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瞻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为何在壮年时突然意外离世?真相是什么?
客观地讲,朱瞻基算是一个守成之君,生活作风问题也不大,但却是四十岁不到的寿命,的确有些福薄了。
到了明朝,国民平均寿命相比元代从39岁提升到43岁,放到贵族群体中,这个平均值只会更高,但朱家皇族却一直低于平均线,从朱标到朱瞻基,一直有一种诅咒般的诡异,朱标是37岁去世的,而朱瞻基,跟他“伯祖”(朱标)一样,也是37。
朱瞻基出生于一个敏感的时代,他全家在北京被建文帝按在砧板上,随时可鱼肉。
有了朱瞻基,朱棣这一脉有了第三代,建文帝开始紧张起来了,加大了对朱棣的架空工作力度,削兵夺权,但也是这个第三代,给了朱棣信心,朱瞻基出生未满一岁,朱棣从北京披甲造反,对外称靖难。
虽然朱瞻基小,但他在靖难之役时也不是高枕无忧的。
李景隆带着五十万官军攻打北京城,朱棣不在城里,只有朱瞻基他老爹朱高炽守城,在别人看来,北京城是肯定破定的了,朱高炽要倒霉,小孩子朱瞻基也肯定要倒霉。
或许是带着信念,朱高炽创造了奇迹,他守住了,李景隆被北京拖得太久了,不得不带兵离开,躲过了这一劫,朱瞻基的人生注定原地腾飞。
又过了不久,朱棣入主南京,成为大明新皇帝。
货真价实高富帅:请叫我太孙
太孙,这不是个陌生的说法,自古以来,只有很偏心的皇帝,才会立了嫡长子当太子后,又把嫡长孙立为太孙,生怕儿子皇位不够稳,直接隔代指定继承。
朱瞻基就是这么一个太孙级的人物。
因为朱棣一家得天下来之不易,大家都是流过血的,在教育问题上,大家可不会犯浑,朱瞻基刚学会说话,他爷爷就当皇帝了,但也没让他变成什么纨绔二代。
家庭教育好,非常关键。
朱棣给朱瞻基请老师,朱高炽偶尔自己也教,朱瞻基成长的路上,“温文尔雅”、“风度翩翩”,这几个词汇总是离不开他,自朱家创业以来,很少有这么得体的公子。
说不上文学多好,但朱瞻基有着知识的底子,又当他到了可以骑马的年纪,真的是“马不停蹄”,他就跟着他爷爷北伐草原去了。
朱瞻基有幸跟着朱棣北上,同行的还有朱瞻基那个想要皇位的叔叔朱高煦,本来在话语权上,朱瞻基是劣于朱高煦的,但因为参加了北伐,他反而开始在军方有了一定的威望。
朱棣有过几次亲征,而朱瞻基跟随的次数不会少于两次,到了二十岁的时候,他到底也配得上一句文武双全了,事实上,自古以来能够得到朱瞻基这般培养的皇孙并不多,即便是在汉唐,也是不多见的。
另一方面,风光的太孙殿下其实也很吃他父亲好说话的亏,因为朱高煦多次出言不逊,直指他大哥,意图太子之位,朱高炽则是好说话,不计较,朱棣也只是象征性惩罚朱高煦,并没有扼杀他这个念头,所以朱高煦对朱瞻基,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所以这种风光背后,朱瞻基不得不快速在斗争的环境中快速成长,有才华有经历的太孙,加上高压锻造他的环境,他不是一个皇族草包,渐渐也拿得上台面了。
朱瞻基:我爹短命,我更短命
公元1424年,朱棣归来的途中驾崩,朱瞻基和朱高炽紧密配合,防住了朱高煦,朱高炽正式登基。
在做皇帝之前,朱高炽已经很熟悉做皇帝的工作了,事实上,他的身体孱弱,更多时候是因为太子监国阶段,处理国家大事熬成这样的,朱棣数次北伐,国内的事务没有看起来那样好处理,只不过一直都是朱高炽在承受。
朱棣活了64岁,算是一般长寿了,但他没想到,他的儿子,只是当了几个月皇帝就驾崩了,年仅47岁,仅仅是过了明朝国民的寿命平均线一点点,而朱棣还不了解,更意想不到的在后面,他的太孙,寿命更短。
