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活捉关羽,死后待遇如何?下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据《临江仙》记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开篇,便引用了《临江仙》中的一段。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的读者都把蜀国奉为汉朝正朔,魏而国和晋国都是通过篡位而来,不管怎么粉饰,魏晋开创了篡位夺得政权,也给了后世一个效仿的模板,尤其是在改朝换代的禅让上,后世的篡位基本上都跟魏晋如出一辙。
三国中蜀国得众人喜欢,关羽被送上了神坛
在三国中,喜欢蜀国的人应该是最多的,尤其是对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三结义、以及三顾茅庐等心向往之。而要说蜀国的这些人物中,大概喜欢关羽以及诸葛亮的人最多,当然赵云和张飞的粉丝也不少,但后世的统治者因为“忠心”两个字,而将关羽送上了神坛。
从宋朝开始,历朝的皇帝便开始对关羽进行封赏,关羽的地位是节节攀升,最后远超过他的大哥刘备。关羽的封赏之路是:“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到了清朝,关羽达到了与文圣孔子并驾齐驱的地位。
而正因为关羽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再加上他的一些传说,比如胯下赤兔马,刮骨疗毒等事迹,让喜欢他的人的数量,远超三国其他人物,而对于关羽败走麦城,世人更多的是惋惜,对于杀死他的人,则是更加的痛恨。
那个杀死他的人活捉了关羽,孙权连连追封,死后墓葬被发现,墓中一文物打脸日本。这个人名叫朱然。
擒获关羽父子,得到孙权器重
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擒获关羽的,是吴国的潘璋和朱然,朱然在《三国演义》中只出场了两次,一次是擒获关羽父子,在演义中,这是他最高光的一次。
对付关羽,当然要用伏兵,吴国伏兵先把关公的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关平知父被擒,火速来救。然而背后潘璋、朱然率兵齐至,把关平四下围住。平孤身独战,力尽亦被执。
朱然第二次出场,则是在陆逊火烧八百里连营,刘备败走时,赵云来救,忽遇到朱然便与交锋。赵云一枪便刺朱然于马下,杀散了吴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当然,在历史上朱然是没有被赵云杀死的,在夷陵之战以后,朱然还因功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此时,魏国趁机攻吴,朱然坚守不出,曹真、夏侯尚以及张郃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朱然的名字从此“名震敌国”。
朱然最后是病死的,死的时候六十八岁,他生前很受孙权器重,因此在他去世时,孙权为其素服举哀。
据《三国志》记载: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凌统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子绩嗣。
墓穴被发现,出土一文物打脸日本
朱然墓位于马鞍山市市区南部的雨山乡安民村林场境内,在1984年6月时,市纺织厂基建时发现,随后便进行了挖掘,该墓虽经过了盗掘,但仍出土了随葬品140余件,其中绝大部分为漆木器。
而最为特别的一件当属木屐,众所周知,日本人对木屐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一直都认为木屐是他们发明的。
然而,这次朱然墓穴里出土的漆木屐,长20.7厘米,宽9.6厘米,厚0.9厘米,屐板以及屐齿由一块木板刻凿而成。屐板前后圆头,略呈椭圆形,屐齿为前后两个。系孔有三个,前端一个,后端两个,彩绳早已腐朽。
木屐的主体刻凿完成后,工匠又在木胎上打灰腻,一面发黑漆,漆面光泽,另一面在灰腻中镶嵌细小的彩色石粒。然后再上漆,磨平,露出点缀其间的彩色小石粒,使之呈现了一定的美感。
这双木屐的出土,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日本的国家电视台,先后两次来朱然墓拍摄大型文物系列片《三国万里行》以及《中华五千年》。
这是因为,随着这双漆木屐的出土,关于木屐的历史需要改写了——它最早起源于中国,而不是所谓日本。
因而才引发了日本全社会的关注,在巡展结束后,这双漆木屐被收藏在了马鞍山市博物馆,供人们参观欣赏,并入选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可以说,这双小小的木屐,其价值却是无法估量噢噢,作为改写日本木屐历史的它,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小结
可以这么总结朱然的一生,他生前因为擒获关羽,而获得了军功,最终得以位极人臣,而在死后却也因斩了关羽而背了千年的骂名,等到他墓中物品出土之后,他不仅为国家贡献了国宝,更是轰动了日本、打脸日本,如果他泉下有知的话,也算是无憾了。
!
