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初将领郭英简介,一生大小五百余战,身被七十余伤

以史为鉴 2023-07-06 07:38:41

明初将领郭英简介,一生大小五百余战,身被七十余伤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郭英 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郭英 (1335-1403年),明初将领。濠州人。祖籍山东巨野,后迁到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他与兄长郭兴 从朱元璋 起兵,负责宿卫。朱元璋 称郭英为“郭四”。先后跟随朱元璋 、徐达 、常遇春 攻打陈友谅 、张士诚 ,平定中原、云南等地,身经百战。1384年(洪武 17年)封武定侯。身历大小百余战,伤痕遍体,未尝以疾辞。又因宁妃是他的同胞姐妹,因而备受朱元璋恩宠,死于永乐元年(1403年)卒,追赠营国公,谥威襄。

《三世家典》载郭英一生大小五百余战,总计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身被七十余伤。

人物生平

投奔元璋

郭英 是郭兴 的弟弟,兄弟二人一同投奔朱元璋 ,成为朱元璋 的卫士。《三世家典》载郭英身长七尺,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有勇有谋,擅长骑射。

南征北战

至正十三年(1353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郭英跟随朱元璋攻克滁州、和县等地,参加了鄱阳湖大战,多有战功。《三世家典》载郭英于鄱阳湖大战时身负重伤,但仍不退却,于泾江口大败陈友谅 。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率军攻打武昌,陈友谅部将陈同佥突袭朱元璋军,郭英前往将其斩杀。而后又跟随徐达 、常遇春 南征北战,因功先后获封骁骑卫千户、指挥佥事、本卫指挥副使、河南都指挥使。《三世家典》载攻打通州时,郭英用诈败之计,引元军出城,设伏兵将其击败。斩首几千余级,生擒元孛罗梁王。 攻打太原时,郭英建议常遇春 夜袭王保保。郭英率领十几个骑兵潜入王保保营帐,以火炮为信号,常遇春 引伏兵大败王保保。

平定云南

洪武 十四年(1381年),郭英跟随傅友德攻打云南,与宋焱章、胡海分军进攻赤水河。当时大雨下了很长时间,河水涨的很高。郭英于是砍伐树木做成竹筏,乘着夜色,一举将元军击溃,并生擒元军首领。后又率军攻取曲靖等地,将各山寨悉数平定

洪武十六年(1383年),又随傅友德平定蒙化、邓川、丽江等地,前后杀敌一万三千人,生擒二千人,缴获铠甲好几万副,船只一千多。洪武十七年(1384年),以功绩封武定侯,食禄二千五百石。

后期经历

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英被任命为靖海将军,镇守辽东。

洪武二十年(1387年),跟随大将军冯胜 出兵金山,打降纳哈出,进封征虏右副将军。回京后,朱元璋让郭英掌管宫廷禁兵。

洪武三十年(1397年),郭英被任命为征西将军耿炳文的副将守备陕西,平定沔县贼寇高福兴。回京后,郭英遭到御史裴承祖弹劾。朱元璋于是命诸戚里大臣议论郭英的罪名,最后郭英得到赦免。

建文年间,郭英从耿炳文、李景隆 讨伐燕王朱棣 ,无功而返。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 登基为帝,郭英被罢官回家。

永乐元年(1403年),郭英死于家中,死年六十七岁。获赠营国公,谥威襄,葬于巨野城北郭家茔地。

历史评价

朱元璋:①唐之尉迟敬德 不汝过也。②廷臣若某之忠诚朴实,诸人不及也。

郭勋:郭英开国重臣,其功业之隆、子孙之盛、富贵寿考、始终令节世为罕俪,人以比之郭汾阳云。

张廷玉 :至若华云龙、张赫、吴复、胡海之属,或威著边疆,或功存海运,搴旗陷阵,所向皆摧。揆之前代功臣,何多让焉。而又皆能保守禄位,以恩礼令终,斯其尤足嘉美者欤!