登基了八个多月后,朱高炽驾崩,朱瞻基从南京回到北京,继承皇位,做皇帝这一年,朱瞻基才27岁,依然一个高富帅的年纪,惋惜的是,他已经没有什么亲人可以依靠了,宠爱他的爷爷不在了,关心他的父亲不在了,而他叔叔,是他最大的敌人。
了解朱瞻基登基后,朱高煦忍了几年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痛恨朱棣暗示他可以取代朱高炽,卖了命后,发现就是一场空,既然朱棣造侄子的翻身,他也要走这条老路,造朱瞻基的反,咸鱼翻身。
命中注定的冲突还是爆发了,惋惜朱高煦败了,他已经没有能量和这个羽翼颇丰的侄子斗了,二十几岁的年纪,能做到这个样子,多少皇帝都得对朱瞻基说句不错了。
平定叔叔后,朱瞻基继续了父亲的工作,恢复国内生产力,因为元末乱世和靖难之役,天下其实已经破败不堪了,只有恢复了内部,国家才有强大的可能,因此朱瞻基是属于守成之君的,开拓不是他应该做的。
当然,朱瞻基当皇帝后也还亲征,朱棣做过的事情,朱瞻基也会做一遍,只不过朱棣想的是将草原像汉武帝时代一样打服打跑,不说把人家打得彻底翻不了身,但一定要争取国内发展的时间,但朱瞻基,他只是浅浅地打上一打,没有拼命。
只惋惜,朱瞻基不是个福厚的人,他即便在位多年,比他的父亲朱高炽还长,却不意味着他就能比他的父亲寿命更长。
公元1435年,朱瞻基登基第十个年头,也做了十年的皇帝,这一年的他有太子,也有强大的国家,大明自建立后,到了他的宣德年间,才真正算得上是“治世”,这个时代,后世也叫做“仁宣之治”。
可也是这一年,朱瞻基重病缠身,37岁的年纪,是成年男性的壮年,没有什么大病大痛熬不过去的,但朱瞻基就是出奇地熬不过去了,一病让他起不来,之后,就再也起不来了。
朱瞻基自己也没想到,他比他父亲的命更短,十年皇帝生涯,要说做够了,他是不愿意的,但不满意,也没有办法,汉昭帝做了十几年皇帝,也一样是二十岁出头就驾崩了,说憋屈,估计汉昭帝更憋屈。
明宣宗早崩的原因
朱瞻基是继朱标之后,第一个早亡的大明核心人物,但也是从朱瞻基开始,才打开了大明皇帝都短命的先河。
关于朱瞻基短命这件事后,后世人纷纷猜想,但根据朱瞻基的一生,合理地来讲,他和他的父亲一样,属于过度透支身体,而他,只会更甚。
首先,朱瞻基不是某种明确的疾病去世的,关于他的重病缠身,更像是免疫力下降至无的症状,与其称之为病,这更像是衰老。
朱瞻基自幼就处在一个注定不安祥的家庭和世道中,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他只能被迫成长。
能对他造成生命影响的,主要是亲征。
只要打仗,就会受伤,朱瞻基十几岁跟着朱棣北伐,受过伤,流过血,唐朝的李世民、秦琼自己都说过,受了太多的伤,元气早已经损失殆尽了,到了秋就咳,到了冬就病,已经是常态。
朱瞻基就是这样,在黄金年龄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留下了隐患,古人讲究的元气,不是虚幻的,朱瞻基丢失的,也是这样东西。
本来身体就不好,朱瞻基所在的环境,也没有给他安全感。
朱棣驾崩前后,朱瞻基的压力很大,为了防备叔叔,他费尽心机,即便是朱高炽登基,病怏怏的朱高炽也没有给他太大的信心,因为明眼人都了解,朱高炽就是在为朱瞻基争取时间,这个时间,却不多了。
朱高炽驾崩、朱高煦叛乱,一系列的事情让朱瞻基疲于应对,这一切做完后,朱瞻基仍要继续完成朱高炽做的事情,他在位的十年里,国内的经济迅速增长,他还完成了三次巡逻,可以看作是三次亲征,长途跋涉,一样是一种伤害。
