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世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生于嘉靖五年十一月初五,卒于万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
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
人物生平
嘉靖时期
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五日,王世贞出生。
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世贞的父亲王忬上京参加会试,却因为生病回家。
嘉靖十三年(1534年),王世贞九岁作《咏凤凰》一诗 。王世贞祖母陈氏病卒。
嘉靖十四年(1535年),王世贞开始跟随塾师陆邦教(字子才,号爱溪,长洲人,嘉靖十六年举人,曾任东乡知县)学习《易经》,同时又随姜周(字佐周,曾任归德府通判)学习。
嘉靖十五年(1536年)五月二十六日(6月14日),王世贞弟王世懋出生。同年,王世贞的伯父王愔致仕。
嘉靖十七年(1538年),王世贞父亲王忬会试落榜,但名声却越来越大,拜在他门下的弟子越来越多。
嘉靖十八年(1539年),王世贞得到王守仁集,读起来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喜爱程度在“三苏”之上 。
嘉靖十九年(1540年),王世贞跟随骆居敬(字行简,山阴人)学习《易经》、《左传》、《史记》和韩愈、柳宗元文章。于是王世贞作《宝刀歌》,得到老师骆居敬赞赏。同时又跟随王材(字子难,号稚川,嘉靖二十年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学习。
嘉靖二十年(1541年),王世贞师从季德甫(字仲修,太仓州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按察使)学习《易经》。此年,王世贞父亲王忬考中进士。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王世贞考中秀才,成为太仓州州学附生,时年十七岁。王世贞与母亲一道上京师与父亲汇合,在上京的路上王世贞结识了张逊业。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王世贞得苏州知府冯汝弼(字惟良,号祐山,平湖人,嘉靖十一年进士)赏识。同年秋,王世贞与好友徐学谟(字叔明,又字子言,嘉定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撰有《归有园稿》)一同赴应天府乡试,王世贞以《易经》中应天府乡试第五十八名,主考为翰林院侍读华察和右春坊右中允闵如霖。同年底,王世贞赴京参加会试。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王世贞参加会试落榜。同年,王世贞娶妻魏氏。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王世贞的父亲出差顺道回家。弟弟王世懋生病 。王世贞的长女出生,此女后来嫁给了华叔阳(字起龙,无锡人,学士华察之子,隆庆二年进士)。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冬,王世贞作诗《丁未计偕将出门夕》后赴京再次参加会试。在途中王世贞又作诗《计偕途中四绝句》。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王世贞参加春闱,中会试第八十二名,时年二十二岁。三月三日与友人一同出游,作《水调歌头》,殿试中进士二甲第八十名,考试官为掌詹事府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孙承恩和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张治。父亲对王世贞谆谆道:士重始进,即名位当自致,毋濡迹权路。在随后的馆选庶吉士,翰林院有人指点王世贞执文于大学士夏言门下,但王世贞耻于干谒,拒绝参加本次选馆 。四月,王世贞隶大理寺左寺。八月,王世贞的外祖父郁遵病卒。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秋,王世贞与李攀龙、李孔阳、谢榛赏月论诗。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二月,王世贞的好友王宗沐出任广西学政,他作序相赠。