汉末三国,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时代,是一段恢弘的历史。提起那个时期,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满怀敬畏之情,会忍不住悼念,在那个乱世,依旧秉承忠义精神,为忠而死,为义而亡的义士,以及那些视死如归的猛将。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时代都有令人敬服的名士,每个时代,也都有令人鄙夷的小人,就算汉末三国,也不例外。
在那个时代,有三个小人最为无耻,他们或轻狡反复,或恩将仇报,令人愤恨。如今,这三个人,一个被忽视,一个被骂千年,另外一个却被后人祭拜,香火不断。他们分别是谁呢?
第三名:孟达
孟达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员大将,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与法正一起,投奔了刘璋。后来法正认为刘璋不能成大事,与张松一起劝刘璋请刘备入川,并卖主求荣,孟达也掺了一脚——当初他与法正一起迎刘备入川时,便已听从刘备指挥。而刘备这样雄才大略的枭雄,也没能留住他。襄樊之战前后,他先拒绝了关羽让他发兵的请求,间接导致了关羽之死,和荆州的沦陷,又与刘备的义子刘封不和,于是为了避免被刘备找麻烦,他带走了四千兵马及百姓,并投奔了曹魏。
而魏主曹丕,并非没有因为他的反复,以及降将身份刁难他,反而待他非常亲厚。可是曹丕去世,曹叡登基,他却又产生了反心,想要成为诸葛亮北伐的内应。这样一个反复背叛的小人,按理说名声应该很差才对。可是自古至今,抨击孟达的声音却并不多。当然了,赞美他的声音也不会出现,他只不过是被大多数人忽视了而已。
第二名:吕布
陈寿在《三国志》中,多次提到吕布“轻狡反复”,是一个没有忠义之心的小人,当时也有不少名人,对吕布的行为,进行了抨击和嘲讽。受《三国演义》影响,很多人在提到吕面巾的时候,更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三姓家奴”这一称呼。也就是说,吕布从当时一直被骂到如今,反复小人的骂名,背负了近两千年。
不过,他被骂一事并不冤,毕竟丁原对他“大见亲待”,他却因利益杀害了丁原;董卓对他“甚爱信之,誓为父子”,他却为了名声,手刃董卓;刘备在他无处栖身之时收留他,他却趁机夺了刘备的地盘,等等。这些事情,不但体现了他的反复,还体现了他恩将仇报的特点。
第一名:笮融
提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他是丹阳人氏,曾依附陶谦,担任下邳相。不过他并不是一个好官,在任期间,不仅盘剥百姓,私吞税收等,还“放纵擅杀”。后来曹操征讨徐州,他带领万余人口,三千马匹离开,先后杀害了收留他,并对他以礼相待的广陵太守赵昱、彭城相薛礼,以及刘繇麾下的豫章太守朱皓。也就是说,他的恶劣程度,比起吕布有过之而不及。
然而,如果他不但没有像吕布一样,背负骂名,还一直被后人祭拜,香火不断,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笮融虽然本性残暴,也没有什么向善之心,却是中国佛教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史学家认为,南京地区的佛教,就是他传播的,而且他在下邳建的浮屠寺、九境塔在佛教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很多佛教中人,专门供奉他。
说刘备听到关羽战死沙场的消息后“大叫一声,昏了过去”,完全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史料中没有刘备死后哭关羽的记载。相反,庞统死后,“先人悔之,吾言流涕”。法正死后,“为之流眼泪的人,累了好几天”,也就是说,刘备因为法正的死,伤心欲绝,竟然哭了好几天。结拜兄弟死后刘备哭的记录没有,不奇怪吗?
虽然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刘备和关羽的生死关系,但那只是文学作品给人留下的印象,事实并非如此。另外,关羽死后,说他为国捐躯,壮烈牺牲,也是有道理的。刘备应该追他,给他谥号,但是刘备没有追关羽。关羽谥号庄妙厚,后为所追。法正死后,刘备追他。说刘备和关羽是“床上兄弟”,但是关羽死后享受的待遇还不如法正,完全不可思议。刘备和关羽之间的问题,也可能涉及到关羽被害的真相!这之所以成为千古之谜,最根本的原因是陈寿写的《三国演义》年的《蜀志》过于简单。
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关羽失荆州是致命伤,是蜀汉历史上最大的悲剧。大多数人认为,蜀汉在荆州战役中没有派援军,但为时已晚,无法挽救他们。但是《三国志》年没有记载,所以后人有所推测。但是到了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说关羽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政策,所以诸葛亮决定利用吴人除掉关羽!“诸葛借刀杀关羽”被炒得这么热。
诸葛亮的失职
在讨论诸葛亮的失职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关键问题:——年关羽攻打襄樊,是谁的决定?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存在决策失误吗?
