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韩信在军事方面有哪些成就后世如何评价他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6 06:29:53

韩信在军事方面有哪些成就后世如何评价他

韩信,泗水郡淮阴县人,西汉开国功臣、著名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他是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奉为“兵仙”“神帅”。“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时人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下面对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军事成就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咸丰·清河县志》第十三卷“艺文”中记载:“韩信三篇”其小注云:“汉成帝令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其权谋中有韩信三篇。前后汉书艺文志皆载之。且云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一家,删取要用,定着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盖淮阴人著书之最古者。”由此得知,韩信曾有三篇军事著作,这是淮阴人著书立说的最早记载。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中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评价

两汉三国

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萧何: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英布: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

司马迁: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②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

冯衍:昔者韩信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见,威执项羽,名出高帝,不知天时,就烹于汉。

曹操: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

刘邵: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何晏:此两将者,殆蚩尤之敌对,开辟所希有也,何者胜,或曰:白起功多,前史以为出奇无穷,欲窥沧海,白起为胜,若夫韩信,断幡以覆军,拔旗以流血,其以取胜,非复人力也,亦可谓奇之又奇者哉,白起破赵军,诈奔而断其粮道,取胜之术,皆此类也,所谓可奇于不奇之间矣,安得比其奇之又奇者哉。

姜维:“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

晋唐宋

陆机:灼灼淮阴,灵武冠世。策出无方,思入神契。奋臂云兴,腾迹虎噬。凌险必夷,摧刚则脆。肇谋汉滨,还定渭表。京索既扼,引师北讨。济河夷魏,登山灭赵。威亮火烈,势逾风埽。拾代如遗,偃齐犹草。二州肃清,四邦咸举。乃眷北燕,遂表东海。克灭龙且,爰取其旅。刘、项悬命,人谋是与。念功惟德,辞通绝楚。

蔡谟:夫以白起、韩信、项籍之勇,犹发梁焚舟,背水而阵。

王圭:秦王日凶慝,豪杰争共亡。信亦胡为者,剑歌从项梁。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北讨燕承命,东驱楚绝粮。斩龙堰濉水,擒豹僭夏阳。功成享天禄,建旗还南昌。千金答漂母,百钱酬下乡。吉凶成纠缠,倚伏难预详。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

张说:光乘积学而善谋,求之古人,吴起、韩信敌也。

司马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拜登坛。沈沙决水,拔帜传餐。与汉汉重,归楚楚安。三分不议,伪游可叹。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绩、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划,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于内,功后成于外。

吕蒙正: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之餐,及至遇行,腰悬三齐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司马光:世或以韩信为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闬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则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苏轼: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

何去非: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武虽以兵为书,而不甚见于其所自用。韩信不自为书,曹公虽为而不见于后世。然而传称二人者之学皆出于武,是以能神于用而不穷。窃尝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学失者所通诵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则天下孰不为韩、曹也?以韩、曹未有继于后世,则凡得武之书伏而读之者,未必皆能办于战也。

《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信料楚汉之长短。又曰:‘远而示之近。’信陈兵临晋而渡于夏阳。又曰:‘入深则专,十人不克。’信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又曰:‘置之死地而后生。’信使万人出,背水陈。又曰:‘不战而屈人之兵。’信暴其所长,燕从风而靡。又曰:‘半渡而击之,利。’信决潍水而斩龙且是也。”

叶适:迁责韩信不学道谦让,伐功矜能,至于夷灭;信虽不足以知此,然当受此责矣。何也?当天下发难,与沛公先后起者,各有得鹿之心,固以其力自毙,无怪也。独萧何张良与信,沛公之所须左右手,然其君臣之分素定也。若信犹欲自立,则汉谁与共功,是天下终不可得而定矣。信托身于人,而市井之度不改,始则急迫以不得不与,终则侥幸于必不可为,以黥彭所以自处而处周召太公之地,欲不亡得乎?

陈亮:汉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萧何、韩信、张良盖杰然于其间。天下既定,而不免于疑。于是张良以神仙自托;萧何以谨畏自保;韩信以盖世之功,进退无以自明。萧何能知之于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为自保矣。

洪迈:汉高祖用韩信为大将,而三以诈临之:信既定赵,高祖自成皋度河,晨自称汉使驰入信壁,信未起,即其卧,夺其印符,麾召诸将易置之;项羽死,则又袭夺其军;卒之伪游云梦而缚信。夫以豁达大度开基之主,所行乃如是,信之终于谋逆,盖有以启之矣。

陈元靓:淮阴善将,逢时展效。受律登坛,握兵之要。虏魏降燕,平齐下赵。辅汉之功,久而益劭。

韩信为何被称为兵仙,他有哪些辉煌时刻?