说他戎马一生,这是恰当的,说他鞠躬尽瘁,这也算,要提起底他为什么这么忙,归根结底还是他曾祖父朱元璋废丞相造成的,这个问题,在朱瞻基时代依旧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因此在一系列的因素下,反而朱瞻基喜欢玩“蛐蛐”这件事情,并不是很稀奇了,只能说是一个爱好,后世人说他沉迷玩蛐蛐,荒于政事,朱瞻基是贪图享乐死的,这个说法,实在是牵强了。
朱高炽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口碑比较好的皇帝,时朱棣与徐皇后所生长子,性格端庄稳重,喜好读书,在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高炽在北京以万人抵抗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的围攻,免除了朱棣的后顾之忧,朱棣即位后,任其为太子。
在位期间,一改朱棣时期的苛政,实行开明政治,休养生息,停止了永乐年间大规模用兵,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唯一的遗憾是,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登基,结果洪熙元年(1425年5月)就去世了,在位仅仅九个月,实在是让人感觉比较震惊。
关于朱高炽的死亡原因,一直有多种说法,其中就有太子谋害说。
朱高炽的太子就是朱瞻基,也是《大明风华》中朱亚文饰演的皇太孙,从剧中也能够看出朱瞻基是一个不安分主。
朱棣很不喜欢朱高炽,而特别喜欢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朱棣想要换掉太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朱瞻基的缘故,换太子之事才作罢。但是无论怎么说,朱瞻基都是朱高炽最后能够登基的加分项。
在清朝时期,康熙的儿子各个出息,因此出现九子夺嫡的政治斗争,最后康熙选择了并不太出众的皇四子胤禛为皇位继承人,也就是雍正帝,很多人猜测,皇帝之所以选择胤禛接替自己的位子,很大程度上就是喜欢胤禛的儿子乾隆,他想要把皇位传给乾隆,所以过度给了雍正。
这种说法还需要历史的考证,但是无论是康熙还是朱棣,他们的孙子都很优秀。
假如朱高炽真的是一个无能之辈,而朱高炽又早点想上位,所以谋害朱高炽倒也说得通。因为国人有阴谋论的情节,所以太子谋杀说就大行其道。
其实,就历史资料来看,朱瞻基谋害说完全是恶意揣摩,没有任何实锤证据。
我倒是更倾向于朱高炽因为疾病而去世。
根据史料记载,朱高炽本身就是一个大胖子,虽然没有推测朱高炽到底有多胖,但是有专家推测其有三百多斤,胖子多病是正常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纵横作为一个一百八十斤的小胖子,深感身体素质之差,体力也不行,跑起步就哈哈的喘气还恶心,以前学校组织一千米测试的时候,跑完就吐,我还没到30岁,只有一百八十斤就这个德行,朱高炽三百斤,而且当时已经四十六岁,其身体状况可想而知。
其实,朱高炽身体素质不好,在《明史》中多处都有记载,在《明史?朱高煦传》中记载,当时朱高炽与朱高煦前去明孝陵拜谒,结果:?仁宗体肥重,且足疾,两中使掖之行,恒失足。?
