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商鞅的故事。
商鞅变法无疑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变法,他成功帮助秦国强大起来,慢慢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而他的变法也影响了后世封建政权几千年。
更重要的是,商鞅的变法并没有随着他的死亡而被废黜,还能一直延续下来,已经深入到了封建政权的骨子里,这样的变法确实是值得称赞。
然而后世对于商鞅变法,也存在着一些质疑,比如他变法里面的一些内容,在现代人看来还是有些理解不了的,像商鞅在变法之后,就规定了,一家里面父子兄弟是不能在一起居住的。
商鞅的这个理念,倒是非常适合现代,如今很多子女早早就与父母分家了,与父母在一起居住反而是少数人。
毕竟孩子大了,独立出去也是正常的事情,那么当时商鞅这么做,倒是有些不近人情,毕竟古代基本都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商鞅这样的政策,无疑会给国家带来不小的影响。
那么商鞅为什么规定父子兄弟禁止同居?
其实商鞅禁止父子兄弟同住有两个主要目的。
第一是为了增加税收。
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取决于人口和税收,然而并不是人口多了税收就上来了。古代很多政权都是按照户籍来收税的,隐匿人口,隐匿税收的情况很常见。
比如这种群居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也没有正式步入先进的文明时代,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社会的习俗,政权也并不像后世那样强大。
因此很多国家的税收确实很低,像楚国那样的,基本就属于联邦制度的国家,国君的政令都无法传达到地方。
商鞅来秦国之前,秦处在西部,这里也不是发达富庶的地方,秦国人口有限,也是非常贫穷落后。
增加税收是让秦国富强的关键,可要是继续按照原本的户籍收税,秦国底下大大小小的部落宗族,他们往往一大家族的人都住在一起,上户籍的时候都属于一个,几百人的家族也只能按照几个户籍收税。
这下他们就隐匿了大量的税收人口,这些宗族部落分割一下,秦国实际税收的基数就没多少了。
让父子兄弟分家居住,是非常有效的增税手段,他们都独立出来,户数就增加了,那样税收的基数就大大增加,原本隐匿的人口被释放出来。
无论是政府收取赋税,还是征发徭役,他们可用的人就更多了。
后来看到秦国能频繁发动战争,国家的动员能力这么强,就是与商鞅这种分户政策有关,之后像隋这些朝代,也是按照商鞅的思路做的。
第二,瓦解地方宗族的势力。
古代的政权国家并不像现代一样,哪怕是封建王朝里面中央集权最强的明清,也无法彻底解决地方豪强的问题。
在先秦时代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地方的宗族豪强,往往都是以同姓为基础群居在一起,可能一个村子都是一个宗族集体。
宗族里面的长老等人负责族内的事情,他们的权力非常大,朝廷要想与他们接触,就必须要通过这些人,他们既可以掌握族内交税,徭役这些分配,还有着自由执法的权力。
他们可以掌握族内人的生死,还可以动员族内的武装势力,商鞅来到秦国,发现秦国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宗族势力极强,还经常会出现械斗的情况。
这是指两个或以上的宗族势力火并,古代为了争夺资源这些,宗族械斗是常见的事情。
一旦发生械斗,就经常会出现大量的人员伤亡,这样的话国家的人口会大大受损,男丁是非常重要的劳动生产力,秦国原本人口就少,再加上频繁械斗,宗族大大阻碍了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
商鞅用这样的方式,慢慢分化宗族的实力,让父子兄弟分家居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没有之前那么强了,独立出来后,也很难形成抱团的地方势力。
当然,商鞅的政策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古代的人员流动性非常有限,大部分的人一辈子就待在那个地方,根本不可能走出去。
哪怕是分开居住,这些人也都住在一个区域,因此他们还是会形成强大的宗族势力。
可无论哪个朝代,都没办法彻底解决地方宗族的势力,商鞅的政策也只能是尽量弱化这些宗族的实力,让秦政府的动员能力得到提升。
当然,弱化了宗族,也就渐渐加强了民族国家的意识。