明朝后十大指挥是什么年间

明朝付有德南征的十大指挥是:
1、征南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明朝开国名将。汉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迁居砀山(今属安徽)。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
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
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1644年追封为丽江王,谥“武靖”。
2、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明朝开国将领。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 ,常遇春妻弟。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为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
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做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3、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明朝开国功臣。字文英,汉族,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军事将领,明太祖朱元璋的养子。
沐英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八岁时被农民义军将领朱元璋收为义子。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十八岁时,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
洪武九年(1376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洪武十四年(1381年),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其镇滇南十年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
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因义母马皇后病逝,悲伤过度而咳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两个月后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四十八岁。
朱元璋倍感痛惜,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此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至明末。
4、蕲国公康铎 : 蕲(今湖北蕲春)人,康茂才之子。因父功封蕲春侯,追封蕲国公,谥忠愍。
其十岁时,陪皇太子读书。因父亲功劳,洪武三年十一月继承蕲春侯,位次第二十六,勋禄,加禄同杨璟。后在凤阳进行屯田,并率军征讨辰州叛乱,后跟从徐达北征、跟从傅友德征战云南,攻克普定等地。洪武十五年七月在军中逝世,年仅二十三岁。追封蕲国公,谥忠愍。
5、沂国公金朝兴 :明朝开国将领,巢(今安徽巢湖)人。 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靠明太祖朱元璋,随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和北伐元朝的战争。洪武三年(1370年),任秦王左相。洪武四年(1371年),随傅友德征伐明夏。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为宣德侯。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平定云南时去世,追封沂国公,谥武毅。 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平定云南之功,令其子孙世袭侯爵。嘉靖元年(1507年),明世宗为金朝兴在云南建庙,赐额“报功”。
6、武定侯前军都督府佥事郭英:明初将领。濠州人,祖籍山东巨野,后迁到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他与兄长郭兴从朱元璋起兵,负责宿卫。朱元璋称郭英为“郭四”。先后跟随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平定中原、云南等地,身经百战。
1384年(洪武17年)封武定侯。身历大小百余战,伤痕遍体,未尝以疾辞。又因宁妃是他的同胞姐妹,因而备受朱元璋恩宠,死于永乐元年(1403年)卒,追赠营国公,谥威襄。《三世家典》载郭英一生大小五百余战,总计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身被七十余伤。
7、长兴侯耿炳文 :明朝开国功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管军总管耿君用之子。耿炳文早年承袭父职,屡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职,后随常遇春、徐达攻打大同、陕西等地,屡立战功。之后以军功封长兴侯。
朱元璋去世之后,燕王朱棣起兵叛乱,建文帝朱允炆以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讨伐朱棣。不久却兵败真定。建文帝遂以曹国公李景隆代耿炳文为主帅,结果连战连败。
燕王朱棣即位后的第二年,耿炳文遭到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的弹劾,从而畏罪自杀(一说耿炳文已在真定之战中阵亡)。南明弘光元年(1645),追赠兴国公,谥号“武愍”。
8、吉安侯陆仲亨:明朝开国将领。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吉安侯。
至正十三年(1353年),为朱元璋所招揽,加入起义军。至正十五年(1355年),随朱元璋渡江,此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的战斗。洪武元年(1368年),率军同廖永忠平定广东。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封为吉安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死。
9、荥阳侯郑遇春:明朝开国将领。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唐朝宰相郑畋之后,先锋郑遇霖之弟。至正十三年(1353年),随朱元璋攻取了铁佛冈、三汊河、大柳等寨,因功升任总管。至正十五年(1355年),随朱元璋渡江作战,后参与平定陈友谅。
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朔州卫指挥副使,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荥阳侯,食禄九百石。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同傅友德平定云南,封荥阳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死,爵位削除。
10、龙虎卫指挥使胡斌:东川侯胡海子,定远人。龙虎卫指挥使,从征云南。过曲靖,猝遇寇,中飞矢卒。赠都督同知。弟观,尚南康公主,为驸马都尉,未嗣卒。宣德中,公主乞以子忠嗣。诏授孝陵卫指挥佥事,予世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傅友德
百度百科-沐英
百度百科-蓝玉

朱元璋的几个结义兄弟都是谁?朱元璋炮轰庆功楼死了几个?