在《明通鉴?卷十三》中,朱棣早在靖难之役的时候就对朱高煦说过?勉之!世子多疾。?可见,朱高炽的身体并不是一天垮下去的,早在靖难之役时或者之前就出现问题,以致让朱棣找好了备胎,一旦朱高炽像朱标早逝,朱棣就会让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即位。
也正是朱高炽身体有问题,虽然才让朱高煦有了夺嫡之心。
朱棣即位皇帝后喜欢南征北战,实际上是经常性让朱高炽?太子监国?,将繁杂琐碎的国事都交给他处理,这就导致朱高炽在永乐二十年里每况愈下,除了身体上的压力,也有来自朱高煦想要夺嫡的心理压力。
千万不要小瞧这种压力,很多太子都受不了,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就因为受不了李世民偏爱李泰,最终选择了造反。
等到朱棣去世后,交给朱高炽的担子更重了,与此同时,据说朱高炽还纵欲过度,结果很快身体就吃不消了,明朝时期并非朱高炽一个在位时间不足一年的皇帝,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在位仅仅一个月就一命呜呼了,相对于朱高炽这个更神奇。
实际上,古代皇帝排除自然死亡,平均年龄可能都达不到四十岁,朱高炽四十六岁的年纪也不算小了。
历史上朱瞻基怎么死的那么早
历史上朱瞻基怎么死的那么早?相信大家对朱瞻基并不陌生,这是明朝的一位皇帝,但朱瞻基却英年早逝。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历史上朱瞻基怎么死的那么早的相关内容。
历史上朱瞻基怎么死的那么早1 朱瞻基去世早因为疾病的原因和过度劳累有关。朱瞻基去世时年仅38岁,在短暂患病后意外的死在了乾清宫,他尊为章皇帝,庙号宣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把明朝推向了太平盛世。
瞻基,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 1425-1435年在位),史称明宣宗。明宣宗是明朝难得的好皇帝,他继承先祖的事业,励精图治,把明朝推向了太平盛世,他和其父统治的十一年间被史家称为仁宣之治。
可惜的是这位好皇帝并长命,三十八岁时便去世了,据史料记载,他是因短期疾病去世的,具体什么病无从考据。仔细查阅资料,不难发现明朝的十六帝都去世得都比较早,十六位帝王中,论高寿也就明太祖、明成祖两个早期皇帝,他们的寿命皆超过六十岁。而后,明朝皇帝寿命大幅下滑,多数在四十多岁的时候驾崩。在明朝历史中,寿命最短的为天启,年仅二十三岁,正德皇帝离世的时候也不过三十一岁。由此看来,朱瞻基似得比较早很有可能与家族缺陷遗传病有关。
历史上朱瞻基怎么死的那么早2 历史上的朱瞻基是怎样一个皇帝
朱瞻基出生于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初九日。据《明史》记载,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爷爷朱棣梦到他太爷爷朱元璋授予象征皇权的大圭,并说道:“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睡醒后下人跑来向他禀报说世子朱高炽家刚刚诞生了一大胖小子,此子便是朱瞻基。
在离奇梦境的暗示下,朱棣开始致力于筹备造反事业。也正是因为梦境的原因,他对朱瞻基特别喜爱,认为这小子是老天爷赏赐的特殊“礼物”。
1399年8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名义正式起兵对抗建文帝朝廷。经过三年时间的“靖难之役”,朱棣打败建文帝,成功夺取了皇位,成为明朝历史上的第三任皇帝,史称永乐皇帝。
在当上皇帝后,朱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册立谁为太子的问题。老大朱高炽宅心仁厚,善于处理行政事务;老二朱高煦强悍果断,擅长军事谋略。两个儿子各有优点,这令朱棣感到很难取舍。关键时刻,“世子党”成员解缙抛出了“好圣孙”理论,这让朱棣茅塞顿开。于是他宣布册封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永乐九年(1411年),朱瞻基以嫡长孙身份被立为皇太孙,正式成为朱棣皇位的第三代接班人。
真实历史上的朱瞻基早年生涯比较平稳,并没有《大明风华》中那么波澜起伏。当时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虽然觊觎皇位,但始终没有掀起什么大的风浪。朱棣去世后,朱高炽继承皇位,朱瞻基则成为了皇太子。
