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白狼山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曹操采取了哪些行动

众妙之门 2023-07-06 08:39:52

白狼山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曹操采取了哪些行动

公元207年,曹操为消灭北方乌桓实力和袁氏残余势力而进行了一场战争,史称白狼山之战。下面对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曹操的主力军队尚未到达白狼山战场之,临时持麾的张辽就已经指挥先锋部队击破了乌桓军队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因此,白狼山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战役的结果曹操方面取胜,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乌桓的领地则被摧毁,之后乌桓的势力被逐渐削弱,该部落的人口融入汉人或鲜卑部落,最终淡出历史舞台。

前奏

早在206年(建安十一年),曹操让董昭修建了两条漕运:一是“平虏渠”,由今河北省饶阳县至沧州市。一是“泉州渠”,在今天津市宝坻、武清二县境。这样做是为了便于运粮北上。 在北上之前,曹军很多将领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袁尚已成流寇,夷狄贪婪无亲,岂能为袁尚所用!一旦我们深入征伐之,刘备必定说服刘表袭击许都。若此事发生,后悔都没用了。”领军史涣以为道远深入,非完计也,欲与韩浩共谏,被韩浩劝阻。

针对这种言论,曹操的谋臣郭嘉做了精辟的分析,他说:“乌桓恃其边远,肯定不会做准备,我们应该出其不意,这样即使孤军深入也一定能击败他们。况且袁氏与乌桓关系非同一般,而河北百姓对袁家还有一些感情,一旦北方未定而南征,袁氏兄弟和乌桓会为患,新安定的北方各州也将丢失。荆州牧刘表不会被刘备说服袭击许都的,他除了坐谈以外无所作为,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驾驭刘备,并不信任,若予以重任则担心不能制住刘备,如仅予以轻任,则刘备不愿为之所用。”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决定北征乌桓。

207年(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率领大军抵达无终(今天津市蓟县),兵临塞口,准备出滨海道,过碣石,进攻柳城。从曹操此次北上带到无终的将领来看,除了本地人,就是一些骁勇的“骑将”,可见曹操是做好大规模骑兵作战的准备,他们分别是:张辽、徐晃、张郃、张绣、鲜于辅、阎柔、曹纯;另外有牵招、郭嘉等人。可眼看大军就要启程进军辽西,天公却不做美,夏秋季节大雨连绵,“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傍海道不通”,进军时间不得不一拖再拖,一直到了秋七月。此时的乌桓也已经有了准备,“遮守蹊要,军不得进”。这样看来似乎只有退军这一条路了。如果此时退兵,那么将前功尽弃,任由二袁养成气力,将来乌桓骑兵一定会时常骚扰幽州,那时曹操的背后就永无宁日。曹操当然不会轻易的离去,他在徐无山(今河北玉田东北二十里)请出了当地的向导----田畴。

经过

行军

乌桓军的大本营在柳城,由无终发起的攻击线穿过渤海沿岸的平原地带。但七月,雨季降临,大雨在低地泛滥,道路泥泞,使得这片地区不能通过了。乌桓也料到了这条进攻线路,扼住河口,曹操军一时不能前进。

曹操就战况求助于熟悉当地且早先和乌桓有过争执的田畴。田畴告诉曹操一条通往西汉废弃的前沿领地的废弃道路。从那里军队可以行经无防守的地带,在乌桓最想不到的地方予以攻击,若如此做,“一仗也不用打就能得到蹋顿的首级”。曹操大喜过望,采纳计划,回师无终,命部下在水边的路上树立标志,写上:“中夏时节,道路不通。我们等秋冬了再进军。”敌军哨兵看到标志,相信曹操真的撤军了。如田畴所料,乌桓人大为失算,以为任何不能穿越平原地带的军队都会撤回。

七月,郭嘉建议“兵贵神速”,要曹操丢下辎重,迫使军队轻装前进,以免拖后腿和警醒敌军,曹操谨记在心。临走前,曹操又命人在滨海道旁立个牌子,上书:“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表面是通令全军的路标,其实是为了麻痹敌人。乌桓人看到,信以为真,“诚以为大军去也”,不做准备。可他们无论如何没想到曹操会出卢龙塞。在田畴带路下,曹操率军轻装创造了被认为其戎马生涯中最值得纪念的军事冒险之一。他们攀越徐无山,经卢龙塞退出中国边境进入滦河上谷,在这片艰难的地区进军五百余里,在平冈转而东向,穿越鲜卑的牧地,再次进入东汉边境的山脉。这时曹操军已经包抄了蹋顿的防守营寨,正沿到海的方向直线前进,即将把敌军的领地一分为二。但即使是到了平冈,离柳城还是有百余公里的距离。

