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帝王多无情,凡称帝者,皆不凡之辈,于群狼环伺之中脱颖而出,这注定他们不会和人心照神教,性格都是手段凶狠,不计情谊之辈。
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艰难时期和兄弟食同灶,寝同床,推翻前朝统治之后,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也为了给子孙留下安稳的江山,不念以往将跟随自己白手起家的兄弟几乎杀尽,然而有一人却得了善终,他就是有魏征,孔明之才的刘伯温。
刘伯温自幼就智力远超常人,他在朱元璋南下的时候受到赏识后辅助朱元璋,拯救朱元璋与危急之中,平定其他势力时积极进
言,在北伐之中屡献奇策,就是这样一位堪比诸葛亮的智星是如何在朱元璋疯狂屠杀开国功臣中保全自己的呢?
这就和马皇后有很大的关系,她聪慧仁义,对于朱元璋杀戮名将,他总是加以阻拦,婉言劝导,对于这些有功之臣常有维护,刘伯温就是受到皇后的指点才得以离开是非之地。
她赏赐给刘伯温三个水果两颗枣子和一颗梨,刘伯温机智过人,自然是明白了。
其中的含义,感激过后就匆忙回家告知家眷收拾行李,为离开做准备,毫不停留的写好奏折进宫向皇帝请辞,说自己年纪已大
不堪再为国分忧,希望可以准许自己告老还乡,说的是情真意切,朱元璋此时对刘伯温还未起杀心,自然是不愿他离去,但刘伯温坚决推辞表明离意,朱元璋只好答应,刘伯温如蒙大赦不做丝毫停留,扬长而去。
有人好奇为何皇后送他水果后就辞官还乡呢。有什么含义吗?原来皇后是顾及往日的情谊,害怕这位他日后有所不测,皇后提前有所警示,两个枣子,一颗梨,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早早离开,其他人也曾受到过具有相同含义的礼物,可是他们并未领会。
而刘伯温聪明绝顶看懂其中的含义,接受皇后的好意早早离开,远离正在酝酿的政治漩涡,逃脱了皇帝的魔爪,才避免自己的杀身之祸。
功成名就后的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了自己已经垂垂老矣,不再适合官场,决定归隐田园,于是告老还乡,这才逃过了朱元璋追杀功臣的一劫。但是,叛贼胡惟庸追到了刘伯温的老家,刘伯温郁郁而终。后来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为刘伯温平反,追封刘伯温为太师,谥号文成,并且给刘伯温的家人了免死金券,也算是对得起刘伯温所做的贡献了。
刘伯温出生在青田县,从小就天资聪慧,聪明过人,是十里八乡不可多得的人才。二十几岁就考取了进士,入朝为官。但是这样的太平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刘伯温敏锐的洞察能力就嗅到了政治的变化,辞官归乡,归隐田园。刘伯温的做法是正确的,辞官不久,各地就举起了抗元的大旗,在这众多起义军中,朱元璋听说了刘伯温的才气,于是邀请刘伯温出山,刘伯温也看中了朱元璋身上的独有的气质,决定跟随朱元璋完成一统大业。
刘伯温的眼光是独特的,朱元璋果然不是一般的人才。就这样,朱元璋最终建立了政权,封功臣刘伯温为太史令兼御史中丞。可是,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怕功臣位高权重,开始诛杀功臣。具有敏锐嗅觉的朱元璋又发现了不妙,于是便装病不上朝,不久就向朱元璋提交了辞呈,说自己年事已高,想告老还乡,归隐田园。朱元璋当即同意,于是,刘伯温收拾行囊回了老家。
可是刘伯温回去不久,被叛军胡惟庸陷害。刘伯温为了向朱元璋表明心志,亲自回京向朱元璋谢罪,老年人经过这一番折腾,回家不久就病逝了。后来,胡惟庸案发生,朱元璋开始给刘伯温平反,追封为太师,赐谥号文成,也算是对得起刘伯温的死了。
看过关于明朝历史的人,都会对朱元璋身边的智多星刘伯温印象深刻。
刘伯温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建国初期,也就是明洪武三年(1370)奖赏开国功臣的时候,朱元璋只是册封了他为诚意伯,这并不是最高的爵位,且每个月的薪水也少的可怜。
如果单纯的按照对大明王朝的贡献来说,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他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并且帮助他获得很多战役的胜利。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只是册封他当一个小小的诚意伯,而不是朝廷重臣呢?
