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东汉皇帝为什么都是小孩子

众妙之门 2023-07-06 03:20:16

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东汉皇帝为什么都是小孩子

还不了解:东汉刘秀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秀建立东汉之后,皇帝为什么都是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呢?

东汉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共传八世十四位皇帝,客观说东汉的皇帝还真的大部分都是小孩子,之所以造成这个局面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先帝的寿命普遍较短,造成英年早逝,这么一来,接班人自然年纪小。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外戚或者宦官干政了,这也是东汉的特点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外戚还是宦官自然希望寻找一个小孩子接班,自己好继续控制朝政。

我们先说第一个原因。

从历任皇帝的寿命来看,普遍都三十多岁就英年早逝了,开国皇帝刘秀活了62岁,这竟然已经是年纪最大的皇帝了,这实在是太可怕了。要了解皇帝的寿命长短,对后代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旦皇帝英年早逝,那么接班人不成熟甚至年纪很少就得接班了,幼主登基会造成很多影响,甚至有些是不可挽回的。

而之所以造成这些皇帝寿命短的原因也并不相同。

有人说了,活多大是天注定,当时医疗不行,这是难免的。的确,这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但可不仅仅是这一个原因,汉质帝刘缵便是被大将军梁冀所毒杀的。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有的皇帝生活习惯以及兴趣爱好的原因了,有些皇帝昏庸无能,沉迷玩乐,导致身体羸弱,最终去世,这是很有可能的。

我们再说第二个原因。

其实对于权臣来说,如果想要继续掌权,那么在先皇死后,他一定是有选择接班人的权力。比如西汉的霍光,他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废立皇帝。东汉也是如此,东汉最严重的就是外戚干政以及宦官干政,那么这些人如果要继续干政,选择皇帝的时候自然会倾向于小孩子,毕竟小孩子没有能力执政,也很听话。

如果直接选择一个成年人,那就是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基本上要想干政,只能选择小孩子。

所以,从这两个因素看,导致东汉的皇帝大多都是小孩子。

东汉为什么那么多小皇帝?有的甚至是婴儿?

中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大概只有39岁多一点,在我们看来平均寿命确实不够高。皇帝的寿命是不高,但是没有低到离谱的地步,东汉皇帝除外。东汉皇帝不仅平均寿命比较短,而且皇帝的登基年龄还特别小。如果要说小皇帝集中营的话,非东汉莫属。东汉一共有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等十二位皇帝,此外还有当过几天皇帝的刘辩,不被历史承认的刘懿。


东汉这么多皇帝中,只有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等三个皇帝成年登基,其余皇帝登基之时都是未成年,甚至还有不少皇帝到死都没有成年。

汉和帝(79年—106年),登基之时只有9周岁(以下全部用周岁),在位18年,去世时年仅27岁。

汉殇帝(105年—106年),登基之时只有一百天,去世的时候也只有1岁。汉殇帝是中国历史登基年龄最小皇帝,也是寿命最短的皇帝。

汉安帝(94年-125年),登基之时只有12岁,在位19年,去世之时年仅31岁。

汉顺帝(115年—144年),登基之时年仅10岁,在位19年,去世之时年仅29岁。

汉冲帝(143年—145年),一岁时登基,两岁时去世。如果汉殇帝排名最短,那么汉冲帝绝对有资格争第二。


汉质帝(138年—146年),7岁时登基,在位1年,去世之时年仅8岁。

汉桓帝(132年—168年),14岁登基,在位21年,去世之时36岁。

汉灵帝(157年一189年),11岁即位,在21年,去世时年仅32岁。

汉献帝(181年—234年),8岁登基,在位31年,去世时53岁。

汉少帝(176年-190年),13岁即位,在位时间为4个月,去世时年仅14岁。

通过上面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东汉皇帝登基年龄确实非常小,而且去世时年龄也比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东汉小皇帝居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东汉皇帝的命不长,由于皇帝的寿命比较短,所以他们的皇子还来不及成长,就只能匆忙登基。东汉时期超过60岁的皇帝只有1人,超过50岁的只有2人,超过40岁的也只有3人。由于东汉时期的汉章帝去世年龄不是非常大,所以当汉章帝去世的时候只能由年仅9岁的皇太子刘肇即位。汉章帝去世之后,东汉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东汉皇帝寿命和生育能力就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是皇帝的寿命比较短,二是皇帝的生育能力比较差。那几个未成年就去世的皇帝我们就不用管他们,我们看看其他皇帝的生育能力。汉和帝只有两个儿子,汉安帝只有一个儿子,汉顺帝只有一个儿子,汉桓帝无子,汉灵帝两个儿子,汉献帝倒是有六七个儿子。东汉皇帝的寿命短,生育能力低下直接造成了东汉小皇帝居多。


