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宋朝的龙袍为什么没有龙纹了

以史为鉴 2023-07-06 04:41:42

宋朝的龙袍为什么没有龙纹了

宋朝的龙袍为什么没有龙纹了?下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唐因隋制,天子常服赤黄、淡黄袍衫,宋因之。

古时候,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是掌管天下的“真龙天子”,我们翻开各种历史文献也可以发现,不少史书都对皇帝有很多溢美之辞。尤其是一些开国皇帝,他们的传奇一生总是与天有异象挂钩,以此显示这个人有帝王之气,并暗示这个人本身就不是平凡人。龙袍作为帝王的专属象征,历来也只有皇帝能够穿上。各朝各代龙袍的样式不尽相同,为什么到了宋朝时期,皇帝突然都不穿龙纹了?

《易·乾》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皇帝贵为九五之尊,通常会以神龙作为衣服的图案,以此来体现皇家威严。历史上的各朝各代,皇帝所穿的衣服上基本都绘有龙纹,并且龙袍穿在身上磅礴大气,不怒自威。

比如我们常见的李世民画像,画像中的他身穿龙纹,或坐或立,很是威严,但这种画作多数不是唐朝人描绘的,而是出自明朝的画师之手。我们对比明朝皇帝的龙袍来看,不难发现唐朝和明朝皇帝的龙袍大体相同,尤其是李世民与朱元璋的画像对比,他们仿佛就穿了同款衣服一般,就连站姿坐姿相似的地方也比较多。

