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的七个诸侯国之中,除了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的六国均在其东边,因此,这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1、齐国
齐国是春秋战国时为“五霸”之首、“七雄”之一,其都城在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部),历史上极为繁荣。分民众生活的大城和国君居住的小城,两城相连,周长21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共有十三座城门,城内干道纵横交错,排成“井”字形,并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
当时的临淄邻近渤海,因而兼具鱼盐之利,经济繁荣、贸易发达,各种冶铁、炼铜、铸钱、制陶、纺织的作坊遍布城市内外。临淄作为齐国的都城,共延续了八百余年历史,直到被秦国所灭。
齐国的国土分布大概在当今的山东、河北的一部分。
2、楚国
楚国在建国初期是定都丹阳(古丹阳位于河南淅川境内),后来为了和一些小国家争夺汉中,迁都鄢郢,后又东迁寿春。
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应该位于纪南城)到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带兵攻进郢都、楚国迁都于陈,总体来说,郢总共作了411年楚国都城,可为楚国的代表都城了。
郢大概是当今的湖北省西部,湖北荆州后为安徽寿县,具体位于荆州市荆州区北面三公里左右纪南城。
楚国的国土分布大概在当今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带,后发展至江苏、重庆、广西等地。
3、燕国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都蓟城(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可谓是北京建都之始。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也空前繁荣起来。
燕昭王时期,燕国的都城形成了“三都”体制,即蓟城、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和下都武阳城。被后人公认的都城是蓟,后迁辽东。
除都城之外,燕国的一般城市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如襄平(燕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旧城区)。
燕国的国土分布大概在当今的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
4、韩国
韩国的初期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新郑)。
韩国的国土分布大概在当今的河南、山西一部分,具体是河南北部及山西南部。
5、赵国
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是邯郸(今河北邯郸),《后汉书·光武纪》注:“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有三千年的历史。
邯郸早在春秋时代已是列国争夺的重要城堡,先属卫,后归晋,自公元前386年赵国从中牟迁国都于邯郸,至秦灭赵,达158年之久。秦灭赵,置邯郸郡。
韩国的国土分布大概在当今的山西、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6、魏国
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最初是安邑,后迁都大梁城(今河南开封),公元前365年,魏惠王迁都于此并筑城,为区别于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和南梁(今河南省临汝县),命名为“大梁”,又因城北的人工沟渠浚水(或浚仪渠),称浚仪。
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领兵攻打魏国,秦军引河沟水灌大梁城,三月而城坏,魏王假请降,魏国灭亡,秦国在此地置浚仪县。
城池遗址在河南省开封市的地下,距地表12米多,具体范围尚未查明,据考证应与现存的开封城部分重合,稍偏西北。
韩国的国土分布大概在当今的陕西、河南一带,极盛时地跨陕、豫、冀、晋、鲁、皖六省。
7、秦国
秦国的都城最初是栎阳,后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公元前350年,秦孝公由栎阳迁都咸阳,在此营筑翼阙及宫殿,秦始皇仿建六国宫殿,使咸阳成为规模恢宏的帝都。
韩国的国土分布大概在当今的陕西、甘肃、后发展至四川、重庆一带。
战国七雄的都城分别是: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秦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燕国都城蓟(今北京西南)、韩国都城郑(今河南新郑)、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韩、赵、魏、燕,合称为“战国七雄”。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巴、蜀、宋、中山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卫、东周、鲁、滕、邹、费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同时其余六国也在函谷关和崤关之东,所以也称为“关东六国”。
