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大清的功臣,有人说他的汉奸,这两种说法都有其合理性。他帮着皇太极三下五除二除掉了袁崇焕,使得清军入驻北京,为清朝建立帮了很大的忙,肯定是大清的功臣。
另一方面他给了明朝致命一击,起码袁崇焕活着,清军短时间进驻中原是不太可能的,他又帮清朝整了剃发令,引起了一大波的屠杀。对于当时的汉人他肯定是汉奸。怎样评价这个人,我认为应当从当时的情况分析,当时他做这件事情是否合理。
首先,在明朝时,后金并不属于中国,因为当时明与后金这还是两个文字,文化,民族等方面都不相同的群体,两者还处于敌对状态。从任何一点看,这都是两个不同文明的冲突。所以,在当时,范文程是属于汉奸这一类型的。
而且他是在自己生命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主动投靠异族,开展对自己国家的侵略行为的。这一点跟洪成畴,吴三桂等人是截然不同的。我相信这种行为只要是个人都会非常厌恶,我认为,不光汉人厌恶他,满人也不会喜欢这种货色的。即使是与这明清相争无关的局外人也看不起这种人的。
说起大清朝最有名的开国汉臣,大家肯定不会感到陌生,那非范文程莫属了,作为北宋名相范仲淹的17世孙,虽然他出生在明朝,但是他却没有范仲淹那样的民族气节。公元1618年,后金(清)军队攻克抚顺,这位在大明很不得志的书生急忙带着自己的哥哥主动投降清朝,并且为清朝的文官制度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明朝的角度来看,范文程这个汉奸的名声是跑不了了。那么问题来了,范文程为什么要效忠于大清呢?主动投靠清朝之后,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这就要从范文程的人生经历说起了。范文程天生就是一个读书的料子,18岁就考上了当地的秀才,按照当时的理论来说,范文程以后很有可能通过乡试、殿试,成为一名普通的翰林院编修,熬个几十年的资历成为明朝的二品大员,最后被淹没在明朝的历史之中,但是后金军队的到来却改变了范文程的人生轨迹。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率领后金(清)军队攻克了抚顺,这里正是范文程的老家。此时,范文程面临一个抉择:是逃回明朝继续熬资历,还是投降努尔哈赤,一鸣惊人?前思后想之下,范文程秉着“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考虑,最终选择和哥哥一起觐见努尔哈赤,主动投靠清朝成为了大清的开国元勋之一。
要知道,当时的努尔哈赤对文臣可不怎么待见,他更需要能够充分陷阵的武将,而此时范文程充分发挥了他“下马治国,上马冲锋”的本领,在努尔哈赤攻打明朝的重要据点潘家口、马栏关等地的时候,范文程身先士卒,为努尔哈赤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深受努尔哈赤赏识。皇太极即位之后,范文程更是用自己汉人的身份,招降了很多重要的明朝大臣,其中孔有德、耿仲明等人更是为明朝带去了制造大炮的技术,让清朝再无后顾之忧。
皇太极去世之后,清朝入主中原,眼看范文程就要在更大的舞台之上实现自己治理国家的愿望,但是此时清朝的政治格局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摄政王多尔衮掌握了清朝的军政大权,范文程被排挤出中央朝政之外,直到多尔衮去世之后,范文程才重新回到了清朝的权力中心。康熙五年,范文程因病去世,享年70岁,对于这位大清开国功臣的去世,康熙皇帝感到十分惋惜,亲自撰写祭文表彰他的功绩,将其厚葬在河北怀柔县红螺山附近,谥号“文肃”。
汉奸,自古以来就因为卖国求荣、大节有亏而受人唾弃,有些汉奸在生前就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比如像是孙之獬之流;而有些在生前享受殊荣,死后却遗臭万年,比如秦桧。但也有少数一些汉奸,他们的人生,却因为卖国求荣而发生巨大变化,可以称作是最成功的一类汉奸,在最成功的汉奸中,不得不说一个叫做范文程的人。 和人们所想象的一样,范文程是北宋的名臣范仲淹的十七世孙,当然,如果范仲淹泉下有知,会不会认这个后人,就不得而知了。但不可否认,这个人的名门身份。在清史中记载,努尔哈赤曾说过:「 ”此名臣后也,善遇之。”可见,他的这个名臣身份,还是给自己的人生加分不少。 《将军在上》中范仲淹剧照(左1) 但在明帝国的统治下,范文程的名臣身份似乎显得并不起眼。他出生在万历二十五年,因为他的先祖,在明朝初年谪居沈阳,因此,他是沈阳人。在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中,对于东北的统治,始终出于一种半自治状态,沈阳就算是明朝统治最北边的城市了。当范文程出生的时候,女真人已经走上历史舞台。 女真人的崛起,和范文程的关系并不是很大,至少在他十八岁之前是这样的。据史料记载,范文程少年好学,聪明敏捷,而且和普通读书人不一样的是,他并不是一个文弱的书生,反而身材魁梧,气宇不凡。如果不是他考中了秀才,很多人会以为范文程要到军队中历练一番。 