朱高炽在位时间只有短短八个月,他在执政最后阶段确实派朱瞻基前往南京。不过目的并非像《大明风华》中所说的那样是为了防备已公然造反的朱高煦和朱高燧,而是为迁都回南京做准备。事实上,在这个阶段朱高煦还没有起兵。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八日,明仁宗朱高炽驾崩,朱瞻基以皇太子身份承袭帝位,史称宣德皇帝(明宣宗)。
真实历史上的朱高煦造反发生在朱瞻基即位一年后。当时朱高煦以朱瞻基违背先帝定下的规矩且用人不当为由正式起兵,打算重新复制当年的“靖难之役”。然而这场叛乱的影响程度远没有《大明风华》中所演绎的那么猛烈,事实上整个叛乱只持续了二十来天,朱瞻基御驾亲征,但他所率的主力部队还没抵达,朱高煦就被老将薛禄所率的先头部队给拿下了。
在平定了朱高煦叛乱后,朱瞻基又下旨召回了驻扎在安南(今越南)的明军,结束了明朝对安南的统治。此举虽然是放弃了当年好不容易打下的领土,但也为明朝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因为安南各阶层人民二十多年来一直反抗明朝统治,朝廷为此投入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却看不到任何平复反抗的希望。与其坚持徒劳无功的军事行动,不如早点“割肉”为帝国积攒更多实力。
朱高炽与朱瞻基父子在位的这段时间被后世称为“仁宣之治”,是明朝276年时间中,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朱高炽虽只在位八个月,但永乐朝遗留下的不少弊政都是在这短短八个月时间中被扭转过来的,因此后世对洪熙皇帝朱高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而宣德皇帝朱瞻基则是在父亲一系列仁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化改革,使得大明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在行政方面,朱瞻基执政期间强化了御史的监察职能,使得监察工作可以渗透到大明王朝的各个领域,有效整顿风纪,淘汰了大批尸位素餐的官员。此外,朱瞻基还正式将“巡抚”职务制度化,有效解决了地方平级部门之间互不协调的局面。
在军事方面,朱瞻基执政初期解决了朱高煦叛乱和安南问题。之后又通过重建兵员花名册的方式,确定各军事单位实际兵员人数和所需的.粮饷,搞定了军队中吃空饷以及军官侵吞士兵口粮等问题。
在经济方面,朱瞻基执政期间重新组织财政和实施救济措施。大幅减轻百姓的负担,并让许多在永乐末年为逃避沉重税负背井离乡的百姓重回故乡。
总而言之,朱瞻基统治下的大明王朝没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没有文官集团之间的党争,没有宦官专权的局面。整个国家呈现政治清明,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如果要让一个现代人穿越到明朝,那穿越到朱瞻基在位时期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历史上朱瞻基怎么死的那么早3 朱瞻基的哪个儿子当了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只有两个儿子,他们分别是长子朱祁镇跟次子朱祁钰,朱祁镇是孙皇后所生,朱祁钰生母原本是宫女,后来被晋封为贤妃。
不论是立嫡立长,朱祁镇都是皇位的不二人选。但是,朱瞻基的这两个儿子后来都当上了皇帝,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和第八位皇帝,而朱祁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
朱瞻基壮年早逝,他死后,把皇位传给了长子朱祁镇。不过,后来朱祁镇的皇位让弟弟朱祁钰给截胡了。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率兵亲征瓦剌,结果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剌所俘。瓦剌打算用朱祁镇作为筹码,跟大明谈条件,但是大明也是个有骨气的王朝,在朱祁镇被俘的时候,明朝众人推举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当皇帝。