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月,通州都察院公廨失火,王世贞的父亲王忬被罚俸三个月。秋,王世贞升为刑部员外郎。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正月,父亲王忬出抚山东,李攀龙作诗相送。王世贞的爱子果祥早夭,悲痛不绝。七月,王世贞以刑部员外郎出使案决庐州、扬州、凤阳、淮安四地。王世贞先后娶妾李氏、高氏。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月,父亲王忬巡抚海防事宜。王世贞启程赴京师,迁升为刑部郎中。王世贞妹王氏嫁太学生张希九。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六月,王世贞的父亲王忬改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十一月,父亲王忬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王世贞长子王士骐出生。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王世贞的父亲王忬进兵部左侍郎,总督蓟辽、保定。秋,王世贞弟王世懋乡试落榜。十二月,王世贞受命察北直隶狱事。王世贞被推为督学副使,但被严嵩所阻止。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正月,王世贞出京巡察狱事。八月,王世贞到顺德府察狱事,过访李攀龙。王世贞巡察狱事作《大狱招拟小序》。十月,升山东按察司副使,兵备青州。十二月,妾李氏生一女。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立春,王世贞抵达山东,受命开始募兵,目睹了兵防慵懒,王世贞深感忧愁,并思考如何强军。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二月,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在辽东大胜,斩首一百七十二级,得荫一子为国子生。五月,王世贞的一个女儿夭亡。六月,王世贞的儿子荣寿夭折。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正月,王世贞访李攀龙,与之谈诗论文。三月,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中进士。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因滦河战事失利下狱。七月,王世贞上疏请退。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月一日,王世贞的父亲王忬被杀,李攀龙、戚继光、王材、方弘静写挽诗。王世贞与弟弟王世懋扶父棺丧归。十一月二十七日,王世贞扶父丧抵家。十二月五日,王世贞的妹妹王氏病故。
嘉靖四十年(1561年)正月,王世贞往妹婿张希九家吊唁亡妹。归有光为王世贞之父作祭文。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来吊唁王世贞亡父,王世贞结识戚继光。同年除服。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王世贞长女出嫁华叔阳。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秋,王世贞生病,感人生了无生趣。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五月,王世贞大病,八月,小愈。王世贞嫁给华叔阳的女儿去世。王世贞次子王士骕出生 。
隆庆时期
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王世贞与弟王世懋上京为父亲申冤。八月,隆庆帝下诏为王世贞父亲王忬平反。
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汪道昆来访,戚继光以宝剑相赠,王世贞遂作《宝剑歌》。五月十八日,王世贞具疏请求致仕,朝廷不允。六月二十七日,王世贞接到吏部答复,促其上任。到达京口,王世贞再次上书请辞。除夕,王世贞得到吏部迁升其为浙江左参政的任命。
隆庆三年(1569年)正月,王世贞赴浙江参政之任。四月,王世贞履任,开始裁撤贪吏,对巨富不仁之人进行打击。十月九日,王世贞葬父。十二月,王世贞得到转任山西提刑按察司按察使的任命,他作诗自嘲。弟王世懋升礼部制司署员外郎事主事。王世贞三子王士骏出生。
隆庆四年(1570年)正月初一,王世贞作诗感怀,有白首之叹。二月,王世贞行至常熟,忽然生病,当时他的母亲郁氏正在送他弟弟王世懋赴任礼部仪制曹郎,见王世贞生病,心情惶恐不安,强留王世贞就医。王世贞上疏求致仕,然未获允许,此时王世贞的母亲郁氏已患脾疾。六月,王世贞赴山西按察使任,到达时已经逾期。八月,王世贞监试山西乡试。十月,王世贞监试山西武举乡试。王世贞得知妾室病亡,同时知道母亲病重消息,上疏告假。王世贞到达泽州时,获知母亲郁氏讣告,连夜急奔回家。
隆庆五年(1571年)五月望日,王世贞的《尺牍清裁》一书增至六十卷,并作序 。
万历时期
