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有社会保障吗

以史为鉴 2023-07-06 02:04:26

古代有社会保障吗

中国的社会保障机构和体系,虽然在我国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但他们与其他机构相混淆,并没有形成独立机构,而且着墨特别少,负责机构叫什么都不知道。

真正的社会保障机构是从佛教进入中国之后才开始建立的。

南朝齐武帝萧赜长子、文惠太子萧长懋和同母弟弟竟陵王萧子良二人都信仰佛教,心怀仁念,便建立了“六疾馆”。“六疾馆”同样没有确切时间,只是预估建立于公元492年之前。真正有明确历史记录的乃是鲜卑族政权建立的医署。

北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在501年建立了医署,负责给老百姓看病、给药。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元恪的父亲就是伟大的政治家孝文帝,而且元恪继位也充满了复杂性。

元恪继位后继承并深化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因为其笃信佛教。在汉化同时,取消了子贵母死的制度,对外积极扩展,对内则开始关注民生问题。所以,才在501年能有如此义举。

至此,医署制度一直流传下去,对后世影响达千年。从中央层面影响了太医院,从民间则有惠民药局。惠民药局从北宋末年开始出现,一直到清朝都存在。

隋唐时期,佛教讲究“三福田”信仰,例如《优婆塞戒经》。“三福田”包括福田和悲田,悲田就是慈善布施给穷苦人,那么你就得到了福报,而且是最大的福报。

佛教讲究先种悲田,再种福田,福田是什么呢?一是报恩田,即为供养父母、师长、诸佛;二是功德田,即为供养一果罗汉至佛。

隋朝既有“悲田院”的记载,那么,其行为必然隋朝建立之初或者南北朝末期。毕竟隋朝建立时间不长。例如隋唐时期的德美(585-648年)立志要继承师父的悲田、敬田。只不过因为上述原因,隋唐时期的“悲田院”到了唐武宗之后就收归国有了。

北宋建立后,继续继承“悲田院”性质的福利机构,例如在京师设置了东西福田院,1063年添加了南北,四院各能收养300人。然而,这些都并非系统建设。南宋时期更是零散,但因为其统治地区过小,根本无法代表中国朝代。

金国为了与南宋进行竞争,也对北方进行改进。元朝统一天下后,因为蒙古人少,在治理上虽然架设得很好,但实际统治力比较薄弱,效果并不好。

真正将福利机构和政策进行统一架构的是明朝,可以说,明朝是古代福利机构建设最好、最系统的时期。

社会保障的历史变迁

早在古代社会,就已出现各种形式的社会救济、救助活动。如一些宗教组织
以慈善名义展开各种救助活动。 社会保障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欧洲中世纪世俗和宗教的慈善事业,但是由国家组织、通过立法实行的以保险为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是以德国俾斯麦政府实行的社会保险立法为开端。15、16世纪之交,英国由于圈地运动的原因,大量农民被逐出土地,丧失生计,流入城市,危及城市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以缓解贫困者的生存危机。
19世纪末,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失业人数增加,贫富差距扩大,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出现了许多与社会福利相关的社会服务运动。为使每个社会成员能够依法得到基本的生活资料,欧洲首先诞生社会保障制度。 德国议会在1883-1889年间先后通过了《健康保险计划》、《工伤事故保险计划》、《退休金保险计划》三项保险立法,开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英国、法国、挪威、丹麦、荷兰和瑞典等国也先后建立起了社会保障制度。
1935年,美国罗斯福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政府加强了对社保制度的干预,社会保障逐渐走向法制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途径,大批从事社保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应运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保障制度才日臻完善。1945年,英国在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的基础上,率先建成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同年法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奠定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美国战后也多次修改和扩充了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逐步扩大了保障范围。瑞典20世纪40-50年代实行了劳动市场政策和国民义务伤残保险。日本1947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法》,随后又制定了《国民年金法》和《厚生年金法》等。至20世纪50年代末,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基本完成了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实行了一套完整的以高福利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实施社会保障筹措资金的社会保障税已成为这些国家仅次于所得税的第二大税类;而社会保障支出则成为最大的财政支出项目。至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则大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

宋朝出现的社保卡,能让百姓们享受到哪些福利?

如今,我们几乎人人都有一张“社会保障卡”,有了这张卡,我们可以享受报销医疗费用、领取失业保险、退休养老金等等各项福利政策。当然了,这些都是国家给我们公民的福利,那么,古人生病了怎么办?古人怎么养老?封建王朝会给平民们这些福利吗?


