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昌平君为何能继承吕不韦的宰相之位呢

以史为鉴 2023-07-06 03:51:03

昌平君为何能继承吕不韦的宰相之位呢

嫪毐之乱爆发时,昌平君和昌文君与吕不韦一道接受秦王下达的“攻毐令”,领兵镇压叛乱。这件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秦王知道了嫪毐发动叛乱的消息后,“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这道命令,是秦王命令的略写,接受“攻毐令”的三位大臣,第一位是相国,就是吕不韦,第二位是昌平君,第三位是昌文君。昌平君和昌文君都是封号,他们在接受王命时,究竟担当什么官职,史书里没有记载。昌平君是秦始皇的表叔,辅政大臣之一,他在接受秦王诏令时排名第二,地位仅次于相国吕不韦。以秦国的官职而论,大臣中地位仅次于丞相的人,应当是副丞相的御史大夫。所以,从地位的排名上来考虑的话,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合理的推想,嫪毐之乱爆发时,昌平君的官职,有可能是御史大夫。

我们的这个推想,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可以得到间接的旁证和支持。这个间接的旁证和支持,就是历史学界研究秦国行政文书得到的大量成就。

根据中日两国学者的研究,秦汉帝国的法律制度,非常严密而完整。诏令的下达,自有制度化的程序,最高政令的发布以各种诏书的形式下达。诏书的发令方,是王或者皇帝,诏书的接受方,第一位是丞相,其次是相当于副丞相的御史大夫。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当年,曾经下达了著名的“议帝号诏”,下达诏书命令大臣们讨论秦王的名号,最终确立了“皇帝”的称号。这道诏令的下达,就是经由丞相和御史大夫的程序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秦始皇二十六年:

秦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王曰:“……号曰皇帝。他如议。”

这段文字,是秦王诏令的下达和臣下回答的摘录。大意是说,秦统一天下以后,秦王诏令丞相、御史大夫:“……寡人以渺小的身躯兴兵,有赖于祖宗的神灵,六国国王都俯首伏罪,天下大定。现在如果不变更称号,则不能彰显成功,流传后世。希望议定帝号。”经过慎重议论以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代表群臣回复秦王,建议采用“泰皇”的称号,最后由嬴政改定为“皇帝”。

秦王的诏书,下达的对象是“丞相”和“御史”。当时的丞相有两位,是隗状和王绾,具体是哪一位呢?由回答来看,直接受令接诏的正是王绾。御史,是御史大夫的略写,当时的御史大夫是冯劫(后来出任丞相),他也是受令接诏的大臣。诏令由王下达丞相、御史大夫的程序,井然有序,清楚明了。

这种程序,不但有文献证明,也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通行于秦汉时代。比如在《汉书》和出土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制诏相国(丞相)、御史(大夫)”,就是诏令下达中常常见到的形式。以此推论,嫪毐之乱爆发时,秦王诏令的下达也应当走同样的程序。按照这个程序,排名在相国吕不韦后面接受诏令的大臣,有可能就是御史大夫。

通过以上的追踪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昌平君的特殊身份,他一直居于秦国政坛的主流当中。他一方面是华阳太后的亲属,楚系外戚集团的重要人物,另一方面,他又是子异和嬴政的至亲,与子异和嬴政都有多年的交往,他不管是与华阳太后还是与嬴政父子,在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从而,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昌平君在二十三岁时,伴随子异即位开始登上政坛。二十六岁时,因为嬴政幼年即位而跻身于被委以国政的大臣之列。三十四岁时,他身为辅政大臣,以御史大夫的官职受命领军平定叛乱,拥立嬴政顺利亲政,声望和实力都到达高峰。

昌平君从出生到三十四岁的情况清楚以后,我们的追踪调查,就可以回到本案的开头,回到疑案的破解上来了。本节是一桩追查“谁是丞相?”的人事案件,案件缘起于吕不韦免相以后秦国的丞相不知道是谁。

吕不韦免相,是在秦王政十年。嫪毐之乱平定以后,在追究责任的调查中,不韦与帝太后、嫪毐的特殊关系暴露,受牵连被罢免相国之职,贬斥出京。国家不可一日无相,新丞相的任命,当然是必须马上决定。这个时候,昌平君三十五岁,是先帝时代留下的辅政大臣,官职仅次于相国的御史大夫,他又是秦王的表叔,华阳太后的侄子,平定嫪毐之乱的第一功臣,由他来接任丞相,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昌平君出任丞相的事情,《史记索隐》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索隐》在《秦始皇本纪》中“攻毐令”条下说:

