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亲自赐封的怡亲王怎么后来被废了?下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清朝一共出现过十二位铁帽子王,康熙帝十三子和硕怡亲王胤祥是第九个被封为铁帽子王的人。胤祥之所以可以封铁帽子王,除了他跟雍正帝关系十分亲密之后,更为重要是的,胤祥还是雍正帝的盟友和好帮手。
因为章佳氏死得比较早,所以胤祥就被交给雍正帝的母亲德妃乌雅氏抚养,胤祥因此跟雍正帝从小生活在一起,两人建立了身后的额感情。据说,雍正帝和胤祥趣味相投,雍正帝对胤祥比对自己的亲弟弟胤褆还要好,甚至还亲自教过他算学。
(胤禛)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胤祥)算学,日事讨论。
胤祥在成年之后,是康熙帝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从胤祥十二岁开始,到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的这十年时间里,康熙帝对他是另眼相看的,走到哪儿都带着他。而胤祥的表现也很好,他十分有学识,办事能力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他品格良好,对功名利禄十分淡薄,而且毫无争夺太子之位之心。
事实上,胤祥知道自己的母族太弱小,所以他大一开始就没准备争夺太子之位,这也是他为什么后来在九子夺嫡之中,只是一心支持太子党和胤禛的主要原因之一。
1708年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胤祥受到波及,而且被圈禁,但他被圈禁的时间并不是电视剧中所说的十年,其实只有一年左右;而且他被圈禁的理由,也不是康熙帝让胤祥免于在夺嫡风波中受到波及,从而让其未来辅佐雍正帝。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九子夺嫡之中,胤祥的功劳确实很大,他先是跟雍正帝一起支持胤礽,但在胤礽确定无缘太子之位之后,雍正帝的想法随即也发生改变,而且影响到了胤祥,胤祥也开始协助雍正帝争夺皇位。
而胤祥虽然在此之前从未参与过朝政,但他的表现却大大超出雍正帝的预期,他识人明达,手段老练,遇事果决,很快就稳定了朝政,而且还有力遏制了八爷党的势头。
雍正帝志在消除康熙帝时期的弊政,比如说整顿官场,推行新政,稳定边疆,而这些事基本上都是靠胤祥去推进的。所以说,胤祥为了雍正帝干了不少事,而且还都干得十分不错,他也因此成为雍正帝最为倚重的大臣,雍正帝对他的信任和宠爱,也逐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就比如说,雍正帝曾在胤祥和硕怡亲王的爵位之外,另外赏给他一个郡王爵位,让他指定一个儿子继承。但胤祥为人谦虚谨慎,也不敢恃宠而骄,所以他没有接受雍正帝给个这个郡王爵位。
事实上,胤祥是何其聪明的人,一家两王这种事在清朝历史上不多见,树大则招风,一个铁帽子王就够了,再多个郡王,别人还不死死盯着你。
再比如说,雍正帝给胤祥的俸银和仪仗队,都是大大超出他爵位应有规格的,而且比其他王都要高,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胤祥特殊的地位;雍正帝还曾在自己的万年吉地旁边选一块风水宝地赏赐给胤祥,雍正帝的用意其实很明确,那就是让胤祥死后跟自己葬在一起,不过这是有违祖制的,而胤祥最后也没有接受。
整个雍正时期,胤祥都被雍正帝格外倚重,但胤祥也因此背上了很大的包袱,他管的事太多,压力也太大,再加上他本人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到雍正八年的时候,胤祥就因为积劳成疾而一病不起,不久之后就去世了,享年四十四岁。
胤祥死后,雍正帝悲痛欲绝,他不但失去了一个好兄弟,而且失去了一个好帮手。为了表彰胤祥的杰出贡献,雍正帝给他上谥号为贤,另外还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他的谥号之前,并让他配享太庙。
与此同时,雍正帝还下旨让胤祥的第七子弘晓继承了和硕怡亲王爵位,而且雍正帝还在圣旨中说,凡是我给我弟弟胤祥的恩典,我的子孙后代都不得有任意减少。
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雍正帝这个圣旨算是定下基调了,那就是和硕怡亲王这个爵位将永远存在,而且待遇跟第一代怡亲王胤祥是一样的,甚至更多,可见雍正帝对胤祥的感情有多深厚。
不过,在雍正帝时期,和硕怡亲王虽然也是世袭罔替的王爵,但那时候其实没有制定铁帽子王制度。一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借给睿亲王多尔衮平反的机会,才最终将铁帽子王制度给定了下来,当时一共有九位铁帽子王产生,他们分别是:
六位和硕亲王: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庄亲王硕塞,和硕怡亲王胤祥;两位多罗郡王: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这其中除了和硕怡亲王胤祥之外,其他八王都是清朝开国之初有战功的皇室宗亲。不过在清朝中后期,又封了三位铁帽子王,他们分别是道光第六子和硕恭亲王奕訢,道光第七子和硕醇亲王奕譞,乾隆帝的曾孙和硕庆亲王奕劻。加上前面九个王,一共是十二位铁帽子王。
虽然铁帽子王不可撤销,但并不代表担任铁帽子王的人不可以撤换。在清朝历史上,被夺去铁,铁帽子王爵位并改由其他人担任的大有人在,但被直接废黜铁帽子王,也只有和硕怡亲王一家。
在整个清朝历史上,和硕怡亲王一共传了八代共九位怡亲王(不算追封的),但慈禧曾将和硕怡亲王这个铁帽子王给废掉,一直到同治三年才重新恢复,这是怎么回事呢?