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王世贞接到湖广按察使任命,六月七日赴任。九月,王世贞接到改任广西右布政使的任命,感到行止无定,于是上疏请求致仕。十月,王世贞监试湖广武举乡试。十一月,到达广西。
万历二年(1574年)三月,王世贞抵京。九月,被任命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督抚郧阳。
万历三年(1575年)正月十五日,王世贞到达郧阳。四月,王世贞上疏请撤荆州府二卫班军远戍者半数,以防卫本府,并商军饷事宜。五月,地震,王世贞上《地震疏》。六月,王世贞上疏请为已故南京兵部尚书原为补谥号,朝廷不许。十月,王世贞听说谢榛故去,写诗挽之。
万历四年(1576年)五月,王世贞上《议处本镇军饷以资边用改添实力以固地方疏》申言兵饷事宜。张居正妻弟王生欺辱江陵知县,王世贞奏请严惩不贷,并致书张居正。张居正心怀不满,二人产生嫌隙。六月,张居正迁王世贞为南京大理寺卿。秋,湖广乡试,作《湖广乡试录后序》。九月,张居正指使吏部夺王世贞俸禄。十月,张居正指使刑科都给事中弹劾王世贞,使王世贞回籍听用。
万历五年(1577年)九月,王世贞结识胡应麟,二人相见恨晚。
万历六年(1578年)八月,朝廷起用王世贞为应天府尹,王世贞上疏请致仕。十月,王世贞还没赴任。南京兵科给事中王良心,福建道御史王许之弹劾王世贞,又被朝廷下令回籍听用,王世贞上疏申辩。
万历七年(1579年)正月,王世贞病愈。王世贞羡慕王锡爵之女王焘贞所为仙道事,有意求仙问道。
万历八年(1580年)二月,王世贞造访王锡爵,谢其女儿王焘贞,决心崇道。四月二日,始拜王焘贞为师。七月,患疟疾,精神委顿。九月,王世贞为王焘贞羽化事奔忙,初九,侍王焘贞羽化,为其作传。十一月初二,王世贞为王焘贞移神龛,迁入昙阳观,与自己的妻儿日渐疏远。
万历九年(1581年)六月,王世贞、王锡爵因为王焘贞羽化事被弹劾。
万历十年(1582年)八月,王世贞长子王士骐中应天乡试第一名解元,王世贞作诗相勉。
万历十一年(1583年)闰二月,王世贞病重,药饵不离口。六月,病痞。七月,病脾。八月,略有起色。
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世贞被任命为应天府府尹,上疏请致仕。二月,王世贞升南京刑部右侍郎,称病请辞。
万历十三年(1585年),王世贞与儿子在屋后花架下饮红酒。九月,戚继光被解职,来访王世贞。
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五日,王世贞、王世懋与子孙十人饮酒赋诗。
万历十五年(1587年)二月,礼部以王世贞的父亲“破虏平倭,功业可纪”,为其请旌。四月,妻子魏氏中风。十一月五日,王世贞被推荐为南京兵部右侍郎,上疏请致仕。
万历十六年(1588年)二月十三日,王世贞赴任,瞻顾家冢,拜辞王焘贞庐。三月,王世贞履任,事务繁多,寝食难安。闰六月十四日,王世贞弟王世懋卒,王世贞写诗哭亡弟。十一月,上《为申饬部规及时务少有献给纳以效裨补疏》,称病请辞。
万历十七年(1589年)三月,王世贞上书请辞,不允。王世贞长子王士骐中进士。六月二日,王世贞三年考满,北上报政,途中得知自己升任南京刑部尚书,患腹泻之疾,左目视力不清。八月,王世贞赴南京刑部上任。九月九日,南京广西道监察御史黄仕荣论劾王世贞。十月,王世贞上疏辩考察事,请求罢免自己,朝廷不允。十一月,王世贞再次上疏求辞,这时他的右目已经失明。
万历十八年(1590年)正月,王世贞以病求辞,朝廷不允。为李时珍《本草纲目》作序。三月,再度上疏恳辞,回复准其回家调理。十一月二十七日,王世贞病卒,年六十五。
王世贞·登太白楼①
昔闻李供奉②,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③,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④,明月天门⑤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⑥济水⑦流。
【注释】
①太白楼:在今山东济宁。济宁,唐为任城,李白曾客居于此。因唐朝沈光的《李白酒楼记》闻名于世。后世增修,历代名流多有题咏。
②李供奉:即李白。语出《新唐书·李白传》:“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③垂顾:光顾,屈尊光临。
④曙:黎明色。
⑤天门:星名。此指天空。
⑥潺湲(chán yuán):水缓缓流动之态。
⑦济水:古水名,源出河南王屋山,东北流经曹卫齐鲁之地入海,下游后为黄河所占,今不存。济宁为古济水流经地域,金代为济州治所,故由此得名。
赏析