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于郢。

这条史料明确地告诉我们昌平君曾经被“立以为相”,就是出任秦国的丞相。至于昌平君是什么时候被立为丞相的,《索隐》没有交代。现在,我们根据上述调查的结果,大体可以合理地推定,昌平君出任秦国丞相,应当在秦王政十年,他接任被罢免的相国吕不韦,成为辅佐秦王嬴政的第二位丞相。

大秦赋:秦国丞相末代楚王 多面角色反转人生 百变金刚昌平君


鸿篇巨制《大秦赋》即将完结,七十八集的内涵,演绎了奋六世之余烈,扫六合统天下;秦王嬴政,十年磨一剑,四海终归心,先是不费吹灰之力荡灭弱小韩国,又在两年之后毁掉强盛赵国,再攻取蓟城将燕王逼往辽东,接着灭魏国,六十万之巨遂灭亡富楚,随后把代地赵嘉余孽和辽东姬喜收拾干净,最后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齐国,一举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中央集权,皇帝权威自此至高无上。


然而,在这统一六国的过程之中,并非 一帆风顺 ,透着秦军将士牺牲的血雨,踩着无数 慷慨悲歌 仁人志士 ,累累白骨,才堆积出一个强盛之秦,代价不可谓不大,付出不可谓不多,在这一过程中,灭楚最为艰辛,也最为曲折;后来 历史 反转,大秦又被灭于楚人之手,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当然是后话,天道轮回也。

那么为何秦国在灭楚过程中,会遭遇这么多坎坷,经历这么多波折呢?这一切都要归咎于一个“多面的人”,他就是昌平君 芈启


芈启,姓芈,熊氏,是楚国宗室子弟,父亲是楚考烈王熊完,母亲则是秦昭襄王的女儿;也就是说芈启的母亲还是宣太后芈八子的孙女,而芈八子嫁给了秦惠文王嬴驷,她的后代又嫁给了楚国王室,此乃秦楚联姻,亲上加亲也。


芈启 的人生角色就比较特殊了,十分多变,他是秦王 嬴政 表叔 ,曾经被封为 昌平君 ,成为过 大秦丞相 ,也曾叛秦归楚,被拥立成为 末代楚王


在《大秦赋》中的芈启,更是 百变金刚 ,他还是秦国 华阳太后 的侄子,是芈姓氏族在秦国为仕的领袖,更是剧中 芈华 的父亲,而芈华是嬴政的 国夫人 ,生下了始皇帝长子 扶苏 ,也就是说芈启还是秦国 国丈 ,是 老岳父 ,如此传奇的人生,如此繁多的角色,真是令人惊叹!


我们知道,大秦 宣太后 是第一位称太后的强权女人,她辅佐 秦昭襄王 几十年,帮助秦国一步步发展壮大,她亲手杀 义渠王 ,强兵兴武,重用 魏冉 白起 等,也把楚系的地位带到至高无上,魏冉、 芈戎 等楚系都很受重用,再到后来楚国出身的 华阳夫人 成为秦国太后,楚系一脉在大秦朝堂的影响力到达巅峰。


而昌平君芈启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进入 历史 舞台,他的政治生涯早期并没有见于正史记载,在《大秦赋》中,他与昌文君芈颠受华阳夫人提携,曾结交相邦 吕不韦 ,又曾特意带女儿芈华到郊外,芈华与 嬴政 邂逅以后,终于嫁入秦宫,完成楚系的政治布局。


正史中出现芈启的记载,是芈启作为 昌平君 ,领导平定了 嫪毐之乱 ,当时长信侯嫪毐与太后 赵姬 的丑闻被发觉,他 狗急跳墙 ,盗用嬴政御玺和赵姬太后玺,发动了叛乱,时任 卫尉 内史 等高官也参与叛乱,一度兵锋极盛,将要攻取 蕲年宫 ;嬴政得知消息后,派昌平君芈启、吕不韦、 昌文君 带兵平乱,而且发布悬赏公告,重奖参战擒贼之人,不久以后,叛乱被平定,嫪毐被五马分尸,其党羽也被一一诛杀,吕不韦受到牵连,被遣回封地,不久后被逼自杀。