1825年(道光五年),胤祥的五世孙载垣继承了父亲奕勋怡亲王的爵位,也就是第六代怡亲王。
因为胤祥与雍正帝关系极好的原因,所以历代怡亲王都跟皇帝的关系不错,而且也都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
道光皇帝去世的时候,载垣成为顾命大臣,辅佐继位的咸丰皇帝处理朝政,后来也得到了咸丰皇帝的极大赏识。咸丰十年,载垣曾作为钦差大臣与英法联军谈判,后跟随咸丰皇帝到承德避难。
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去世,任命载垣,肃顺,端华封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八大顾命大臣。除此之外,咸丰皇帝在死前还曾赏赐给慈安和慈禧两枚御赏和同道堂印章,代替年幼的同治皇帝行使皇权。
咸丰皇帝的安排其实是考虑很周全的,他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平衡各方的势力,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慈禧的野心是在太大,而顾命大臣之也都不是善茬,结果他的安排就成为了双方争权夺势的导火索。
不过,当时在热河行宫都是八大顾命大臣的势力,所以慈禧就联合被咸丰皇帝疏远的铁帽子王和硕恭亲王奕䜣,利用他在北京积极谋划,然后在咸丰皇帝灵柩返京的时候发动政变,将八大顾命大臣给逮捕了。
在八大顾命大臣之中,除了载垣之外,还有郑亲王端华是铁帽子王,所以慈禧就赐此二人自尽;肃顺因为是权臣,是八大顾命大臣之首,所以慈禧就将其处斩;其余众人都不是特别重要,所以保住了一条命,或被流放,或被撤职。
事实上,载垣虽然不是八大顾命大臣之后,但因为他是怡亲王,又是道光和咸丰两任皇帝的顾命大臣,他位高权重,在朝廷和宗室中的影响力极大,所以慈禧最忌惮他,这才决定将其杀掉,并废掉怡亲王这个爵位,以免留下任何隐患。
载垣等不能尽心和议,徒以诱惑英国使臣以塞己责,以致失信于各国,淀园被扰。我皇考巡幸热河,实圣心万不得已之苦衷也!
