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人口最多的时候5000万左右。隋朝一统天下后,于大业五年(公元609年)进行了一次十分细致的人口调查及统计。结果显示,当时中国人口约为4600万上下。至隋末大乱前,隋朝人口超过5000万应该问题不大。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以大兴宫为正宫。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亡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营建并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以紫微城为大朝正宫。又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因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李渊亦逼隋恭帝杨侑禅让,建立唐朝。619年王世充拥立的皇泰主杨侗也被废,隋朝彻底灭亡,享国38年。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于唐朝,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治,兴建了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
隋朝出现万国来朝的局面。当时周边国家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以日本遣隋使最为著名。
一、人口对比
首先在史料记载之中隋朝的人口确实是唐朝人口的数倍,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隋朝就比唐朝强大。而之所以在官方记载之中两个朝代的人口差距非常的大,主要是因为隋朝对民间人口的清点的由官方人员进行的,而唐朝时期对人口的清点是由民间人们自主进行登记的。所以民间的普通老百姓为了减少所缴纳的税款,就少上报了很多的人口,这才是官方记载之中两个朝代人口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
?
当时隋朝刚刚建立初期,国库是十分的空虚的,而朝廷为了能够迅速的稳固统治就必须以最快的方式收拢资金,以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统治力度。而隋朝采用的收拢资金的方法就是从民间进行征收?人头税?,所谓的人头税就是人们必须按照每家每户有几口人,每个人又必须缴纳多少税款,才进行总的缴纳税款。
?
所以隋朝时期为了能够迅速的收拢资金,就派遣的官方的人员进行普查人口,所以隋朝时期在记载之中的人口数量多达四千多万。而到了唐朝时期,首先民间的经济都被隋朝给征收的差不多了,人们很难再拿出资金进行缴纳税款。其次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强行征收税款的话,很容易引起民间的反抗,所以唐朝就故意使用可以让人民钻空子的方法来普查人口,所以唐朝官方记载的人口数量才一千多万。
?
二、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朝为了充盈国库,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从民间征收了大量的税款。这种方式使得普通的贫寒家庭几乎无力存活,而后隋朝又进行了多项浩荡的工程,例如建城凿河。
?
虽然就政策上而言,这些都是为民服务的,但是在建城凿河的初期无疑是对民众的压榨,大量的普通民众被征召干苦力,大量的民众饿死、累死在一线上,这使得隋朝的统治在民间是十分不稳定的,所以后来李渊征讨隋朝的时候,在民间获得了极大的支持,而隋朝一方在民间则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使得隋朝最终不得民心而终结。
隋统一后,在文帝“开皇之治”时社会经济相当繁荣,仓禀殷实,人口藩息。到文帝末年,史书记载户已达890万户,据《隋书。地理志》所录,此时人口为4600万。这样的话,口户比就是5.17,至少看上去已经很合理。再从时代背景看,隋是大一统并且呈现富强的
王朝,皇权加强士族被削弱,这也使得户口整理工作进行的更顺利结果更精确。故《隋书》
记载的官方统计我认为是可信的。隋人口的巅峰是在炀帝大业五年破土谷浑之后。此时国内尚
未开始动乱,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但总的说来仍在增加。加上新置河西四郡,是年隋的户数无论如何也该突破900万户了。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杨广征高丽,天下始乱。紧接着的,自然又是诸侯混战的局面。直到628年唐朝统一,其间杀戮不止达18年,人口大量折损。
