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今天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根据《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由此,在魏蜀吴三国中,孙权的称帝时间是最晚的。并且,在曹操、曹丕、刘备等皇帝去世后,孙权依然在位了数十年的时间。基于此,在很多人看来,孙权完全有机会一统天下的,但是,结果东吴还是和曹魏、蜀汉三分天下。所以,很多人将东吴没有一统天下的原因归结为孙权能力不足。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不是因为孙权无能,而是因为孙策错过了一统天下的最好机会。
一
首先,虽然在年龄上,孙权相对于刘备、曹操、曹丕等竞争对手存在一定的优势,也即孙权称帝之后,所面对的曹魏和蜀汉皇帝,显然不如自己经验丰富,或者说是深谋远虑。但是,在魏蜀吴三国格局已经稳定之后,想要打破这一格局,显然意味着更大的难度。比如当时的曹魏,人口数量超过400万,整体兵力在45万左右,这大约是东吴人口和兵力的两倍左右。也即曹魏不犯什么严重的错误,东吴几乎无机可趁。至于相对弱小的蜀汉,处在长江中上游,相对于地处长江中下游的东吴,蜀汉具有先天的地理位置优势。
二
同时,如果东吴破坏蜀吴联盟,想要消灭蜀汉的话,曹魏自然不会在一旁坐视不理。综上,孙权虽然直到公元252年才去世,却没有一统天下的良机。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孙策在位时,却错过了一统天下的机会。根据《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垒相持。在曹操和袁绍展开官渡之战时,孙策认为这是偷袭曹操的最好时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孙策不仅可以消灭曹操,还可以获得汉献帝刘协,从而重演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好戏。在此基础上,孙策在公元200年悄悄地训练军队,做好偷袭曹操的相应准备。
三
但是,就在孙策北上进攻曹操之前,却遭遇了刺客的刺杀,从而在26岁的时候英年早逝。当初,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孙策杀死许贡。许贡的幼子与门客逃亡到江边。到了公元200年四月,孙策在打猎时遭遇了许贡的门客。正所谓仇人相见,分为眼红,于是许贡的门客向孙策放箭,导致孙策面颊中箭。不久之后,孙策因为伤势过重,所以就请张昭等人来到自己面前,让自己的弟弟孙权执掌江东。由此,因为恰好在官渡之战期间被刺杀,所以,孙策偷袭曹操的计划,自然无法实施了。至于之后即位的孙权,因为资历较浅,当务之急是稳固江东,更无法对曹操用兵了。
四
最后,综上,因为遭遇刺杀,孙策错过了改变东汉末年诸侯势力格局的机会。换而言之,如果孙策可以在官渡之战中出手,有望取代曹操,再加上自己原先的江东地盘,孙策的实力完全不输袁绍。在此基础上,以孙策的智勇双全,不管是消灭袁绍,还是吞并身边的荆州,孙策都将完全掌握主动权。根据《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孙策临终之际,对孙权表示:”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也即在孙策看来,在争夺天下上,孙权不如自己,而在力保江东基业上,自己则不如孙权。对此,在笔者看来,该评价可谓比较中肯的,从孙权之后的表现,其更偏向于守成,而不是争天下。
在人们的印象中,孙权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一直是一个雄才大略,能与曹刘两家分庭抗礼的形象。
他十九岁就继承了兄长的江东基业,内平叛乱、外联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以弱胜强,打的曹操放弃了南下的念头;后来任用吕蒙,擒杀关羽,又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八百里。那么,这样一位连对手曹操都不禁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乱世雄主,真的如人们印象里的那般伟大吗?