王世贞(公元1526年—公元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出身名门“太仓王氏”家族。明代文学家、史学家。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后七子”领袖之一。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又为青州兵备副使。先后得罪权相严嵩、张居正,多被劾罢。居正殁后,起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擢南京刑部尚书,以疾辞归。身后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倡导文学复古运动,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后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登临太白楼,想起当年李白登楼醉饮的豪放之态,从此太白楼便名满天下。畅想古今,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无限追慕之情。白云苍茫,海天一色,明月秋风,何其壮阔!然而胜景依旧,人去楼空,阅尽古今,再无来者。楼下济水还在一如既往地流淌着。诗人触景生情,用真挚委婉之言,抒发了高士难求的感慨。全诗虚实相生,融会古今,感情蕴藉,意境深远。
王世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卒于明朝万历年间。王世贞是位著名的文学巨匠,在诗作、文学、书法、戏曲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王世贞作品
王世贞出身在一个官宦之家,家境良好的王世贞,从小都有一个优渥的学习环境。并且受到长辈们在文学方面的熏陶,王世贞在文学方面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见地。王世贞18岁时参加乡试,就中了举人。在他22岁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获得了进士,得以入朝为官。后来,王世贞因为反对张居正,而遭到罢官。张居正去世之后,王世贞后来又被任用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王世贞一生的伟大成就除了文学领域,还有诗作。《登太白楼》就是王世贞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王世贞在登上太白楼之后,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时候,心中也有几分伤感之情。在这首《太白楼》中,第和尾联描写了壮观的景色,这两句中,用了白云、海色、曙光、水流等意象,勾勒出了一幅登高望远的情景,然后进一步借以抒情,感概时间如同东流水,时代在变化,万事万物都已是千帆过境的场面,内心不免有几分悲凉、伤感之情。王世贞的这首《登太白楼》吟唱了一曲怀古之歌,借此时此景抒发了作者悲凉伤感之情。
除此之外,王世贞在的七言律诗,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将景色和意象进行串联的描写,并且字里行间有押韵之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不失为佳作的典范。
王世贞书法
王世贞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大文豪,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除此之外,王世贞擅长的领域也有很多,书法就是王世贞的擅长的领域之一。
王世贞作品
王世贞出身于一个官宦之家,从小便拥有良好的教育,加上长辈对王世贞在文学等各个领域的潜移默化,加上自己的艺术天分,所以,王世贞在很多方面表现的都很出色。
王世贞在书法方面很喜欢文征明的书法,甚至于爱屋及乌,也很喜欢文征明弟子的书法。王世贞认文征明的书法作品有“拙”的美感,而且笔端有力,写出来的作品流畅之中带有遒劲之美,所以对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很是推崇。王世贞自己的书法作品不多,但是因为自己有所爱好,有时也会进行创作。
除此之外,王世贞也是位书法鉴赏家,对书法的鉴赏,应该来源于父亲对他的熏陶。王世贞的父亲名叫王忬,也是一位官员。相传,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得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严嵩听说后,便前去问王忬索要。王忬没有办法,找来画匠画了一幅假的《清明上河图》拿去给严嵩。后来,有人告诉严嵩说,王忬给他的这幅画是假的,严嵩知道后非常生气,便想了一个方法加害了王忬。由于父亲很喜欢书法作品的鉴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王世贞对书法作品的欣赏,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后来,王世贞和很多书法家都有交往,他还著有《王氏书苑》、《画苑》等书籍,在这些著作中,总结了自己对书画作品的评价标准和理论化的体系。
