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袁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袁绍在官渡之战时,为什么昏招频出?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袁曹两家的决战,一触即发。
结果是什么,我们都了解,袁绍最后是大败。两年后病死,他的两个儿子互相进攻,最后被曹操击破,然后逃到外地后被杀。本来大好的前景最后落得个全族灭亡的地步。
那么,其实在战争之初,袁绍的实力,是远远要高于曹操的,谋士和曹操手下的人敢不差。兵也多,粮也多,袁绍自己在河北百姓中的名声,可谓百姓百姓敬仰、士人拥戴。
反观曹操这边,虽然四处征战,地盘没少占,但是衣带诏事件爆发,内部起火了。还有就是,曹操地处中原,南有刘表,孙坚,东有刘备,西有马腾,北有袁绍。可谓四战之地。地形对自己极为不利。
一边是天时、地利、人和啥都占了。一边是啥也没占,结果,就这么巧,最后胜利的天平,偏偏就转向了曹操。这是为什么呢?袁绍主要是犯了以下的几个错误!
第一大错,整个官渡之战的起兵理由和目标上,袁绍一直非常犹豫,以至于无数次决断失误
有人说,既然犹豫,你别发动战争啊?
不,袁绍他还嫉妒曹操取得的成绩,嫉妒曹操获得的地盘。
就在公元199年,三月份袁绍灭掉公孙瓒一统河北,四月份曹操就夺取河内,六月份又逼死袁术,袁术可是袁绍的弟弟,但曹操毫不顾忌,甚至还敢挑战袁绍。现在曹操正挟天子令,征伐到了大量的地盘。
而袁绍,正享受着百姓敬仰、士人拥戴、外族和亲、兵强马壮,连传国玉玺都快到手的美好氛围,仿佛坐拥河北,天下尽在掌握的雄心勃勃,却总是被曹操泼冷水。袁绍不能忍,必须出兵灭掉曹操。
但袁绍就想了,自己出的理由是啥呢?把曹操说成是奸臣,然后清君侧吗?不太好!
为什么呢?
1、他其实并不想接汉帝刘协,他只想做一个独立的诸侯,或者,更进一步,万一一统了天下,自己当个天子也不错。从他组织反董卓联军就能看出来。他组织了反董联军,并自任盟主,然后借机搞到了自己的一支大军,有了自己一个创业团队。反董联军虽然后来在反董卓过程中失败了,但袁绍却获得最大,他顺利的成了制霸北方的大诸侯,并且一度有希望冲击天子宝座。这个时候,他当然不希望皇帝来到身边。
2,袁绍总觉得,刘协会把他认为是仇人,万一刘协到了自己身边,那刘协一定会杀了自己。
当年董桌刚到洛阳,想要废刘辩,立刘协,袁绍就不同意。这不就得罪刘协一回吗?后来,董卓把持朝政,自己又组织反董卓联盟,当时,刘协还在董卓手里,他也没管没顾,直接就带着人向董卓开战了,如果董卓起杀心,那就有可能弄死刘协啊。又差点害死刘协,这等于自己之前是一次又一次的得罪刘协。万一刘协到了自己身边,那刘协还不得报仇。
3,袁绍完全没想好,万一刘协来了,自己该如何控制刘协为已所用
早在刘协从长安往洛阳跑的时候,袁绍召集谋臣讨论要不要接天子的时侯,谋臣对袁绍说,皇帝万一来了,今天一个政令,明天一个训示,你听不听?你听了,还有没有自主权了。你现在打下的一片基业,不就又转手送还给大汉朝廷了吗?袁绍当时想了想,还是算了吧,于是后来结果我们都了解了,曹操接到了刘协。
要了解,控制天子,这可是高风险的事情啊,一不小心,自己就会送命。我们都了解曹操是挟天子令诸侯(正式的说法是挟天子令不臣),但其实开始的时候,曹操自己也没控制好怎么去挟天子令不臣。也就是在那一年(公元200年),在许都,衣带诏事件爆出,汉天子刘协不甘当傀儡,竟然想要悄悄的给老丈人董承下了个衣带诏,要求杀掉曹操,这可把曹操吓出一身冷汗。
尽管曹操及时的诛杀掉了董承,杀掉了董贵妃,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派给刘协当皇妃,以便监视刘协。但一想起这样的事情来,曹操还是后背直发凉。
这就很是说明,汉天子刘协并不是那么好控制的。甚至过了10年后,曹操的权力更进一步的加大,还仍然发生了伏皇后想要安排自己的父亲伏完杀曹操的事情。
曹操尚且如此,对于袁绍来说。这种事情,想想就头疼啊。
4,袁绍即害怕打败曹操,获得刘协,也害怕中间不小心弄死刘协。
袁绍在这时即害怕自已这边的士兵攻的猛了,一不小心把皇帝弄死了,让自己背一个弑君的名声,也害怕万一把皇帝弄到了自己的身边。结果皇帝又来谋算自己。
所以,他在整个的战争过程中,袁绍一直打的是非常被动。尤其对于大家建议的偷袭许都,更是迟迟不敢下决心。
心有不甘想打曹操,又担心打赢了咋弄?这种思想左右下,怎么可能赢呢?