在此之前,朱祁镇跟朱祁钰兄弟二人的感情还挺好的,朱祁镇率兵亲征,也愿意把朝政大事交给朱祁钰打理,可见他还是非常信任这个兄弟的。然而世事无常,朱祁镇被俘,朱祁钰当上了皇帝。品尝到权力滋味的朱祁钰,也上了瘾,即便一年以后,朱祁镇被从瓦剌放了回来,朱祁钰也不愿意再把皇位还给他了。朱祁镇后来还是通过夺门之变从病重的朱祁钰手中夺回的皇位。
朱瞻基的两个儿子,都是明朝的皇帝,一个明宣宗,一个明代宗。不过,朱祁镇、朱祁钰都跟朱瞻基一样,并不长寿,朱祁钰活到三十岁就去世了,而朱祁镇也只活到了三十八岁。
纵观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几乎每个朝代都多多少少出过几个与众不同的皇帝。不过,这其中最能盛产奇葩帝王的,那就莫过于大明王朝了。
整个明朝前后不过统治了200多年,但却出现过各式各样的奇葩皇帝。比如,酷爱木匠活的天启皇帝,和大臣赌气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还有动不动就喜欢跑出宫的正德皇帝等等。
明太祖朱元璋
相比于上面提到的这些奇葩皇帝,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聊的这位帝王,却是一位公认的贤明君主,他就是明朝的第5位皇帝朱瞻基。
虽然朱瞻基在位仅仅十年,却创造了?仁宣之治?的盛世。他一生既不热衷炼丹修道,也不沉迷于后宫酒色,却在壮年因病早逝,朱瞻基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介绍下朱瞻基传奇的一生。
天生就是当皇帝的命
朱瞻基的出生很有意思。出生的当夜,还是燕王的祖父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明太祖朱元璋赐予他大圭。大圭象征着帝王身份,十足的吉兆,朱棣正在为这个梦高兴着,小朱瞻基就呱呱落地了。朱棣连忙去瞧小孙子,抱着越看越喜欢,当场称赞说:?这孩子就是我的福气啊!?
虽然这些在正史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朱棣?好圣孙?却是毋庸置疑的。
朱瞻基相貌英武,天资聪慧,特别是博闻强识,处处都透着灵性。而且好些脾气秉性,更与年轻时的朱棣格外相似。外加他的母亲张氏,是出了名的贤惠。如此这些,让朱棣做出判断:这孩子身上,深藏着帝王潜质,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明成祖朱棣
自此以后,对朱瞻基的成长,朱棣便操碎了心。先是给他配备了强大的教育组织,让号称?靖难第一谋士?的姚广孝,做朱瞻基的首席教师。朱棣亲征瓦剌时,更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教他在实战中如何统兵布阵。
除了这些,好多教育项目,朱棣都亲力亲为,手把手的带孙子锻炼,常常带朱瞻基出门打猎,走访农家,了解民间疾苦。
总的来说,朱棣对这个孙子的培养是格外的用心。朱瞻基也没有辜负爷爷朱棣的期望,各项学业都进步很快,而且能文能武,完美地表现出过人的胆气和卓越的判断力。因此,朱棣对这个孙子各方面都比较满意。
父亲成功继位也有朱瞻基的功劳
历代皇位的传承,基本都是子承父业。也就是说,只有父亲能顺利坐上皇位,子孙后代才有继承皇位的可能。可仁宗朱高炽的上位之路,却是靠着儿子朱瞻基保驾的。
?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
《明史》中的这段记载,很好的说明了朱瞻基对父亲的帮助。
明仁宗朱高炽
按照立嫡立长的儒家思想,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确实是继承皇位的第一人选。但是,一向温儒尔雅的朱高炽不仅没有继承朱棣的尚武精神,而且因为身体过于肥胖体弱多病,还是个瘸子,这些缺点,都让朱棣心有不悦。
反观他的两个弟弟则是战功卓著,尤其是二弟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多次于危难之中救朱棣脱险。这一系列因素,都让朱棣不待见朱高炽,以致多次想越过朱高炽而立朱高煦为太子。
当然,朱高炽也并非一无是处,他还是有一些优点的,朱元璋曾对太子朱标说:
?汝侄(朱高炽)天性仁孝纯良,善于守成治民,他日封藩燕地,比为国家屏障,汝要善待之!?