我们以宋朝为例,看看如果我们拥有一张宋朝人的“社保卡”能够享受哪些国家给的福利?之所以选择宋朝,是因为在宋朝以前朝代的福利制度,都只是零零散散,而且内容较为单一,直到宋朝,社会保障的内容才变得全面而且高效。

宋朝“社保卡”功能一:公费医疗

1、平价药店


在宋朝设有官营药店:医药局,药品的价格低于市场价,并且有时还免费向贫困人口发药,除此之外,宋朝国家财政部门每年拨给数近十万贯的医疗财政补贴。让大部分的平民都能够吃得起药。


这些做法在《梦粱录》中有记载:

民有疾病,州府置施药局于戒子桥西,委官监督,依方修制刃散咀,来者诊视,详其病源,给药医治,朝家拨钱一十万贯下局,令帅府多方措置,行以赏罚,课督医员,月以其数上于州家,备申朝省。

———《梦粱录》


2、扶贫医院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且“土地兼并”严重,很多平民在天灾之年出现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重疾无医的现象,这些平民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面临着失去生命的危险,鉴于这种情况,宋朝成立“安济访”。


其实第一个发起济贫医院的是我们熟知的苏轼,当年他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自己出钱资助开设了一家病访,取名“安乐”,后改为“安济”,并且委托给僧人管理。安济访不到三年时间就救治了一千多病人。


到宋徽宗年间,“安济访”制度得到推广,国家颁布了安济法:要求只要城寨达到一千户,都要设计安济访,没钱治病的贫困人家都可以到这儿治病,并且医院还针对传染性疾病设有类似当代的“隔离病房”,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安济院


3、设置安乐庐


在宋朝,如果居家搬迁、走远亲、外出旅游、出外经商,在旅途中染疾病怎么办?由于古代交通不发达,经常会有旅客在旅途中感染疾病,由于无地医治而丧失性命。于是宋朝就出现了专门收治旅客的机构:安乐庐。并且还要求旅店不得赶走有病旅客,要就近把其送医。


从安乐庐的设置可以看出,宋朝在医疗方面的做法可以说是非常细致,几乎能想到的都想到的。



宋朝药材铺场景


你看,宋朝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不是快赶上现在了?不仅医疗保险,宋朝的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也是非常成体系的。


宋朝“社保卡”功能二:养老保幼

一、养老制度


1、敬老院的设置


在宋朝,由朝廷出钱为社会扶贫养老,并要求各地设立养老机构,在当时这些机构被称为福田院、居养院、安济院等等。因此,如果你是年老无依靠的弱势群体,完全可以申请国家救助。


在《梦粱录》中,也对宋朝的养老制度有过说明:

“更有老疾孤寡,贫乏不能自存,及丐者等人,州县陈请于朝,即委钱塘、仁和县官,以病坊改作养济院,籍家姓名,每名官给钱米赡之。”——《梦粱录》


2、养老补贴的发放


宋朝,年满60岁的老人就可以申请进入国家的救济养老机构,按照每人每天一升米,10文钱的标准给予补贴;如果年满80岁,朝廷会在之前补贴的基础上另外给予一定的大米补贴和柴火钱;如果年满90岁,朝廷会在之前的基础上每天多给予20文的酱菜钱,夏天给其发放布衣,冬天给予棉衣。这些钱财补贴类似现在的退休金和养老保险。


生活在宋朝的老人是基本不用为生活起居担忧的,宋朝的这些养老制度很多都已经可以与现代媲美了,可以说是当下养老制度的前身。


二、养幼制度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生产生活条件是非常差的,即使实在发达的宋朝,平民中也有很多婴儿夭折的现象,别说平民,就是宋朝国君的皇子也有很多未出生就死亡的现象。鉴于此,宋朝出台了很多的养幼制度。


1、设置孤儿院


当发现弃婴和孤儿时,由朝廷出钱把他们收养在儿童救济机构,这种机构在南宋达到了高峰,几乎遍布全国,有的地方叫婴儿局,有的地方叫慈幼庄,名字不一样,但是功能没有很大差别。


国家每月会给这些孤儿们米、面、钱,如果有好心人收养他们,收养家庭也会得到一贯钱、三斗米以及孤儿三年的生活开支。


“局侧有局名慈幼,官给钱典顾乳妇,养在局中,如陋巷贫穷之家。或男女幼而失母,或无力抚养。抛弃于街坊,官收归局养之,月给钱米绢布,使其饱暖,养育成人,听其自便生理,官无所拘。”——《梦粱录》


《梦粱录》中也有关于宋朝养幼的记载,朝廷出钱保障幼儿的生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7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