载垣去世之后,和硕怡亲王这个铁帽子王就暂时消失了。不过到同治三年的时候,由于慈禧已经站稳脚跟,没有人再威胁到她的地位,再加上她为了显示自己的宽仁,杜绝别人指责她违背雍正帝不得擅自减少对怡亲王恩典的意愿,所以她就恢复了和硕怡亲王这个爵位,并下令由载垣的族弟载敦承袭。
载敦是胤祥第四子弘晈的四世孙,1825年出生,1890年去世。
载敦去世后,他的长子溥静承袭怡亲王爵位,不过溥静在1900年时候因为支持义和拳抗击洋人,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后,被慈禧以“纵庇拳匪启衅”的罪名革去了他的官职和封爵,由毓麒承袭爵位。
毓麒是载敦第二子溥耀的长子,1902年承袭怡亲王爵位,他当时只有两岁,所以还没等他长大成人,大清朝就灭亡了,他因此成为末代怡亲王,1948年去世。
作为清朝第一位“守成”时期的“铁帽子亲王”,康熙帝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在清朝历史上的地位绝对非同寻常。这个被康熙皇帝冷遇了十几年的皇子,在康熙皇帝驾崩第二天就被继位之雍正皇帝给予了无可复加的恩遇:命为总理事务大臣、加封亲王爵位。
雍正八年,为雍正皇权殚精竭虑、死而后已的怡亲王胤祥薨逝,雍正皇帝亲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匾额悬于灵堂,将其评价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并专门就胤祥所领亲王爵位承袭问题作出具体指示:
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除了在清朝建国之初,因功勋卓著而获封爵位并予以“世世相承,永远弗替”之特权的8位“铁帽子王”外,胤祥乃系清朝“守成”时期获得“铁帽子王”恩赐的第一人,这一记录一直保持了130多年,直到晚清时期才被恭亲王奕欣打破。
历史上的皇十三子胤祥,并非《雍正王朝》所演绎的那样,乃系带兵出身的阿哥;因为康熙皇帝十几年的冷遇,也并未在康雍皇权更迭过程中,给予皇四子胤禛有效助攻;更没有在二废太子时,被康熙皇帝狠心圈禁宗人府长达十年之久。但是,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废的康熙四十七年,胤祥还真因“二阿哥一事牵连”被短暂圈禁并自此失去康熙宠爱。
胤祥其人康熙二十五年,胤祥出生于紫禁城,其生母乃系被雍正皇帝因“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而追封为敬敏皇贵妃的章佳氏。章佳氏虽然出身包衣,且在康熙朝并无册封,一直以庶妃身份存在,但从其为康熙皇帝生育了两女一子;死后被康熙皇帝追封敏妃的情况来看,其应该颇受康熙宠爱。
根据《清实录·圣祖实录》的记载,自康熙三十七年到康熙四十七年的十年间,康熙皇帝每次出巡都会将胤祥带在身边。康熙四十一年,17岁的胤祥还被康熙皇帝专门安排“泰山祭祀”,恩遇如此,绝非其他皇子能及。
根据《清稗类钞》的记载,清代皇子自出生就严格依据年龄节点进行相关事宜的安排,“六岁,备小冠小袍袿小靴,令随众站班当差,教之上学;十二岁,有满文谙达教满语;十四岁,教弓矢骑射;至十六或十八而婚”。
也就是说,胤祥小小年龄就获康熙皇帝如此恩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在上书房学习中的优秀表现。据相关史料记载,胤祥能文能诗,书画俱佳,而且“精于骑射,发必命中”。在《清实录·圣祖实录》中,明确记载了胤祥的书法楹联引得朝臣“无不欢跃钦服”;随康熙皇帝狩猎途中,曾经“手刃猛虎”的情形。
一废太子,遭受牵连康熙四十三年,“侍读皇八子府”的何焯在同皇八子胤禩之间的书信中,就曾经提及胤祥“为皇帝所钟爱者,前途无量”。就康熙四十七年之前胤祥所受康熙皇帝的恩宠情况来看,即使康熙皇帝对其没有委以皇位传承厚望的打算,也必然对其屡加晋封、委以重任。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由,废黜了身居太子之位长达33年的胤礽,同时牵累胤祥也获圈禁。当时对于胤祥被圈禁的原因乃至前后细节,《清实录·圣祖实录》乃至《康熙起居注》中并未明确说明,以至于《清史稿》因无引用材料而只字未提。
雍正皇帝继位后,倒是对此事有过隐晦说明:“怡亲王前因二阿哥一事无辜牵连,一时得罪皇考,随即鉴宥”,可对于胤祥得罪康熙皇帝的具体原因所在,依然未给出具体说明。
获遣原因,究竟何在根据相关历史文献的详细研读,笔者认为胤祥当初之所以被康熙皇帝处以无理由圈禁,应该和雍正皇帝有着直接关联,或者就是因雍正皇帝而起。原因有二:
1、雍正皇帝对《清实录·圣祖实录》的人为删改
在《清实录·圣祖实录》的记载中,对于因“太子首次被废”而被牵连之诸位皇子的惩治情况,均有明确记载。因“用喇嘛巴汉格隆魇术魇废太子”事发,而被“夺爵,幽禁”的皇长子胤褆;“与允礽虽暱,然未恿其为恶,故不罪也”的皇三子胤祉,乃至“太子允礽既废,谋代立”的皇八子胤禩被“夺贝勒,为闲散宗室”;甚至连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都有相关记载;为何一个如此受宠的皇十三子胤祥,偏偏没有任何明确说明的被圈禁了?
