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为何说朱瞻基的驾崩是明朝衰落的开始

众妙之门 2023-07-06 04:50:39

为何说朱瞻基的驾崩是明朝衰落的开始

为何说朱瞻基的驾崩是明朝衰落的开始?下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01出生就带着主角光环的幸运儿

洪武三十一年,朱瞻基在北平出生。这天晚上朱棣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朱元璋把一块圭玉亲手交到他手中,还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圭玉是一种玉制礼器,象征着权力,朱元璋把圭玉交给他是不是要把天下交给他?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朱棣一开始也没当回事。直到王府官员给他报喜,说嫡长孙出生了。朱棣心神一动,“传世之孙”?“永世其昌”?难道梦要验证了?朱棣连忙去看孙子,可能是心理作用,朱棣第一眼就觉得这个孙子很像自己,一脸英气,大喜过望,对左右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后来朱棣也说,朱瞻基的出生对他发动靖难之役有很大的精神促进作用。四年靖难之役,朱棣果然做了皇帝,愈发觉得朱瞻基是上天赐给他的,小朱瞻基就成了朱棣的心头肉,走到哪儿都带在身边。

朱瞻基的主角光环还惠及其父朱高炽。永乐二年,新朝要立太子,文官支持朱高炽,武官多支持朱高煦,朱棣犹豫不决,解缙一句“好圣孙”,明白告诉朱棣,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就是你非常喜欢的孙子朱瞻基,你不为朱高炽考虑,难道不为你最喜爱的孙子考虑吗!朱棣心动了,多方考量之后立朱高炽为太子,此时朱瞻基才7岁,就帮他爹拿下太子之位。

大家以为他的主角光环到头了吗?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永乐九年,朱棣下诏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这是直接为朱瞻基预定了皇帝位置,这是对这个孙子有多溺爱呀!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朱高炽登基为明仁宗,朱瞻基由皇太孙升级为皇太子,上天又一次眷顾了他,没有让他等太久,明仁宗继位9个月就突然驾崩,朱瞻基太子头衔还没焐热,直接升级为皇帝了!更幸运的是,朱棣和朱高炽为他挖掘了大量人才,像杨士奇、杨荣、夏元吉、于谦等等,朱瞻基只要用好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据史书记载,朱瞻基治国理政就是“事涉人才,则多从(蹇)义;事涉军旅,则多从(杨)荣;事涉礼仪制度,则多从(杨)士奇;事涉民社,则多出(夏)原吉”,君臣一心,缔造了“仁宣之治”,能被后代广泛认可的治世可不多,仁宣之治就是其中之一,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可相提并论。

然而可能是前半生好运气用得太多,折了阳寿,身体健硕的朱瞻基只当了10年皇帝,就英年早逝,时年38岁!留下了年幼太子朱祁镇,为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埋下伏笔,可以说朱瞻基的驾崩意味着明朝开始由盛转衰!

02好玩的天子

虽说斗蛐蛐当不得真,但是朱瞻基是真的好玩,不过比之后来正德皇帝的贪玩无度,朱瞻基玩出点普通人难以达到的高度。

03打开了大明潘多拉魔盒

朱瞻基是位好皇帝,毋庸置疑,但是他也为大明打开了宦官之祸的潘多拉之盒。

前文讲朱元璋时有说过,为了预防宦官之祸,朱元璋下令宦官只能做些端茶递水,打扫卫生的工作,不得读书认字!而朱瞻基偏偏设立了内书堂,让翰林院的大才子们教太监读书认字,还设立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

这边得先说他对内阁的改造。在朱瞻基之前,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并没有什么实权,从朱瞻基开始,内阁阁员兼六部尚书,比如说杨士奇,既是内阁阁臣,也是兵部尚书,黄淮也兼着户部尚书,阁臣就不仅仅是“秘书”了。

朱瞻基经常召集阁臣商议国家大事,到后面演变成朝臣的奏章都得先经过内阁,阁臣们看过之后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建议,再呈递给朱瞻基批红,这就是“票拟”制度,内阁的权力开始凌驾于六部之上,而司礼监一开始的作用就是将阁臣票拟好的奏章送给朱瞻基,朱瞻基不太认同阁臣票拟内容时,偶尔会咨询司礼监的意见,这就给了太监影响朝政的空间。