第二大错,袁绍在嗣子选择过程中犯的错误
乍一看,嗣子选择的选择好像和这个战争没啥关系。并且,后来,袁绍死了,是审配,逢纪矫诏立袁尚为嗣的。好像和袁绍没关系。
但是,这个事,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其实发现,这就是袁绍的本意。
袁绍生前,多次公开表示,自己喜欢袁尚。虽然生产没有明说要让他继嗣,但是却在不停的培养袁尚。
最最让人费解的就是,官渡之战的前期。曹操抽空,率兵东征,干了刘备一把。
刘备刚开始派人去向袁绍求救,袁绍却说自己的小儿子生病了,没法去。结果,刘备孤军被曹操打败。
按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袁绍当时是在和曹操打仗,救下刘备,就算不正面救,发兵抄下曹操的后路,也是不错的啊。
但是袁绍没有,很多人想不明白。但当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想。袁绍其实是在等机会培养他的小儿子,从这个角度上来考虑,就会觉得很正常了。
袁绍喜欢小儿子,但小儿子没有军功,怎么能立嗣?
他为了这个,必须得带着儿子历练,以便攒下足够的资历,将来能接班。
现在小儿子生病,带着历练的机会没有。那我还出个什么兵啊?
正是由于袁绍的这种私心,导致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又一次的失去主动的机会。
到了他死后,这种私心,还导致他的儿子们最后互相攻伐,然后被曹操各个击破。以至于家族灭亡。
第三个错误,袁绍过于高估自己的影响力,还错误的低估了自己身边人的忠诚度
在官渡之战前期,由于袁绍实力非常强大,所以,曹操这边的很多人,都是一面假装心向曹操,另一面偷偷写信给袁绍讨好。
这让袁绍的的自信心极度膨胀。真的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你看,这不我还没打过去呢,曹操那边的人就开始投降了。
他自信的认为对面的人都想着往我这边跑了,那我这边的人,难道还会傻到想着往曹操那边跑吗?不可能!
谁了解,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极度自信,根本就对自己内部可能发生的背叛毫无防范。
于是, 得不到信任和重用的许攸,就这样偷偷跑到了曹操的阵营。并且给曹操提供了关键的情报信息。于是曹操果断出击,一举击破乌巢,断了袁绍的粮草。进而一股作气,打败了袁绍。
官渡之战以后,中国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北部中国基本上是姓曹的了。
而袁绍,则因为自己的种种决策失误,则很快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析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袁绍,字本初,其家族背景显赫,四世三公,均是位高权重的人物。袁绍在十八路诸侯征董卓时,曾是大家公推的盟主。在后来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局面下,袁绍击败了孔融、公孙瓒等诸侯,逐渐拥有冀、青、幽、并四州的领土,成为雄居北方、实力最强的诸侯。他自恃地广人众,兵多粮足,想在官渡一举歼灭曹操集团,从而占领当时的首都许昌,称霸天下。但经过近乎两个月的激战,所带去的几十万人马被杀得只剩下八百余骑,狼狈逃回他的老巢冀州、兵精粮足、实力强大、不可一世的袁绍集团为什么会败在兵力不足、而且军中缺粮的曹操集团的手下?我认为,袁绍兵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袁绍不善于用人。
这个尽起冀、青、幽、并四大州兵马,拥有七十万大军的兴兵征讨曹操的袁绍,手下本来有许多有本领、有能耐的勇将,比如张郃就是一个武艺精纯、身怀绝技,能独当一面的猛将,但他不用张郃来守屯粮的乌巢,却将一个嗜酒如命的淳于琼派到了这个极其重要的岗位上,怎能不误事。
其次,袁绍不用良才,更不采纳良谋,怎能不失败,怎能不众叛亲离。
田丰、沮授这些有谋略的忠义之士要么被贬,要么获罪;还有张郃、高览这些勇将由于不被重用,一个个离他而去投到曹营。实力派谋臣许攸在关键时候(截获曹军情报后)向袁绍献上的妙计不被采纳,反倒遭到袁绍一通大骂,后来许攸投降了曹操,给曹操带去了袁军的一些重要的军事机密情报,促成了曹军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计划,使这场战役出现了重大的转机,从而一举扭转了战局,使曹操这一弱势军事集团转败为胜。