朱元璋的结义兄弟是:武殿章、胡大海、汤和、邓俞、常遇春、郭英。

历史上没有朱元璋炮轰庆功楼的事。火烧庆功楼又叫火烧功臣楼、炮轰功臣楼,是民间传说明朝朱元璋为了杀害功臣制造的一场惨剧,后改编为晋剧剧目《火烧庆功楼》。

火烧庆功楼是清朝诋毁、妖魔化朱元璋的产物。对此事件未见史书记载,而小说《大明英烈》、《明英烈传》等评书里都讲到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得了天下,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就对和他同甘苦共患难的开国大臣起了疑心,深恐他们谋反,夺取他的皇位,担心那些与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们恃功夺权,于是建造了一座庆功楼。?

庆功楼建成那天,他摆下宴席邀诸位文武功臣们前来赴宴庆功,暗地里却派人在楼下埋好大量火药和干柴,准备借机引火烧楼,以除后患。这事虽然做的很隐秘,但却被刘伯温看穿了。

席上,刘伯温坐在了朱元璋旁边,悄悄将朱元璋龙袍的一角压在自己的坐椅上。当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时,朱元璋悄然离席。由于有衣角牵动,刘伯温顿时警觉,于是跟随皇帝出了门。

果然,朱元璋下楼以庆功楼便笼罩在滚滚烈焰中。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扩展资料:

结义兄弟6人介绍:

1、武殿章

武符,回族,字殿章,安徽凤阳人,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朱元璋帐下武将,身长九尺,文武双全,是远近闻名的赤马双钩神臂将。

2、胡大海

字通甫, 泗州虹县人,明初朱元璋手下军事将领。胡大海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元朝末年,从朱元璋 起事。渡江后攻取皖南、浙江等地,胡大海率兵将?杨完者打败,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等归降。任江南行省 参知政事。镇守浙江金华。

虽是文盲,但是能折节下士,曾荐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于朱元璋。胡大海军纪严明,不妄杀人,不掠妇女。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命枢密院判事耿再成、参军胡大海率兵取处州。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七日,部将蒋英邀请胡大海前往?八咏楼,视察 士卒演习,大海不疑有他,欣然前往,未上马时,有苗将钟矮子跪于马前称“蒋英欲杀我!”

胡大海未及回答,即被蒋英以铁锤打死,次子胡关住同时被杀, 耿再成亦死。朱元璋取杭州之后,杀死蒋英,血祭胡大海,并作文以祭。明朝建立后,特赠 光禄大夫,追封越国公,谥武庄。

3、汤和

字鼎臣,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汉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国公。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4、邓愈

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天生魁梧,勇武过人。16岁领兵抗元。1355年(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江苏南京)。

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后转战浙西,屡败元军。累积军功屡次升官,历任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右谕德。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

1370年(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5、常遇春

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 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

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6、郭英

明初将领。濠州人。祖籍山东巨野,后迁到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他与兄长郭兴从朱元璋起兵,负责宿卫。朱元璋称郭英为“郭四”。先后跟随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平定中原、云南等地,身经百战。

1384年(洪武17年)封武定侯。身历大小百余战,伤痕遍体,未尝以疾辞。又因宁妃是他的同胞姐妹,因而备受朱元璋恩宠,死于永乐元年(1403年)卒,追赠营国公,谥威襄。《三世家典》载郭英一生大小五百余战,总计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身被七十余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烧庆功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明朝真定之战:新一代名将初露锋芒

明朝真定之战:新一代名将初露锋芒。

1400年,真定传来战报,13万精兵战败,耿炳文、郭英退守城池,燕王朱棣率兵撤退。消息传来,朱允炆惶恐不安,难道四叔这么能打,爷爷留下来的名将都不堪一击吗?真定之战,南军13万兵马溃败:“淮西旧将”时代已经落幕,新生代的名将初露锋芒,崭露头角;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1354年,朱元璋离开濠州,前往定远招兵,身边只带24人: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被誉为“淮西二十四将”。