其实这还不重要,主要是在奏章传递的过程中,朱瞻基不会时刻与阁臣谈话,这当中就给了司礼监很大的操作空间。对于朱瞻基这样的英主来说,司礼监太监还不敢胆大妄为,一旦遇到惰政的主,宦官就相当于把持了皇帝与群臣沟通的桥梁,蒙蔽圣听,或者曲解圣意假传圣旨都是基本操作,这就为后来正德朝、天启朝宦官弄政埋下伏笔。

04结言

明宣宗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实际缔造者,明朝皇帝可排前三,仅次于朱元璋和朱棣,《明史》对其评价也颇高,可惜天不假年,38岁壮年离去,如果再给他10年,再让他好好教育下朱祁镇,也许明朝的衰落不会来得那么块,也许我们会看到另一个万邦来朝的大唐盛世。

造成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老朱家可能有遗传病,而且这个遗传病自朱元璋那一代就有,明朝从朱元璋到朱由检一共经历了十六帝,说出来让人瞠目结舌,在这16个皇帝中有十个没有活过40岁。

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活到了整七十岁,这个岁数在现在看来并不是太高寿,但他却是明朝皇帝中的长寿王,朱元璋十七岁那年,他的父母和大哥死于瘟疫,但是他还有一个二哥,关于他二哥,史书上并没有太多的记载,估计也没有活多大岁数,因为朱元璋称帝的时候,只剩下一个大嫂,侄子,和外甥,姐姐也去世了,而朱元璋称帝的时候年仅40岁,哥哥姐姐就已经都不在了。

在朱元璋晚年,皇太子,皇二子,皇三子接连的去世,可以说朱元璋每三年死一个儿子,而这几个儿子中没有一个超过40岁,这不得不让人感到蹊跷,因为贵为皇子应该是锦衣玉食,不愁吃喝,怎么会英年早逝?

今天的主要角色说的是朱瞻基,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嫡长子,朱高炽由于过度肥胖,当皇帝不足10个月就驾崩了,朱高炽驾崩以后,朱瞻基继承皇位,朱瞻基从小聪明伶俐,深受爷爷和父亲的喜爱,从小就被爷爷朱棣立为皇太孙。

《明史》记载: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采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明史?本纪第九?宣宗》

朱瞻基16岁的时候就跟随爷爷朱棣征战漠北,可以说颇有见识,作为朱高枳嫡长子的他,继承皇位也是众望所归,可是朱瞻基仅仅活了三十七岁,还没有其父亲活的长一些,在明朝的皇帝中,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以外,其他皇帝的寿命真的是惨不忍睹,也有人说朱家子孙之所以不长寿,是因为遗传病出在朱棣身上。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镇守北京,人称燕王。朱棣的正牌皇后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女儿徐氏,据说这个徐皇后身体很不好,一直病病殃殃,40多岁就一命呜呼,而朱高炽是朱棣和徐皇后的嫡长子,似乎问题说到这儿就找到症结了,朱家子孙普遍英年早逝的遗传病出在徐皇后身上,似乎这么说也说得过去,关于明朝皇帝普遍不长寿的真相一直还在众说纷纭,期望早日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明朝时期的朱瞻基,究竟给当时埋下了怎样的祸端?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孙,史书记载:

(宣宗)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比长,嗜书,智识杰出……(永乐)九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始冠。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不难看出,朱瞻基好读书,才智过人,颇受朱棣喜爱,也因此在永乐九年(1411年)便被立为皇太孙,被立为皇太孙的意思就很明显了,这是告诉所有人朱瞻基将是大明朝未来的皇帝。

所以很多人认为,朱棣之所以坚持立朱高炽为太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朱高炽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连大明朝第一大才子谢缙也曾对朱棣说过朱瞻基是“好圣孙”,这也足以说明朱瞻基的天分以及所有人对他的期待非常高。