在宗族势力极强的地方,人们的国家意识是不够强的,大部分的人眼里只有自己的家庭宗族,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一份子。
秦国之前打仗,战场上逃兵的比例非常高,也被嘲讽是内斗内行,外战外行。
分开居住之后,他们的宗族意识会被弱化,这样他们就会寻求政府的庇护,渐渐他们的国家意识就会变强。
之所以中央集权的国家能有那么强的动员能力,就是他们的人民国家意识非常强,然而像楚这些地方势力太强的国家,他们的内部就不是非常团结,很容易被分化瓦解。
商鞅变法里面,很多的政策都是针对秦国的宗族势力,这也是社会转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阻碍,宗族存在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在原始社会没有宗族抱团,人类可能很难生存下去,可到了封建时代,这样的情况就改变了,不过政府并不会彻底消灭宗族,它们是被削弱,从而演变为政府统治地方的工具。
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的目的有三:其一、强制分户,增加纳税户口;其二、打破宗族势力,让乡村由国家官吏管理,非不是由各族族长管理;其三、移风易俗,父子分家,兄弟分业是文明的山东六国的民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是一举三得之事,可谓利国利民,因此实施起来较为方便。
战国时代,国家征税都是以户口来征税的,不管你一户有多少口人,都按一户来征税。父子兄弟同宅居住,就表示没有分家,也就只有一个户口,国家只能征收一户人的税。强制父子兄弟分家,则一户变多户,国家就可以收到更多的税。一个国家如果收不到税,或者收的税不够支出,那么这个国家必然衰败至亡。明朝末年,财政赤字严重,军队发不出军响,最终导致军队哗变而国家灭亡。
宗族势力往往会和黑恶势力相结合,一个大宗族小到可以横行乡里,大到可以对抗国家。宗族势力的存在对于国家管理下基层是一个严重的挑战,特别是一些大家族,数代不分家,家大业主,就可以横行乡里,对抗国家。商君深知人性,故强制分家,大家变小家后,那怕亲如父子,友如兄弟,也会因为利益的不同而无法团结起来。时至今日,一些偏远乡村的宗族势力依然强大,村霸往往借助家庭势力行不法之事。
父子兄弟同宅居住一则存在卫生问题,二则存在伦理问题,只有拆大家为小家,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四世同堂数十人,如果家大业大,一人一间房还好,如果家贫的话,那么存在的问题就多了。为了解决卫生问题,和伦理问题,商君强制秦民分家,一家人只有三四口,那么卫生问题相对好解决,伦理问题也容易解决。商君强制分家的结果是:秦国乡村焕然一新,文明程度跟鲁国、卫国差不多了。
秦国时期,商鞅说服秦孝公在国内实施变法,先后颁布命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所以商鞅变法时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这种说法是真的。原因包括:分家增加了户口,这样可以增加赋税;将宗族分割为小的家庭单位,加强国家管理;有利于推行政令,培养良好社会风气。
商鞅,在秦国历史,乃至春秋战国历史上声名卓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在秦孝公年间实施变法,使得秦国成为一个强生的国家。那么,商鞅变法时为什么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呢?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分家增加了户口,这样可以增加赋税
战国时期,赋税不是按人头来收取的,而是按照户口来收取的。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就是变相的增加户口数,可以从根本上为赋税开源。
二、将宗族分割为小的家庭单位,加强国家管理
宗族势力过大,容易抱成团,形成一方的割据政权和势力,这可以从晋国三分天下看得出来,将宗族分割为小的家庭单位,无疑将这种苗头扼杀于摇篮,使其不能反叛。
三、有利于推行政令,培养良好社会风气
形成家庭为单位的管理政策,更有利于国家推行政令,使得政令有效地到达地方,一方面可以达到高效,另一方面推动了百姓的文明程度,表现在利于秦国一夫一妻制度施行,培养良好社会风气。
商鞅的变法起到了卓有成效作用,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只是可惜的是,后来遭到秦惠文王猜忌,被车裂而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