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崇祯在面对权势滔天的魏忠贤时,崇祯是怎么除掉他的

以史为鉴 2023-07-06 04:31:47

崇祯在面对权势滔天的魏忠贤时,崇祯是怎么除掉他的

对崇祯和魏忠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忠贤在明代权势滔天,为什么被17岁的崇祯轻易铲除了?

自古以来“宦官干政”是被君王所忌惮的事情,可偏偏总是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最早搅动朝政变化的宦官就是秦朝的赵高,在他的怂恿下太子扶苏、将军蒙恬先后被逼自尽,胡亥成为了灭国之君,可以说,大好的秦朝是葬送于赵高之手。像赵高这样的宦官在后朝之中也是屡见不鲜,最为出名的就是明代的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人称“九千九百岁”,距离皇帝的“万岁”只有一步之遥,不管是皇帝无能还是对他的高度宠信,总之魏忠贤创造了一个宦官干政的历史巅峰,以至于让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魏忠贤在朝堂权势滔天,后来却被17岁的崇祯轻易铲除,这是为什么呢?说出来你别不信!

01步步为营独揽大权

魏忠贤是穷苦人家出身,大字不识一个,还是游手好闲之徒,他贪财好色、喜好赌博,人人都了解十赌九输,当他输光了身家之后只能挥刀自宫,以李进忠的身份入宫做了太监。常年混迹于街头让他长了一张能言善辨的嘴,靠着巴结讨好赢得了宫中太监魏朝的好感,在魏朝的推荐下,他一步步向皇权靠拢。

这个魏朝本是皇帝乳母客氏的“对食”之人,皇帝对客氏视如生母,封为“奉圣夫人”足见客氏在后宫中的不凡地位,而这也成为客氏能够公开“对食”的资本,魏忠贤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很快他取代了魏朝,在客氏心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在客氏的引荐下,魏忠贤这个不识字的人成为了秉笔太监。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到有些荒唐,其实还有更荒唐的,因为皇帝明熹宗也不识几个字,史上有“文盲皇帝”之称,这样的皇帝自然无心打理朝政,他专心做自己的木匠活,这个又被称为“木匠皇帝”的明熹宗就这样慢慢把皇权“让”给了魏忠贤,魏忠贤就这样拥有了无法动摇的地位。只是这位权势滔天的大太监,后来却被17岁的崇祯轻易铲除,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02一朝君子一朝太监

首先必须得承认一点,一朝君子一朝臣。魏忠贤的崛起与明熹宗有着直接的关系,明熹宗再不识字他也是皇帝,皇帝至高无上的身份与地位可以决定着任何人的任免权,魏忠贤能够独揽大权,其主要原因就是明熹宗不识几个字,还无心做皇帝,这才成全了魏忠贤干政的地位。

明熹宗死后,崇祯皇帝继位,别看他岁数小,他也是皇帝,同样拥有至高无上的任免权,他早就看魏忠贤独揽大权不顺眼了,只是他刚上任时根基不深,想要马上撼动魏忠贤的地位,他也有所顾忌。于是崇祯皇帝上演了一出扮猪吃老虎的戏份,表面上与魏忠贤示弱、示好,暗地里已经开始撒网捕鱼。

以魏忠贤多年的根基,崇祯皇帝的小动作他自然放在眼里,但他同时也明白一朝君子一朝太监的道理,新皇帝上任,总要给皇帝一些颜面,他还不想达到鱼死网破的程度,就这样任由崇祯捕猎他身边的小鱼、小虾,当小鱼、小虾被猎杀后,魏忠贤成为了孤家寡人,想除掉他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03两派相争皇帝得利

另外一点,就是崇祯皇帝非常会利用手里的“棋子”。当时的朝堂党争最为明显,太监的存在就是用来制约党争,以达到制衡朝堂的作用。魏忠贤干政之前,朝堂上东林党独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就连皇帝都要听东林党的安排,提起这可能会有人不信,东林党势力再大,不也是效力于皇帝吗?

