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又是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环境意识,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古已有之。
随着科技和工业越来越快速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令我们非常重视的就是对于我们周围环境的破坏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和规定,来保护人类周围的环境,其实在古代,我们古人的环保意识非常的超前,就已经有了很多法律法规来规定,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其中一些的措施里面特别的先进,就是现在让我们看到都让我们现代人汗颜。在我们国家的古代,就已经有了专门督查环境的部门。
而且对于相关的一些行为,也做出了非常详细和严格的规定,比如说百姓如果不植树,那么你去世之后,连用棺椁的机会都没有。而我们古人又特别重视去世以后的事情,又讲究入土才能为安。因此老百姓,都乖乖的去植树。而且对于私自砍伐树木,也有非常严格的刑法规定。
在大禹统治的时代,我国最早的关于保护环境的法律也制定规定。我们都知道,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禹对于洪水的整治。在洪水的治理中,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对于环境的经验,认为只有多种树木才能阻止泥沙到水中,河水才不会造成过度的泛滥,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这个理念在现在看来和我们保护植被一样,在几千年前的古代,古人就已经重视植树了,而且大禹作为统治者,还规定在春天的几个月中不得私自砍伐树木,因为这一段时间正是各种植物生长非常重要的时期,如果私自砍伐,极有可能造成泥沙的大量流失,所以这一规定也被看作是我国最早的环保的法律规定。
《田律》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环保条款”,它除了规定在春天不能乱砍滥伐外,还有两条规定很是新鲜:
一是:不能堵塞河道;因为,在古代水利对于当时还是以农业为主的的国家来说,非常重要。
二是:夏季不得焚烧秸秆;焚烧秸秆会污染大气,这些规定对于保护环境非常重要,跟现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有相似之处。
古代对于环境的保护还有非常严格的刑罚,相比起我们现代惩罚,已经非常宽容了。比如在商朝规定,随地乱倒垃圾是有可能要被砍手的,这个规定在我们现在看来过于严苛,但是对于古代,设施并不是很完善,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因此垃圾的处理也不像我们现在这么方便,所以这个规定对于周围人生活的改善和疾病传播,都控制是非常有用的。
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思想人物荀子就一直重视生态、植物还有环境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非常重视生物链的改善。他首先提出,要想吸引鸟儿,那么我们就要多种树木。而且只要山林非常的茂盛,那么个个恶禽兽也会归来,在这里生活得非常好。如果山林一旦有了危险,那么鸟兽就会散去,这样会导致我们的环境越来越恶化。
现在看来,这也是关于对森林保护提出的最早的一些建议,即使这些建议在几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想改善我们平时的生活环境,那么一定要去多种树木不仅对于环境有非常好的改善,对于生态系统也有一定的维护作用,这一个理念,即使我们现在看来都是非常的先进。
当然,保护环境是一方面,古代的人也非常重视垃圾的清理,古代的人也会产生垃圾,虽然,那些垃圾没有,我们现在各种包装复杂,但是相对于古代落后的处理技术也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但是历史上各朝各代对于垃圾的清理也是很重视。
除了我们上面所说的乱扔垃圾,有很严重的惩处和各种严格的规定之外。对于垃圾的倾倒地点,也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比如说在唐朝,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一定要倒在指定的地方,不能随便的乱倒。这样的做法是便于垃圾集中的回收,以便于政府统一的处理,因为在古代没有特别难处理的,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塑料制品,因此,政府便将百姓门的垃圾统一在指定地点回收起来,处理之后用作肥料,再次用于我们,这是正常的农业和种植。
现在我们大街小巷都有许多的环卫工人,其实这个职业在古代也有。虽然说古代的人口不多,但是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有不少人口的,虽然不像现在有许多千万级的城市,但是古代,即使几十万人,或者是上百万人的城市,那都是非常的大了,你的城市生活了这么多人,因此,街道上难免有杂物或者是垃圾。清理垃圾也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古时候也有游客,百姓们也会到各个城市去旅游,或者是走访亲戚和朋友,因此,一座城市,市容市貌也非常的重要,宋朝就专门组成了一个垃圾清扫队。而且还有专门的机构管理,怎么样?看着是不是非常正规和我们现在的制度都差不多,这些清扫的人也不是义工,他们穿着政府统一发的衣服,还会按时领到月薪,现在看上去是不是非常的正规。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城市环卫差不多,也负责一座城市的整洁,只不过他们的设备可能没有我们现在的先进。
其实,看了这么多,我们从古人对于环境和垃圾清理上,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和理念,而且在这方面他们要比我们先进得多,这里的先进不是指的技术上,指的是理念因为经过千年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技术要比他们先进很多,但是同样我们的垃圾更加多样化,更加难以处理。
古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且,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是很高,他们敬畏自然,不会主动去破坏自然,对于天人合一的思想深信不疑,并且,付诸实践。他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世界上的每一种生命的姿态。可以说,古人的这种对自然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古人的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或许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环境保护则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古人强烈的环保意识。
传说从五帝时起,国家就设置了虞、衡机构。虞、衡就是专门负责环保工作的。据史料记载,舜帝时代,为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舜任命了九官二十二人,其中之一便是虞官伯益。伯益负责管理草木,治理山泽。这人很了不起,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喜欢狩猎,喜欢与鸟兽打交道,谙熟鸟语兽习,把“驯养鸟兽”作为业余爱好。到了大禹时代,伯益又协助大禹治水、开垦种植、熟化土地等。南方的水稻就是从那时开始大面积种植的。