《三国志》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记载,但是十有八九是刘备的决定。因为这么大的军事行动,没有统帅部的命令,关羽不敢自作主张。刘备是蜀汉的最高统治者,只有刘备有权决定。自从刘备拿下益州,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后,形势一直很好。蜀汉的事业可以说是蒸蒸日上。诸葛亮在《三国志》年也说过“汉事可为”。然而,虽然暂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此时刘舒的实力与曹魏相差甚远,此时北伐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此时刘备的大脑可能有点发热,有点混乱。以前刘备看到曹操就很害怕。每次和曹操打仗,刘备都会输。但自从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黄忠刀杀夏后,刘备实际上第一次打败了曹操,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刘备一下子变牛了,抖了抖,还以为自己是什么东西。自称汉中女王的刘备,与曹操并驾齐驱。刘备骄横跋扈。他不顾蜀汉之弱,当即拍板,命令关羽主动进攻曹魏军事重镇襄樊。
原则上刘备头脑发热,军事家诸葛亮应该冷静。他应该给刘备滚烫的脑袋浇点冷水,让他清醒一下。但通过《三国志》搜索,并没有诸葛亮反对刘备攻打襄樊的记载。诸葛亮是刘备的军事顾问。这时诸葛亮的职务是军师将军,掌管刘备统帅部的总务,也就是说诸葛亮可以参与刘备做的一切事情。诸葛亮虽然不是决策者,但他能给决策者献计献策。可见在这件事情上,诸葛亮显然没有尽到军事家的责任。
至于诸葛亮在关羽北伐襄樊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后出师表》年没有非常明确的记载,但其中的玄机还是可以找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关羽入侵襄樊,违背了诸葛亮早年提出的《三国志》,无论是时机还是条件。
战略基本上就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征服天下的军事大纲。《三国志》年诸葛亮说得很清楚,北伐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第一,“西为诸军所占,南为蛮夷所占”,也就是说蜀汉要和西南少数民族搞好关系。不过当时刘备和少数民族关系并不好,因为刘备虽然占领了益州,但是他们是外地人。以孟获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痛恨刘备占领他们的地盘,一有机会就会兴风作浪。关羽攻打襄樊的时候,少数民族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第二条规则是“内部治理”。所谓内治,就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刘备攻占四川汉中,实属不易。刘璋不是个省油的人。刘备在四川打得那么凶,连庞统都被打死了。经过九年的努力,刘备得到了四川的根据地。打了九年仗,军队很累,四川经济受损严重,人民不堪重负。所以关羽此时的北伐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
第三个条件是“形成一个好的孙权”。孙刘联盟的重要性早在我们之前的三国系列中就有分析。然而,在这个时候,蜀汉和吴栋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孙家和刘家虽然最后没有动武,但是双方已经撕破脸了。
其实诸葛亮自己也知道孙刘联盟不靠谱。他曾对法正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家主公在公安,北方怕曹操的势力,东方怕孙权的威胁,主公这边怕孙夫人。”因此,诸葛亮非常担心孙刘联盟的前景。
可能有人会觉得诸葛亮毕竟不是神,不可能是先知。可以预测,孙权将借关羽北伐之势攻打荆州。诸葛亮真的不是神,但是诸葛一生谨小慎微。他打仗总是小心翼翼,从不冒险。关羽出兵攻襄樊,荆州城防必然空虚。诸葛亮怎么会这么粗心,没有警告刘备或者关羽,孙权会突然袭击,在背后捅他一刀?这是军事常识。这种军事常识,诸葛亮怎么会不懂?他的警惕性去哪里了?
还有第四个条件关于北伐。诸葛亮曾经说过,北伐要等到“世道变了”。天下之变,指的是曹魏之变。这种变化指的是曹魏统治集团内的内乱,或者说是农民起义和兵变。总之,曹魏内部出现问题之前,不能出兵。关羽北伐的时候是“天下无变”,也就是说曹魏内部很稳定。当时曹操已经完全控制了汉献帝。曹操叫王维,马上就要当皇帝了,反对的人也不多。连孙权都劝曹操当皇帝。不要说什么改变了,就是单纯的天下太平,曹魏的统治很稳固。
第五,诸葛亮的战略计划是蜀汉北伐必须兵分两路。从不同方向出发,荆州军攻宛城、洛阳,益州军攻长安,展开虎钳般的钳形攻势,魏国难以顾及首尾。但关羽北伐只派出了荆州军,而刘备在益州的主力却纹丝不动,以至于关羽偏师。这不是完全违背了诸葛亮自己的隆中对决定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5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