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夏季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关于如何避暑,就成了一个上至王室皇家、下至平民百姓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达,人们可以待在空调房里吹空调,可以吹电风扇吃冷饮,过一个清凉的夏天。但古时候没有电,没有风扇,没有空调,没有冰箱,那皇帝跟平民百姓如何度过漫长炎夏呢?
从史料的记载来看,皇帝作为一国之主、九五之尊、万金之躯,避暑的方法相当先进多样,有以下4种,其中第2种已失传,但第4种现代人都在用。
第一种,宫女伺候。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皇帝身后站着宫女,手拿巨大蒲扇,这并不是杜撰,而是历史上的真实场景,夏天热的时候,宫女们轻摇蒲扇,给皇帝送去习习凉风,这些宫女受过专门训练,手法娴熟,能很好的掌控风力,而且一般都是好几百个轮换,凉风不断。
第二种,制造“水机”。凉水被“水机”送到屋顶上,然后沿着屋脊散落下来,犹如瓢泼大雨,不仅能降温,而且在艳阳照耀下呈现出优美景象,深受皇家喜欢。这种方法在古代十分先进,避暑山庄和颐和园等地都曾出现过,不过现在已经失传了。
第三种,用冰块降温。为了能让皇帝在夏天的时候凉快一点儿,寒冬腊月期间,宫里便忙开了,派遣专门的人去采集冰块然后储存在地窖中,到夏天的时候,再将冰块取出来,放置在皇帝房间的各个角落,房间内温度瞬间降低,十分凉爽,不过这种方法很耗费人力,也只有皇家才用得起。
第四种,吃冰镇食物。古时候虽然没有电没有冰箱,但有青铜冰鉴,是一种由铜鉴、铜缶制成的酒具,工作原理是依靠装在鉴内的缶周围的冰块,使缶中物体降温,达到冰镇效果,这样皇帝在大热天享用冰凉爽口的食物,从而降温消暑。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了现代,不过现在有了电跟冰箱,就更加方便了,可冰镇的食物也更多样化。
至于普通平民百姓,一般就是自己用扇子扇风,在阴凉的地方吹吹风纳纳凉,再不然就躺着,心静自然凉嘛。
皇帝是古代最有权利的人,整个国家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享受的也是全国最好的东西,那么拥有一切的皇帝是怎么度过夏天的,他们是怎么避暑呢?即使是现在的有钱人也会非常羡慕古代皇帝的避暑方式。
皇帝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衣冠整洁的,不管天气多么炎热都得穿上长袍,带上象征权力的皇冠,浑身上下被包裹的严严实实。但皇帝可不傻,可不会让自己硬生生被热晕,皇帝虽然穿的很厚,但衣服都是非常宽松的,而且都是丝绸之类的布料,是非常通风的,并不会特别热。
但仅仅依靠衣服的痛风性可是不能避暑的,所以古人就想出许多法子。第一个就是宫女给皇帝扇扇子,皇帝往那一坐,就有宫女给他们用扇子扇风,而且扇风的力度刚刚好,不大也不小,在炎热的夏天有人扇扇子也是美滋滋。
第二个就是修建人造瀑布,这个庞大工程会耗费很大的人力和财力力,在当时也只有皇帝能享受的起。什么是人造瀑布呢?夏天来临的时候,通过特质的机械,把凉水运送到屋顶,然后让凉水从屋檐四周垂落下来,这种方式降温功能还是非常不错的,既能看到瀑布,又能起到降温的效果。明朝的皇帝就特别喜欢这种方式,因为明朝的皇帝都会享受嘛,没有几个皇帝是痴迷于政务的,反而都特别会玩,所以更是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好玩还凉快的东西。
第三个方法就是用冰块降温,古人当然知道冰块降温的好处,在那个时候取冰块只能在冬天,所以皇宫往往养着一群专门取冰块的工匠,到冬天的时候就去结冰的河里取冰块。然后储存下来,等到夏天的时候把这些冰块拿出来,冰块的降温效果是很好的,堆一屋子冰块比跳河里还凉快。
这些方法都用完了还热怎么办?那就换地方,全国所有的地方都是皇帝的,想去哪就去哪,所以皇帝就带着大群的妃子太监和士兵,一大群人去凉快的地方住上几个月,等到凉快的时候再回来。清朝时,最著名的避暑胜地就是承德的避暑山庄了,康熙乾隆等好几个皇帝都来这里避暑。
来过北京的人都该知道,夏天的北京,酷暑难耐,热浪袭人。乾隆皇帝就曾以《热》为题,专门作诗来形容北京炎热的盛夏。“岂无九重居,广厦莲垂湘。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展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在那没有电扇、空调和冰箱的年代里,在重重宫院的紫禁城里,皇帝是怎么避暑的呢?每到酷暑,皇宫里就想尽了种种办法。这些传统的方法虽然没有现在的设备效果显著,却也是巧妙利用自然之物的奇思妙想。他们具体是如何来进行防暑降温的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暗藏玄机的房檐
明代以后的建筑规制是:“檐步五举,飞椽三五举;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这简单的建筑法式,里面却有大奥妙。
那时人们已经善于运用冬夏季日影的角度(就是今天所说的太阳高度角,北京地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7°,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6°),来设计出檐的角度。宫内的北房有了这个角度的屋檐,就能够在夏至前后,屋檐遮阳;到了冬至前后,阳光满室,使得房间内有冬暖夏凉之感。
二、竹帘、凉棚营造出来的阵阵清凉
宫中营造人工阴凉的方法也不少。比如,屋檐前面悬挂帘子,一方面可以遮挡阳光,另一方面也留有空隙保持通风。帘子何时挂何时收当时都有规定。