决战

八月,曹军一直急行军到距离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袁尚、袁熙与蹋顿单于、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才仓皇集结“数万骑”向西迎敌。两军在白狼山遭遇。这是场遭遇战,其实也是场决战。如果曹操战败,那么全部曹军势必全军覆没于辽西,因为他们没有退路。如果乌桓战败,那么他们的柳城势必失守。当时乌桓的优势是以逸待劳,兵马“盛众”,但他们面对曹军的到来却措手不及,而且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他们单兵能力强,但整体作战弱。曹操的优势是出其不意,手下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和精锐骑兵(包括一些“虎豹骑”),不过他们经过十几天的山路和急行军,体力已经大打折扣,更何况他们的重装主力步兵还在后面,难以及时赶到,面对多于自己的乌桓军,很多曹军将士们也都感到恐惧和发怵,希望等待后续部队。虽然,曹军“左右皆惧”,众人请求缓战,但是,张辽力劝曹操要趁着敌阵不整而急速出战。敌阵不整的战机会稍纵即逝,张辽劝战的语气也就非常奋发。曹操在白狼山上观敌阵时,看到乌桓军军阵不整,又看到张辽的劝战急攻,壮之。终于,曹操采纳了张辽的建议,下定决心,选择急战,于是,“自以所持麾授辽”。根据《淮南子·主术训》的“军之持麾者,妄指则乱矣”,说明,“持麾”的作用在于“指”,张辽负责临阵指挥。根据《魏武军令》的“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因此,曹军各部的进攻方向、进攻时机皆由张辽决定。

张辽临时获得了曹操用来指挥部众的麾旗,于是,离开了陡峭的山坡,来到了山谷之中,指挥先锋部队冲向敌阵,曹军的精锐骑兵与乌桓骑兵在白狼山下一场血战。徐晃、张郃、鲜于辅、阎柔、曹纯奋勇争先,数万骑兵的大混战,可以想象战斗的惨烈。乌桓原本“众甚盛”,但看曹军如此勇猛,其阵行开始崩溃,混战中,蹋顿当阵为张辽斩杀,一说为曹纯部虎豹骑俘获后斩首 。乌桓群龙无首,最后终于被杀得七零八落,“死者被野”,三郡乌桓的主力骑兵在这场决战中开始全面崩溃。此战中,曹操大获全胜,斩蹋顿及名王以下十余人,俘虏二十余万人。

此后,曹操收乌桓精锐,之后率其征讨四方,号称“天下名骑”,边民也因此得以安居生息。

曹操在位期间做了什么?贡献有多大?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经济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百姓惨遭屠戮,土地荒芜,幸存者被迫背井离乡,流落他乡。可谓“名空而不活,百里无数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面对这一惨状,曹操生前实施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稳定局势的政策。从曹操实施屯田、兴修水利、实行官卖盐铁制度等政治、军事、经济表现来看,对社会经济恢复和经济整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政治方面

1.惩罚强人。

曹操在开始仕途的时候,就试图用更严厉的法律来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局面。因为灾难在于中央政府,曹参不能显示他的意图。他上台后才不得不全面推行法治政策来约束豪强。他说:“夫之刑,民之命也”;“治乱应以惩为主”。他利用王绣、司马芝、杨佩、吕倩、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员镇压非法豪强。如果比较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受到的待遇,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朝廷失宽,政策宽大,不取。”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不足以使豪强,吞并亲族,使民贫弱,代人租税,炫家财”。这样,自然就做不到“亲民者,兵强”。所以袁绍被曹打败了,虽然他有很多土地,更多的士兵和粮食。曹冀州被拿下后,立即“强调豪强兼并的方法”,从而达到“让百姓高兴”的效果。司马光说曹“化乱为治”并非空穴来风。

2.稳定局势。

汉献帝被西凉军争夺,各郡县牧为自强不息,断绝朝贡。中国整个局势是群雄割据,军阀混战。汉献帝的小朝廷远不能左右政局。在这危急时刻,曹操挟持了走投无路的皇帝,迁都许昌,武力铲平北方集团,试图统一中国,起到了稳定东汉国家大事的作用。

