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声名赫赫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作为一位皇帝,他起于微末而一统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都不低。然而另一方面他铁血专断,晚年的时候大杀功臣,成为“飞鸟尽,弹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典型。
朱元璋晚年大杀功臣,历来为人所诟病。虽然对于朱元璋而言,他是出于巩固皇权的统治需要,但是对寻常人而言还是过于冷漠无情了。就说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场大案中,前前后后杀了数万人。胡惟庸案前后诛杀三万余人,蓝玉案牵连致死者一万余人,这其中不乏开国功臣李善长等人。
胡惟庸和蓝玉两位功勋赫赫的到底做了什么,或者说是有何罪名,导致了这一惨剧呢?
朱元璋给两人安的罪名都是“谋反叛乱”。陆仲亨的奴仆封贴木也自首告发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三侯与胡惟庸共谋不轨。朱元璋大怒,轰轰烈烈的“胡惟庸案”由此展开,无数大臣受到牵连,京城血流成河。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随后蓝玉以谋反罪下狱,后被剥皮实草,诛三族。
朱元璋为何要大杀功臣?又为何安的都是“谋反叛乱”的罪名呢?
朱元璋之所以要大杀功臣,是因为当时最好的继承人太子朱标去世了。为了维护正统,朱元璋没有另封其他儿子为继承人,而是将自己的孙子,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册封为皇太孙,预备百年之后传位给朱允炆。
成年的儿子去世,年轻的孙子成为继承人,朱元璋最担心的就是以前的老功臣仗着高功而压制朱允炆,出现臣子的权力盖过君权的情况。朱允炆皇位不稳,很难和老臣分庭抗礼,所以为了保证孙子能顺利完成皇权的过渡,朱元璋自己做了这个坏人,大杀功臣。
至于为何一定要是“谋反叛逆”的罪名,因为建国之后朱元璋给三十多位功臣赐了丹书铁券,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免死金牌”。免死金牌作为臣子的保障,能够免去很大部分死罪,但是“谋反”的罪名除外。
所以为何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定性都是“谋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那些有丹书铁券的功臣也拖进来,有足够的理由将他们杀了。如果是其他罪名,还有“丹书铁券”抵罪,不能做到除根的目的。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晚年时,为了巩固皇权,制造了一系列冤假错案,几乎将所有的开国元勋都给处死了。当然,从 历史 的角度来说,朱元璋此举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开国君主清理开国功臣,也并非是他的专利,当年汉武帝刘邦也这么干过。
但是,在明朝初年的这一系列案件中,有一起最让人费解,那就是“李善长案”。为何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李善长在大明朝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早在朱元璋还是红巾军一个小头领的时候,就开始为他出谋划策,并主管后勤物资的供应。李善长,就像是当年刘邦身边的萧何。
等到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李善长便被评为“第一功臣”,官拜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世袭罔替。此时的李善长,可以说是位极人臣,就连朱元璋的结拜兄弟徐达,都未能比拟。
然而,在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他却被扣上参与胡惟庸谋反的罪名,一家七十余口被满门抄斩。而此时的李善长,已经是76岁的高龄了。
因此,很多人就很疑惑,胡惟庸案发生于洪武十三年,而李善长被杀却是在洪武二十三年。即便是李善长跟胡惟庸案有关,但此时的他已经是人生快落幕的阶段,朱元璋还有必要再杀他吗?
除此之外,李善长已经快八十岁了,爵位还是国公,世袭罔替,如果能平安着陆的话,死后封王,配享太庙也不是没有可能。这样的人生,可以说已经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他怎么会傻到参与胡惟庸谋反呢?
再说了,即便他帮助胡惟庸推翻了朱元璋,他又能得到什么呢?还不是和现在一样的地位?可一旦失败了,那就是晚节不保!孰重孰轻,李善长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很显然,朱元璋杀他,并不是因为胡惟庸,而是另有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也许你会说:朱元璋之所以杀李善长,也跟杀其他功臣一样,无非是担心他们手握重兵对皇权造成威胁,所以才一杀了之。
但其实也不是,先不说李善长只是个文官,当时的他已经退休,回老家颐养天年去了,手里根本没有兵权。所以这一说法也不成立!
说到底,李善长被朱元璋处死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相权”!
虽然李善长已经不在其位,但并不代表他不谋其政。换句话来说,只要李善长这个人还活着,朱元璋的皇权集中之路,就不可能走得畅快。所以,他必须要除掉李善长!
当然了,想要将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我们还得从明朝初年建立的宰相制度说起!
这里的“宰相制度”,并非是明朝特有的制度,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在秦朝的时候,宰相还有个正式的官名——丞相。
明朝建立之后,宰相班子一共有四个人,分别为中书左丞相、中书右丞相、中书左丞、中书右丞。而李善长就是明朝第一任的中书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但由于徐达常年领兵在外,因此国家大事几乎都是李善长一人做主。
洪武二年十月,朱元璋秘密召见刘伯温,向他征询调整宰相班子的建议。
朱元璋的这个用意很明显,此时的他已经有将李善长从左丞相之位换下来的意思了,并且询问刘伯温,就是有意让他取代李善长。但刘伯温何等聪明,他岂能不知朱元璋的用心?于是便将朝中贤臣推举了一番,唯独没有推荐自己。
不得不说,刘伯温此举很明智,因为朝中大多数都是早年朱元璋从淮西老家带出来的难兄难弟,而自己不过是半路上才投靠进来的,根本镇不住这个场子。
再者来说,朱元璋性情多变,伴君如伴虎,想要在他手下当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谈何容易?
