝十一年,也就是公元752年,有一些禁军的士兵发动了叛乱。高力士竟然就率领着四百飞龙小儿平定了叛乱。
什么叫飞龙小儿呢?就是宫内养训御马,训练骑战骑射的杂役。高力士就是凭着这么一帮杂役,帮助着正规的部队一举平定了叛乱。再后来,他还亲身参与了正式的战争,成为了一名勇冠三军的将领。
历史上,唐玄宗称呼高力士并不叫他名字,而称他将军。那么这位高将军也是相当的重情重义,“你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据说唐玄宗去世的时候,高力士因为悲痛至极,最终是吐血而亡。也因此有人评价高力士是千秋义士。你说这样的一个人,他会去做那种仗势欺人强抢民女的事情吗?他抢的还不止是美女,还是官家的小姐,当然不会了。
冼夫人是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山兜村人,古代杰出的 政治 家和 军事 家文武双全,韬略高超,被奉为?圣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南北朝政治家冼夫人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冼夫人生平简介
冼夫人,后世都将他称为谯国夫人,生于公元512年,死于公元601年,原名冼英,南北朝时期的广东高凉人。后嫁给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为人非常的豪爽,喜欢结交英雄豪杰,是一个巾帼英雄。隋朝统一之后,冼夫人被岭南当地的百姓共举为王,尊为?圣母?,后来被隋朝封为谯国夫人。
冼夫人出生在岭南的一个首领家庭,他的父亲占据山洞,属下民兵有十几万。冼夫人自幼聪明,喜爱武力,而且多谋略,能够很好的管理约束手下,在乡民之中素有威名,深受尊敬。当时的岭南又称南越,民风彪悍,经常互相攻击,矛盾重重。冼夫人的兄长时任南梁州刺史,经常利用武力侵占周边州府的领土,那一带的百姓都为他所苦。冼夫人多次劝说自己的兄长,他的兄长渐渐的有了改变,冼家的声望渐渐得到提升,有很多小的势力都归附到冼家,冼家的势力逐步扩大。
公元535年,罗州刺史冯融听说了冼英的名声,向冼家求亲,为自己的儿子凉州刺史冯宝求妻。冼英的父亲答应了冯融,将冼英嫁给了冯宝。当时的岭南等地的统治者是梁朝,后来侯景反叛梁朝,冯宝差点被侯景骗去参加谋反,幸亏冼夫人从中阻隔。冼夫人帮助自己的夫君冯宝平定了叛乱,在平叛的过程中,冼夫人认识了未来陈国的开国皇帝陈霸先,她认为陈霸先是天选之人,嘱咐丈夫要好好辅佐他。
冯宝死后,岭南大乱,冼夫人带领手下平定岭南之乱,还岭南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后来隋朝灭掉陈国,一统 天下 ,冼夫人率领南越各族投靠隋朝,冼夫人被封为?谯国夫人?。公元601年,冼夫人逝世,享年89岁,谥号?诚敬夫人?。
冼夫人的 故事 介绍
冼夫人生于岭南大地,当时的岭南大部分都位于现在的广东省高州市,所以她的故事多流传于高州地区,冼夫人可以说是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 传说 故事,非常之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智分鸭群和巧判竹帽,都表现了冼夫人聪明机智。
冼夫人少年时代,住在一个小河边,小河两岸有着大片的草坪,两岸各有两个养鸭子的人在此放鸭子。有一天,两群鸭子混到了一起,不能分开,养鸭的人就找来了冼英,请她想 办法 分开鸭群。冼英了解了两人的喂鸭的习惯,发现两人的习惯是不一样的。冼英就让两人按照正常的喂食方式,呼唤鸭群,果然两个混在一起的鸭群很快的就分开了。
高州的良德一带,流传着一个很广的故事,那就是冼英巧判竹帽。
冼夫人嫁给凉州太守冯宝之后,跟随丈夫住在良德,平时也会帮助自己的丈夫处理一些政事。有一天,路人甲和路人乙为了一顶新的竹帽争执不休,都说是自己买的,两人一路闹到了太守府,恰好此时冼夫人坐堂处理公务。
冼夫人听完两人的争执之后,没有多说什么,扣留下了竹帽,勒令这两人立即回家,然后 命令 下人跟踪这两人。两人走后不久,就被冼夫人命人叫了回来。冼夫人对着两人说:?你们两人之中,是不是有人骂我乙抢着答道:?是甲骂的你,他骂你处事不公,还贪污他的竹帽?。甲听完乙的话之后,也不辩解,表示默认。冼夫人看到两人的表现,就将竹帽还给了甲,她笑着说:?竹帽是甲花钱买的,所以我扣留下来他会心痛?,她严厉的 教育 了贪财的乙。
这两个故事充分的表现了冼夫人头脑灵活,聪明机智,不拘泥于传统。
冼夫人精神是什么
冼夫人,原名冼英,出生于岭南一个大家族,家族世代为岭南地区的洞主,家里拥有私兵十余万。按照古代的说法,冼英也是一位出生大家的闺秀,这样一个女人应该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这样一位大家闺秀,却有着?中国第一巾帼英雄?的称号,冼夫人身上有着很多珍贵的品格,也有着很多可贵的精神,主要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勤勉爱民的精神。
冼夫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她对于国家分裂势力的态度。冼夫人也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的梁朝的第三个国家,那时的冼夫人是梁朝高凉太守冯宝的妻子,那时梁朝发生了?侯景之乱?,冼夫人辅佐自己的丈夫帮助陈霸先平定叛乱。后来,冯宝病故,高凉大乱,冼夫人又不顾安危,亲自平定乱局,维护国家的安定。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冼夫人所居的岭南地区 地理 环境比较恶劣,难以征服,冼夫人本来可以自立为王的,但是为了国家统一,她主动归降隋朝。
另外,早在梁朝时期,冼夫人就上书梁武帝,请求将海南岛收回,在岛上设置郡县,并自荐请求驻守海南。海南早在汉元帝时期,就被分离出去,在冼夫人的提议下,海南重新回到大陆。
冼夫人早在幼年的时候,就由于其聪慧勤勉,而闻名乡里,虽然冼家是大族,但是冼夫人丝毫没有大族小姐的脾气,反而和一些普通的民众比较合得来。冼夫人驻守海南的时候,为海南人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了海南免于战乱,她在八十多岁的时候,还披甲上阵,为百姓平定海南叛乱。冼夫人死后,他的后人不顾海南的恶劣环境,治理海南一百多年。
冼夫人死后,她的精神也在自己的后人之中得到传承,唐朝著名宦官高力士就是冼夫人的第六代孙,高力士有着?千古名宦?的称号,他在位期间,向大唐举荐了一大批人才。
猜你喜欢:
1. 晋朝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朝代
2. 南朝陈国皇帝列表
3. 北朝皇帝列表大全
4. 二十四史的基本介绍
5. 上下五千年的朝代顺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8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