齐都临淄城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的西部和北部,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齐国第七个统治者齐献公(约在公元前9世纪50年代)由薄姑迁都到这里,历经春秋战国时期至公元前21年秦灭六国止,临淄城作为都城达630余年之久。东周时期齐国已是强大国家之一,到战国时期,齐国更强盛,临淄城发展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战国都城中比较繁华的都城之一。
燕都蓟位于今北京城西南,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遂建都蓟。约公元前300年燕国为了防御邻国的侵扰,统治者于蓟城西南易水上的武阳(易县)别建陪都,号称“燕下都”。蓟便称为“上都”。
韩都新政位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偏东南,黄水河与双目河分叉流域之同,地势平坦。新政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郑国和韩国的都城。东周初,郑武公平郐后,迁都其地,改名新郑,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后,此地又成为韩国的都城,因此,这座城池曾两次建都,前后达390多年。长期间在这里开发建设,手工业相当发达,经济繁荣,它开创了战国以来中原的经济繁荣局面。
赵都邯郸故城位于今天邯郸市西南,早在春秋时期就是名城,从那时起一直是赵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楚都郢位于江陵县纪南城,因其在纪山之南,又称纪郢。自楚文王元年(前689年)熊赀自丹阳迁到纪郢,至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前后400多年中,先后有20位楚王在此建都。当时它是一个繁华兴盛的城市,是楚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南方一大都会。
秦都咸阳位于陕西咸阳窑店及西安三桥一带,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徙都,至二世亡秦(前207),经七代国君144年的经营,经历了从战国时期的秦国到统一全国后秦帝国两个历史时期。由于历史上渭水北移,咸阳的南部已毁。孝公初都咸阳,仅居渭水之北的咸阳原,后经武、昭襄、孝文、庄襄四王的扩建,寝庙及皇家苑囿已列于渭水之南,形成以渭水为轴线的格局。始皇即位后,又两次扩建咸阳。
魏都大梁在现开封城附近。魏国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由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大梁。大梁作为魏国国都,历六世140年。魏迁都大梁后,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战略性举动,使国力迅速增强,很快跻身于强国之列。魏的改革措施和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大梁城的城市发展。大梁城在当时生产和军事要求下,冶铸、手工业、商业都较为发达。魏又重新修筑城垣,城市区域不断扩大,人口增加。
战国七雄楚国国土面积最大。最小为韩国。
燕国、赵国地理位置不好,靠近北方。齐国位置最好。
秦国位置不好,与四个国家接壤,同时面对匈奴的威胁,每年都在打仗。从大到小排:楚,秦,赵,燕,魏,齐,韩。
扩展资料:
战国七雄的都城:
1、临淄
齐国是周代东方第一大国,春秋战国时为“五霸”之首、“七雄”之一,因此临淄作为其都城,历史上极为繁荣。分民众生活的大城和国君居住的小城,两城相连,周长21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共有十三座城门。
城内干道纵横交错,排成“井”字形,并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城外还有埋葬齐国六位君主的田齐王陵等多处先秦墓葬。东周时的临淄人物阜盛。孟子曾为齐王担任客卿。
庄子曾被齐湣王聘为相。战国时临淄设稷下学宫,以招徕诸子百家来此讲学辩论、著书立说,荀子即为稷下的祭酒之一。
游学于此的还有驺衍、宋钘、尹文、彭蒙、田骈、慎到等,号为稷下学派。当时的临淄邻近渤海,因而兼具鱼盐之利,经济繁荣、贸易发达,各种冶铁、炼铜、铸钱、制陶、纺织的作坊遍布城市内外。临淄作为齐国的都城,共延续了八百余年历史,直到被秦国所灭。
2、郢
郢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楚国的首都,在湖北省西部,位于荆州市荆州区北面三公里左右纪南城。楚国在建国初期定都丹阳(古丹阳位于河南淅川境内)。
后来为了和一些小国家争夺汉中,迁都郢,后又东迁。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应该位于纪南城)到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带兵攻进郢都、楚国迁都于陈,郢总共作了411年楚国都城。
3、蓟城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都蓟城(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是为北京建都之始。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也空前繁荣起来。
燕昭王时期,燕国的都城形成了“三都”体制,即蓟城、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和下都武阳城。除都城之外,燕国的一般城市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如襄平(燕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旧城区)。
4、新郑
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5、邯郸
邯郸是战国时赵国的国都,邯郸早在春秋时代已是列国争夺的重要城堡。先属卫,后归晋。自公元前386年赵国从中牟迁国都于邯郸,至秦灭赵,达158年之久。秦灭赵,置邯郸郡。
6、大梁
