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鸿章死后,慈禧太后为何会如此伤心呢

以史为鉴 2023-07-06 08:29:40

李鸿章死后,慈禧太后为何会如此伤心呢

大清晚期,中兴四臣中,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论对大清朝的影响力,张之洞是没办法和前面三位相提并论的。而若论军事之外,在政事儿上,对大清朝的军政推动和影响力,首推李鸿章。李鸿章的淮军,海陆支撑着帝国三十年。这是湘军,没有做到的。

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终于不用东躲西藏了,她带着光绪坐火车会北京,刚当上新军将领的袁世凯早已率领的新式西洋乐队等候多时,慈禧正处于高兴时期,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拿着一份电报跑到慈禧面前,当慈禧拿着电报看完时脸色大变,精神恍惚,只见两行热泪从双目喷涌而出,这个时候李莲英带袁世凯进来觐见,慈禧之前的喜悦早已荡然无存,过了好一阵才和袁世凯一字一顿的说出:李中堂故去了。。

李鸿章在经办洋务、军务过程中大肆贪污、中饱私囊、任人唯亲、麾下军队腐败成风、徒有其表,清庭也只好视而不见。也正是由于李鸿章实际上分裂了中国,所以才会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败于国力远不如中国的日本,使中国从此彻底沦为了列强鱼肉。

李鸿章属于典型的实干家,有能力、有魄力。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曾说他:“大清国中唯一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李鸿章在晚年也替慈禧太后背负了太多的骂名,特别是晚年他在慈禧太后授意下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都让李鸿章受到当时及后世的唾骂!

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慈禧带着光绪跑路了,留下了处理后事帮慈禧擦屁股的李鸿章,合约也是他签,骂名他也替慈禧背,可以说在慈禧的心中,李中堂已经是友情大于君臣之情了,这样的中兴之臣,亲密战友的去世,慈禧怎能不悲伤。慈禧心中认为,李中堂的故去,大清朝再难找一个这样的人为她支撑危局了,故而每想到此,肯定是伤心备至。

慈禧太后听到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为何当场哭到吐血?

李鸿章在去世前,一度准备夺了清朝的江山,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当时,慈禧由于不满列强试图把光绪扶起来,把她赶下台的举动。同时,又听信了义和团可以“刀枪不入”的谎言。因此,毅然支持义和团和洋人作战。同时,她下令全国各地的抚督们,要积极配合义和团,与洋人对抗。

但是,东南沿海一代的抚督们,由于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同时也是不相信义和团能战胜洋人,因此很多人都拒绝执行慈禧的命令。这些人中,以李鸿章、张之洞、盛怀宣等人为代表。李鸿章本来一直在朝廷为官,是朝廷中的首席重臣。不过,由于他一手创建的北洋军,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人轻轻松松给摧毁得干干净净。李鸿章受到惩罚,被调去担任两广总督。

李鸿章之前对清朝忠心耿耿,但这件事,他的心中肯定是不满的,毕竟在他看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他虽然有责任,但是主要责任并不在他,是朝廷没有给他足够的军费。而且当时慈溪太后为了办生日,还挪用了本该属于北洋舰队的费用。所以这一次慈禧发布的命令,他多有抵触。当然了,也是因为他本人觉得靠义和团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李鸿章与张之洞、盛怀轩等人发起了一个“东南互保”运动。这个“东南互保”,其实已经是一种军阀割据的表现,是把各自管辖的地盘,当成是自己的地盘了。想要保住的,也是个人的利益。不仅如此,后来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慈禧慌慌张张西逃的时候。张之洞当时还和很多人讨论说,如果慈禧逃到西安去以后,被八国联军给打死了,那么就奉李鸿章为大总统,让他出来主持政局。

这个话,虽然说是张之洞等人讨论的,但李鸿章本人肯定是知道的。因为历史上并没有他反对这种说法的记载。毕竟这在古代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他不赶紧站出来反对,显然就是一种默认。再说了,当时光绪皇帝还活着,列强当时只是针对慈禧,并没有针对光绪。列强就算把慈禧太后给杀掉,也是会把光绪给保存下来的。所以李鸿章当大总统这件事,除了想改朝换代之外,没有其他解释。