东林党确实效力于皇帝,但效力于哪个皇帝则由他们说了算。明熹宗这个文盲皇帝为何会登基,其原因就是他的父皇死得太早、太快,在位仅一个月就撒手人寰,短短一个月的期间他经历了梃击案、死于红丸案,到后来扶持文盲皇帝继承大统,哪一处不表现出东林党的“心机”,这时候就体现出魏忠贤的作用了,这也是明熹宗放权给魏忠贤的原因,他想保命。

不过明熹宗也没逃过其他党派的算计,服用他们献上的“仙药”后,在位七年23岁就驾崩了,这才轮到了崇祯皇帝继位。崇祯皇帝看到魏忠贤的权势已经危及到了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利用东林党的手清算魏忠贤的党羽,东林党被魏忠贤打压与制衡了七年,终于有了发泄的机会,对他自然不会心慈手软。崇祯皇帝看到东林党与魏忠贤两派相争是乐见其成,最后得利的自然也是这个17岁的皇帝。

04特务机构手无兵权

提起明代的太监为何权力如此之大,则完全拜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赐。朱元璋晚年时期多疑,不断倾轧开国功臣,为了抓住这些开国功臣的把柄、制衡元老们的权力与地位,他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为此给了锦衣卫诸多的特权,属于皇帝直系部队。

到了他儿子朱棣手里时,为了避免锦衣卫一家独大,朱棣又增添了“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视为“太监”,这也是太监一词的由来,就是职位最大的宦官。朱棣为何给太监如此大的权力,甚至高于锦衣卫,其原因就是宦官是“无根”之人,成不了气候,至少不会发生谋朝篡位的事件。

只是朱棣算盘打得好,却控制不住事态的发展,到了魏忠贤这里几乎与皇帝齐肩,明熹宗为了保命放任魏忠贤独揽朝政的行为,结果还是丢了性命,到了崇祯这里,自然不会允许他的龙榻旁边有这样的危险人物存在,就来了个温水煮青蛙。

之后,崇祯最大的倚仗就是魏忠贤虽然权力大、根基深,但他手里没有兵马之权,这一点他是与皇帝无法抗衡的。当魏忠贤的党羽逐渐被清算后,魏忠贤的“九千九百岁”也就走到了尽头,最后魏忠贤被崇祯逼死在被贬的路途上。说白了,兵权才是崇祯皇帝最大的底牌。

05小结

明熹宗在位多久,魏忠贤就跋扈多久,他以为自己有了七年的根基可以继续左右新帝,未成想自己低估了17岁的崇祯皇帝,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仅三个月的时间就把这位权宦拉下马,这是一般人无法相信的事情,可崇祯皇帝做到了。

魏忠贤成为了古代权宦的“代言人”,也算是创造了宦官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虽然没有像赵高一样左右了皇帝的任免,可他仍然是唯一一位敢号称“九千九百岁”的太监,在他的手里把宦官的地位带到了一个巅峰时期。

朱由检是如何扳倒权倾朝野的魏忠贤的呢?

天启帝没有子嗣,弥留之际诏令其五弟(信王)朱由检承继大统。在天启帝死后第三天,年轻的朱由检南面为帝,年号崇祯。

当时的崇祯内心是既兴奋又焦灼,兴奋的是君临天下能够一展抱负,焦灼的是他的敌人就在眼皮子底下,稍有差池随时都有可能被暗害。这个敌人不是别人,而是权倾天下号称"九千岁"的阉宦魏忠贤。

魏忠贤21岁自行阉割而走进皇宫,天性狡诈多谋,且能说会道,由于揣摩圣意,刻意逢迎,得到天启帝信用。借皇权网罗羽翼,后期势力相当骇人。上到六部,下至地方州县;军队内外全有他的党羽。他不但号称?九千岁?,而且一家老小都在朝中当大官,连还在襁褓之中的侄儿良栋,也被封为东安侯。另一个侄儿良卿甚至代替皇帝,前往供祭南北郊社,祭祀太庙。可以说,后期的天启帝已经完全成为傀儡,大明王朝实际上成为了魏忠贤的天下。