也许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朱瞻基的未来不会平凡,而实际上他在位期间也确实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他和他父亲朱高炽的统治时期被史学家们称为“仁宣之治”,这是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又一个盛世,而朱高炽在位时间非常短,还不到一年。所以,开创“仁宣之治”的很大一部分功劳其实是属于朱瞻基的。

如果单看朱瞻基在位期间的表现,尤其是为政举措的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有能力,有想法,不昏庸,符合一个优秀的守成之君所必备的一切条件。然而,评价一个人,尤其是站在历史拐角去看待前人之事的时候,是需要加上很多后来因素的。

就比如朱瞻基,虽然他在生活上有点瑕疵(比如喜欢斗蛐蛐,也因此自己还被后人称为“蟋蟀天子”),但生活上的一些爱好不足以否定他的历史功绩。能否定一个人一定是会给后世带来深远影响的,但朱瞻基喜欢斗蛐蛐不是,他让宦官学习进而参权这件事,却是一件足以颠覆他之前所取得的所有功绩的事情。

那么朱瞻基为何要让宦官学习呢?这还要从朱元璋说起,朱元璋当年为了加强皇权,以“胡惟庸案”为借口取消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大权独揽,但取消丞相制也有弊端,那就是一切军国大事皇帝都必须亲力亲为。早期朱元璋尚可以坚持,但时间久了便自觉精力不足,于是便有了殿阁大学士,大学士协助朱元璋处理政务。


到了朱棣时期内阁出现了,一开始内阁没有决策权,但随着皇帝的力不从心,内阁开始参与到政务的决策之中,到了朱瞻基即位后,内阁有了票拟的权力,即替皇帝处理相关国家事务,最后将处理意见呈报皇帝,皇帝做最后的决策。

这样看来,有了内阁、皇帝可以轻松一些了,但时间久了,内阁的权力便越来越大。虽然朱瞻基尚且能任用贤能,所任用的大臣无不是经天纬地之才,且他与大臣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的融洽,但这并不妨碍内阁权力的过大,以及皇权的逐渐衰落。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己可以驾驭群臣,不代表后世子孙也能驾驭他们。而且皇帝精力有限,必然要倚重臣子,但又不能完全倚重他们,所以只能想办法来扶持一股力量制衡文臣。这股力量必须是完全效忠自己的,能够有所为的力量,很明显朱瞻基找到了,那就是宦官。

历代以来,宦官是陪伴在皇帝身边最久的人,也是皇帝最信任的一群人,虽然他们身体残缺,但心智还是成熟的。如果加以调教,必然可以为自己解决很多事情,所以朱瞻基决定以宦官来制约文臣。

虽然朱元璋立国之初就定下了“宦官不得干政”的规定,建文、永乐两朝也很好地执行了这一规定,但宦官的崛起并不是一个苍白的规定就能限制住的。若想宦官不干政,就必须保证王朝代代出明君,因为前面说过了只有明君才有驾驭群臣的能力,但遗憾的是,大明朝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宦官的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朱瞻基想要制衡文臣,就只能扶持宦官,所以他下令让翰林学士在内书堂教宦官读书,让他们代替自己处理公文。尤其是处理内阁呈上来的票拟,即代替皇帝行使“批红”的权力,如此宦官实力愈发强大,尤其以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为甚。

虽然朱瞻基深知宦官干政的后果非常严重,且他对宦官的监管非常严格的,所有大事的最终决断依旧掌握在自己手里。但他还是没有意识到赋予宦官参政对大明朝意味着什么,尤其是他没想到自己亲自选定的接班人,会差点因此而葬送了大明朝。

公元1449年,朱瞻基的继任者明英宗朱祁镇率领的二十万明朝精锐,在土木堡被瓦剌军击溃,自己也做了阶下囚。土木堡之变,对于大明王朝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这自不必说。而造成土木堡之变的主谋就是一个叫王振的宦官,从王振开始,宦官开始登上明朝的政治舞台,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王振专权距离朱瞻基驾崩才不过七年,恐怕朱瞻基做梦都没想到,短短七年,宦官们就已经开始影响大明王朝的历史走向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1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