东汉皇帝继承制度也基本上遵循比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宗庙上也严格遵守昭穆制度。东汉不少皇帝的去世之时并没有儿子,下一任皇帝只能通过选举产生。一般选择继承者的时候会选择晚辈,而不是选择同辈或者长辈。本来皇帝的年龄就不大,皇帝的晚辈年龄自然也不大,那么小皇帝登基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东汉和西汉的不同在于西汉的建立靠的是布衣将相,东汉的建立靠的是豪强地主。东汉皇帝需要几大豪强家族的支持,所以东汉皇帝也会采用联姻的方式巩固自己的统治。时间一长则会出现近亲结婚的情况,导致皇帝的生育能力下降,生下的皇子质量也堪忧。东汉皇帝寿命比较短,生育能力不强和近期结婚有很大关系。当然也就间接造成东汉皇帝登基年龄比较小。


上述原因其实只是为了小皇帝即位提供了一些可能性。为了国家安定繁荣,其实大臣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个相对年长的君主稳定国家形式。但是整个东汉,所有选出来的皇帝无一例外都是小皇帝。之所以为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当时的利益既得者需要一个小皇帝。皇帝去世后,皇后会变成太后,而汉代又有太后干预政权的传统。年轻的太后和外戚为了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在选择皇帝的时候会更加倾向于选择一个容易控制的小皇帝。只有这个皇帝没有执政能力,权力才能顺其自然地落在太后和外戚手中。

不仅太后和外戚需要一个小皇帝。权臣也需要一个小皇帝,当时各个豪强地主之间的利益相对比较稳定。东汉皇后也有不少出自几大豪强地主之中。他们需要维持彼此之间的实力均衡,同时可以最大限度上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这一群人在选择皇帝的时候,也会选择小皇帝。


正是由于外戚和豪强地主集团都倾向于选择小皇帝,所以才很大程度上造成东汉小皇帝辈出。小皇帝长大之后又希望从外戚手中夺取权力,他们没有自己的力量就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小皇帝夺取权力之后,宦官因为有功也会加官进爵,最终形成宦官专权。最后东汉在小皇帝、外戚、宦官的死胡同里面循环。每一次循环都会消耗掉东汉一部分国力,东汉不可阻挡地走向了沉沦。宦官和外戚已经成为吸附在东汉小皇帝身上的两个毒瘤,当宦官和外戚这两股实力消失之时,东汉也已经阳寿已尽。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生平,真的是普通的放牛娃吗

刘秀,字文叔,西汉末年南阳郡人,西汉皇族后裔,汉高祖九世孙。虽名为皇族后裔,但刘秀这一支属远支旁庶的一脉,尤其是到了西汉后期,刘氏皇族的子孙遍布天下,《汉书·平帝纪》载:“宗室子,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可见,到了西汉末年,刘氏宗族后裔的数量是何等的庞大。刘秀的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阳,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刘秀这里,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 因为刘秀兄弟和南阳宗室子弟在南阳郡的舂陵乡起兵,故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舂陵军的主力为南阳的刘氏宗室和本郡的豪杰,兵少将寡,装备很差,甚至在初期,刘秀是骑牛上阵的,这也成为了后世演义中的一段佳话,即所谓的“牛背上的开国皇帝”。

光武帝和东汉初年实行的一系列统治措施,为何遗祸后人,子孙受害呢?