在万历四十六年的时候,后金已经成了东北名副其实的统治者,并且开始向明王朝大军进攻,后金军队攻陷抚顺之后,范文程投靠了后金。这是他主动投靠后金。和其他明朝将领完全不一样。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录他被俘虏,或者被威逼利诱;也没有记录他是被明朝官员迫害的。反正,年仅二十岁的范文程,义无反顾的走向了汉奸之路。 范文程剧照 很多人对范文程投靠后金,感到疑惑。其实,范文程的抉择,只能证明一件事,明王朝对东北的统治已经衰落。至少在范文程的思想里,他是个 *** ,但并不是明朝人。而更像是一个后金人,所以他投靠后金,丝毫没有太多的愧疚之感,反而认为是一种荣耀。 因为这种思想,范文程没有像徐庶那样「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感寄托。只是死心塌地的帮助后金做事。而范文程展现出来的文韬武略,并不亚于其他朝代的名将名相,从本领上来看,甚至可以媲美他的先祖范仲淹。 一般人眼中,一个秀才,虽然投靠了后金,顶多是一个小小的文书而已,就算是努尔哈赤善遇之,也是一个谋士的身份而已。诚然,在范文程投靠后金后,努尔哈赤的确把他当成一个参谋而任用。却并没有重用。真正让范文程在后金站稳脚跟的,是一场打胜仗。 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天聪三年,复从伐明,入蓟门,克遵化。文程别将偏师徇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凡五城皆下。既,明围我师大安口,文程以火器进攻,围解。太宗自将略永平,留文程守遵化,敌掩至,文程率先力战,敌败走。以功授世职游击。 一个秀才,在战场上展现出来的爆发力和破坏力,非常惊人,这一年,范文程只有三十一岁。在崇尚暴力杀戮的后金,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虽然可能得到名义上的优待,但很难被认为是自己人,尤其是努尔哈赤死了,皇太极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范文程必须用更符合后金皇帝价值观的方式,稳定自己的地位。显然,范文程做到了。而这场胜利,只能算是范文程走向人生巅峰的开始。 努尔哈赤剧照 战场上很能打的范文程,也是一个非常会打的人物。和后金将领普遍能打好杀不同,范文程打仗虽然也相当猛,但更注重用计谋取胜。他发挥出自己嘴皮子利落的先天优势,不断地通过游说的方式,帮助后金不断扩大地盘。而最出名的一次,就是游说大凌城。 大凌城,是名动天下的关锦防线的最北边,按照明朝将领孙承宗的战略部署,通过诸城的方式,稳扎稳打,步步蚕食后金的领土,将明军的战线不断向北推进。这种策略,对于后金来说,的确相当头疼。后金不善于攻坚,而明军却把城池修筑的固若金汤。于是,在很长时间段内,明军一直忙乎着筑城,而后金军队一直忙乎着拆城池。大凌河据点,成为双方斗争的焦点。 后金不善于攻坚 范文程并没有以硬碰硬,而是采取游说的方式,时明别将壁西山之巅,独负险坚守未下文程单骑抵其垒,谕以利害,乃请降。上悦,以降人尽赐文程。史料上并没有记载范文程是怎么忽悠守将投降的,但后金军队兵不血刃的获得一个重要据点,让皇太极更加器重范文程。也可以证明,范文程的军事素养和外交能力都堪称一流。 从天聪三年到天聪五年,短短两年间,范文程用自己的能力,彻底征服皇太极,而他也凭借自己的强大实力,开始进一步征服明朝。最终成为清朝开国功臣,也是清朝文臣第一人,清史稿评价:文程定大计,左台赞襄,佐命勋最高。 不断地出谋划策,让范文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范文程传记载:文程所典皆机密事,每入对,必漏下数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复召入。上重文程,每议政,必曰:「 ”范章京知否?”脱有未当,曰:「 ”何不与范章京议之?”众曰:「 ”范亦云尔。”上辄署可。 清朝大臣剧照 地位的不断提升,让范文程有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空间,在天聪八年的时候,范文程建议皇太极,学习明朝开始科举,于是大量的文人开始通过科举,得到了官职,而这些人,也成了清朝难得的生力军。而到了顺治年间,他再次提出拉拢明朝文人学子的策略,史料记载: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 *** 心得矣,今宜广其途以搜之。这种拉拢士子的手段,也让清朝大获其利,史称:江以南士子毕集,得人称极盛云。 这时候的范文程,已经四十八岁,从二十岁开始,一直奋斗二十八年,才有了如此地位。而就在范文程即将达到人生巅峰之时,最大的危险也悄然而至。 就在顺治五年的时候,多尔衮当上了皇父摄政王。老谋深算的范文程,立刻明白了其中隐藏的危险信号。而作为一个外人,陷入皇族之间的争权夺势,几乎是找死的行为,以范文程的经验和智商,是一定不会参与的。因此,虽然范文程曾经多次为多尔衮出谋划策,但这次,他学着张良的谋略,渐渐淡出权力中心。 多尔衮与范文程剧照 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第二年,多尔衮的党羽被清算。