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姜维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姜维北伐大部分总是胜利,为何未能扭转蜀国灭亡的命运?
三国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在中国人心里的熟悉程度,却是所有朝代中最高的,大部分中国人都了解三国里的许多人物和故事,这里面既有正史自身的精彩,也有小说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有现代化的影视游戏的深入人心。
但三国毕竟距离我们一千七八百年的历史,随着观念的不断堆积,很多事情都开始变得模糊,尤其是宋元之后开始的尊刘贬曹,更是让整个三国的基调都发生了变化。
随着昭烈即汉观念的普及,大家都被刘备视为正统,纷纷为蜀汉的灭亡感到可惜和不甘,都认为蜀汉那么多名将,最终怎么就败亡了呢。
尤其是蜀汉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诸葛亮死后,还有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愿,经常打胜仗,但依然无法挽回蜀国的败局。
很多人一直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姜维后期,也打了很多胜仗,为什么没能挽回蜀国灭亡的命运呢?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由浅到深,依次是现实的层面和精神的层面,而现实层面的东西,看起来最直接,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诸葛亮跟姜维有一个本质上的差别,这个差别不是智力上的,也不是兵法上的,而是身份上的,这一点一定要注意,诸葛亮是丞相,而姜维只是个将军。
诸葛亮死后,蜀国的丞相以此是蒋琬,费祎和董允,姜维提起底,长期被排除在蜀国的核心权力圈层之外。
诸葛亮打仗的时候,可以凭借自己丞相的身份,完全调动蜀国的兵马钱粮,而姜维想要北伐,能够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就算是姜维很厉害,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本身蜀国和魏国就实力悬殊,再加上姜维根本就不能全部调动这本来就少的资源,能小胜一两次就不错了,想战胜魏国,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谭。
这是现实层面的,然而蜀国的败亡,更多的还是精神层面的败亡,蜀国的亡国,本质上就是精神层面的崩塌。
蜀国原本的口号是光复汉室,在这样的口号之下,聚集了大批人才,但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反对北伐的声音越来越大,整个蜀国,从一个有理想有希望的政权,变成了偏安一隅,完全不了解希望在哪里的地方政权。
后期蜀国投降占了上风,魏国打过来的时候,基本上没发生过什么大的战斗,后主刘禅就开城投降了,这完全就是信仰崩塌的结果。
而事实上,三国最终的亡国,全都是内部因素造成了,而三国之中,第二个亡国的魏国,看似非常强大,居然是被自己人给搞死了。
而曾经的江东猛虎,也是在内耗极其严重的情况下,政权已经失去了江东士族的支持,最终军队压境,孙吴也很快就投降了。
乱世的纷争,第一代枭雄的争霸是残酷而精彩的,等到第一代创业者死去之后,后面三国各个国家全都是一地鸡毛难以收拾,最终三个国家全都死在了自己手里,天下最终一统归于晋朝。
三国时期的蜀汉之所以会灭亡,我认为有以下两点,第一点是蜀汉的家底薄,和后期的宦官黄皓干政有关。而最终将蜀汉直接灭亡的是曹魏征西将军邓艾偷渡阴平,奇袭蜀汉。
刘备建立蜀汉的时候,下面实际统治的只有1个州18个郡,在籍户口有20万户,人口90万,后来经过诸葛亮的治理,加上对南中的开发,蜀汉灭亡的时候,在籍人数也只有100万人多一点。
孙权在229年称帝的时候,东吴就已经拥有了荆州、扬州、交州三个州,下辖32个郡。
东吴灭亡的时候,人口达到了250多万人,比蜀汉的人口翻了一番。
在三国里面,曹魏是实力最强的,曹丕称帝的时候,曹魏已经拥有了12州(其中荆州与扬州和东吴有重合),87个郡。
曹魏在灭亡蜀汉前的在籍人口有443万人,这已经是蜀汉的4倍之多了。
综上所述,在三国里面,蜀汉的国力是最弱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只会越拉越大,一个弱国想去击败一个比他强大几倍的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白起在世,没有强大国力的支撑,也是无法做到的,所以这是我认为蜀汉会灭亡的第一个原因。