事实上,区别于曹刘两家的开国皇帝,孙权的江山并不是自己打下来的,而是从父兄处继承的。而孙氏本不是江东人,是靠武力压服的江东。在孙策暴死后,江东多地发生了叛乱,如果不是张昭、周瑜和程普这些孙策的旧臣尽力镇压,依孙权的军事能力,也许很难度过这第一大难关。
尽管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但是这“三世”却有很大的“水分“。孙坚早在和刘表作战的时候就战死了,东吴的江山实际上是孙策打下的基础。
从公元195年孙策起兵渡过长江,到公元200年孙权继位,前后不过五年时间,虽然也算得上是“三世”,但根本谈不上民心归附。为了震慑当地的门阀势力,孙策在占领江东期间实行高压政策,这样虽然确立了孙家的统治地位,但也与当地的门阀贵族结怨。
另一方面,为了稳固统治,孙家又不得不依靠本地势力来保证政策的执行。从这个角度来说,东吴政权更像是孙氏和江东地方门阀的联合体。双方对外一致,以孙权作为代言人,但对内互相斗争,时刻准备削弱对方,壮大自己。
孙权明白,如果想一统天下,就必须改变这种松散的政治架构,加强集权。然而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即使在位期间竭力打压本地势力,孙权在吕蒙暴死后仍别无选择,不得不启用江东门阀的代表陆逊抵御刘备。
孙权还有一大耻辱就是著名的“合肥之战”。公元215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进击合肥,却被张辽带领800勇士打退,成了一大笑话。后来孙权又4次攻打合肥,均无功而返,足见其军事水平。
最为令人诟病的是孙权晚年出现的“两宫之争”。在精心培养的太子突然病死后,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同时给了孙霸同太子一样的待遇,这让孙霸有了争权之心,与太子斗得你死我活,最终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这桩悲剧的始作俑者,正是孙权。
其实对孙权来说,与叔伯一辈的曹操和刘备相提并论,是不公平的。作为一名“二代”,孙权无论是政治才能还是军事能力,都不可能比得上两位“创一代“,但是与同时期的“二代”刘琮袁熙之流相比,却是胜过千万倍了!
在三国鼎立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公,若说谁的本事最大,那一定是曹操,若说谁最得人心,那一定是刘备,若说谁最活得久,那就是孙权。虽然曹操曾经评价孙权的时候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但孙权的个人能力,确实有待商榷。在曹操和刘备相继去世后,孙权也随大流,自己称王。可他作为和前两人同时代的主公,一直据守江东,不但没能一统天下,反而一直据守江东,地盘都扩张不了,主要原因有四个。
一是因为孙权此人在识人用人方面差了曹操和孙权一大截。和诸葛亮齐名的庞统,最开始去的地方并非刘备那,而是东吴,因为他跟周瑜关系好,就想着跟朋友一起做事。谁知道孙权面试了人家,觉得庞统此人确实有水平,但是长得又黑又丑,他拒绝了庞统。作为一个主公,他这种水平实在是不够。
二是因为孙权和曹操一样多疑。曹操的多疑表现在试探后直接杀掉,不会成天打压怀疑,整体来说是个不错的老板。但孙权则不行,他哥哥孙策临死前跟他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孙权上位以后,不听他哥的,导致每次打仗就问张昭,得到一个早点投降的答案。吕蒙,陆逊这些名将,吕蒙被赐毒酒死,陆逊被他逼死,孙策原来的部下都被他打压,本就缺少人才的东吴,怎能与蜀汉、曹魏对敌?孙权的疑心病,让他自毁长城。
三是因为孙权晚年昏庸,活的时间长了,成天担心会有儿子谋害自己。他在立继承人上反复折腾,不仅将自己那些成年的儿子杀害、囚禁,而且大臣也被牵连就去,没有好下场,到最后,他定下的继承人是年龄最小的儿子孙亮。因为年纪过小,孙亮反而被臣子废了,孙权的这种行为让东吴长时间都在内耗中。
四是因为孙权在三位主公里,因为性格反复,名声最不好,有才能的人提起来都不屑。孙权首先答应了刘备结盟,还嫁了个妹妹给他,等襄樊一战后,他又和曹魏结盟,杀害关于,等到诸葛亮北伐时,东吴又和蜀汉结盟。这样性格反复的主公,在东汉末年只有吕布、马超能和他比,即便曹魏和蜀汉不攻打他,两者对他的仇恨值也不低。东吴最后的结果,只能说成也孙权,败也孙权,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6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诸葛亮的扇子为何冬天也不离手
下一篇: 杨广一生最对不起的女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