已经退出权力中心的范文程,虽然也遭到牵连,但顺治帝最终赦免了他,于是,范文程再次进入权力中心。这一年,范文程五十四岁。 五十四岁的范文程,越来越受到器重,而他也官运亨通,也逐渐把明朝的大量制度延续下来,作为清朝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直到顺治十一年,告老致士,进太傅兼太子太师。康熙五年,病逝,年七十岁,谥号文肃,康熙皇帝御书「 ”元辅高风”。 结语 纵观范文程的一生,可以算是跌宕起伏。从一个不入流的小秀才,最终成为开国元勋,并历经四朝而不倒,可以说是一个最为成功的汉奸了。他的大节有亏,因此,背上了汉奸的骂名。但从范文程的本领作为来看,这个人的能力,恐怕已经不在他的先祖范仲淹之下。而文肃这个谥号,就是清朝对范文程最大的认可。 范文程雕像 至于说范文程为什么要顶着千古骂名,为清朝服务。我想,原因或许很简单,因为他有才能,而且渴望施展才能,为了施展才能,并不在意自己为什么人服务。就好像一柄锋芒毕露的宝剑,不甘于腐朽于泥土之中,那么,就不要在意是谁在用这把剑。也许,范文程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汉奸,只是因为,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超过一切。 参考文献: 《清史稿》 《清太宗实录》 《清世祖实录》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给我们一种触手可及的感觉。各种伤感的事件让人不禁想到如果不是那样该多好的感叹。最大的一个假设就是如果清兵不入关会怎么样。于是再把这场大变革细节放大,范文程,走入视野,有人惊呼,如果没有他,历史也许会不一样。
范文程生于明万历年,在明朝取得科举功名却未录用。他仕途失意,更看透了明王朝的腐朽,他想要施展自己改变社会的抱负,却没有人生的舞台。这时,关外清朝迅速发展,范文程看到了机会,归顺了清朝,帮助清朝建立类汉民族制度,在清兵入关,建立满清王朝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就是说,范文程是清王朝早期重臣,功臣。
然而,范文程却并未被世人称领,却往往以汉奸之名冠之,与吴三桂等同。其实这对于范文程是不公的。
首先,清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被承认的。无论从现在观点来看还是从当时观点来看,清王朝在入关前己被部分汉人所接受,清朝和朋王朝有相互往来,并且清曾臣服于明,从而可视为明的一部。入关后,清承明制,在国家社会治理上,几乎全部继承学习了明朝制度文化,大量汉人做官,直至朝庭重臣。清朝从法律上规定了满汉平等。这也让汉人尤其文人阶层认同。
其次,清朝继承了汉文化。清朝以儒学为主,推崇汉文化,教育汉文化,遵守汉文化民俗,敬仰汉民族英雄,尊重汉民族历史。这一切,主观上为了维护自己统制,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了页献。
第三,清朝入关,让中国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认同感明显提升。汉族统治的王朝,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冲突很多,而清王朝时期却比较平稳。这与清朝统治者自已也是少数民族有很大关系。也使中国版国扩大并相
第四,把清朝当做外族有一定历史局限。前面说过,清曾臣服于明。而历史上,也有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建立政权的例证。所以,以外族入侵来看待清朝入关有一定历史局限。同时,强调清兵杀汉人,是一种概念混乱。任何一次王朝更迭,免不了战争,清兵杀汉人,也是王朝更迭中的战争。当然,至于屠杀平民,任何时候都应反对。
故而,作为明王朝取代人,清朝不应被看做异类,它同别的王朝更迭几乎没有质的区别。而推动这一进程的范文程敢于顺应时势,冒天下之险,应当视之为英雄。
范文程与吴三桂不同。范文程是在搞建设,在做促进民族团结的事,而吴三桂是民搞破坏,在做挑起民族仇恨的事。另外,从人格上说,范没有屈服于清朝,反而敢于反对,具有文人气节。而吴则屈服于清,为一己私利,失却武将应有的骨气,而后来他再次反清进一步印证了人格的卑劣。
前言:范文程,作为南宋北臣范仲淹的十七世孙,可谓是丢了他老祖宗们的脸,和吴三桂一样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叛徒,汉奸。
说起这个范文程,还是颇有些能耐的,出生于1597年,天资聪颖,好读书,十八岁那年在沈阳县学就考中秀才,正德年间即考中进士,可谓是才华横溢,少年有成。只可惜,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留下人生一大败笔。
第一,这里有个疑问,范文程老祖宗乃北宋名臣范仲淹,自己又贵为秀才,按理说知识分子更加应该知道孰是孰非,自己又是汉人,难道是知识分子读书把脑袋读坏了,去主动投靠后金,后世留下骂名?