李唐号称中国封建盛世,天下承平逾百年,加上气候持续转热而使得农业的发展事半功倍,境内户口数长时间内都是在较快速的增长。据《杜佑通典》记载,太宗时唐的户数约为300万户。太宗之前高祖治世8年,假设这段时间足以使得口户比恢复到正常水平,则太宗时
人口约为1600万。高宗永徽三年,长孙无忌奏称天下户数380万。此时唐王朝根基已稳,高门大阀的地位又再次下降,统计所得也更可靠一些。高宗,武后执政时期,
唐朝的人口增长率比之创业期的太宗时期可能更快。《旧唐书》称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天下户数约635万户。这个数据与实际数量相比是只少不多的。
接下来是著名的开元盛世了,这一时期人口增长率并不见得比高宗时更快,但是
唐近百年的积累下,到玄宗朝终于放出万丈光芒。《通鉴》记载玄宗开元十四年户数706万户,口数约4100万。这一年唐朝廷大规模清查隐瞒人口,故我相信这是所有数据中,比较可信的一个。《杜佑通典》称天宝元年唐户数834万,略低于《旧唐书》所载。此时的人口杜佑称是4500万,这样的话,口户比约为5.4。这个比例放在其他时期是很“安全”的估计,但是终唐一朝,少有口户比低于5.7的。故而《旧唐书》850万户4900万人的记录可能更可信一些。
唐户口的最高峰,是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此时的户数约为900万,人口在5100万到5400万之间。
关于唐极盛时期到底有多少人口,向来分歧很大。我基本都是按照古籍所记录的来推算的,但是近来看到不少专家的著述称唐的人口最少有6500万,有西方学者甚至说唐的极盛,中国人口为1.4亿。暂时看来,这也只能是各执一词了。
公元756年安史兵变,战火烧遍北中国,人口再次急剧减少。此时北方民众为避战祸,大举南迁。自西汉末开始的南移,到此时发生决定性变。以后中国的人口重心就明显向南倾斜了。
《通典》上有记录唐乾元三年口数1700万的,但这相当不可靠,此时兵乱未消国内动荡,户口统计如何进行?这可能只是局部地区的口数。直到宪宗年间,唐号称中兴,《旧唐书》
记载宪宗元和年间户数在240万到250万之间,口数约为1600万,这等于说,唐在隋末动乱后百多年里人口的增长全都白废了,回到高祖太宗时期的水平线上。以后百年,唐的户口数也像唐的国势一样再也没能恢复过来。在黄巢兵乱以前,唐户数的最高峰不超过500万,不仅不如开元之初,也不及武后执政时期。
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最为分裂和动荡的一个朝代。在这样一个时期,人们为了躲避战乱自然会四处逃奔和迁移,但尽管如此,南北朝的人口统计工作依然做得很出色。那么,南北朝的人口数量是多少呢?南北朝有多少人呢?
数量:2,459,84016,163,863
备注数据出自《晋书·卷十四》,今学者估算实际人口达三千余万[3]
年代:西晋太康三年(282年)
数量:3,770,00024,768,900[63]
备注:数据出自《三国志·卷二十二》
年代:前燕建熙十一年(370年)
数量:2,458,9699,987,935
备注:数据出自《十六国春秋·前秦录》注:仅包括前燕原境
年代: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
数量:4,000,00020,000,000
备注:数据出自王育民版《中国人口史》
年代:东晋太元二十一年(396年)
数量:3,350,00017,000,000
备注:数据出自王育民版《中国人口史》
年代:刘宋大明八年(464年)
数量:906,8704,685,501
备注:数据出自《通典·食货七》,据今学者考证,实际人口达两千余万人。
年代:北魏正光元年(520年)
数量①5,000,000②6,000,000①30,000,000②35,000,000
备注:①号数据出自《文献通考·卷十》,②号户数出自王育民版《中国人口史》,②号口数出自葛剑雄版《中国人口发展史》
年代及数量: 六世纪二十年代北魏人口达600万户、3500万人,加上南梁的两千余万,南北总人口超过五千万。
年代:北魏永熙三年(534年)
数量:3,375,36820,252,208
备注:数据出自《文献通考卷十》
年代:北齐隆化二年(577年)
数量:①3,302,528②3,032,528①20,006,886②20,006,880
备注:①号数据出自《周书·卷六》②号数据出自《通典·食货七》,因学者考虑逃避沉重赋役而避于寺庙的僧尼人口而认为北齐河清三年(564年)人口峰值达2200多万,后因北齐后主的残暴统治及齐末战乱,齐亡时人口锐减回两千万。
年代:南陈太建九年(577年)
数量:①500,000②600,000①2,000,000②2,400,000
备注:①号数据出自《北史·卷十一》,②号数据出自《隋书·卷二十九》,据学者考证南陈实际人口达1500万
年代:北周大象二年(580年)
数量:①3,599,604②1,599,604,9,009,604
备注:数据出自《通典·食货七》,仅含北周旧地,因学者考虑未纳入统计的军户、隐户、少数民族等人群而认为北周至少有1250万人。
年代:北周大定元年(581年)