既然李鸿章有大逆不道之心,这样的人就应该是逆臣,那是应该诛九族的。为什么李鸿章去世以后?慈禧太后不但没有诛他的九族,反而认为他是当朝不可或缺的大功臣,是“再造玄黄”呢?而且慈禧听说他离世的一瞬间,竟然当场就泪崩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人可能会说,慈禧这样做,其实是一种笼络人心的表现。

因为当时全国各地的抚督,包括朝廷大臣,很多都已经分崩离析,大家都不再听慈禧的招呼。慈禧正好利用李鸿章去世这个机会。表达她对大臣们的关爱,对他们的恩宠。这样她就能够重新获得各地抚督,以及朝中大臣的支持了。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慈禧是一个很懂得玩政治权术的人,她利用这个机会玩一把政治权术,再正常不过。不过我认为,慈禧当时的做法,应该是一种真情流露。她当时确确实实认为李鸿章对她来说太重要了。

李鸿章当时确实默认了要当大总统,但那是在朝廷分崩离析的情况下,总得要有一个人站出来主持政局。光绪当时是没有那样的威望的,而且光绪生死未卜,李鸿章出来,可以稳定人心。再说了,当慈禧电告李鸿章赶紧进京,和洋人谈判的时候,李鸿章并没有推辞。这说明李鸿章对大清其实还是比较忠心的。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纯臣”,而不是“逆臣”。

如果打击这样的大臣,一定会让全国各地离散得更快。那样一来,大清王朝可能真正要灭亡了。李鸿章存在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他是慈禧的一个减震器。晚清的时候矛盾非常的多,尤其是和外国列强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发生,不断地摩擦。但是每次都是李鸿章通过和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把腐朽破败的清王朝,暂时保存了下来。

更重要的是,把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保存了下来。因为条约是李鸿章签的,而且是慈禧全权委托他签的。所以大家虽然有不满,都会不满李鸿章,怪罪慈禧的就不多了。这样慈禧就缓解了压力,自己的权位就得到了保存。李鸿章去世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给慈禧太后当这种减震器了。可以说慈禧太后的危机是真的来了。因此,她才会真情流露地表达悲伤。(参考资料:《清史稿》)

李鸿章去世之后,慈禧太后听到这个消息,为何会直接崩溃?

李鸿章去清朝晚晴的一名重臣,他的去世也就意味着清朝失去了一位人才,所以慈禧听到李鸿章去世的消息才会感慨。那么李鸿章做了什么,对清朝究竟有多重要呢?

一、李鸿章进行团练,创立北洋水师,为清朝组建组队。

在咸丰三年也就是1853年的时候,李鸿章让工部左侍郎吕贤基上奏,并且自己连夜代替写奏章。咸丰帝就下诏谕工部的左侍郎吕贤基前往去安徽,任安徽担任团练大臣,办理团练的事情。当时吕贤基就让李鸿章一款去办理团练的事宜,第二年,李鸿章的父亲也受人举荐也回乡参与团练的事情。李鸿章和他父亲的团练军训练的很好,李鸿章随后也参与了作战,多年的理念,李鸿章深谙战事之道。后来在1875年的时候,光绪皇帝就让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用来抵御外敌的入侵。

二、镇压太平天国,安定清朝的内乱。

在同治元年也就是1862年的时候,太平军常熟守将骆国忠向清朝投降。李鸿章乘机率领军队发起收复其他地区的战役。在经过和太平军反复激战后,最终攻克了太平军占领的一些地区,然后李鸿章有制定了一些作战行军路线。在战争中,李鸿章有勇有谋,诱惑杀了地方的八名大将,并且将对方的手下余众遣散。

李鸿章立下的功劳可不止这些,还有组建洋务水师,还有平定捻军,也是洋务重臣,而且李鸿章在当时也是清朝的外务重臣,当时和外国签订的一些合约清朝也是派李鸿章前去的,李鸿章去世了,对清朝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5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