后来,朱元璋选择了汪广洋、胡惟庸和杨宪三人入相,李善长则稳坐钓鱼台,继续当他的一把手!
然而,这一届的宰相班子,命运也就此发生改变。
先是杨宪,他先后担任中书右丞、左丞,但在刚坐上左丞的位置时就被朱元璋给杀了。洪武四年,徐达和李善长均告老还乡,将宰相之位留给了这些所谓的青年俊杰们。
最后四个人的宰相班子,只剩下了汪广洋和胡惟庸,一个右丞相,一个左丞。
表面上身为中书右丞相的汪广洋地位比中书左丞的胡惟庸高,但实际上,汪广洋老是受到胡惟庸的欺负,经常跟他作对。汪广洋本身就是一个老好人,原来受杨宪欺负,现在又受胡惟庸欺负,他这个中书右丞相,跟一个小喽啰差不多。
于是,在他做了两年的右丞相之后,因没有啥显著的政绩,最终被朱元璋贬为了广东行省参政。
原来朱元璋想的是让汪、胡二人相互牵制,但谁知道汪广洋这么无能,朱元璋只能是恨铁不成钢。
汪广洋走后,宰相班子胡惟庸一人独大,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胡惟庸开始有点膨胀了,先是试图陷害徐达,后来又诬告刘伯温,紧接着又是霸权独政,这让朱元璋对他十分不满。
后来,在洪武十年的时候,朱元璋不得不重新将汪广洋调回中书省担任右丞相,以此来跟已经身为左丞相的胡惟庸相抗衡。但谁知道,这个汪广洋又是无所作为,朱元璋一怒之下,便将他贬到海南,在行至半路的时候又将他赐死。
所以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朱元璋此时是真的急了。还有,他已经迫不及待想将胡惟庸除掉了。
果然,就在汪广洋被赐死后仅一个多月,朱元璋就以结党营私等罪名将胡惟庸处死。
胡惟庸死后,朱元璋便就此废除存在了几千年来的宰相制度,开始大权独揽。
而当这几个宰相都被处死后,接下来就是他们的老大——李善长了!
洪武十八年,有人检举李善长的弟弟,也就是胡惟庸的亲家李存义,说他参与了胡惟庸案。但朱元璋在得知此事后,对李存义也只是从轻处罚,对李善长也没有多大的指责。
当然,朱元璋此举,无非是想给李善长保留一点面子,让他能够安享晚年。而李善长如果能因此事而从此低调做人,那么或许还会有一线生机,然而并没有!
后来,李善长想要扩建自己的府邸,于是便找汤和借了三百士兵。汤和不敢隐瞒,只得将此事全部上奏给朱元璋。朱元璋一想,这宰相养个老,要兵干啥?莫不是要谋反?
如此敏感的行为,恐怕就是造成李善长悲剧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最终,朱元璋还是铁了心要除掉这个为大明朝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的李善长,但这并不是说朱元璋恨李善长, 而是他要通过李善长的死,来将“宰相制度”彻底埋葬。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祖实录》、百科资料等;
朱元璋非常喜欢杀人。在他执政期间,为了肃清朝堂,他杀了无数的大臣。很多残暴的皇帝最后都没有获得善终,被底下的人推翻,而朱元璋却稳坐皇帝宝座,无人能将他撼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这件事。
首先,大家要搞清楚,朱元璋虽然喜欢杀人,但是他不杀无辜的百姓,而是只针对那些贪官。这些人不只是朱元璋痛恨,就连民众也痛恨。所以百姓们不但不会反对朱元璋,还会大力支持他。民众是朱元璋最强大的后盾,因为有民意的支持,所以朱元璋才敢在朝廷当中大刀阔斧改革。没有人敢惦记皇帝的宝座,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打败了朱元璋,民众也不会认可他。
其次,朱元璋大权在握,没有人可以威胁到他。无论在哪个朝代,皇帝都非常喜欢削弱相权。而朱元璋就比较厉害了,他直接取消了这个职位。当然,虽然职位取消了,但其实这些职能还是在的,只不过这些职能被分散在好几个人手中。原来的时候丞相是能对皇帝产生威胁的,但是现在相权被分割了,这些人彼此之间还存在着不少的矛盾,他们自然不会合力对抗朱元璋。
还有,朱元璋虽然杀人,但是对朝堂的影响却不是很大。很多君主喜欢杀人,最后国家灭亡,是因为他杀的官员太多,导致国家的政治处于停摆状态。而朱元璋就比较厉害了,他能做到慧眼识英雄。他在杀死一批大臣之后,能迅速选拔一批上来。新上任的大臣往往能力非常的卓越。此外,他们的行为也是非常谨慎,不敢贪赃枉法,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前任就是因为这个罪名被杀死的,所以他们不想重蹈覆辙。朱元璋敢杀人是因为他的能力摆在这里,这点其他人是学不来的。
当然,元朝的皇室遗族没有兴风作浪,这减轻了朱元璋的压力。很多时候,开国皇帝需要面对前朝的反抗者。最好的例子就是明朝了。清朝在建立很长一段时间后,民间还是有着反清复明的声音,就是因为明朝给他们留下的印象还是非常不错的。而元朝是因为统治阶级太过残暴所以才被推翻,自然没有人敢打着元朝皇室的名号兴风作浪。
大家觉得朱元璋为何没有被推翻呢?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当中告诉小编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7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刘晔身为汉室宗亲,为何会投靠曹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