宋朝达官贵人的身上也不怎么爱穿金戴银,而是更加注重衣料的质感,即使绣有花纹也不会和衣服整体产生较大的撞色冲突,尤其是像那种“左青龙、右白虎”的花纹,在宋朝看起来就未免太过俗气。宋朝的皇帝也多提倡节俭之风,喜欢将钱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刀背上。宋朝的皇帝如果在衣服的穿着上每天都花团锦簇的,恐怕也会引起群臣反对。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我之前吐槽过《大宋宫词》中宋真宗的龙袍:明明有流传下来的宋朝皇帝常服画像作为参考,可是为什么偏偏要「 ”自立门户”「 ”自主创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实啊,在我仔细思考之后,我个人觉得,这事儿导演得负一半责任,另一半责任,还是得清朝人来负。 你可能会会有点惊讶:《大宋宫词》中的龙袍搞错了,为什么要清朝人负一半的责任呢?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宋朝龙袍和其他朝代龙袍不同:它不奢华,样式也和其他朝代区别较大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皇帝们,我们最为熟悉的是身穿衮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给大家推荐唐朝阎立本的名画《历代帝王图》,在这幅图里面,中国早期的皇帝们几乎穿的都是衮冕服: 《历代帝王图》局部 所以,我们在影视剧中所见到的秦皇汉武,包括后来的刘备、曹操、孙权甚至是刘禅等皇帝,都是一副衮冕服的形象。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 老版《三国》中的刘禅 另一种是以唐朝和明朝为主的圆领团龙龙袍。这种龙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领口是圆的;第二,龙袍上绣有龙纹;第三,一般还会搭配上黑色幞头(头顶的帽子)。 比如,现收藏于台北故宫的《唐太宗画像立轴》,就是这样一幅形象: 《唐太宗画像立轴》 我们更加熟悉的是明朝历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样收藏于台北故宫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这样的画像: 朱瞻基画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实也都有类似的画像存世: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间的龙袍是一脉相承的,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后期的龙袍,也没有脱离明初的规制,只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十二章纹。 另一种我们最为常见的龙袍就是满清的黄色龙袍。这种龙袍其实也是继承了明朝龙袍的样式,但在领口上改动较大,帽子也从幞头改为了红色的「 ”天坛”帽: 康熙画像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在我们的印象中,龙袍要么就是黑色的衮冕服,要么就是绣了龙的衮龙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龙袍和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朴素,没有任何修饰,朴素到和大臣之间的服饰几乎一模一样。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长长的两个「 ”硬脚”将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 ”飞机头”。 宋朝皇帝画像 宋朝还有另一种龙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领的红色龙袍,头戴通天冠。 这种服饰和其他朝代的龙袍相比,也很奇怪。从地位上来说,它的地位接近于其他朝代的衮冕服,一般在比较重大的场合皇帝才会穿;但是从样式上来说,这种服饰的样式和其他朝代的衮冕又完全不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历史剧是「 ”重灾区”,龙袍频频出错是常态 我在上文放出的两章图片,估计大家看了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奇怪呢?因为很少见。 确实,我见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赵匡胤》这部电视剧中,赵匡胤穿的龙袍是这样的: 《大宋皇帝赵匡胤》剧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里面都说过宋朝皇帝会穿什么样的衣服,大家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这部剧中赵匡胤的龙袍真的是错得离谱。 在《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部电视剧当中,为了剧情需要,唐后主李煜的龙袍以黄、白等明亮的颜色为主,而赵匡胤则穿上了黑色龙袍: 《问君能有几多愁》剧照 这部剧的龙袍设计不算差,虽然不符合史实,但是最起码在样式上很好看。这在以前影视剧不注重服饰的年代,已经算是比较良心的设计了。 那有没有即设计良心,又比较贴近史实的呢? 当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较多的黄晓明主演的《精忠岳飞》里边,其实宋高宗赵构所穿的服饰就比较契合历史: 《精忠岳飞》剧照 老版《水浒》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老版《水浒》剧照 当然了,这两部剧的龙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龙袍上有龙纹,这其实是错误的。 老版《水浒》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个方心曲领。 那有没有完全契合历史的呢?也有,但是还没有上映——这部剧我已经花了好几篇文章对它进行称赞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闭》: 《孤城闭》剧照 现代影视剧当中宋朝龙袍频频出错,归根结底,这锅清朝人得背一半 为什么宋朝的龙袍会经常出错呢?我刚才也已经说了:因为相比于其他朝代,宋朝的龙袍有点特殊。 但是,其实啊,清朝人也给我们当代人在拍关于宋朝历史剧的时候造成了不少困扰。 比如在《精忠岳飞》里面,赵构的服饰除了刚才的通天冠服,还有衮龙服: 《精忠岳飞》剧照 这种龙袍在唐朝和明朝比较流行,但是宋朝皇帝一般是没有这种龙袍的。 我之前也提过,只有的徽宗朝和南宋后期,宋朝皇室才会在衣服上绣一些花纹。一般情况下,宋朝人是不在衣服上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的。 为什么呢?因为宋朝崇尚简约,衣服上搞这些东西,太俗。 但是,为什么这部剧的导演连通天冠服这种难得一见的服饰都能搞得出来,偏偏在皇帝日常的服饰上出了问题呢?因为清朝人! 赵匡胤画像 比如,这幅画其实就是古代人画的,不是当代人画的。在这幅画中,宋太祖赵匡胤身上穿的就是有龙纹的团龙龙袍,或者你可以叫它衮龙袍。 显然,如果把这幅画当做参考的话,那《精忠岳飞》这部剧中赵构的服饰就是对的。 可是这里许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幅画虽然是古代人画的,可是是宋朝人画的吗? 非也。许多类似的画,都是清朝人画的。例如,对于宋真宗来说,我们最为熟悉的画像是现收藏于台北故宫的《宋真宗御容》: 宋真宗画像 在这幅画里,宋真宗和其他大多数宋朝皇帝一样,头戴方顶幞头,身穿红色龙袍。 但是,在许多图书里,作者在介绍宋真宗的时候,引用的都是这幅画: 清人画的宋真宗 这两幅画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的龙袍上没有任何修饰,后者的龙袍上分别在双肩、胸口多了一些龙纹饰。这幅画就是典型的清人作品。 当然了,不仅仅是皇帝们的服饰被清朝人搞错了,其实很多宋朝文臣的服饰也被清朝人给搞错了。比如,影视剧中的包拯形象是这样的: 包拯 在这里,包拯身穿金纹蟒袍,看起来十分霸气。这种形象现在也深入人心,成为很多人的记忆。 这种形象其实来自于京剧的包拯形象: 京剧中的包拯 所以,实际上,这种形象也是清朝人塑造的。 在清朝人塑造的包拯形象中,包拯永远是身穿蟒袍的,其他文臣武将或皇帝,不论是哪个朝代,只要是清朝人给他作画,那一般也都是身穿蟒袍或者衮龙服。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对清朝人来说,汉家服饰由于消失已久,脑海中仅存的记忆也只是明朝服饰了。 唐宋相隔过于久远,服饰到底如何,对清朝人来说很难考证。而明清易代,更是让中华服饰断层。清朝人文人画家所能做的,只能是以仅有的记忆将它们赋予到「 ”古人”的画像何戏曲形象当中了。 新版《包拯》服饰也是错误的 我们在读历史和看剧的时候,懂得简单的考证和区分很重要 清朝的绘画给许多人在还原古代服饰,造成了不少困扰。 但是,我刚才其实也替大家总结了一些清朝绘画的特色:第一,清朝人如果画宋朝皇帝或文武大臣的画像,那他们的衣服上一定是有十分显耀的纹饰的。这种纹饰一般取材于明代服饰。 赵匡胤画像 所以,赵匡胤的这幅画像也是错误的。 其次,清朝人画的「 ”古人”,帽子上往往也会有帽正。比如,朱元璋的这幅画就百分百是清朝人画的: 朱元璋画像 我们懂得分辨这些有什么用呢?说没用,当然也没用。说有用,自然也有用。 我觉得这种分辨能力,代表一种文化修为,代表一种审美观。如果你掌握了这种审美观,你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当你发现了一些错误的时候,其实你就可以跟你的孩子或者朋友说出其中的道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事。久而久之,我们身边就会有更多懂文化、懂历史的人。 不过最近我还是遇到了很多「 ”杠精”。比如在上一篇关于《大宋宫词》的文章中,许多人看了个标题就来评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到国家的改革,小到个人或者小到一件小事,当我们在追及进步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不仅选择原地踏步,还在极力阻挠他人进步。 当一些人仰望星空、企盼更美好的未来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在旁边冷冷一笑:「 ”闲着没事干!” 我们虽然现在是在看一部剧,是在探讨一些对我们生活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无关紧要的服饰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国人的思维、观念甚至是心态如果想获得进步,避免做井底之蛙,我们就应该从小事做起。 从小的改变做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1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