从朱元璋对朱高炽的评价可以看出,朱高炽天生仁孝,待人宽厚赢得了众多大臣的拥护。
在父亲朱高炽与二叔朱高煦的太子之争中,朱瞻基竭尽全力为父亲助力。朱瞻基一如既往的优秀表现,也让朱棣坚定了传位给朱高炽的决心。
明仁宗朱高炽剧照
总得来说,在朱高炽的上位之路中,朱瞻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朱瞻基的种种优秀表现,才保住了父亲朱高炽的皇位。
?仁宣之治?有多牛
在位只有短短10个月的仁宗皇帝朱高炽遗憾离世,其帝王生涯如一颗璀璨的流星,虽然转瞬即逝,却光耀无比。
开启?仁宣之治?的虽然是朱高炽,而完成这项业绩的却是继承帝业的朱瞻基。
朱瞻基上位后,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了朱高燧和朱高煦的叛乱。接着解决了让爷爷朱棣都头疼的安南边境问题。
虽然解决的办法是放弃交趾,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明朝不但深陷交趾的战争泥潭,甚至财政也被它拖累。就国家的承受力而言,朱瞻基确实做出了明智的选择。随着交趾问题的解决,明朝终于卸下了战争的负担,自此,全面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大明王朝整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此之外,朱瞻基还改革吏治,除去位高权重的腐败典型刘观父子,促成威名赫赫的?三杨内阁?。在位期间重视民生,施政重点内容包含农业发展和削减赋税。
明宣中朱瞻基剧照
正是这些一系列的变革转型,让大明王朝的综合国力蒸蒸日上,经济稳定发展,政府储备增加。
这些骄人的成就,让人们对?仁宣之治?一直都有极高的评价。经济繁荣,统治施行仁政,帝王勤政爱民,这三条盛世的标准,朱瞻基几乎样样全占,因此一直以来,明宣宗都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
一代雄主朱瞻基英年早逝之谜
纵观朱瞻基的一生,从26岁登基继位到36岁因病驾崩。他在位的这10年中,整个明朝可谓是国富民强,史料中对?仁宣之治?也有着极高的评价。这样一位文武兼备的一代雄主,为什么在36岁就溘然长逝了?
相比于其他帝王,朱瞻基上位后既没有沉迷女色,也没有整天躲在后宫炼丹修道,以求长生不老。但他却有一个嗜好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他特别喜欢斗蛐蛐,而且得了个?蟋蟀天子?的雅号。
著名的宣德炉就是朱瞻基命人制造的,朱瞻基对宣德炉也是爱不释手,带在身边时常地把玩。
他用来装蛐蛐的罐子,也大多是这种材质打造而成的。而宣德炉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白水铅?。
因此后世史家猜测,朱瞻基长时间接触?白水铅?,慢性铅中毒是有可能的。可见某种嗜好一旦到了痴迷的程度确实是害人不浅。
当然,这种说法并未得到可靠史料的佐证,事实上史书关于皇帝驾崩这类事,一贯都写得十分隐晦。正史对于朱瞻基的英年早逝,只是记载了宣宗于1434冬突然患病,并于1435年1月驾崩,关于详细病情一概没有记载。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科学的说法则是认为朱瞻基的早逝,与他的当政经历及朱家遗传基因有一定的关系。
明成祖朱棣剧照
朱瞻基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在位期间呕心沥血,几度御驾亲征,为改革吏治民生,更是日不能食夜不能寐,长年的劳累过度也是导致早逝的原因。
还有,我们翻开明史对大明皇帝的有关记载,发现长寿的帝王确实为数不多,而反观夭折的皇子皇孙,史书倒是记载了不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6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