本来有许多好的谋士,大部分都不被任用,只剩下审配和郭图。在官渡之战的开始和相持阶段,审配还出了几个好主意,比如他曾建议堆筑土山、打地道打击敌人,使得曹兵寸步难行、防不胜防,还说得过去。至于这个郭图,我看纯粹是纸上谈兵的主儿,他拘泥不化,生搬硬套什么“围魏救赵”的经典之计,遭到了大败,他看到自己的过失害怕获罪,于是又玩起了阴谋诡计,不仅在袁绍和将领(张郃、高览)之间拨弄是非,而且反复无常、阴险狡诈,实为一个卑鄙小人!袁绍用的是这样的小人和庸才,他怎能战胜曹操?!可怜这个满腹经纶的沮授了!战争刚刚开始,他就献了一个良谋,希望搞持久战,以消耗对方的粮草然后取胜!但这不符合急于求胜、气势汹汹的袁绍的心理,袁绍带着那么多的精兵强将就是想一举歼灭曹军、攻克许昌的,因此他认为沮授的良策是“慢我军心”是可想而知的。沮授因这一次献计而获罪,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军中。但这个可怜而忠义的沮授还是能以大局为重,他在被拘禁的牢笼里尚且时时关注两军的战况,当他夜观天象发现“忽见太白逆行,侵犯牛、斗之分(意即贼兵劫掠之害)”,于是他冒死向已醉卧的愚蠢的袁绍进谏:“乌巢屯粮之所,不可不提备。宜速遣精兵猛将,于间道山路巡哨,免为曹操所算。”言说乌巢粮草的重要性和保护粮草的重要意义。可惜袁绍不仅没有采纳他的合理化意见,反而将他大骂了一顿,而且还丧心病狂地以“玩忽职守”的罪名斩了监押沮授的兵士。
最后,袁绍不善于用兵,多疑而优柔寡断,不会抓住有利战机,以致白白坐失良机。
当两军在官渡相持了近乎两个月的时间后,谋士许攸忽然截获了曹操军粮告竭的重要军事情报,于是他向袁绍献计说:“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审时度势,这是那么厉害的妙计啊,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当时袁绍采纳了许攸的这一计策,我看历史将会重写,那时统一北方的将是袁绍而不是曹操了
但这个骄傲、多疑而又愚蠢的袁绍,就在这个关键时候,不仅没有采纳谋臣许攸的妙计,反倒将许攸这个很有实力的谋臣拱手相送给敌人。还不仅仅如此,这个被骂出去的谋臣许攸还带走了袁绍的若干军事机密。许攸后来告诉了曹操嗜酒无备的将军淳于琼守把袁绍的军粮库乌巢(绝密情报),曹操当机立断,立即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行动,完全烧毁了袁绍大军的储备粮仓,兵无粮自乱。你说袁绍愚蠢不愚蠢?袁绍怎能不失败呢?这是怎样的战役啊?
后来袁绍的谋臣许攸投降曹操后,向曹操和盘托出他曾向原来的主子袁绍献的计策,曹操听后大惊,几乎被惊出了一身冷汗说:“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可见许攸的计策是多么得厉害,但就是这个良策却被愚蠢而蛮横的袁绍说成是:“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
这个看似庞然大物的袁统帅啊!真是好谋无断、色厉内荏的草包,就这样,白白丧失了一个置曹操于死地的大好时机,他怎能不失败。
曹操为什么能大获全胜?
袁绍所欠缺的,正是曹操所拥有的。正是袁绍的缺点和失误成就了曹操的胜利!曹操会用人、知人善任、善于笼络人才,而且办事当机立断,敢于毫不犹豫地采纳谋臣的良谋,他能不胜利吗?
曹操能成功统一北方,确实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从起兵开始,曹操的资本在北方列强中就不算是最好的,他费尽心思才得到兖州,可很快就在和吕布这些人的战争中受到严重的损耗,他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创业,去投奔袁绍做个普通的臣子。
那时北方形势最好、实力最强大的是袁绍,曹操之前是依附着他才发展起来的,袁绍的资本非常好,他们袁家四世三公,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袁绍并非是家族里面的嫡子。他后来也没有能继承家族的淮南等地,和自己的弟弟袁术比起来,由于身份的差异,他资本要差一些。后来他连续夺取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军阀,这完全是靠着他的能力。早期他当朝与董卓对抗,自己后来又成为讨伐董卓联军的首领,能做到这点是非常厉害,可袁绍这么强大,为何他会输给当初跟着自己发展的小弟曹操呢?