而吕不韦被罢相以后,接任其相邦职位的就是昌平君芈启,这个时候的芈启已经成为大秦百官之首,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又有平定嫪毐叛乱的大功,因此很被倚重,《大秦赋》中的芈启在获封相邦后,更是 门庭若市 ,来拜访结交者很多,吕不韦的家人都曾到府上专门请求他帮吕家通融。


秦王嬴政在经过多年的准备后,开启了灭六国之战,率先攻灭 韩赵 两国,在谋划攻击 魏国 ,节制 楚国 的时候,当时已经被秦国占领的原韩国都城 新郑 发生叛乱,反秦声势极其浩大,芈启便在这个时候被派往此前已被秦国占领的楚国原都城 郢陈 ,秦国让芈启去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利用他是楚国宗室的身份,为秦国打前站,做好当地士族的招抚,搞好各项联络,来瓦解楚国内部,加速其国灭亡,达到 事半功倍 之效。


当时其实形势错综复杂,韩人不甘心灭亡继续在新郑作乱,末代 韩王安 又在不远的郢陈,秦国这时在谋划灭楚,因此派芈启去比较合适,虽然大秦丞相去有点贬谪的味道,但是芈启能发挥的作用那是巨大的。


嬴政这个时候因为攻灭诸国比较顺利,太小看了楚国战力,他没有听从 王翦 七十万 灭楚的建议,采纳了 李信 派兵 二十万 的建议,还罢免了王翦,这些内容在《大秦赋》中都有所展现,王翦也认同需要 分封制 郡县制 平行,进而拿下楚国,而芈启也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在宗室士族中的影响力帮助秦军 节节胜利 ,但是他擅作主张承诺分封士人,却为之后他的叛秦以及秦攻楚大败埋下了伏笔。


在 历史 上 李信 蒙恬 二十万大军攻击楚国,本来一开始进军顺利,兵锋直指当时楚国都城 寿春 ,然而此时昌平君芈启却叛秦助楚,结果李信率领下的秦军腹背受敌,遭遇大败,二十万大军劳师以远,近乎灭顶。


昌平君芈启的叛秦是攻楚失利的最主要原因,虽然后方遭到攻击以后李信率军浴血奋战又夺回郢陈,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楚军大胜,收复失地,让秦军遭遇了 肥之战 以后的最大失败!


芈启的叛秦并非没有预兆,从大秦相邦的位置上被派往郢陈,这自然会令他不满,最关键的是秦王嬴政忘记了他更重要的身份,他可是 楚考烈王 熊完的亲生儿子, 根正苗红 的楚国王子,亡国灭种之际,他倒戈向楚,并不令人意外。


在《大秦赋》中,昌平君芈启叛秦后,不只是葬送了李信、蒙恬的二十万大军,更是引发风波不断,秦国楚系全部自缚谢罪,芈启女儿、国夫人芈华自闭冷宫,昌文君 芈颠 自杀于芈启面前;可以说逆潮流而动的芈启实在是个罪人。


历史 上嬴政不得不重新启用 王翦 ,由他率领 六十万 大军再度灭楚,结果王翦出手,必然不凡,他迅速夺回郢陈,同时俘虏了当时的楚王 负刍 ,当时的楚国已经处于风雨飘摇,危在旦夕的局势之下。


这个时候,对战秦军节节胜利的 项燕 也见大势已去,没有办法,立了昌平君 芈启 为楚王,而芈启从大秦相邦转身一变,成为楚王,在他看来可能这笔买卖不亏。


值得一提的是,芈启上位以后,楚考烈王 熊完 竟然有四个儿子,先后成为楚王,他们是 楚幽王熊悍、楚哀王熊犹、熊负刍,熊启即芈启 ,真可谓兄弟四个轮流过了一把楚王瘾,而芈启却成为了其中的末代楚王; 项燕 拥立芈启后,在 淮南 继续对抗秦军,不久以后便寡不敌众,兵败身死,而 芈启 也在战争进行过程中去世,楚国就此灭亡。


昌平君芈启,这个人的一生跌宕起伏,争议不断,各种角色变换,各种身份迭代,不可否认的是他算得上一代枭雄,他游走于秦楚两国,在夹缝中生存斡旋,但阻挡不了的是 历史 大势,最终成就的还是始皇帝的不朽伟业!