其实,这一点很好解释,和朱元璋出身有关,他出身贫寒,比较自私狭隘。跟随朱元璋征战多年的属下内部并不是很团结,他们帮派林立,其中有一个最大的帮派就是以朱元璋为首的淮西集团。
他们人数众多,每一位成员都名声在外战功赫赫,它崛起于元末割据之际,形成于明朝肇建之中,是朱元璋赖以建立明朝、统一南北的核心力量。这其中就包括郭英、李善长、徐达等人,这些人都朱元璋的誓死追随者,又大多是淮西地区的人。
这也对百姓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觉得会说淮西话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再来看看刘伯温,他则属于另一个门派,因而在朱元璋眼里,他并不是自己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刘伯温料事如神,政治才能以及军事才能都十分厉害。
相信,没有哪儿个皇帝会喜欢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的人,因为他们会随时威胁大明江山社稷的稳定。
于是,为了以防万一,朱元璋在建国后就处处打压刘伯温,不仅不授予他应得的官位,反而任由别人欺压刘伯温。刘伯温和李善长二人一直不和,曾经发生多次政治冲突。
曾经,有一个叫李彬的官员,违法乱纪,被刘伯温关进了大牢,等审查完案件之后,他就秉公执法,立即下令要杀死李彬。那么,这个李彬是谁?他其实就是李善长的人,为了救他,李善长就特意找刘伯温求情,恳求他能网开一面,刀下留人。
奈何,刘伯温是油盐不进,坚决不松口,不仅如此,他甚至还扬言要上奏朝廷,让朝廷处置。这让李善长十分生气,决定一定要找机会报仇。回去之后,李善长是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好的办法。第二天一早,他又找到刘伯温,表示,京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下雨,既然刘伯温十分精通天文地理,五行八卦学说,自然知道现在根本不能杀人,否则会惹怒上苍的。
李善长这招十分阴毒,他话里有话,意思是说如果刘伯温杀了李彬,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天不下雨,引发旱灾。刘伯温听后,不仅没有害怕,反而更是坚定的说道:只有杀了李彬,天才会下雨。
没有 他是病死的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
刘基彩像
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求采纳
时至今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俨然已经是神话般的人物。作为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刘伯温对于明朝的建立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民间也有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等等神话般的说法。然而并非有才能就一定可以物尽其用,即使是像刘伯温这样的人,起初朱元璋也并不信任他。
朱元璋作为一个起义者,他只是敏锐地发现元朝政策的失败。元朝将全国的人分成十个等级,汉人的读书人被列入第九等,仅仅高于乞丐,比娼妓都不如。而朱元璋在抗击元朝的过程,逐渐发现了团结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于是他就下令他的部属们要网罗知识分子。此时的朱元璋重视知识分子,大部分原因是为了团结被元朝政府轻视的力量,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他的小政权背书,然而是否真的要委以重任,还是有待商榷的事。
朱元璋为了请刘伯温可是?三顾茅庐?啊!他先是安排胡大海去礼聘,被刘伯温拒绝,又安排李善长去,依然被拒绝。直到通过刘伯温的知交好友刘炎前去邀请,刘伯温才答应加入朱元璋的阵营。?三顾茅庐?相邀而来的刘伯温,为了报答朱元璋的知遇之恩,第一件事就是献上《时务十八策》,为他分析天下的局势,规划后续的发展方向。然而朱元璋是个什么态度呢?依据《明史》记载,?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朱元璋仅仅是表达了一下他的高兴,然后就是找了个地方把刘伯温优待起来了而已,并没有马上委以重任。
这就有点奇怪了,朱元璋?三顾茅庐?把刘伯温请出来了,刘伯温也拿出东西证明自己的价值了,并且朱元璋也认可了他的价值(要不然也不会优待)。为什么朱元璋不马上将刘伯温委以重任呢?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终于揭开了谜底。
话说刘伯温每天养尊处优的呆着,其实也很着急。因为他也是个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人,而不是为了被优待而来的。正如他所写的《郁离子》,刘伯温在最后一章里,以?愿与公子讲尧禹之道,论汤武之事,宪伊吕,师周召,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时之政,明法度、肄礼乐,以待王者之兴?就表达了自己想要?谋求救时之政?的政治理想。因此刘伯温这样每日被朱元璋优待,又不给事情做,他也有点着急。
不过,刘伯温毕竟就是刘伯温,他很快就想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当时朱元璋奉白莲教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皇帝,甚至在中书省也设了翰林儿的御座。这天刘伯温到了中书省,见到韩林儿的御座,不进步不行礼,反而口出狂言,说道:?这小屁孩尊奉他干啥?!左右官员大惊失色,马上汇报给了朱元璋。等刘伯温被带到朱元璋面前,他依然说不应该尊奉韩林儿,天命之所在应该是朱元璋。刘伯温的这一通表忠心,让朱元璋大喜过望,其后的朱元璋便对刘伯温言听计从。在刘伯温的运筹帷幄之下,朱元璋也顺利击败陈友谅,建立了大明的江山。
说到这里,诸位都看明白了朱元璋打的什么算盘了吧!先是笼络有声望的知识分子,不管有用没用,都先到我碗里来。确实有才能的,我先优待着,也不给你正经事干,你有才能我就养你,你只要不去我的对手那里,我朱元璋也不亏。而如果你既有才能,还认可我朱元璋,奉我朱元璋为主,我才大用你。因此,直到刘伯温说出那句?不应该尊奉韩林儿?的话,朱元璋才真的把他当成的自己人,才会对他言听计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6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是谁
下一篇: 成吉思汗为什么要攻打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