王世贞登太白楼
王世贞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后七子"之一。王世贞一生写了很多著作,他的作品至今仍在流传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觚不觚录》等。
太白楼欣赏
王世贞个人非常崇拜唐代诗人李白,李白曾经作了一首诗《登鹳雀楼》,将黄河浩浩汤汤的场景描写的一场宏伟壮观。后来,王世贞作了一首《等太白楼》用来缅怀李白,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王世贞《登太白楼》一诗的内容是: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王世贞的这首诗作收录于《弇山堂别集》中,王世贞在登上太白楼后,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时候,心中也有几分伤感之情。在这首《太白楼》中,第和尾联描写了壮观的景色,这两句中,用了白云、海色、曙光、水流等意象,勾勒出了一幅登高望远的情景,然后进一步借以抒情,感概时间如同东流水,时代在变化,万事万物都已是千帆过境的场面,内心不免有几分悲凉、伤感之情。王世贞的这首《登太白楼》吟唱了一曲怀古之歌,借此时此景抒发了作者心中矛盾、复杂、悲凉伤感之情。
王世贞出生于明代嘉靖年间,卒于明代万历年间。而在明代中后期之后,明朝的日益衰败,王世贞这首诗歌,也是在感慨当下,体现出王世贞忧国忧民的情怀。
1. 《王世贞》的文言文翻译 翻译: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
右都御史王忬之子。世贞禀性聪明,读书看过一遍,终身都不会忘记。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方十九岁便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爱好诗文,秉承前辈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文学主张,名声日高。
在刑部任职,升为员外郎、郎中。有个姓阎的奸人犯法,逃匿于锦衣卫都督陆炳家中,被世贞搜出,陆炳仗严嵩之势去说情,世贞不肯徇情枉法。
杨继盛(因奏劾严嵩十大罪状)被诬告下狱,世贞为他送汤送药,代其妻子写状申冤。继盛冤死,又给他安葬。
严嵩恨世贞入骨。吏部两次准备提拔世贞为提学,(都因严嵩阻止)而没能得到任用,后被贬为青州兵备副使。
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在抵御外敌时误中敌计)致使泺河失守,被严嵩罗织罪名而身陷大牢,等待处决。王世贞去职离官,奔赴京城,和弟弟世懋跪倒在严嵩门前,痛哭流涕,请求严嵩宽恕。
严嵩暗地里维持着王忬死刑原判,却常常以谎言宽慰王氏兄弟。两兄弟每天身穿囚服(代父之罪的意思)跪在路旁,拦阻达官显贵的车马,磕头哀求,请求他们仗言搭救。
达官显贵畏惧严嵩的权势,不敢替王忬辩解,王忬最终在西市(明清时北京处决死囚的刑场,在今菜市口)被处决。兄弟俩哀痛欲绝,办理完父亲的丧事回来,三年吃素,也不入里屋就寝。
守孝期满,还穿戴着粗布麻衣,也从不参加别人的宴会。隆庆元年(1567)八月,兄弟二人上朝为父申冤,直言父亲王忬是被奸人严嵩构陷。
最后,在大学士徐阶的帮助下,父亲的冤案得以昭雪,王忬的官职爵位也得以恢复。江陵人张居正当朝为相,因世贞和自己是同榜考中者,曾有意提拔世贞,而世贞却对张居正不太亲近依附。
荆州发生地震,世贞引西汉人京房的卜辞说,地震是因为臣权过重,致使大地不安,借此以规劝张居正。张居正对世贞积怨难平,恰逢世贞调任南京大理寺卿,被给事中杨节弹劾,就趁机以皇上的名义罢了世贞的官职。
后起用任应天府尹,又被劾而罢。直到张居正死后,世贞才起用为南京刑部右侍郎,但称病不赴任。
许久以后,因其好友王锡爵执政,才出任南京兵部右侍郎。等到世贞被提拔为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说他曾多次被弹劾,不应享正三品爵位。
世贞再三称病辞官,于万历二十一年病卒。世贞与李攀龙交替为文坛盟主,攀龙死后,世贞独主文坛二十年,其才最高,地位最显赫,名扬四海。
当时士大夫、山人、骚人墨客、和尚、道士纷纷出入于门下,凡受他片言只语赞誉过的人,其名声立即提高。他认为文章一定效法西汉,诗歌则须以盛唐为楷模,唐大历以后的书,太重于词藻,不要去读。
晚年,批评他的人渐多,拜访他的人渐少。病重期间,刘凤去望他,见他还在玩味苏轼的著作。
2.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的全文翻译 译文: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道他。
但是,我却不敢苟同。秦国用十五座城的空名,来欺骗赵国,并且勒索它的和氏璧。
这时说它要骗取璧是实情,但不是想要借此窥视赵国。赵国如果知道了这个实情就不给它,不知道这个实情就给它。
