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果真是亡于“烽火戏诸侯”吗?如果细心推敲这段历史里面的小细节,真相就不难明了。
第一个理由,历史上果真有过“烽火戏诸侯”吗?
很多人据《史记》认为太史公言之凿凿,焉能杜撰?然而,我们从常识来判断,即可发现,“烽火戏诸侯”逗美人一笑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幽王之世,西周虽然天灾严重,气数将尽,但其势力范围还是很大的,王畿千里,与临近诸侯国的距离不可能是一个晚上即可到达的。美人如何可以在焰火晚会的当天晚上即可看到前来勤王的各路人马的壮观场面?显然,只须从常识判断,不难发现,这个故事里面就有着许多破绽,至少是后人附会的“小说家言”,不可信。
第二个理由,烽火台果真有那么大的作用,能够决定周王室的兴灭?
首先,骊山上的烽火台只不过是王畿之内的战警,如同于三国时关羽在长江沿岸设立的烽火台,只能对内起到敌情预报的作用,不可能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起到让诸侯国前来勤王的作用。或者说,即便是临近的诸侯国也不大可能可以看到骊山燃起的火警。《正义·括地志》云:“骊山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六里。土地记云骊山即蓝田山。”
其次,周幽王之世,天子的军力虽然有所衰弱,但还不至于衰弱到靠诸侯前来勤王的地步。西周王室本身就有三支强大的军队,分为西六师、东八师、殷八师。西六师驻守在都城宗周一带,即丰、镐之地,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周围,以保卫王朝的本土;东八师驻在成周,即东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由于东八师驻守成周,所以也称成周八师。
东八师的位置极为关键,它向东可镇守东方的广大境域,向西可拱卫宗周的安全,是周王麾下一支非常重要的军事力量。殷八师则是一支驻守东方殷商故地的军队。此外,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军队,根据周王朝的体制,他们之间是唇齿相依的,终春秋战国之世,尽管大国并小国,强国凌弱国,但在对外战争上,各国旗帜鲜明,团结一心。
何况,即便是到了西周末年,周王室仍然打赢过好几场战争,如《国语·晋语》还载,周幽王出兵征讨有褒,胜而归;《竹书纪年》也载,后十年,幽王还命伯士伐六济之戎,这一次虽然失败,伯士战死,但并不等于周王室毫无抵抗能力。况且胜败乃兵家常事,战败的责任史书上也没有说是幽王所致。
第三,如果确如司马迁所说,幽王数举烽火游戏,导致诸侯不信,而不来救驾。这还得两说。
开始几次诸侯发现只是游戏,不来“救驾”是自然之理,并非他们真的见危不救;后来真正发生犬戎攻入都城,幽王举烽火征兵而诸侯救兵不至,这是因为幽王失败得太快,诸侯来不及相救。否则,何以西周灭亡之后,反倒有好几个诸候国前来勤王?平王何以得以东迁?钱穆先生在他的《国史大纲》中指出:
“史公言幽王宠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举烽,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为之数举烽。及犬戎之,举烽,诸侯救不至,遂杀幽王。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兵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之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不需举烽。史公对此番事变,大段不甚了了也。”
此说甚有理。根据周代诸侯国的分布情况来看,各国的军队根本不可能同时到达。军队的调动、集结、备粮、行军,再到最后赶到陕西境内,近则十天半月,远则一年半载,幽王和褒姒怎么可能在烽火台边野营等待几个月呢?
我们要说起西周最后一位君王周幽王,一定绕不开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这个“求锤得锤“、”不作不死“的故事本身就非常戏剧性,再加上司马迁出神入化的文笔修饰,让周幽王成为了史上最著名的亡国之君之一。
然而如果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个故事仍然有难以解释的问题。
首先,古代没有和谐号、复兴号这种快速的交通方式,诸侯赶来镐京勤王时效性本来就存疑, 即便这头周幽王点起烽火,各诸侯就马上发兵,在当时的交通状况下,少则十天多则数月,诸侯才有可能带兵赶来,加上各诸侯地理上距离镐京的路途不一,基本上是无法做到所有诸侯同时到达的情况。
因此,事实上,即便周幽王真的打算要用烽火来调戏诸侯,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出现每隔个十天半个月就稀稀拉拉来几个诸侯军队赶到镐京,然后发现是消息有误就三三两两离开回国,这种情景,在故事中笑点如此高的褒姒看来,恐怕是无论如何都笑不出来的。
更何况,打仗从来就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秣马厉兵,算上战前准备的时间,恐怕诸侯到达镐京的时间会更长。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故事,故事里周幽王昏庸无道,褒姒祸国殃民,这样的形象就仿佛向所有人宣称,这对君王夫妇德不配位,以至于后面亡国失地,君主战死、王后被掳走都是他们咎由自取,周幽王失去王位似是理所应当,大快人心, 演义的痕迹太重,仿佛就像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剧本一样不真实。
我们看一下当时的人物关系,当时周幽王宠爱的褒姒是褒国的一位贵族女子,褒姒生下儿子,周幽王动了废长立幼的心思,他废掉了原先申国的王后,也废掉了原先的太子姬宜臼,这一切都是在为褒姒与她的孩子在铺路。
周幽王战死的时候,正好处于要废立储君的节骨眼,而 周幽王战死的地点是在骊山脚下,骊山的地理位置处于镐京东南方向,而并非是西戎所在的西北方向,而镐京东南方向正是废掉的王后申后的母家申国!