原因之一:明朝廷腐朽不堪,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这样的朝廷已风雨飘摇,看到动荡的明朝廷,这样的朝廷对于一个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才子来说,感觉身不逢时,无法抱负自己的远大志向。(范文程一方面看到了腐朽不堪的大明朝廷,另一方面看到了蒸蒸日上的后金,感觉后金才是他用武之地,良禽择木而栖就是这个道理)
原因之二:范文程作为才子,作为正德年间的进士,自己对政局看法也是独到的,(我们看后面,投靠后金时为大清做出的功绩)就知道范文程绝对是个良臣,如若受到朝廷重用对大明江山的苟延残喘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只可惜,数次上书大明皇帝,均不得采纳不得重用,心灰意冷之下,才最终觅得慧眼识珠的后金。
就这样郁郁不得志的范文程就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大明朝),背叛了自己的民族,可耻的主动投奔到了后金满人的旗下。
第二,在后金,范文程颇受重用,自己也是屡屡出谋划策1.后金努尔哈赤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其兄一起主动投降后金,在得知范文程事迹之后,努尔哈赤格外重视他,在攻打辽阳、四平、广宁时,一直让他跟随,后来皇太极即位后也让他跟随左右。
2.天聪三年,范文程跟随皇太极攻打明朝。在攻克遵化时,范文程自己率偏师配合作战,先后攻克了五处地方。皇太极进攻永平时,留范文程留守遵化,明朝大军将至,范文程力战退兵。五年后,后金包围大凌河,明军占领西山顶峰,范文程单骑赴敌,晓以利害,使对方不战而退。
3.崇德元年,范文程担任内秘书院大学士,所管机密要务,范文程恪尽职守,经常废寝忘食,被皇太极当做左右手,顺治即位后,范文程隶镶黄旗,多尔衮率师伐明,范文程上书要求此次伐明,一定要申明纪律,秋毫勿犯,尽量不影响百姓的生活,赢取民心,录用贤能,这样黄河以北尽可收入囊中。
4.崇德八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多尔衮立刻召见还在病中的范文程商议对策,范文程针对敌军身份,分析了农民军失败的因素,并提出关键在于赢得民心,多尔衮立即采纳,成功击退李自成。在清军占领北京后,范文程提出了一系列的开国要则,全部被多尔衮采纳。
从以上降清后的功绩来看,这位范文程,在大清主子面前是能文能武啊,武能率兵攻城略地,文能提出各项定国安邦之策,只可惜,满腹经纶才华未能为大明所用,此消彼长,反为敌人所用。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虽然范文程竭尽全力的替大清文征武略,帮助满清蚕食自己的故国明朝,可是自己美貌如花的娇妻却被多铎强行抢走占有,可是心里发怵的范文程居然不敢去多铎王府中要人,也不敢向皇太极禀报此事,好在多铎强占范文程妻子之事传到了皇太极耳朵里,因为还要重用范文程因此便勒令送回,并且小惩大诫了一番。)
《清实录》记载:'豫郡王多铎谋夺大学士范文程妻,事发,下诸王、贝勒、大臣鞠讯,得状。多铎罚银一千两,并夺十五牛录。肃亲王豪格坐知不发,罚银三千两。'后来顾炎武评价为?士大夫之无耻,是为国耻?!
第三,范文程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应该说,和大部分汉奸走狗有所不同,范文程的结局还算圆满,毕竟他文征武略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便有多铎的霸妻之恨,文臣也不敢哼哼半句。晚年,顺治加范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范文程称病辞谢。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康熙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作为对他的最高评价。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8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隋文帝统一全国的过程
下一篇: 汉武帝时期工商业政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