渡江后,又有许多淮西籍的将领前来投奔朱元璋,如常遇春、蓝玉、赵庸、邓愈、傅友德、薛显、冯胜、冯国用、王弼、邵荣、俞廷玉、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廖永忠、廖永安。同时,朱元璋也培养一帮新人,如李文忠、沐英、何文辉,等等。明朝开国,绝大多数名将出自淮西,与朱元璋是老乡关系。

朱元璋晚年,“淮西旧将”部分病逝,如徐达、常遇春、薛显、顾时、陈德、冯国用等。其余“淮西旧将”在太子朱标病逝后,大多被处死。1398年,朱元璋病逝时,还在人世的只有耿炳文、郭英。

“淮西旧将”的战斗力很强,如果朱允炆足够英明,赢得“靖难之役”也并非难事。或者,如果有一位得力的主帅,懂得谋划全局,耿炳文、郭英也大有用武之地。1400年,朱棣率兵南下,与耿炳文、郭英交战,南军一败涂地,意味着“淮西旧将”已经谢幕,淡出明初舞台。

善于防守的名将,耿炳文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即便是唐朝的张巡都要逊色三分。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争在江南厮杀,耿炳文镇守长兴十余年,大小战斗三百场,未曾失败,还俘虏张士诚20万兵马,李伯升都是他的手下败将。

陈友谅率军东征,张士诚不敢轻举妄动,主要是耿炳文守卫长兴,吴良、吴祯守卫江阴,南京的西大门安然无恙。《明史》评价:“吴良守江阴,耿炳文守长兴,而吴人不得肆其志。缔造之基,其力为多。

守卫长兴十余年,未曾战败,明朝建立后,耿炳文参与远征漠北、远征云南、远征辽东、远征陕甘、远征捕鱼儿海等战役,也是战无不胜。1397年,也就是朱元璋病逝前一年,耿炳文还镇守辽东,击败前来袭扰的蒙古骑兵。

耿炳文擅长防守,郭英则擅长冲锋陷阵,更是驾驭骑兵的名将。朱元璋评价:“唐之尉迟敬德不如过也”,说郭英很勇猛,比唐太宗李世民麾下首席猛将尉迟恭还要厉害。追随徐达、常遇春、傅友德、冯胜、邓愈作战,郭英冲锋在前,经常充当“敢死队”,从未失败。

1368年,郭英率十几个骑兵充当“敢死队”,夜袭王保保大营,然后举火为号。常遇春、傅友德乘势猛攻,4万蒙古骑兵覆没,王保保率18人逃离,明军得到数万匹战马。1381年,傅友德远征云南,郭英率兵攻打大理,从山崖上攀登,击败守军,攻克大理。后来,郭英经常追随冯胜、傅友德出征,横扫辽东。

耿炳文能防守,郭英擅长冲锋陷阵,为何在真定之战中惨败呢?抛开朱棣的军事能力不谈,耿炳文、郭英都垂垂老矣。耿炳文65岁,郭英63岁,且身体大不如前;郭英参与战斗五百场,身受七十多处伤,已经是风蚀残年,有心无力。

1400年,真定之战,耿炳文挂帅出征,郭英充当副手,建文帝出兵13万,与朱棣交战。燕王阵营,朱棣是一员“老将”,善于用兵,得到岳父徐达的真传,又追随傅友德历练,能力没得说。参与战斗的燕军将领,张玉、朱能、谭渊、丘福等人,此时名气一般,多数是“副千户”级别,即便他们有些人年纪也不小。

真定之战,是“淮西旧将”与新生代名将的一次交锋。结果,“淮西旧将”表现很糟糕,十几万兵马溃败,郭英几乎没啥表现。张玉、朱能、谭渊、丘福、王真、陈珪、张武这些“新生代”的将领,表现不俗,在名将的道路上前进。

张玉、朱能、谭渊、丘福充当前锋,从燕京一路南下,率兵攻打莫州、雄州。耿炳文派潘忠、杨松率9千兵马救援,阻止燕军攻城。潘忠、杨松自恃老将,看不起还是“副千户”的谭渊,轻敌冒进,结果惨遭失败。