数量:4,622,52829,016,484
备注:数据出自《十六国北朝人口考察》,因考虑到隐匿户口,学者路遇、腾泽之认为北周灭齐后有3250万人。
年代:隋朝大业五年(609年)
数量:8,907,53646,019,956
备注:数据出自《通典·食货七》,因学者考虑到依附于世家门阀的浮客、部曲、奴婢、客女以及官户、匠户、乐户、佃农等大量未纳入户口统计的人群,因此学者认为隋朝人口峰值约达5032万 。
我国现存的最古人口统计数字是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王朝创建人夏禹时的人口记录。
根据《帝王世纪》,当时的人口为13553923人。
这一数字以后为历代史书所采用,成为世界各国最古人口数字之一。
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人口为13714923人。在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加战乱频繁,全国人口始终停滞在一千万左右。
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人口发展较快。
西汉平帝元始2年(公元2年)全国在籍人口为59594978人(《汉书》地理志)。
东汉桓帝永寿3年(公元157年)为56486856人(《晋书》地理志)。以后经历三国分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已,人口颇有减少。
在公元六世纪末,隋朝建立以后,全国重归统一,炀帝大业5年(公元609年)全国在籍人口恢复到46,019,956人(《隋书》卷29,《通考》户口1)。
唐代统治达250年,政局安定。玄宗天宝14年(公元755年)人口数字最高达52,919,309人(《通典》食货7),同西汉最高数字相比。仅少600多万。
九世纪中期以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战乱将引近百年。人口又一度减少。
公元976年宋朝统一全国。真宗景德3年(公元1006年)全国在籍人口恢复到16,280,254人(《宋会要辑稿》食货12)。
徽宗大观4年(公元111O年)达到46,734,784人(《宋史》地理志)。北宋全期,人口没有超过唐代最高数字。
十一世纪初期,金人入侵统治黄河流域,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全国政局又陷于南北对峙。
在公元1193—1195年之间,宋金两朝在籍人口合计曾达76,335,486人(《据《通考》户口2所载南宋口数,《金史》食贷志所载金口数合计)。
元代统治中国近90年(公元1279—1368年)。
世祖至元28年(公元1291年)全国在籍人口为59,848,964人(《元史》卷16世祖本纪13)。
明朝统治全国近三百年,留有详细的人口记录。
太祖洪武14年(公元1381年)全国户数为10,654,362户,口数为59,873,305人,每户平均口数5.62人(《明太祖实录》卷140)。
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全国户数为11,415,829户,口数为66,598,337人(《明成祖实录》卷26)。
整个明代历年在籍人口数字介于5,000—6,700万之间。
清朝时期人口增殖最快。顺治、康熙、雍正三代只有人丁数,没有人口数。一般所称口数包括男女老小在内,指的是全部人口总数。丁数是把每户所出壮丁人数,只指成年男子可任军役和劳役的数字;每户丁数平均只有一至二人,而人口总数每户平均都在5人左右。
顺治、康熙、雍正三代,人丁数历年都在两千万左右,估计人口总数均在六千万至一亿人左右。到乾隆年间,丁赋(人头税)并入地税,以后滋生人丁不再课税,人口隐瞒少了,人口增加甚快。
乾隆6年(公元1741年)在籍人口总数为143,411,559人(《清实录·高宗实录》卷157),这在中国历史上全国总人口数第一次达到一亿以上。
到乾隆28年(公元1763年),人口总数为204,209,828人(《清实录·高家实录》卷701)。
乾隆59年(公元1794年)人口总数为313,281,795人(《清实录·高宗实录》卷1467)。从乾隆6年到乾隆59年,经历53年,人口由1.43亿增加到3.13亿。乾隆是清朝极盛时期,五十年内人口翻一番是完全可能的。道光14年(公元1834年)人口总数为401,008,574人(《清实录·宣宗实录》卷261),全国人口第一次增加到4亿以上
。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生产力在增长中,全国人口从1亿迅速增长到4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6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宋朝在中国历史的贡献
下一篇: 朱棣北征最远打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