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官员上朝都会拿着笏板,最后为什么到了清朝就消失了

众妙之门 2023-07-06 07:42:45

古代官员上朝都会拿着笏板,最后为什么到了清朝就消失了

今天对百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笏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没有笏板?

在不少的古装剧作品中,大臣们上朝的时候手里都拿着一块板子,这块板子就是笏板,也叫做朝笏,是上朝的时候不可或缺的一件东西。

不过,从先秦到明朝都存在的笏板,到了清朝就直接消失了。

清朝的大臣并不会带着笏板上朝,这也是清朝大臣们在表面上看与之前朝代一个巨大不同,那么为什么之前沿用数千年的笏板,会在清朝直接消失。

做备忘录的朝笏

所谓“笏”,在古代相当于一个多功能的记事本,在纸张还没有发明出以前,大臣们上朝上疏说一些事情的时候,都是要记下来的。

东汉《释名》中记载:笏,忽也,备忽忘也。

说白了,大臣们就是怕上朝议事的时候,自己突然忘记要说些什么,耽误事,所以就将要禀告的事情全都给记下来,而当时充当备忘录的记事本,就是这块笏板。

《礼记》: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

就是因为那时候没有纸,所以只能用笏作为书写记事的备忘录,一般来说笏板最初就是用木头或者竹子削成薄片制成,因此“笏”就是个竹字头。

身份品阶的象征

随着时间推移,东汉时期造纸术逐渐成型发达起来,相较于笏板,用纸书写自然更方便。

但是笏板却也没有正式退出,因为这玩意儿从先秦就开始用,使用了上千年,大家也都习惯了用笏板,因此逐渐变成了装饰物,尤其用来区别身份。

作为礼仪之邦,古代就习惯于用衣冠的不同来区别人物的身份不同。

朝笏作为大臣们随身携带的东西,因为执笏者的身份不同,笏板的材质也不一样。

品阶比较高的大臣,其朝笏往往都是用象牙、玉石之类制成,而品阶比较低的大臣,自然就是用各种木头或者竹片制成,朝笏成了一种礼仪物品。

唐宋之后的朝笏

从唐朝开始,对于不同品阶的人所使用的笏板,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几乎成为了当时朝服的一个组成结构,笏板也不是能随便使用的。

也因为笏板要随身携带,当时也出现不少人,将笏板直接插在腰带之中。

笏板除了之前当做备忘录,以及之后的礼仪之用,还有个用途,那就是在上朝的时候让大臣们将自己的正前方遮住,不能够直视正前方的君王。

到了两宋与明朝,上朝的时候带着笏板成为一种礼仪,是不能不带的,如果忘记带的话那就是殿前失仪是要受罚的,也因此出现了互相借用笏板的现象。

清朝笏板消失

清朝是满洲所建立的王朝,虽然入关后基本延续明朝的诸多旧制,但清朝仍旧大规模清除前朝的文化影响,比方说剃发易服最为典型。

笏板作为前朝服饰的重要配饰,前朝的衣物都没了,笏板自然不能再留着。

满洲人习惯于牵马骑射,清初的大臣们也大多是从武出身,而清朝大臣的服装并没有腰带,手上拿着笏板有很多不便之处,所以将笏板给取消了。

清朝开始,用了上千年的笏板就直接消失了,这也是因为笏板作为之前朝代文化的一种符号为当时所不容,而且现实中也不太方便,因此消亡。

为什么古代大臣上朝要拿“笏”?小小的木板有什么作用?

笏板主要有三个作用:打小抄作为记事情的备忘录、彰显自己的大臣地位、面见天子时挡住自己的脸彰显帝王龙威。当然,笏板最初被发明使用,基本的目的还是作为记事的备忘录,其他的作用是后面慢慢演化出来的。

笏的作用有些类似于现在的记事本或备忘录,大臣们上朝面见天子,若有重要的事情启奏,那么为了方便记住,就会把内容写在笏板上面,以避免遗忘、错漏。笏是做大官的人才用得到的东西,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就是比喻人的命运贵贱变化。

据考证,笏最早出现在商朝,最初为竹木材质,后世不断演变,出现了玉石、象牙等材质,来彰显官员不同的品级和地位。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汉武帝召见群臣,就有大臣在奏事时,拿着笏板,而笏板上密密麻麻的写着许多小字。

笏板最初是百姓和官员都可以使用的,但是唐朝以后,笏板慢慢成为了官员的专用品。此外,笏板还有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等称呼,但不管怎么称呼,对于大臣们来说,它都是用来打小抄、并且可以彰显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东西。另外,天子作为九五至尊,不是任何人都能够与之平等直视的。大臣们在朝堂上觐见天子的时候,手执笏板遮住自己眼睛,从而帝王的权威,表示自己的臣服和谦恭。

笏板的使用范围,及其材质和对应官员品级,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变化。唐朝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使用象牙笏,六品以下的官员使用木笏或竹笏;明朝时则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使用象牙笏,五品以下的官员不使用笏板;到了清朝,因为统治阶级是马背上夺得天下的旗人,认为一手执鞭一手执笏很不方便,于是从制度上废弃了大臣执笏的习惯。

东汉末年有一部书,叫做《释名》,对笏的解释是这样的:?笏,忽也,备忽忘也。?在儒家经典《礼记》中,则对笏的尺寸大小则有着详细的规定:?长二尺六寸,中宽三寸。

古代官员上朝,为什么手里要拿一个“板子”?它有什么作用?

古代官员早朝时,手上拿白木板,名字叫笏,最主要的作用是区别高官级别,用于纪录事项的作用。实际上简言之,除开突显社会地位以外,剩下来的作用就等于是现今文本文档一样,用于纪录东西的,并没别的有益的作用,但这种规章制度从周王朝逐渐,一直被不断地,承传出来,中国朝代里都有应用笏的好习惯跟有关制度,尽管有所不同,可是实质作用还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差别。

笏呢,要在古代官员们早朝使用的手板模型,一般是用竹山、贾宝玉或者河马牙材料等加工而成,高官们在早朝议政时,在拜见皇上时都会需要准备着笏的。这笏究竟有什么关键作用呢,我们为什么看一些古装电视剧的时候总是会看见高官带笏早朝呢?

实际上简言之,就两个作用罢了。一个是突显高官们的岗位,影响力,是一种权利的象征,在周朝时期,周天子使用的笏是良玉制成的,原材料较为昂贵,而诸侯国们笏一般是用河马牙制成的,士人用的都是竹山。因此单单从笏材质就可以看得出另一方身份,影响力怎样,可以大概了解对方是啥档次的高官,换句话说笏是一种长幼尊卑高低贵贱的一种区别方法。次之呢,还有一种作用便是纪录事项的作用,高官们在早朝时,有需要向皇上禀报的事得话,一般都会写上这一笏上边,以防自己给忘掉了。自然,还可以纪录皇上嘱咐的事宜,但是忘了这可是忤逆不孝,因此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高官们要把帝王的嘱咐写上笏上边。

因此,古代官员们早朝时手上都是会这些笏,为的就显示自己的影响力及其纪录一些朝廷要事,防止自身忘却,此外其实没有别的特别大的用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4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