这说明,胤祥的获遣原因并非康熙皇帝未给出说明,而是因为某种原因被雍正皇帝刻意掩盖了。如果雍正皇帝是处于维护胤祥正面形象而刻意为之,为何又在继位后数次提及此事?所以,胤祥之所以被圈禁应该和当时的皇四子胤禛有着直接关联,或者就是胤祥为胤禛背下了黑锅,才会有此一难。
2、雍正皇帝对于胤祥弥补行的恩赐
雍正元年,在任命胤祥兼管户部以后,雍正皇帝曾经给予了胤祥数额巨大的奖金赏赐,此事在《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中有着明确记载:
皇考时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朕御极以来,一心翊戴,克尽臣弟之道。从前兄弟分封,各的钱粮二十三万两,朕援此例赐之,奏辞不已,宣谕再四,仅受十三万。
既然雍正皇帝已经明确“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的赏赐原因,又为何非得冠以康熙朝旧例,为何非得按照之前皇子所得恩赐总和予以恩赐?还要予以明确说明?
这分明就是雍正皇帝出于心理愧疚地弥补,分明就是对胤祥被圈禁之真正原因的欲盖弥彰。在雍正朝的八年多时间里,胤祥只是“忠敬诚直、勤慎廉明”,而对于雍正皇帝的恩赐却都是“固辞不受”,这难道仅仅是胤祥“一心翊戴,克尽臣弟之道”?或许,自保才是胤祥所言所行的真正原因所在;或许,康熙朝被圈禁的教训,才是胤祥小心谨慎、恭敬忠诚的真正原因所在。
康熙晚年发生了惨烈的皇位争夺战;九子夺嫡,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最终不显山、不露水,看似与世无争的四阿哥胤_胜出,继承皇位,是为雍正帝
即位后的雍正马上就现出了他冷血绝情的一面,那些曾经和他争夺过皇位的兄弟们被圈禁的圈禁,赐死的赐死,霹雳手段,没有菩萨心肠,丝毫不念及兄弟之情
而他唯独对一个人恩宠有加,这个人就是他的十三弟胤祥。雍正和胤祥的感情最好,最信任的人就是他
;九子夺嫡中,他的这位十三弟给予了四哥胤_最为坚定的支持。为此雍正赐封胤祥为可以世袭罔替的;和硕怡亲王
所谓;世袭罔替,意思就是说,这个爵位属于清朝屈指可数、永不降爵的;铁帽子王,胤祥的后代可以一直传承
如果没有犯下十分重大的罪行,这个帽子会一直在胤祥的后世子孙头上戴的稳稳的
那么,;和硕怡亲王的这个爵位后来怎么被废掉了呢?这不得不提经常写的慈禧老太太了
胤祥死后,;和硕怡亲王的爵位一直在他的后代中袭传,直到传到第四代后人载垣手上后,铁帽子被慈禧给拿掉了
载垣是咸丰皇帝临死前托孤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和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一起辅佐年幼的皇帝
然而,这八人自命不凡,定年号;祺祥,妄想架空两宫太后和同治帝,把持朝政大权
慈禧是什么人,怎么可能甘于人下,任人摆布。于是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心中萌生出一个想法,那就是除掉这八个居心叵测的家伙
此时的慈禧也不过是26岁的年纪,却能有如此铁腕手段,也难怪她叱咤晚清政坛几十年而屹立不倒
于是慈禧和慈安与恭亲王奕_联手发起了;辛酉政变,八大臣的权利被解除。46岁的怡亲王载垣被赐白绫自尽
雍正亲自赐封的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就这样被慈禧给废掉了。虽然后来慈禧又将怡亲王的帽子给重新带了上去,可那时的清朝,已经摇摇欲坠,濒临灭亡。别说带铁帽子,就是带金帽子还能有什么意义!
第一代和硕怡亲王是爱新觉罗;胤祥,是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世袭罔替。这是雍正对胤祥的宠爱和信任,也是胤祥应得的。
胤祥一直是雍正的支持者及护卫者,雍正对他的评价是,古来第一贤王。
第五代怡亲王爱新觉罗;载垣,胤祥的五世孙,深受咸丰帝的信任,是咸丰帝任命的八位辅政大臣之一,实权很大。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慈禧与八大臣争取,御前大臣载垣等八大臣与慈禧太产生严重矛盾,慈禧想要垂帘听政,遭到八大臣抵制,咸丰十一年,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发动;祺祥政变,载垣在北京被捕,赐白绢自尽。
载垣自尽时四十六岁,他死后怡亲王的爵位给了弘晓的玄孙,有世袭改成了承袭。直到同治三年才恢复了世爵。
怡亲王爵位一共传了八代共九位怡亲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1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