3.精英管理是唯一的方法。

汉代选官时,被选之人不仅要有仁义孝等封建道德品质,还要有贵族家世。

黑七钻石杀手曹操,用人不讲究虚名。他选官要“明事理法”,要能依法治国。崔岩和毛杰负责选举。“他们使用的所有人都诚实正直。虽然他们当时名气很大,但是他们自己做不到,也永远进不去。节俭引导人们,所以世界上的人们都是以诚实为动力的。虽是宠臣,不敢过分。”.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为了保持和发展权力,让更多的人服务于自己的事业,他们不受上述标准的限制,强调“任人唯贤”。只要他有才能,即使缺乏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他也会重视升迁。从20年到217年,他三次下“求才令”,选拔任用一些人才。打破门第观念,吸引地主中下层,约束豪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区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尊重法律。

曹操的思想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其基础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他重视仁、义、礼,试图以仁、德、礼来教人、教政,即“执政立礼为先”。另一方面,曹操的重法是在艺术上,严刑峻法,他的历史很清楚,w

曹操精于兵法,对统一北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黄巾起义后,东汉王朝解体,军阀混战。混战中,不仅董卓、李珏等凉州军阀四处屠杀百姓,抢夺财物,而且普遍出现了“民不聊生,国家萧条”的凄凉景象。从初平二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先后消灭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持续了17年,是曹魏的开国之战,为后来的西晋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精通兵法。

曹操研究了孙子兵法。他有一套深刻的军事理论。他熟悉孙武、吴起等军事家的著作。他在研究各派兵法的基础上,写出了《兵书接要》一书,并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进行了论述。《孙子略解》著,开创了十三注《孙子》校勘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提倡“以义为战”的战争观,强调向名师学习是道德的。战略战术要灵活多变,出其不意地设局,让任何情况占上风,所有的士兵都是公平的。

3.有秩序地管理军队。

在带兵方面,他治军严格,法律严明。有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下令,马匹不得践踏麦田。如果他们违反了规则,他们都将被斩首。所有的士兵都下马行走,生怕踩坏了麦苗。但是曹操的马受到了惊吓,踩在了麦田上。就是他拔剑,剪掉一撮头发作为惩罚,可见执法是认真的。《通典兵典》,《魏武军令》,《魏武船战令》等。包括也反映了他严格的军令。

用兵方面,史称他为“行军之兵,多以孙武之法,而以物惊,欺敌制胜,变化如神。军方写的有十几万字,都是将军在搞征服。他们搞新书,遇事小心翼翼。服从命令者胜,违教者败。”在与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的一系列战斗中。常用的战术有:声东击西、闪避、伏击、包围、突袭、离间、劫粮、攻其不备、弃物诱敌等。以诈敌制胜,转弱为强。他的确是一位极其杰出的战略家。李靖作品《魏武步战令》,何曲飞作品《李卫公问对》,都是歌颂曹操的行军兵。

4.爱惜将军。

朝廷将领方面,曹操霸禁,乐得入列,而张辽、黄旭皆在死士之列,皆立功,列为名将。曹根据将领的特点发挥曹参的长处。比如,储旭、典韦身强体壮,忠于法律,曹操就让他们为军队而战,其余为秦冰而战;臧霸对东方很有信心,曹操就把青和许二舟托付给他,让他可以专心对付袁绍,不用去想东方。刘表帐下大将文聘,在江汉一带威望甚高。曹操任命他为江夏太守,并委托他处理副业,使孙权为御主。

第三,经济方面

1、实施屯田。

汉朝时期,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发生了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的最大问题,因军粮短缺而战无不胜、自取灭亡的人不计其数。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口粮不足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了枣当等人的建议,利用突破黄巾缴获的物资,许下了养民屯田的诺言。在那一年,它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受到了来自硅谷的数百万人的欢迎。于是曹操下令在各州各县设置田官,屯田。

土地开垦制度的实施通过国家投资确保了再生产

开垦农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以后将农田填平,供国家使用,灭叛乱,治天下。”与此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农民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了招募流民、迁移人口、劝农植桑、兴修水利、查户等措施。以充实户籍,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相继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的调租制度,防止豪强国家吞并小农。建安五年,曹操颁布了新的征饷制度。到了建安九年,就清楚了:“他地租四升,户交帛两斤。他一定不擅长赚钱。”曹操实施前后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临崩溃的农民经济得到了不断的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坚实的经济基础。曹操统治地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经济上的巨大成功。

2.改革户籍制度。

曹操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末年人头税重,改为户规,向土地所有者收取每亩四升地租,每户缴纳两帛两斤棉花。“他一定不擅长赚钱。”这项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赢得了一致支持。

