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楼兰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中原王朝为什么对他们恨之入骨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3 06:12:10

楼兰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中原王朝为什么对他们恨之入骨

很多人都不了解楼兰和中原王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说起历史上神秘的古国,楼兰绝对可以上榜。因为这个在漫长的历史中早已消失的国度,已不止一次出现在古诗中。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可见,在很多诗歌中,看待楼兰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敌意。

楼兰到底做了什么让中原人民如此痛恨呢?一定要“不破楼兰终不归”!这个问题的答案与楼兰的地理位置和当时楼兰的政治态度有很大关系,细节要从汉朝、楼兰、匈奴的介入说起。

西汉时期,汉朝的头号敌人是匈奴。从秦朝开始,匈奴人就一直在骚扰秦朝的边疆。公元前215年,匈奴人被著名的蒙恬将军驱逐出河套和河西走廊。西汉前期,匈奴势力再度强大,多次侵犯西汉边疆,对西汉构成极大威胁。与强大的匈奴不同,当时的西汉处于休养生息阶段,没有资本与匈奴直接交战。因此,汉初的君主不得不与匈奴和平共处。

这种屈辱的局面直到汉武帝才有所改善,楼兰在这场拔河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楼兰是西域最东端的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为了争夺西域,西汉和匈奴想要控制楼兰。楼兰要夹在这两个强国之间,实属不易。最终,楼兰为了在缝隙中生存,只好当墙头,开始了自己的左右摇摆之路。无论哪一个更强,都会紧随其后。

当汉武帝第一次开放西域时,使者必须经过楼兰古城。楼兰王为了获得匈奴人的保护,多次充当匈奴人的耳目,攻击西汉的使者。汉武帝怎么能吞下这口气:小楼兰也敢瞧不起我的大汉国威!于是,元封三年,西汉出兵攻打楼兰,攻占楼兰。俗话说,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呢?所以,楼兰是汉的后裔。然而,楼兰遭到匈奴人攻击后不久,虚弱无助的楼兰没有更好的自救方式。他只给西汉和匈奴派了一个侍者。他只是想在困境中找寻生活。

后来,匈奴人中的侍子安归成为楼兰王,并与匈奴人联姻。从那时起,楼兰就成了西汉时期的一个严重问题。西汉时,质王弟尉屠耆向西汉投降,并向西汉报告当时楼兰的情况。正因为如此,楼兰一直为中原人民所憎恨。汉昭帝元昭四年间,汉朝派刺客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楼兰将都城迁至附近的雁泥城(今新疆若羌)。

从楼兰的生存情况不难看出一个原因:自古以来,这堵草墙确实不太好。要想在缝隙中找到生存的机会,还是要看清自己的位置,强化自己的地位,才有希望走出困境。同时,除了西汉的过去,楼兰在漫长的历史中仍然是一个传奇的名字。此外,楼兰昔日的辉煌使它在整个世界的文化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究竟是哪里?为何中原人都如此憎恨?

楼兰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王国,古往今来,描述楼兰古国的诗句也不在少数,其中人们听得最多的当属那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其实早在汉唐时期,就有83首诗提到了楼兰古国,在这些诗句里面,包含最多的修饰词和动词就是“破”与“斩”。可以说当时很多诗人似乎对楼兰这个地方都有着格外的敌意,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楼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以至于这么多诗人对它心怀恨意呢?

据相关史料记载,楼兰古国处在西域的交通枢纽之处,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它连接着汉朝、西域还有匈奴这三方力量。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楼兰,谁就能够获得对三个地方的控制,以匈奴为例,他们掌握了楼兰地区,便可以进一步强化对西域的控制,还能以此为跳板,发动对中原的攻击。

如果汉朝控制了这一区域,那么整个西域就会成为汉朝的经济市场,丝绸之路将会进一步扩大。正是由于楼兰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汉朝那些豪情壮志的将军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夺下这一区域。

然而当时的汉朝独尊儒术,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了一个充满和谐的文明,不会以暴力去迫害无辜的人,可当时的楼兰却让汉朝极度失望,以至于迎来了它的危机。根据《史记》记载,当时的楼兰国王一直首鼠两端,他一方面对汉朝表示友好,拿了汉朝很多的黄金与丝绸,另一方面勾结匈奴,不断的猎杀开辟丝绸之路的商人。当时西域地区的国家,对于楼兰的做法感到痛恨,而那些丝绸之路上的商人,更是与之有着血海深仇。