衡是虞的下设单位,它的工作比较具体,有林衡、川衡等。林衡负责巡视山林,植树造林,调拨护林人员和相关物资,还负责实施对相关人员的奖罚;川衡主要整治江河湖泊,保持水系畅通,既要抗旱,又要排涝。林衡和川衡在虞的领导和协调下,还要进行一些合作,譬如养山涵水、导流山洪等。
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禁令等形式下达。其中诏令毫无疑问是国家法律,不得违抗。礼多是民间的约束或者叫规约,律和禁令可能是地方政府颁布的,也可能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
“春三月,山林不登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gǔ,捕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据说此禁令产生于大禹时代,最迟也在先秦。这和今天实施的季节性封山育林、江河禁捕如出一辙。《礼记》里的规定就更加具体,什么时候可以伐木,什么时候可以捕鱼,什么时候可以网鸟,什么时候可以逮兽……件件桩桩说得清清楚楚。不仅定性,而且量化;不仅制约黎民百姓,皇家也不例外,违者必究。
《荀子·王制》更是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的先进理念,如“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这些规定,并非哪一朝代所有,而是各朝各代都以国家的法律形式诏令天下,如秦代的《秦律·田律》、宋代的《宋大诏令集》等。
中国古人环境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古人崇尚自然,自给自足,不轻易杀生;二是国家颁发律令,主导环保,促进了民间的环保习惯的形成。
(文/包光潜 有删改)
6.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机构。 B.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法律。
C.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理念。 D.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意识。
7.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帝时代,虞官伯益负责管理草木,治理山泽,又协助大禹治水。
B.林衡和川衡工作比较具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不干涉。
C.中国古代的一些环保法令,体现了“保护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的先进理念。
D.古人环保意识的形成,完全建立在古人崇尚自然的思想基础之上。
8.依据文本内容判断,下列不能证明“古人重视环境保护”的一项是( )
A.为解决人口膨胀问题,西汉政府向西北迁徙了70万人,大片森林变成了农田。
B.《礼记·曲礼》中规定:大夫不得整群地猎取鸟兽,士子不得捕猎幼兽。
C.《旧唐书》中记载:凡是打渔捕猎的活动,要按照当令时节进行。
D.唐代设置了虞部郎中、员外郎等职,主要负责京城绿化等工作。
参考答案:6D 7C 8A
在古代时候人们其实对于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视的,主要是因为环境的而变化对于农事来说影响非常大,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律法,而春秋时期孟子也曾经提出过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理念,而在宋朝时期著名的程朱理学也有天人合一的说法,主张对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而历朝历代对于环境保护方面都是有相应的法律规定的。
法律方面:像西夏、蒙古、唐宋等朝代对于环境保护的律法可以说是很具体的了,像西夏的律法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就通过在律令当中制定相关的规定来要求人们在当地种植树木和保护树木,而在其他环境保护方面西夏也是律令来规范,这部律令叫《天盛律令》,它是根据当时西夏的具体环境问题来进行编制的。而像草原上的的民族蒙古,在建立元前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制定的《成吉思汗法典》里面也制定了有关草原的环境治理规定,当然他的法律惩治也是相当狠的。而有关于城市环境治理则就要数大唐盛世以及商品经济繁荣的宋朝了。
官方机构方面:古代中国的环保工作由专职的“虞衡”部门负责。“虞”是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监督机构,“衡”是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执行机构。配合虞衡职司的还有一定的惩罚法令。至于地方上则还是由当地父母官来管理,只是有关这方面的案件将会移交这个部门而已。甚至到了后期出现了专门管理一片水域环境的官员。
环卫人员方面:早在之后周朝城市当中就已经有条狼氏的存在,负责城市的垃圾清理。而到了唐宋时期则是设置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这些机构负责招募环卫工人。
建立自然保护区方面:在唐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现在自然保护区一样的禁伐区或禁猎区,甚至在之前也有过类似的事情发生。
现在关于垃圾分类的这个话题,已经炒得热火朝天了。居住在上海的小伙伴们,不知道有没有被这个垃圾分类给整疯了呢?毕竟干垃圾湿垃圾特别的难分辨,一旦分不好的话,就会导致垃圾投放错误。在这个时候就比较烦恼了,因为我们会被罚款。
在上海如果遇到大妈问你:你是什么样的垃圾?千万不要立马翻脸哦,这个时候大妈都是一个善意的提醒。不然的话有可能就是钱倒霉了。
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古代的时候人口也是比较多的,在那个时候不知道大家对于垃圾是怎么处理的呢,会不会有垃圾分类的这个想法呢?
首先根据历史的记载,古人一般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第1种就是城管和环卫工监管,其实城管和环卫工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这些城管和环卫工他们的手里可是拿着鞭子的呀,遇到一些乱扔垃圾的,没准上去就是一鞭子打下去。
第2种就是常用的焚烧和掩埋了,这也是最普通的一种方法。在我们现在是不允许的,古代这种方法最为常见了。古代的垃圾绝大多数都是可降解,并且污染比较少的。面对小山一般的垃圾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变小,变小的唯一方法就是焚烧,不管是树枝树叶,都可以扔进大火燃烧的。
最后一个处理垃圾的方式就是集约利用了。那个时候人的粪便和家畜的粪便对于农作物的生长的可以说是一个宝物,如果随便扔粪便的话,就相当于败家。在古代的时候,还有好多人去捡牛粪、羊粪之类的,把他们当做肥料可以让庄稼长得更强壮。
如何处理垃圾,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个话题。垃圾在我们眼里是垃圾,但是放对了地方它就是一种资源,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3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