大梁城,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
前365年,魏惠王迁都于此并筑城。为区别于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和南梁(今河南省临汝县),命名为“大梁”。又因城北的人工沟渠浚水(或浚仪渠),称浚仪。
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领兵攻打魏国。秦军引河沟水灌大梁城,三月而城坏,魏王假请降,魏国灭亡。秦国在此地置浚仪县。
城池遗址在河南省开封市的地下,距地表12米多,具体范围尚未查明。据考证应与现存的开封城部分重合,稍偏西北。
7、咸阳
前350年,秦孝公由栎阳迁都咸阳,在此营筑翼阙及宫殿。秦始皇仿建六国宫殿,使咸阳成为规模恢宏的帝都。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段时期了,在这期间,战国七雄相互之间的各种战争,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家常便饭了,虽然说战国不止有七个国家,但是也只有这战国七雄更为出名了。而既然是七个国家,自然就有七个首都,那么,战国七雄的首都分别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这些地方经过两千多年的变化,现如今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1.齐国临淄。首先是齐国都城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原最强大的国家,到了战国末年它很快衰落,临淄历史上极为繁华,濒临渤海,也是重要的港口,经济昌盛,贸易发达,公元前221年,秦朝灭亡齐国,设置临淄县,归于齐郡管理,不过受到秦末战乱的影响,规模逐渐减小,如今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区。战国时期,齐国是可以与西秦平起平坐的一个国家,其都城临淄也是一个人口众多而繁华的大城市。随着历史的变迁,现在的临淄已不复往日,成为淄博市下属的一个区。
2.楚国郢都。再看楚国,楚国的都城名字叫做郢,当荆楚之地的两座重镇,长沙还只是一个小县城,而武汉尚处在一片沼泽地时,楚都郢已经横空出世了,它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荆州市荆州区三公里,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到公元前278年秦国灭楚,楚王被迫迁都,郢总共做了411年楚国都城,它也逐渐消失于战乱之内。郢都是楚国的首都,也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具体来说,郢都的旧址在荆州江陵县境内。郢都旧址保留的比较完好,它见证了楚国曾经的辉煌。
3.燕国蓟城。燕国的都城蓟城,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城市,历朝历代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让这里也繁荣起来,成为了北京建都之始,蓟城的规模,大约在如今北京市房山区的位置。燕国当年虽然被秦国所灭,但是燕国的首都却十分坚韧。因为燕国的首都蓟城就是现在的北京,风水轮流转,当年的燕国首都现在还是首都。
4.韩国新郑。韩国的都城名字叫做新郑,位于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也就是如今河南的新郑市,现在的新郑已经成为河南省会郑州市的下属县级市,城市依然有待发展。新郑是当年韩国的首都,但是现在成为了郑州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但新郑是河南非常强悍的一个县级市,在经济上绝对是上号的。
5.魏国大梁。魏国的都城在大梁,公元前365年,魏惠王迁都于此。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领大军攻击魏国,并且引河沟水灌入大梁城,魏王假率众投降,魏国也就灭亡,大梁城也因为水淹而被破坏,后来的秦朝在这里设置了浚仪县。魏国的首都大梁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开封是中国七朝古都,在元明清三朝都是河南省会。但是随着郑州的崛起,开封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而七雄当中,只有赵国和秦国的国都将城市和地名都很好地保存到了如今,规模不减当年。在战国后期,秦赵两国通过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成为了七国当中武力最为强大的存在。他们的都城也就更有影响力。赵都邯郸,如今是河北省除了唐山和石家庄之外的第三大城市。
6.赵国邯郸。邯郸最为厉害的点在于,数千年的历史以来,它始终保持着文化的沿袭和传承,也未曾被战乱所隔断,西汉时期,邯郸城有着“富冠海内,天下名都”的美誉,除了国都长安外,邯郸和洛阳、临淄、成都、宛共称为五大都会。当年赵国的首都邯郸,曾经也是五大都市之一。即使是在宋朝,大名府仍然是威名赫赫。现在邯郸是河北省南部的地级市,在风土人情上更接近河南。
7.秦国咸阳。秦都咸阳同样也是举国闻名的大城市,位于山西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它作为秦汉文化的发源地,是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很多人认为咸阳就是西安,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咸阳是咸阳,西安是西安。两个城市虽然相邻,但咸阳也是一个地级市,和西安当真不是一回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6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东吴末代昏君孙皓最后为何能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