诸葛亮去世后,又经历了蒋琬和费祎辅政时期,这一时期刘禅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费祎被刺杀后,蜀汉的内政开始荒废,再加上姜维在外连年用兵,蜀汉的国力开始下降。
姜维的北伐虽然损耗了蜀汉的国力,但是只要蜀汉不内乱,魏、吴两国想要攻入蜀地,也绝非易事,偏偏在这个时候,刘禅却宠信宦官黄皓,最后导致蜀汉灭亡。
黄皓的出生不详,他应该是常年陪伴在刘禅左右的宦官,因为黄皓是一个阿谀献媚的人,又经常为刘禅提供许多玩乐的事物,深得刘禅的信任,在镇军将军陈祗病死后,黄皓开始干涉朝政。
他一面忽悠刘禅,一面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这一点与秦末赵高有点相似,在黄皓的离间之下,刘禅与自己的弟弟刘永,儿子等人的关系都开始变得疏远了。
朝廷中不愿意附和黄皓的官吏,都被他贬到了外地,例如被他贬到巴东做太守的罗宪,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等。
当时主军事的姜维看到黄皓在朝中的势力日渐庞大,背后又有刘禅的宠信,姜维害怕自己被加害,都吓得不敢呆在成都了。
在黄皓的操纵下,蜀汉政权的内部矛盾日益加深,当时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想要将黄皓除掉,可惜却无能为力。
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本来姜维事先得到消息,上表刘禅给出了御敌之策,但是刘禅竟然听信黄皓的建议,说敌人不会打来的,也就没有做出御敌的部署,在黄皓的干政下,蜀汉朝堂上的大臣们对即将到来的敌人,是一无所知。
直到邓艾带领魏军偷渡阴平,迫降江油守将马邈后,蜀汉朝廷上才感到事态的严重,如果刘禅没有被黄皓忽悠的话,早做了准备,邓艾的偷袭不一定能成功,如果没有黄皓在朝廷上排除异己的话,面对邓艾的偷袭,蜀汉朝廷也不至于无将可派。
当时驻守在南中的霍弋听闻魏军来伐,本来是打算率军前往成都协助防守的,刘禅却以战略已定,让霍弋不要率军前往成都。
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在阵亡前曾说过::"我父子受到国家重恩,不能早日斩杀黄皓,让国家受辱人民遭殃,才导致今天的失败,还活着干什么!"
陈寿也曾说: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
可见黄皓的宦官干政,对蜀汉的灭亡影响有多大。
蜀汉的灭亡除了在国力上的差距,和宦官黄皓的干政外,邓艾的奇袭,算是给了蜀汉最后的致命一击,当时曹魏的主力大军被姜维牵制在了剑阁。
如果不是邓艾趁两军主力相持之际,率偏师出奇兵偷袭的话,曹魏军队就会因军粮不继,准备退兵了。
姜维并未遭灭门之祸,其后人在唐朝时还是开国功勋,蜀汉大臣也并非都得以善终,张翼等主战派武将也都被杀。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事迹。
自古叛将难回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诸葛亮
姜伯约,是被诸葛亮赞为凉州上士的人物,在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还是身为魏将的。姜维之父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但在平叛羌戎叛乱的时候战死,姜维也是承父遗志受命为天水郡参军,是一名实打实的魏国将领。
建兴六年的时候,诸葛亮军出祁山北伐魏国,当时姜维、梁绪、尹赏、梁虔跟随天水太守马遵巡查各地军政情况。马遵得报蜀军将至后,很多县城都已归降蜀军,此时魏军人心不定,互相猜疑,马遵也对手下这帮人产生疑心,于是只跟郭淮一起逃往上邽。等姜维等回城时城门已闭,并戒严不准姜维入城,姜维只得率领部曲前往冀县,但冀县的情况也一样,姜维还是入不了城,在此种情境下,姜维只能投降了诸葛亮。
姜维身为魏将却被魏国猜疑并抛弃,至此姜维就像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孤儿,心中的怨恨当然会成为日后频繁北伐的动力。在蜀国的姜维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在建兴十二年时,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维护大军撤回成都,被刘禅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这种待遇是曾经的敌国给的,相比于魏国的抛弃,更激发了姜维对于兴汉的志向。