其实袁绍的失败,是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官渡之战被认为是改变两家命运的一战,从此战之后,袁绍的力量被大幅度削弱,曹操开始掌握主动权,可我认为,官渡之战其实并没有真正改变两家的势力,这一战对曹操的损耗也非常大,当初他与袁绍僵持在官渡,袁绍的军队无法突破曹军的防线,可曹操同样是无法发动反击,袁绍的资本那么雄厚,曹操只能是咬着牙和他去拼,后来袁绍败退,主力受到很大损失,曹操这边也元气大伤,双方都无力再战。
那时袁绍他的形势并不是十分的糟糕,首先他当初起兵讨伐董卓,让他赢得天下人的心。他当时为了对抗董卓维护汉室,导致自己家族遭到杀戮,各路豪杰都依附他,愿意为他报仇。根据《后汉书》记载:“是时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
那么在全盛时期袁绍到底有多强大呢?在官渡战前,根据《三国志》记载:“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拥有四州地盘,掌握数十万的军队,就算是经历一战的失败,袁绍的势力也依旧是天下最强的。
袁氏最终失败,我认为有两个主要的因素。首先一点,袁绍这个人是一个不错的领导,可他不是干大事的人。当初袁绍一心为国,甚至愿意为朝廷冒着生命危险与董卓对峙,可他后来就失去这种狠心,他扶持曹操想帮助自己牵制袁术,在他们联合灭掉袁术的时候,袁绍就应该明白,曹操对自己是大患。可袁绍在大事上显得有些过于犹豫,但这些大事都不会影响他的势力发展。
还有就是在继承人问题上他没有处理好,导致他的失败,袁绍在战败之后很快就去世。他的继承人却在他死后出现问题,根据《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及绍薨,众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害,遂矫绍遗命,奉尚为嗣。”
从这处记载,我们能看出袁绍之前就没有想过要立谁为继承人,也没有做好准备。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袁绍明显不如曹操,曹操后来也面临过这个问题,曹丕曹植双方争夺储君,并且各自都有一派,他们的手下人都为了要让他们成为储君而明争暗斗,曹操一开始放任他们去争,可当他明确要立曹丕,就先后杀掉杨修这些支持曹植的人,转而全力扶持曹丕的势力。
袁绍就不一样,由于他在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导致他死后袁氏立马分裂,他的几个儿子各自为战,先在内部自相残杀,袁氏的精锐就这样损耗在内斗中,曹操则是抓住这个机会,成功就各个击破袁家的
人,而袁绍的几个儿子甚至有人要联合曹操去帮助自己夺位。曹袁俩人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不同,导致他们两边势力不同的结局,曹操自己都说,要不是袁绍的这几个儿子相互残杀,否则他是不会有这个机会的。
另外一个因素,是袁绍自己的心态发生变化,用现在的话来说,袁绍的抗压能力太差,使得自己失去反败为胜的可能。在官渡失败后,袁绍仍然有着优势,可他一直没有走出失败的阴影,战败后冀州等地出现众多的反叛者,袁绍靠着自己的能力先后平定动乱,让河北等地安定下来,他完全可以整军再战,相比之下,曹操在中前期经受一系列的失败,他多次差点在战场上送命,可他仍然没有放弃,越挫越勇,这才让他成为最后的赢家。
袁绍在前期遭受过一些挫折,不过他总体发展是非常顺利的,从当初离开朝廷去对抗董卓,随后夺取冀州等地,打败公孙瓒这些势力,袁绍并没有受到太大的考验,很快就发展到自己的巅峰。当初他做的这些事情,给自己争取众多的好名声,自然朝中的不少人都愿意来帮助他,再加上袁家在天下有着非常大的号召力,他自然就能得到北地士族的支持,这就使得袁绍的势力快速成为北方最强,发展这么顺利,袁绍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失败,这使得他承受不了太大的失败。
不得不说,袁绍真的是由于自己的心态才最终失败,在他死后,河北等地的老百姓都非常伤心,这就能看出袁绍他的统治还是非常成功的,《三国志》中用“袁氏素有德政”来形容他们在北方的统治。从这能看出,之前袁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统一全国的人不是没有原因的,他能行德政,可惜一个在乱世里面要想成功的人,必然是最狠的人,只有足够狠辣,果断,才能在险恶的世道里面活下去,曹操是那个更狠的人,而袁绍不够狠,这才让他最终失败,或许要不是曹操以弱胜强,天下也许不会一直处在乱世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3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崇祯皇帝吊死的树为何拴铁链
下一篇: 古代皇帝的卧室为何往往很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