这些种种的不合常理都在表明一个 历史 真相,一个完全有悖于烽火戏诸侯的 历史 真相。
历史 上申国是西周设立用来抵抗南蛮异族的诸侯国,申国在南方渐渐发展,开始逐渐壮大,有要脱离王室控制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之下,周天子必须利用其它诸侯来制约申国不受控制的壮大, 因此周天子选择了相对比较容易控制的褒国,娶了褒国的贵族女子褒姒,给予褒国高于其他诸侯国的待遇,企图制衡申国的力量。
这也不是周幽王的首创,在他的父亲周宣王的时代,周王室就发现诸侯力量已经开始不受自己控制,并开始挑起诸侯之间的争斗来实现周王朝对诸侯的控制。
在废掉申后之后,申后带着废太子逃回了申国,引发了周与申国之间的军事对抗,周申之间的矛盾爆发,申侯自然是咽不下这一口气,女儿跟外孙双双被废,让申侯开始对西周所在区域开始进行武装威胁,周幽王与申国撕破脸皮,也出兵东南,打算削弱申国的力量。
于是双方在骊山遭遇,爆发了大战,申国联合犬戎的军队击败了周的军队,并且直截了当地杀死了周幽王,攻占了镐京,拥立自己的外孙姬宜臼,既是随后的周平王,至于褒姒,她与申后水火不容,结局可想而知。
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不代表申国就大获全胜了 ,周平王没有得到所有周贵族的承认,这也是后来周平王东迁之后,有长达九年的时间里,没有诸侯来朝见周天子的原因,这部分不愿承认周平王的诸侯以虢公姬翰为首,他们拥周幽王的弟弟为天子,既是周携王,这也是导致东周开始同时出现两个周天子的原因。
申侯自知申国无法控制镐京所在的地区,而且又有周携王的势力威胁,因此不得不带着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邑,自此标志着东周时代的开始。
综上,周幽王与褒姒的死,并非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其原因在于周王室的衰落与诸侯的崛起不可避免产生的矛盾,而周幽王的昏庸形象只是经过史学家加工的一个亡国之君的结果而已,真实的 历史 ,比故事里的更加残酷。
因为?烽火戏诸侯?这一个故事的逻辑严密性其实并不强,仔细推论的话就会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并且清华大学在之后发现了一系列竹简,里面写有西周灭亡的原因,人们推论后认为竹简上的内容更符合历史。所以?烽火戏诸侯?这一经典的历史典故,很有可能是杜撰的。
?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有记载的是《左传》、《史记》,周幽王非常宠爱他的妃子褒姒,但是褒姒却是一个冰美人,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便想到了一个蠢方法,在《左传》里面,周幽王用击鼓的方法召集诸侯,而《史记》里面周幽王用的便是我们熟知的烧狼烟召集诸侯,虽然方法不同,但是结果却都一样。最后诸侯们不再来救援周幽王,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我们都知道在当时西周的各个诸侯国其实距离都是非常远的,当国都都能够看到敌军的时候,再去召唤诸侯,各方诸侯在那个时候也只能用马匹赶路,就算再快也要好几天,这好几天里肯定国都都被攻打完了,还有必要过来营救吗?这便是?烽火戏诸侯?中最大的逻辑问题。所以一直以来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烽火戏诸侯?并不是真正的史实。只是?小说家言?式的说法,是司马迁为了劝诫君王要远离女色的?谎言?。
而后来清华大学发现了一份先秦竹简,里面记载了商纣以后到战国前期的事情,而在这里面却并没有?烽火戏诸侯?和美人褒姒的存在。西周灭亡的原因在竹简上写的是因为周幽王主动去攻打王后父亲,却被王后父亲联合其他游牧民族将其打败。所以这份竹简的发现更是让很多史学家认为?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杜撰的故事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4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晋景公,历史上死得最倒霉的皇帝
下一篇: 古代真的有龙吗还有人吃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