3.兴修水利。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硕果累累。比如周瑜的家乡舒城修建的七门三堰,直到北宋的宋仁宗,每天都能灌溉2万公顷良田。

4.倡导诚信。

同时开源,曹操也很注重节流,以身作则,崇尚廉洁。史书上说曹操“雅俭而不华丽,后宫衣不锦绣,御鞋不及。他拉上窗帘和纱窗,弥补不好的地方,让它们保持温暖。有缘无份。”简单来说,衣服不花里胡哨,鞋子不雕花不绣花,窗帘纱窗贴满补丁,床上用品“破烂不堪”。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靡之风是其中的一个波折,天下人都是廉洁勤政自律的。就连高官显贵也不敢奢靡,甚至有人故意穿着寒酸的衣服来讨好曹操。建安十四年,曹操反过来不得不下令纠正这种奇怪的不正之风。曹操的遗嘱也体现了他一贯节俭的作风:“天下未定,不遵古。埋了,除了衣服都埋了。驻防士兵不得离开战车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抓紧时间伺候,也没有什么宝贝。”相比之下,孙权晚年却是一片茫然。孙权在废太子官问题上的愚蠢,让太子们四分五裂,无所适从,成为笑柄。

四。文化方面

1.藏书。

曹操喜爱坟典和六艺之学。在统一北方的混战中,要注意书籍的保护和收藏。建安五年,他打败袁绍后,下令“将他辎重的书、宝全部收走”。龚伟上任后,设置了负责典籍的官员,广泛收集流散在战乱中的东汉官方和民间书籍,“集而不出”,藏于国内外三个内阁和秘书省。还请蔡邕之女蔡文姬谈谈她的藏书,蔡文姬“送了一本,没有错”。由于重视国家的文化建设,他逐步建立了魏国家藏书体系。

2.宗教。

曹操收编太平道,抚五斗米道,集权控方士,甚至‘夺天子’,都是为了暗中为‘天命’而战。曹操一生“天命在我”魏的成圣大业,是从曹丕元年在黄禅定开始实现的

东汉末年,乌桓占据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各为王,经常侵掠北四州,“杀了一些官民”。一直被三王部拿下的吴塔敦,与袁绍关系密切,曾助袁攻灭公孙瓒。官渡之战后,袁绍回到冀州不久病死,而他的儿子袁尚和袁投奔乌桓塔墩。曹操北伐乌桓完全是出于战略的需要。要彻底消灭袁势力,统一三郡。白狼山一战,君大获全胜,把乌桓俘虏到十万多汉人和一万多乌桓人的友和、贺州,转战内地。促进了乌桓人与汉人的逐渐融合,对巩固北方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产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社会方面

曹操在世时主张薄葬。

曹操的战争故事

  操统一北方的战争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的战争。

  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摧毁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出现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初平元年,曹操任奋武将军,参加讨伐专权于朝的董卓,因孤军奋战而败,遂欲独立发展。二年,曹操镇压了黑山军白绕部,进占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等地。三年,青州黄巾军攻入兖州(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南)境内,杀刺史刘岱。时任东郡(治今河南濮阳西南)太守的曹操,采纳陈宫提出的趁机“据兖州为霸业之基以争天下”的方略,针对黄巾军缺乏后勤供应等弱点,采取昼夜奔袭战术,连破黄巾军。济北(今山东长清南)一战,迫降黄巾军30万,将其精锐收编为“青州兵”,成为后来作战的主力部队(参见兖州之战)。

  四年,后将军袁术从南阳(治宛城,今河南南阳)移驻封丘(今河南封丘西南),招降纳叛,向北扩充实力,欲与割据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的公孙瓒,构成对曹操南北夹击态势。兖州刺史曹操率部攻匡亭(今河南长垣南)击败袁术军,继之连续追击。袁术退据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称扬州牧。

  同年,曹操父亲曹嵩在琅琊(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北)遇害。曹操借口报杀父灭子之仇,兴师讨伐徐州牧陶谦,实欲攻占其地,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大败陶谦军,继而转攻虑(今安徽泗县东),纵军屠杀数万人,所占郡县后均背叛。兴平五年(194年)夏,曹操再攻徐州。驻守东郡的陈宫与陈留太守张邈叛曹,迎立奋威将军吕布为兖州牧,所属郡县纷纷响应。曹操被迫回救兖州,与吕布激战于濮阳(东郡治所,今河南濮阳西南),曹军大败。曹操收聚部众,与吕布军相持百余日,因两军乏粮,各自罢战。九月,曹操回撤至鄄城(今山东鄄城北),重整旗鼓,决心夺回兖州失地。次年五月,向巨野(今山东巨野东北)发动攻击,斩吕布守将蒋兰、李封,乘胜进驻乘氏(今山东巨野西南)。