昌文君和昌平君关系

他们都是楚国人,但是熊氏当时是秦国的外戚,楚系掌握了朝廷大部分的实力,他们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秦国得到重用,但是后来秦始皇嫌他们权利太大了,想要中央集权,这就不可避免的要打击楚系,于是他们又逃回了楚国。

昌平君熊启(芈启),可谓是战国晚期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大人物。在电视剧《大秦赋》里,很少见地描写了昌平君的主要事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这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实在是太特殊了!

昌平君,原本是秦朝丞相,曾是秦王嬴政之下最具权势的人物。但最后他却背叛秦国并当上了楚王,甚至让秦军遭遇了统一前最后的一次大败仗,变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后一道障碍。

扩展资料

《大秦赋》的剧情就展示了不少关于昌平君事迹的新看法,例如认为秦王嬴政的正室夫人就是昌平君之女,长子扶苏就是芈姓熊氏夫人所生。这个说法也解释了若干历史谜团,包括秦始皇的皇后为何史书没有记载,长子扶苏迟迟不被秦始皇立为太子等等。

正由于昌平君成为了秦始皇最痛恨的对象,所以他的多数事迹都被秦国史书刻意隐瞒。《史记》也只记载下一些流传的只言片语,包括昌平君参加过平嫪毐之乱,当上楚王等短短几句而已。更多秦国历史的细节,都是比照各种史书和考古发现,才逐一被解读出来的。

《秦迷》昌平君人物列传

? 昌平君者,楚考烈王庶子也,名启。顷襄王二十七年,秦楚平,使太子元入质于秦,秦留之十年。启生于秦,其母,盖秦昭王之女也。

顷襄王三十六年,王病重,元与春申君谋,只身亡归。秋,顷襄土卒,元立,是为考烈王。

启与母俱留秦,与舅母华阳太后亲。及子异为华阳夫人养子,遂与子异亲。庄襄王即位,启以至亲入仕,华阳太后宠之,封昌平君。

庄襄王卒。子政十三岁代立为秦王,委政于太后与大臣。太后者,华阳太后、夏太后与帝太后也。大臣者,相国吕不韦、昌平君与昌文君等也。

秦王政九年,王亲政,嫪毐作乱于咸阳。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定之。是时,昌平君盖为御史大夫,多与力焉。嫪毐事,竟及吕不韦。秦王政十年,吕不韦免,昌平君为相。

十二年,启与左丞相颠监造铜戈。颠,或疑为昌文君也。十七年,华阳太后薨,秦王益壮,昌平君不自安。是时,左丞相为隗状,启与状造戈于合阳。

? 二十一年,秦王欲攻楚急,王翦慎之,言不用,谢病归老频阳。昌平君附王翦,另有微辞。俱失秦王意。新郑反。韩王安死于郢陈□山。昌平君徙于郢,居韩王死处,有死士属之。

二十二年,李信、蒙武攻楚。昌平君反秦于郢陈,李信、蒙武军回,遂大败李信军,杀七都尉。

秦王大怒,之频阳强起王翦,使击楚,攻陈,南至平舆,破寿春,虏楚王负刍。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反秦于淮北。事在秦王政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楚,大破楚军于蕲,昌平君死,项燕自杀,楚亡。

秦昭王34年 1岁 生于咸阳。

秦昭王44年 9岁 熊元亡归楚。熊启与母俱留秦。

庄襄王元年  22岁 进入秦国政界。

秦王政元年  25岁 成为辅佐年幼的秦王的大臣之一,受封为昌平君。

秦王政9年  33岁 担任御史大夫。嫪毐之乱爆发时,与相国吕不韦一道受命镇压叛乱。

秦王政10年 34岁 吕不韦免相,昌平君出任丞相。

秦王政12年 36岁 监造[十二年丞相启颠戈]。

秦王政17年 41岁 监造[十七年丞相启状戈]。

秦王政21年 45岁 免相出京,迁徙到郢陈。

秦王政22年 46岁 起兵反秦于郢陈,大破李信军。

秦王政23年 47岁 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反秦于淮北。

秦王政24年 48岁 军败死。楚亡。

摘录来自: 李开元《秦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9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