帘子还有等级划分,最高级的是用斑竹、香妃竹编织的,饰有各种图案,等级低的是用苇箔编成的。道光帝所作《湘帘》诗说:“一桁垂银蒜,编成翠竹箩。篆烟留细处,草色看时多。月下纤无影,风前动有波。湘江遗趣在,夏永静如何。”
更大一点的工程是搭凉棚,就是在宫殿顶上和院里搭个顶盖来遮蔽阳光。棚匠们用简单的圆木作为支架,搭好后上边铺上苇席,并用绳子捆扎好。这种凉棚可卷可展,烈日当头的时候展开遮挡阳光,早晚时再收起来通风。搭凉棚一般在阴历四月开始。
三、冰桶凿孔送凉风
冬季储藏冰块到夏季用的习惯,在我国北方由来已久。考古发现,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用来贮存冰块的冰窖。明清时候,盛夏也会大量用冰。冰窖一般有官窖、府窖和民窖,《大清会典》中记录的清代在紫禁城、景山、德胜门外、正阳门外都设有官窖,共计18座,仅紫禁城中的冰窖就藏冰25000块。冰窖造型基本相同,采用埋入地下1.5米的半地下形式,长约11米,宽约6米,容积为330多立方米。这些冰块都是在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后,由采冰者凿成规定尺寸的方块拉入冰窖,待转年的夏天使用。隆宗门外西南的造办处附近就有一处冰窖。
清代宫内储存冰块的器具被称为“冰桶”、“洋桶”,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为内胎,也有用金属胎的。形制呈斗状,口大底小。盖多采用很厚的木板,两腰部都有铜环,方便搬运。有四条腿足,足下还装有托,用来防止潮湿。这种宫廷“冰箱”比起现在的冰箱太过简单,但是构造合理、实用。当时的“冰箱”主要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用来冰镇饮料和时鲜水果,因为箱体内采用铅或锡为里,能起到较好的隔热作用,而箱底有小孔,可以排放融化的冰水。冰桶另一个用途是降低室内的温度。箱盖上设有透气孔,因此排出的冷气还能起到“空调”的功效。
另外,清代的帝王子康熙皇帝以后,历朝历代,每年夏季都会离开故宫到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去避暑。
我国古代社会,随着都市的繁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了唐宋时期避暑纳凉已成为夏季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封建时代的皇家宫廷,其避暑方式十分奢侈。唐代时,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据《唐语林》卷四记载:“玄宗起殿,……时毒方甚。上在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四隅积水帘飞洒,座内含冻。”由此可见,这种制冷设备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较高的降温能力。张仲素《宫中乐》诗云:“甘泉将避暑,台殿水光凝”,就是对凉殿消暑的赞誉。
在宋代帝王的凉殿中,也有这种设备,但比起唐朝则更加豪华。《武林旧事》卷三载:“禁中避暑,多御复古,选德勤殿及翠寒堂纳凉。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地可十亩。池中红白菡萸万柄,盖园丁以瓦盎别种,分列水底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等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闻洪景卢学士尝赐对于翠寒堂,不可久立,上问故,笑遣中贵人以北绫半臂赐之,则境界可想见矣。”可以看出,宋代凉殿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而且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使冷风带香,芬芳满室,其冷风效果之好,已使人感到寒凓不堪。
除了机械制冷设备以外,宫廷中还备有大量的藏冰。每当寒冬季节,都有专职官吏负责采集天然冰块,贮存于冰室之中,炎夏期间取出,以供皇家之用。
唐代的高官显贵们,有的也建立起私家避暑设施,虽然比不上宫廷的规模,但也极尽巧妙之思。其中专供纳凉用的水亭,就是唐代宫吏设置的一种避暑建筑。《唐语林》卷五记载御史大夫王某“宅第有一雨亭,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刘禹锡《刘驸马水亭避暑》诗也描述了水亭特色:“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这种水亭,利用机械将冷水输送到亭顶的水罐中贮存,然后让水从房檐四周流下,形成雨帘,从而起到避暑降温的效果。当然,这种半自动的制冷设施,用费颇大,并非一般人所能建造。
唐代显贵杨国忠还造冰山来避暑,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载:“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座客虽酒酣各有寒色,亦有挟纩者,其骄贵如此。”天然藏冰,在唐代属希有之物,《云仙杂记》说:“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而杨氏一族,竟能以融化巨大冰块的方式来降温避暑,足见其富贵骄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4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你知道吗,蚩尤后裔是什么民族
下一篇: 你知道吗,七七事变中宋哲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