在这样的背景下,汉朝最终发动攻击,拿下楼兰,并且囚禁了楼兰国王,但到时的汉朝统治者——汉武帝,出于大度,把楼兰国王给放了回去,没想到楼兰国王依旧不改本性,继续与匈奴勾结,这才引起了汉朝对于楼兰的彻底失望。

所以在汉朝,只要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必然会对这个屡次冒犯大汉王朝的小国,有着强烈的憎恶,要想使国家获得强大,就必须要降服楼兰,想要保证汉匈战争的胜利,就得先占领这一区域,所以关于楼兰的诗句,也就在历史上以这样的形式,呈现了出来。

唐诗中的“楼兰”为何令中华儿女恨之入骨?

因为楼兰这个神秘的西域国家,在历史上做了许多让人不耻的行为,楼兰身处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两汉时期出河西走廊的第一站,也是必经之路。盛唐的诗人很多都以楼兰为例来表明愿征战沙场,为国马革裹尸的壮志,例如我们所熟悉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等,都是以楼兰为教材,表达我中华儿女对楼兰之恨。

早在汉朝的时候为了对付匈奴,于是汉武帝就派张骞出使西域并建立友好关系共同对付匈奴,而在这西域的神秘古国中就包含了楼兰,当时楼兰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于是汉武帝下了血本与西域诸国建立友好关系,派遣大量的使者携带经营丝绸等名贵财物,想要收买西域各国来孤立匈奴,然而楼兰就过分,它不仅一边像汉朝丝毫收取汉朝的财物,一边因为又受到匈奴的威胁,总是时不时的杀害过境的汉子,图财害命,夹在匈奴和汉朝之间来见风使舵,获取利益。

汉朝泱泱大国岂容得楼兰这般糊弄,于是汉武帝派兵楼兰,将楼兰王擒获,并让楼兰王的一位王子做了质子,然而在匈奴知道这件事之后,楼兰王又将墙头草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致,急忙又送了一名王子去匈奴做质子,采取两边继续周旋的态度,后来丝绸之路打通,丝绸商路给楼兰带来了大笔的财富,楼兰开始繁荣起来。

楼兰得了如此大的好处本应该更亲近汉朝才是,然而却在楼兰王死后,楼兰扶立匈奴的质子为楼兰王,彻底地站入了匈奴队伍,掐住了西汉通往西域的咽喉,而且还恬不知耻的杀了汉朝派往西域的将军司马安乐等等,篡夺其他西域国家趁火打劫。这般卑劣的行为也彻底的惹怒了中华百姓。

不破楼兰终不还!汉朝对楼兰为何恨之入骨?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国人熟稔于心的句子。国富民强的大汉朝,为何要对偏安一隅的楼兰下此狠手呢?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李白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杜甫

什么仇,什么怨?让唐朝的大诗人们,如此恨透了楼兰。

其实,我们知道,唐人很喜欢自比汉朝,因而他们的诗中,唐朝的敌人,很多用汉朝的敌人代指。除了匈奴之外,最著名的,当属楼兰了。并非唐朝有跟楼兰打仗。因为当时,楼兰城,都已经消失两三百年了。

楼兰,现在看起来很神秘的地方,究竟与汉朝之间,有何仇怨?使得汉朝人对他们恨之入骨?

楼兰之名,首出在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里。匈奴单于在汉文帝四年(前177)写给文帝的一封信里如此讲到,前时皇帝言和亲事,称书意,合欢。汉边吏侵侮右贤王,右贤王不请今以小吏之败约故,罚右贤王,使之西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彊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原来,汉匈和亲已久,却因为一些事情,又大打出手,匈奴右贤王向西出击,楼兰等二十六国尽被搞定,归于匈奴。后方已定,我们分庭抗礼,干脆又和好算了吧

楼兰在此惊鸿一瞥,便归于沉寂。

直到《汉书》里,又有提到。班固写的,可比司马迁详细多了。并非司马迁治学不严谨,实是时代所限,那时的楼兰,与汉朝还没多少关系呢!