面对强敌,在经过起初的焦灼后。崇祯的内心也开始变得冷静,以弱示人,韬光养晦。每天衣冠不整,不见任何人,不说话,也不乐,其目的是消除魏忠贤的疑心。

因为此前皇嫂张氏有过交待,凡事倍加谨慎,小心在意,尤其是宫中的食物,不要吃,所以崇祯自带着一块麦饼藏在身上,饿了偷偷吃一口。崇祯入宫的第一天晚上,整宿没睡,手中握着一把剑枯坐。为了拉拢收买身边的太监和锦衣卫,他命人取来了酒肉给予赐赏。这些人深受感动,一个劲地山呼万岁。之后崇祯把宫里的宫女丶太监换成了自己从信王府带去的人,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而当时的魏忠贤更是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因为他号不准崇祯的脉。他现在最想要的是维持住自己的地位,至于弑君而自立,借他个胆他不也敢,少了关主件的人,还是有他的底线,与其说死忠于大明,不如说活在了刀尖上。所以崇祯的当时表现是极其聪明的,魏忠贤当然不希望自己面前站立的是一个英明强势之君。只要不动自己,哪怕让自己提前告老,能保住荣华富贵,他是断想不会下死手的。

但现实的环境使魏忠贤纠结不己,崇祯虽然待己如初,内心咋想,不得而知,更为让他食不下咽的是为祸官场数年,树敌过多,尤其是在和东林党的斗争中,得罪了当时不少有影响的朝臣,所以他用美色诱惑崇祯,妄想他成为第二个天启,结果崇祯早有所防,未能得逞。

其实宦官一开始只是作为替皇帝分担政务的亲信而存在。土木堡之变后,文官集团开始坐大,宦官被皇帝抬高地位借此打压文臣集团,保证皇权的稳固。天启年间,东林党一党独大,严重威胁了皇权统治,天启帝表面上昏庸重用魏忠贤,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想通过阉党夺回权利,所以造成魏忠贤的权势滔天。归根结底,宦官只能是依附于皇权之下,再张狂也不过是皇帝手里的一张王牌而已。

因此,对自己的位置,魏忠贤再清楚不过。为了更深入试探崇祯,魏忠贤决定以退为进。他主动提出要辞去东厂总督太监的职位。崇祯非但没有诏准,而且对他还褒奖一番。然而随后,对客氏的请求却正中崇祯的下怀。客氏是天启帝的乳母,生情放荡,与魏忠贤狠狈为奸,天启帝绝嗣与她有直接关系。客氏请求出宫的理是天启皇帝已死,我留在宫中也没有意义,再者也不方便。于是崇祯马上恩准了。其目的是,将魏忠贤和客氏彻底分开。

崇祯刚即位为何就能立刻铲除魏忠贤的势力?魏党不应该权倾朝野吗?

在中国的历史上,宦官干政的事情屡见不鲜。比如汉朝的“十常侍,”还有唐朝的李铺国、田令孜等。有的皇帝想把宦官给灭了反被弑杀的大有人在。而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明朝也无法避免宦官干政的结局。

崇祯帝作为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在他的执政时期干了一件大事――铲除宦官(魏忠贤)。与前朝很多失败的案例不同,他居然成功了。要知道当时来说,魏忠贤的势力是很大的,崇祯帝能够扳倒他是不是偶然事件呢?我认为不是。

一.明朝皇权的集中由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从底层劳动人民一步步坐上皇位的,所以,他对权利的渴望更为强烈。只有把所有的权利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他才会心安。由此,他通过一系列举措,使明朝的皇权集中制达到了一个历史顶峰。明朝相比于前面的朝代,皇帝的权利终其一朝都是不弱的。这也是崇祯有能力法办魏忠贤的原因之一。