韩信之所以被称为兵仙是由他实打实的战绩所决定的,要知道在韩信的一生当中,他基本上没有经历过什么败仗,只要他想要攻打某一个城市,最后的结果肯定是韩信取得胜利,就算你的兵比他多,你的城比较坚固也无济于事。

而且在战争中韩信能够准确地把握住那种稍纵即逝的战机,然后集中自己的优势给予你致命的一击,就比如说在攻打齐国的这一战当中,刘邦留给韩信的兵力可以说并不多,只有仅仅2000人。

但是想要凭借这2000人去打赢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于是韩信就想了一个办法,让这些人去招士兵,你招多少个人回来我便让你做同等级的军官,并且运用此方法韩信组建了一支大军,然后顺利的把齐国攻打了下来。

除此之外还发生一件事情,就是当刘邦和韩信在一起谈心的时候。刘邦问了韩信这么一句话就是以我现在的实力我能够带多少兵?韩信没有做什么犹豫,便说大王能够带10万兵。于是刘邦又反问韩信,你能够带多少兵,然后韩信脱口而出我当然是多多益善。


虽说之后韩信也进行了解释,说我带的是士兵大王带的是将,但是刘邦还是对韩信产生了不满。要不然最后也不可能放任吕雉去杀死韩信,因为刘邦知道一旦自己去世的话,就没有人能够压得住韩信,所以只有把他处死了,自己才能放心。

韩信到底军事能力有多强

说起韩信,?武庙十哲?之一的地位绝对给足了韩信面子,论及韩信才华,其军事才能绝对堪称一代典范,为后世所尊崇。韩信的故事可谓是耳熟能详,在我们眼里,一国贵族落魄流离,无财无职,他的曾经可谓是极其不堪,但正是这样一个人,在天下战乱,楚汉争霸的时候却能一跃而起,从军中小吏到战功赫赫的大将军,之后又能封王称侯,这一切都离不开韩信卓越的军事才华的奠基,正是在他的军事才能之下,他才能立足于乱世之中。

一、为刘邦夺城灭国韩信自诩才华出众,但他也曾面临怀才不遇的时候,假如当初项羽重用韩信,那么楚汉争霸的局面绝对能够改写,但正是这样的情况才给了刘邦机会。韩信在他人推荐之下来到刘邦军中,在此之前,刘邦带着家乡的兄弟可谓是屡战屡败,刘邦本身并没有出色的领兵才能,因此,刘邦在征战前期经常是大败。但在韩信领兵以后,韩信帮助刘邦直取多国,夺下了不少城池,这绝对是韩信个人军事才华的显现。

二、过分的优秀引来灾祸韩信在刘邦军中可谓是积攒下了不少功劳,他的威名也被世人熟知,经历过多场征战以后,韩信在军中地位大增,刘邦也因此很是担心,但由于长期的征战需要韩信,韩信也就才能继续发光发热。在韩信封王以后,他更是帮助刘邦斩杀项羽,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战功,但也正是因为这样,韩信在刘邦眼里越来越不够安分,刘邦去世后,吕后和萧何合谋,一起处置了韩信,一代战神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刘邦之所以能够安定天下,韩信可谓是功劳不小,正是韩信的卓越军事才华,刘邦才能稳坐龙椅,打败项羽。

韩信这个人物该如何评价?

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有能力的时候不南面称孤自立为王,偏要讲什么情面,汉王待我恩重如山,不忍背弃。但是偏偏真的是功劳天大啊,不背弃但是不甘心,想捞取更多的东西,于是要了个代王当当,还延迟合围项羽,岂不知刘邦心里已经很不爽了,早晚收拾你。

他还跟那自我感觉良好。当代王的时候可以谋反,有实力,后来刘邦把他调走任楚王,还是有实力。偏偏降到淮阴侯的时候去策划谋反,还被告发,这种事被告发意味着你身边藏了一个对你致命但你万分信任的人,这种识人的本事难怪猜不中刘邦的心。

恃功居傲,身死菜刀

由于韩信战功赫赫,在军中威望极高,以至当时军中兵器均刻上“不杀韩信”四字。韩信也自恃功高,刘邦不敢杀他。但刘邦得天下后,恐韩信造反,无人能敌,又见韩信十分狂傲,终于动了杀机。

最后韩信被好友萧何诱至宫中,死于吕后的菜刀之下。临死前,韩信才大悟,后悔当初没听蒯彻之言

韩信之死的必然

韩信是楚汉之争中叱嚓风云的人物。汉军得到天下其功不可没。他是当时首先提出了统一天下的重大决策人。他助刘邦经营汉中,平定关中地区;分兵往北扩张擒获魏王,夺取代地;击败赵国;向东进占领齐地;向南挺进骇下灭项羽,可惜的是如此一个战功显赫的汉开国元勋却落个被荑三族的可悲下场,成了主子刘邦的刀下鬼。史书记载韩信被诛的原因是挑动和勾结陈豨谋反。但这一说法很颇让人怀疑。不少人猜测这是刘邦和吕后一手造成的大冤案。是他们枉杀韩信的一个借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3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