读完《汉书 西域传 鄯善》,我们可以归纳出汉朝不爽楼兰的几点理由。

鄯善,本名楼兰。汉武帝听张骞之言,甘心欲通大宛诸国,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

使者如此之多,可见刘彻想与大宛等国建立联系之心切。然,我们从西域诸国地图可以看出,楼兰处于汉朝边境与大宛的正中位置。

如果楼兰与汉朝交好,自然是重要的中转地,但前面单于写给汉文帝的信中已说明,楼兰已臣服于匈奴。

到了武帝时期,这种状况并无改变。楼兰、姑师当道,苦之,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

可见,若要与西域交通顺畅,首先面对的敌人,当然是匈奴,但匈奴没那么容易打败,那就先干他的小弟,给匈奴一个下马威。

此其一。

其二,汉使多言其国有城邑,兵弱易击。楼兰那么讨厌,有打他几巴掌的心思,而且他还容易欺负,现在不打,更待何时?

于是,汉武帝派赵破奴与王恢带兵攻破楼兰,俘楼兰王。楼兰臣服汉朝。

这下匈奴不高兴了。也派兵打楼兰,楼兰两边都得罪不起,遣一子质匈奴,一子质汉,搞两面派,而且还比较偏向匈奴。当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借道击大宛之时,匈奴又怂恿楼兰到后面搞搞震。却被汉军的殿后部队发现,楼兰王又被捕了。

不过他命好,一番哭诉,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汉武帝听完也是恻然,于是放他归国。

其三,匈奴的质子,在汉朝,也不怎么安份,有一个被汉朝给阉了。人在屋檐下,却不知低头,皇上不爽啊!

其四,楼兰新王上位后,因其之前是在匈奴做人质,所以与匈奴关系亲近。汉朝派人宣他前来朝见,他老婆给他出主意,先王遣两子质汉皆不还,奈何欲往朝乎?王用其计,谢使曰:新立,国未定,愿待后年入见天子。不听天子宣诏,不爽!

其五,既与汉朝疏远,后复为匈奴后间,数遮杀汉使,汉朝能高兴吗?

最终,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大将军霍光白遣平乐监傅介子往刺其王,一击成功,将楼兰国改名鄯善国,并应新国王之请,屯田伊循城,以保护鄯善国。

从前177年汉朝宫廷出现楼兰的名字到前77年国亡名改,正好一百年。在这一百年里,楼兰反反复复,在匈奴与汉朝之间摇摆,多次劫杀汉使,不给皇帝面子,难怪,汉朝人对楼兰,势必欲灭之而后快了!

只是,诚如楼兰王所言,小国啊,砧板上的肉,能怎么办?要灭,您就灭吧!您高兴就好了!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究竟做了什么,让中原那么痛恨呢?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首《从军行》中的第四首。

因为恢弘开阔的气势和深邃高远的意境,此诗自古以来颇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是读来令人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亲身上阵,去攻打令中原人憎恶的楼兰古国。

如今人们提到楼兰时,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一个十分神秘的、已经消失在大漠中的古老国家形象。不过,许多人并不是十分了解楼兰的详细状况,甚至一部分人还误以为楼兰与唐朝处于同一时代,因此王昌龄才会写出"不破楼兰终不还"。在真实的历史上,楼兰大致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灭亡于南北朝时,前后历经约六百年时间。那么,为什么诗中的军队不击破楼兰就不愿班师呢?

楼兰到底做了什么让中原人憎恨和厌恶的事情,才会招来这样的针对呢?

按照目前已知的材料来看,楼兰的名称最早是被《史记》记载,它的城址大致是位于今天新疆罗布泊的西北部。汉朝初年,北方实力强大的匈奴阻断了汉朝以西的大片区域,以武力迫使小国们纷纷臣服于自己。作为小国之一,楼兰自然也是处在匈奴人的统治下,这一点在冒顿单于写给汉文帝的书信中有所记载。

汉武帝继位后,一改过去对匈奴安抚、忍让的外交态度,开始以军事实力强行换取和平。

另外,为了孤立匈奴、开拓贸易路线,汉武帝先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探查各类情报,随后又多次派兵解除匈奴对各国的控制,与许多西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楼兰身处交通要道,是汉朝使者的必经之路,在匈奴的授意下,楼兰常常对经过的汉使实施抓捕,这样的行为毫无疑问触怒了汉武帝。

直到昭帝元凤四年(前77),大将军霍光为了解决楼兰问题,才终于派出傅介子前往西域。和以前的汉朝使者不同,傅介子此行的任务并非是和平商谈,而是刺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