二.锦衣卫与东厂的互相节制我们知道,锦衣卫是老朱创建的(由武将组成),而东厂是朱棣创建的(由宦官组成)。他们的功能都是差不多的,比如审讯抓捕犯人等。在开始的时候,两个机构还是属于平级的。后来因为宦官离皇帝更近的缘故,所以和皇帝的关系也更亲近。于是,东厂的地位也渐渐得超过了锦衣卫。

但是,锦衣卫始终是听命于皇帝的一股力量,有他的存在,不仅对东厂有牵制作用,还能作为皇帝扳倒魏忠贤集团的急先锋。我想,这也是锦衣卫负责人乐于见到的吧。只要魏忠贤倒台了,自己又可以成为皇帝身边唯一的红人了,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也是崇祯帝能扳倒魏忠贤的条件之一。

三.崇祯帝个人能力虽然崇祯皇帝是亡国之君,但是在当时那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就算他再有能力也是无力回天的。因为明朝在他还未登基为帝时就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一登基又适逢天灾,你说他倒不倒霉?所以,亡国不全是他的错,他的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不然,怎么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魏忠贤集团呢?

四.制度的限制明朝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明军实行的是分权管理。比如撤掉大都督府分设五军都督府。全国军队由五军都督府掌管,而在其上还有一个兵部负责管理都督府的军队。而下面还有各省的指挥使负责训练卫所士兵等事宜。而军队的军籍又属五军都督府管。所以,这个制度使得没有哪一个人能完全掌握军队,军队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朝廷手里,也就是皇帝手里。

所以,魏忠贤集团没有掌握军队的权利,而崇祯帝有。崇祯帝手握军权,还怕办不了魏忠贤吗?

崇祯帝能够扳倒魏忠贤集团绝不是偶然,他能够做成这件事主要取决于他对帝国的掌控力有多少,还有他自己的果断与魄力。否则,是办不成这件事的。在明朝以前的朝代,被宦官胁迫的皇帝无一不是无能之辈或者没有军权的皇帝。崇祯皇帝两样条件都已具备,自然能顺利铲除魏忠贤集团了。

明熹宗在位时魏忠贤手眼通天,为何崇祯能将其轻易铲除?

在回答这道问题前需要先明确一点:魏忠贤在天启任内之所以能手眼通天,是得到了皇帝的默许甚至支持的,并不是说天启皇帝拿魏忠贤没办法才任其乱来。我们都知道魏忠贤是明朝末期的一位权势滔天的大太监,用手眼通天来描述当时的魏忠贤也并不为过,而崇祯帝朱由检登基时只是十几岁的少年,那么崇祯帝为什么能在几个月内就铲除了魏忠贤?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魏忠贤虽然权倾朝野,但是没有军权。明朝太监的权力主要是来自皇权的支持,本质上只能算为皇权服务的鹰犬。像王振、刘瑾、魏忠贤这样的太监,其实都是因为皇帝的需要才诞生的,而且这些太监即便权倾朝野,但没有军权,所以魏忠贤当时没有发动兵变的能力。

政敌东林党的反攻。在东林党人看来,天启驾崩崇祯即位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好的信号。作为长期以来被魏党压迫的东林党人,他们势必会寻机向新天子投机讨好,借机翻旧案等,以此打击魏党,为自己翻身创造条件。

崇祯本身的智慧和手段。崇祯皇帝不是一个昏庸之辈, 他是一位具备相当智慧和手段的皇帝,这点在他铲除魏党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他先是在思想上稳住魏忠贤,对魏的赏赐依旧不断,对魏提出的辞归等要求给予驳回等。同时崇祯巧妙利用魏党内部矛盾,逼迫魏的得力干将辞归,以此给外界释放出明显的信号,于是许多官员闻风而动,纷纷上疏揭发、弹劾魏忠贤。魏忠贤故伎重演,再次提出辞归来试探,崇祯趁机批准了魏的要求,并对人事进行了一番调整,这样一来魏忠贤彻底失败了,弹劾的奏折有增无减。然后崇祯借机公布了魏忠贤的罪行,并把他发配凤阳守陵,魏忠贤在去凤阳的途中自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0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