在与大将军费祎共事的时期,姜维就不断的向魏国雍州、凉州等地的羌人胡人联系,并成功策反多地羌人投蜀,并在陇右战场,大胜郭淮和夏侯霸,迁徙了大量人口入蜀。但由于费祎的阻碍,姜维在此期间也只是小打小闹,真正全面北伐魏国的时期是在费祎被刺杀以后。
自延熙十六年到景耀五年这十年间,姜维一共发动了六次大规模北伐行动,不断骚扰魏国边境,魏国的战略重点虽是蜀国,但西线的姜维对于魏国来说就像苍蝇一样,赶走了没一阵又来了,集中精力打又不划算。直到景耀六年,司马昭才决定彻底解决蜀国这块“狗皮膏药”。于是下令五路大军伐蜀,最终逼的刘禅投降。
一、姜维的战略失误,让曹魏找到了灭蜀时机
曹魏为何选择在263年大举进攻蜀汉?这和姜维的战略失误有很大关系。262年,也就是蜀汉灭亡的前一年,大将军姜维北伐被邓艾击败,退兵沓中。事后,黄皓和诸葛瞻以姜维连年北伐,穷兵黩武,兵败无功为理由,要求罢免姜维的兵权。姜维上疏刘禅,要求除掉黄皓,但刘禅却没有同意。姜维认识到无法扳倒黄皓,为避免遇害,便率大军在沓中屯田,造成了成都防务空虚。对此,曹魏看的很清楚,在《代蜀诏》中这样说?蜀所恃赖,唯(姜)维而已,因其远离巢窟,用力为易。?所以,曹魏才会找准这个机会大举伐蜀。
另外,面对曹魏对汉中的进攻,姜维却放弃魏延等人沿用的据地于国门之外的防守策略,改用?"敛兵聚谷?的策略,放钟会所部长驱直入,致使重镇汉中丢失。所以,蜀汉灭亡,姜维也是有原因的。
二、刘禅的昏聩无能,让蜀汉丧失了战略先机
姜维在得知曹魏即将进攻的消息后,曾建议刘禅立即增兵关卡,防患于未然。但黄皓却用巫师占卜,说曹魏不会来犯,刘禅竟然听信,没有理会姜维的建议。等到曹魏大军已经到来时,刘禅才慌忙按照姜维的意见增兵,但为时已晚。姜维被邓艾击败,汉中又失守,只能退守剑阁关,以图长远。所以刘禅的昏聩,让蜀汉丧失了战略先机。
三、诸葛瞻的庸劣,让蜀汉首尾难顾
就算姜维有战略失误,刘禅昏聩无能,只要姜维能拒收剑阁关,蜀汉还是能够延续一段时间的,钟会已经被拖累的想要退兵了。但是,曹魏大将邓艾却出了一个险招,让人始料未及偷渡阴平。
邓艾偷渡阴平,江油太守马邈投降,使邓艾直接插进了姜维所部和成都中间的肋部地区。此时,诸葛亮之子,卫将军诸葛瞻率领成都禁卫军前去阻截,在赶到涪县时,犹豫不决,没有占领险要,使得邓艾从山区长驱直入到成都平原,诸葛瞻只能退守绵竹关。在绵竹关,诸葛瞻和邓艾遭遇,诸葛瞻所率部队为禁军,虽然人数多于邓艾,但战斗经验不足。战斗初期,诸葛瞻占优势,但最终却被邓艾反杀,诸葛瞻和其子诸葛尚以身殉国。
诸葛瞻所率禁卫军全军覆没,使得成都已经无险无兵可守,姜维也不能放弃剑阁回援成都,蜀汉首尾难顾。再加上蜀汉政权是一个外来政权,蜀中世族并不是全力支持,所以谯周等人力主刘禅投降。此时的刘禅已成惊弓之鸟,所以当姜维主力尚在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投降。
三国时期,英雄尽出的年代,当时虽然东汉分成了三国,但是不是势均力敌的,当时魏国可是他们三个中最强大的大国,那么吴国和蜀国只能被动防守,而且必须完全配合上地理上的优势才能阻挡魏国的入侵。那么我们今天来谈谈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时候,姜维北伐大部分总是胜利,为什么还是不能扭转蜀国灭亡的命运的呢?
当时我们也是知道一个神机妙孙的人物名字叫诸葛亮,而且被人们称为卧龙。在书中我们知道,诸葛亮每次都是想进攻魏国的,但是因为三国的存在如果和平发展下去,势必要被动的。所以就算是姜维北伐胜利,也应很难扭转局势的。因为当时粮食已经快要被吃完了,而且曹魏很大一部分的兵力在守城的原因。
在书中说道,姜维十一次北伐中而且有很多战绩都在,曾经可是杀过魏国的大将的成绩。但是却一次也没成功。甚至连当时的长安的城门都没看见,这并不是说姜维的军事和指挥的能力不行,而是当时两国的国力实在是差距悬殊啊。这也是不管姜维如何努力,都是无法对其他的国家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在书中我们想到,魏国的人口就是蜀汉的4倍还要多的,而且当时姜维率领的队伍兵力不足,所以只有胜利,但是还未到攻城的地步。而且还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蜀国每次开始攻击的时候,因为粮草不足,所以不得不撤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2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