表面和实质永远是两回事。别人对你和和气气,面带微笑,不代表你们的关系就有多铁。只有在分钱时,给甜头时,有你一份,那才叫关系铁。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分别,比如“亲疏之别”、“内外之别”和“生熟之别”等。关系关系,就是要把“外人”变成“自己人”,不然你永远在那个圈子之外。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造成了一大批金枝玉叶、纨绔子弟,别人累死累活,还举步维艰,他们什么事不做,却能逍遥一世。比如宦官和外戚,他们没有什么正经本事,但因为是皇帝的自己人,不用考什么科举,不用立什么战功,也能红透天。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很多人拼命地去走后门、拉关系和攀高枝,不为什么,只为能成为某些权贵的“自己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们用上了各种制胜法宝。吹捧拍迎,已成为一套标准流程。
各种方法可以总结为一个字—媚。
“媚”通常会变成“鬽”。据说鬽是一种鬼魂,经常潜伏在人四周,以妖媚迷惑对方,慢慢地观察这个人,等这个人身体有恙、阳气不足时,突然出击,并瞬间置人于死地。
倒台的皇帝,一般都是被自己身边的侍从杀死的;失势的大臣,一般都是被亲信落井下石的;破产的老板,一般都是被自己最放心的助手掏空钱财的;被出卖的人,一般都是“兄弟”干的。
有人对你笑,不是冲着你,而是冲着你的权柄或钱袋,小心他突然用刀子捅你。
公元25年,刘秀借绿林、赤眉起义之机崛起,推翻了王莽的新朝,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光武帝和王莽不同的是,他不仅仅是个野心家,还是一个极其杰出的政治家。在光武帝的统治时期内,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许多经济数据都恢复到汉武帝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但光武帝和东汉初年实行的一系列统治措施又遗祸后人,让其子孙受害。光武帝为巩固皇权,矫枉过正,他加强尚书台的权力,使之直接听命于皇帝,主控朝政,这样丞相和其他职能部门便形同虚设。谁控制了尚书台,就控制了东汉朝廷的核心大权。
光武帝大封功臣,这些功臣世家逐步形成了地方豪强,雄霸一方。再加上这些功臣世家往往与皇家联亲,成为外戚,较大的外戚有马、窦、邓和梁四大家族。这些外戚内有朝廷大权,外有自己家族的地方实力,因此恃强而骄,不可一世。
东汉中后期偏偏又都是一群娃娃皇帝,有的十来岁,有的几岁,还有的是婴儿。小孩子不能亲自理政,那些太后们自然要垂帘听政。但这些年轻太后们,也就二三十岁。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年轻太后们既无学识,长期待在宫里伺候个男人,社会阅历和政治经验又几乎为零。年轻太后们无力驾驭这么大个朝廷,就只有仰仗她们娘家的那一帮子人,就是常说的外戚。年轻太后任命他们为朝中要员,分与职权,借他们控制朝廷。这样太后就只是一个代言人,朝廷实权转到外戚手里。
权力面前没有亲情,掌权后的外戚,常常是排除异己、控制皇帝,为了方便他们独掌大权,外戚还经常把不听话的皇帝废掉、整死,换一个更小的、更无知的童子做皇帝。这样外公不像外公,舅舅不像舅舅,表叔不像表叔,皇帝与外戚之间早已没有了脉脉温情,只有无边的仇视与憎恨。

军政大权掌握在外戚手中,皇帝身边就只剩下一种人可以依靠,那就是宦官。皇帝们自小就由宦官照管,宦官们在照料皇帝的过程中,逐渐熟悉皇帝的性情、习惯,并能把握皇帝内心中最隐秘的地方算是皇帝的贴心人。宦官地位低下,但因为要照料和保护皇帝,就会掌握部分禁军,而且数量庞大的宦官集中起来也是一股不可轻视的势力。当皇帝长大后,要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就会借助宦官同外戚相争。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加上宦官在宫中的势力,通过宫廷政变,将外戚头目控制住,皇帝就夺回了政权。
皇帝夺回政权后,为了感谢那些宦官们,“享土地之封,超登公卿之位”宦官们代替外戚掌握朝廷大权后,权力的腐化与刺激作用,使这些宦官们同掌权的外戚一样,无视皇帝,横行朝野。皇帝忍无可忍,就再次借助大臣和外戚扳倒宦官。或者当皇帝死后,新君即位,原来的宦官就失去靠山,新的外戚再度倾覆朝野。
这就是东汉外戚、宦官轮流执政的标准流程。

东汉时期外戚专权最厉害的就是梁冀。

汉冲帝即位时年仅两岁,梁太后临朝听政。梁冀以国舅、大将军的执政身份掌控朝廷大权。汉冲帝一年没到就死了,梁冀与梁太后共谋迎立年仅8岁的建平侯刘缵为帝,是为汉质帝。
梁冀执掌大权便横行不法。汉质帝实在看不惯,随口说了句:“此跋扈将军也。”正是这句话为汉质帝带来了杀身之祸。梁冀知道后又气又恼,更担心聪明的汉质帝长大后自己控制不了。梁冀杀心已起,决定永绝后患。梁冀指使内侍在食物中下毒,汉质帝吃了几个有毒的煮饼后,便觉得腹中痛如刀绞,想要喝水梁冀却在旁边说道:“饮水后定要呕吐,千万不可饮水。”一句话未说完,汉质帝已捧住胸腹,大叫一声,气绝而死。
毒死汉质帝后,梁冀迎立了15岁的刘志为帝,是为汉桓帝,仍由梁太后临朝听政,梁冀继续掌握朝廷实权。不久汉桓帝又娶梁冀的一个妹妹为皇后,以前就有个皇太后,现在又有个皇后,梁氏权威更盛。大部分宦官也是梁冀的亲信,汉桓帝被梁冀时时监控,每天担惊受怕,哪还有天子威仪?
汉桓帝手中无兵无权,又时刻在梁冀监视之下敢怒不敢言。梁太后和梁皇后相继死后,梁冀对宫廷的控制力减弱,汉桓帝稍微得到了一些自由。不过宫中还是布满了梁冀的耳目,汉桓帝做事还是得小心翼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9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