  此时,徐州牧陶谦已死,曹操又欲趁机夺取徐州。谋士荀彧建议“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劝其先打吕布,以定兖州之地。曹操放弃攻徐州企图。不久,吕布与陈宫率1万大军袭来,曹操预设埋伏,以一部兵力挑战,将吕布军诱入伏击地域,步骑夹击,吕布军溃败,逃往徐州。曹操乘胜攻取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收复兖州各郡县,巩固了兖州根据地(见定陶之战)。继于建安元年二月,进军豫州(治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剿灭颖川(治阳翟,今河南禹县)、汝南(治新息,今河南息县)地区黄巾军各部,占领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七月,汉献帝刘协返回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时曹操采纳荀彧提出“迎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率军进抵洛阳,迫献帝移驾于许,正式迁都于此。十月,曹操击败洛阳诸将势力,攻占梁县(今河南临汝西南)。从此,曹操控制中央朝权,得以天子名义号令天下,并在许县和交通沿线实行屯田,减轻民赋,增强实力。

  建安二年,建忠将军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成为曹操的肘腋之患。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军至清水(今河南白河),张绣率部投降。张绣又趁曹操毫无戒备,突袭并大败曹军。曹操退到舞阳(今河南舞阳西北),收集部众,击退张绣追兵。九月曹军进攻在寿春称帝的袁术,迫其南逃淮南。十一月,曹操再次兴师讨伐张绣,攻战湖阳(今河南唐河西南),大破张绣、刘表联军,克取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三年三月,曹操急于消灭张绣、刘表联合势力,不纳荀攸提出“暂缓出兵,待机破之”的建议,第三次南征张绣,包围穰城(今河南邓县)。此时,曹操闻悉冀州牧袁绍将趁虚袭取许都,即撤转而返。五月,刘表乘机派荆州军占据安众(今河南邓县东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示弱伪逃,巧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顺利回到许都(参见穰城之战)。

  是年夏,占据徐州的左将军吕布联合割据扬州的袁术反曹。曹操放弃继续南征张绣,于十月率师进屠彭城,击败吕布军,吕布退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曹操围之,引泗水灌城。十二月,吕布部将侯成等引曹军攻入下邳,诛杀吕布,曹军凯旋而归。

  四年四月,曹操派部将北渡黄河,击斩依附袁绍的眭固,攻占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控制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由于曹操在内线作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逐步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等州,为抗击袁绍集团准备了条件。

  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拥有冀(州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四州之地,凭恃地广兵多,急欲大举南征。曹操先机占领冀州重镇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派部将驻延津(今河南延津北)与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以阻袁军南下。并安抚荆州刘表保持中立,解除后顾之忧。五年正月,曹操趁袁绍决策迟疑,击败初占徐州联袁叛曹的刘备,避免了两面受敌(参见徐州之战)。

  二月,袁绍亲统10万步兵、1万骑兵进攻延津,派大将颜良围白马。曹操采用声东击西之计,袭白马斩颜良(参见白马之战),迅疾回军延津南,又诱斩率骑兵追击的袁将文丑。曹操鉴于敌众己寡之势,主动回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待机破敌。八月,袁绍大军推进至官渡,双方攻守激战,对峙数月,十月,袁绍谋士许攸愤然降曹,献计偷袭袁军屯粮地乌巢(今河南原阳东北)。曹操当即亲率步骑连夜奔袭乌巢,尽焚袁军粮秣(参见乌巢之战)。袁军乌巢大败,军心震恐,部将张郃、高览阵前降曹,瞬时全线崩溃。曹操趁势反攻,大获全胜,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率余部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此战,曹操展出奇兵,顽强坚持正面固守,创造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随后,曹操采纳荀彧先定河北,后图荆州的建议,乘袁绍新败士众离心之机,出兵北上,占有冀、青、并州,进攻幽州。十二年击败袁氏残余及与之相勾结的乌桓王蹋顿。十三年(20日年),曹军进取荆襄,迫降继荆州牧刘琮,击溃投靠刘表的刘备。刘备退往夏口(今属湖北武汉)栖身。至此,曹操逐袁术、败张绣、灭吕布、破袁绍、击刘备,又北征乌桓(参见白狼山之战),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初步奠定统一中国北方的局面,形成威逼江南的战略态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6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