谭渊,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的上级)的祖先。谭渊率一千兵马手持茭草,在水中设伏,用茭草蒙住头部,伺机出击。潘忠、杨松率兵过桥时,谭渊并未出击;潘忠、杨松过桥后,遭遇朱能、张玉截击,交战失利。

潘忠、杨松退兵,谭渊早已占据桥梁,与张玉、朱能前后夹击南军。潘忠、杨松再次战败,成为俘虏,不屈而死。耿炳文的部将张保,眼看前方战败,便投降朱棣,并告知南军的情况。朱棣乘势奔袭真定,并让张保去充当内应,吸引耿炳文率兵前来决战。

张保回营后,说燕王非常能打,并将莫州、雄州战败的情况传播开来,南军士气大受影响。耿炳文不辨虚实,又轻视燕王朱棣,便跟郭英率全部兵马渡河,13万人马列阵北岸,准备迎战。

耿炳文刚刚渡河,朱棣、张玉、朱能、丘福等人已经冲杀而来,张玉、朱能率兵绕城突袭南军侧后。南军立足未稳,突然遭受燕军袭击,朱棣亲自冲锋,结果可想而知。燕军奋勇冲杀,南军溃败,纷纷抢着进入城池,损失了3万兵马。

南军的溃败入城,燕军紧追不舍,平南手持长矛断后,连续斩杀燕军十余人,耿炳文得以保全主力。朱棣下令攻城,耿炳文坚守不出,以密集箭雨还击,并加固城池。燕军屡次进攻失败,朱棣只好撤退,回到燕京,寻机再战。

真定之战,“淮西旧将”耿炳文、郭英表现差强人意,与朱元璋时代相比,判若两人。朱棣阵营中,张玉、朱能、谭渊、丘福、王真、刘江、陈文,新一代名将脱颖而出;他们多数是“千户”级别,因“靖难之役”这舞台,成长为名将。

朱允炆虽说输掉“靖难之役”,但徐辉祖、盛庸、平安、吴杰等人表现耀眼,具备统帅的才能。可以说,“靖难之役”时,朱元璋时代的“旧将”已经落幕,新生代名将崭露头角。

郭英从靖难之役中自保,明哲保身的秘诀是什么呢?

明朝初年是政治动荡的高发时期,从洪武到永乐的近五十年间,出现了不少政治大案。

很多明朝的开国元勋都被卷入这些案子之中,功劳再大也不能善终,还连累了自己的家族。然而这些开国功臣中也有人从这些政治大案中全身而退,即便是在靖难之役中也能明哲保身,其对政治的敏感性和睿智值得后人深深的研究。

这位能从这些政治大案中脱身的开国元勋叫郭英,朱元璋大封功臣是封爵为武定侯,去世后朱棣追封为营国公,是明朝开国元勋中唯一善终的人。本章节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他能在这些案件中全身而退的秘诀是什么?

郭英投奔朱元璋很早,在朱元璋起兵时便加入其军队,和哥哥郭兴都做过朱元璋的卫士。他身材高大威猛,作战有勇有谋,擅长骑射,在明朝建立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在朱元璋大封的三十四位功臣中,郭英排名并不靠前,只是中段的位置。

在开国元勋中,他也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人物,远远比不上徐达、常遇春等名将。

他在战争中多是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军队的副将,随同徐达、常遇春、傅友德等名将南征北战,由此而取得许多战功。

可是与大多数将领不同,郭英好读书,为人忠诚谨慎,注重军队纪律,这让朱元璋非常看重。

朱元璋执政的洪武年间,各种政治大案频发,如胡惟庸案、蓝玉案等牵连了不少开国元勋。

这些骄兵悍将们不是获罪被杀、流放,就是自杀或者抄家,结局非常凄惨。就连郭英的哥哥郭兴也不例外,郭兴虽然去世得早,死后还是被牵连如胡惟庸案,最终被削爵抄家。可郭英却能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明哲保身,至建文帝时期成为硕果仅存的两位开国元勋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4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