知道了这个实情而害怕秦国而给它,知道这个实情而不害怕秦国就不给它。这只要两句话就解决了,怎么能够既害怕秦国又去激怒秦国呢? 况且,秦国想得到这块璧,赵国不给它,双方本来都没有什么曲直是非。
赵国交出璧而秦国不给城池,秦国就理亏了。秦国给了城池,而赵国却拿回了璧,就是赵国理亏了。
要想使秦国理亏,不如就放弃璧。害怕丢掉璧,就不如不给它。
秦王既然按照地图给了城池,又设九宾的隆重礼仪,斋戒之后才来接受璧,那种形势是不得不给城池的。 如果秦王接受了璧而不给城池,蔺相如就可以上前质问他:“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池的,这块璧不是赵国的吗?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国的宝物。
现在假使大王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座城中的百姓都会深恨大王,说把我们像小草一样抛弃了。大王不给城池,而骗夺了赵国的璧,因为一块璧的缘故,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用,我请求死在这里,来表明大王的失信。”
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璧。但是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人怀揣着璧逃走而把秦国处在理直的一方呢?那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断绝关系。
假如秦王发怒,在街市上杀掉蔺相如,派武安君率领十万大军进逼邯郸,追问璧的下落和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就可以使相如灭族,再次获胜而璧最终还是要落到秦国手里。 因此我认为,蔺相如能保全这块璧,那是上天的保佑。
至于他在渑池以强硬的态度对付秦国,在国内以谦和的姿态对待廉颇,那是策略上越来越高明了。所以说赵国之所以能得以保全,的确是上天在偏袒它啊!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是明代王世贞所作的一篇史论。
原文: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王世贞作为明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不盲从古人,常常见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善察疑似之迹。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针对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一史事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感喟针砭,令读者重又反思这一经典故事背后的合理性。 作品赏析 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人,赵惠文王得到稀有美玉和氏璧,秦昭王诈以十五座城相交换,赵王于是令蔺相如奉璧入秦,见秦王无意兑现诺言,终不辱使命而完璧归赵。
文章始以“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即表示了异议,然后以分析秦、赵时势入手,指出赵国有诸多失策之处,而蔺相如完璧归赵实为“天固曲全之哉”。王世贞此论,言辞咄咄,非纯为凿空之谈。
文章第一段,作者力排众说,对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未敢以为信也”。开门见山,毫无遮拦。
接着分述其观点,展开全文。作者跳出前人只见个人不见大局的窠臼,正本寻源,一新读者耳目。
文章第三段,作者以“得”与“畏”为前提错综组合成四个判断,包罗了赵国的一切可能情况,令人信服地得出了所谓“两言决耳”的必然性结论——“予”或是“弗予”。 第三段中作者为蔺相如拟设了一段对秦王的言辞,其所以有力,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以城易璧 *** 怨,不予城而欺赵则失信于天下这样的二难推理。
秦王要摆脱这种两难的困境就只有“返璧”这唯一的出路。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为了不使读者生疑,作者便用归结于天的说法,含蓄地表示虽然完璧归赵了,可是也不能说明蔺相如的做法正确,恶果没有产生,只是事出偶然罢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4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