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你知道吗,太康失国是怎么回事

以史为鉴 2023-07-05 23:02:48

你知道吗,太康失国是怎么回事

姒太康,姒姓,名太康,姒启长子,夏朝第三任君主,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史称之为太康失国。那么,太康失国是怎么一回事呢?其事件经过又是如何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太康失国的事件经过是怎样的吧。

关于太康失国事件

姒太康自小跟着父亲姒启享乐,启死后太康继位,太康继位后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朝内部矛盾重重,藉(读jié)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微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关于太康失国的事件经过

启死后,由子太康继立,也沉湎于声色酒食,政事不修,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一度夺取夏王室的统治权力。但后羿也是一个残暴的统治者,他自恃有强大的武力,“不修民事”,只管田猎游乐,把政事交给寒浞经营。后来,寒浞勾结后羿的“家众”,杀死后羿及其家属,篡夺统治权。有一次,他带着家属、亲信去洛水北岸游猎。一去3个多月未归,弄得百事废弛,民怨沸腾。东夷族有穷氏(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北)部落首领后羿乘机起兵,夺取了夏的都城安邑。太康带着猎物兴高采烈地回来,在走到洛水岸边时,见对岸有重兵把守,便慌忙派人过河探问,这才知道是后羿不让他回都,各部落首领都不满意太康的荒唐,又惧怕后羿的实力,谁也不来帮助。太康后悔不及,只好在阳夏筑了一座土城居住下来。史称“太康失国”

后世对太康失国的评价

太康失国,皆因为他不顾百姓,只图自己享乐,使得王道不正。而可悲的是,后羿得位以后,居然也重蹈了太康的覆辙。后羿自持善射,以为天下无人不服,便对自己的言行不加丝毫约束。他像太康一样终日沉湎于酒色,不问政事。后来,在他的亲信中有一个叫寒浞的,此人诡计多端,早想除掉后羿取而代之。他知后羿目中无人,于是伺机暗杀了后羿,自己当上了国君。可怜这“家天下”的夏朝,才传了两位君王,权位就落到了外姓人手中。

5张图带你了解夏朝

带你了解夏朝

一、夏朝概览

中国第一个王朝、开启世袭制家天下、古时称作华夏九州。

箸名事件:

大禹治水:时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夏朝建立:时长470年,历史都城河南城内。

少康中兴:更迭王位7位,创立人大禹。

著名人物:大禹、启、太康、少康。

二、夏朝重要事件

1、夏朝建立

在上古时代,人们大都与部落形式群居,历史上有出现3位著名君主分别是尧、舜、禹,那时洪水泛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一段佳话,禹因治水有功被推荐为部落首领,后在公元前2070年正式将部落改为国家,由此建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

2、开启“家天下"

在上古时代,王位传承是禅让制,即是君主把王位传给有贤能的人,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禹在开启夏朝后本想把王位禅让给大臣伯益,后被禹的儿子“启”夺权,由此开启了王位世袭制,即王位传位给家里人,也被俗称家天下。

3、太康失国

夏朝在禹和启之后,启的儿子太康继位,但或许是富不过三代,太康开始贪图享乐,夏朝因此走上下坡路。在太康出去游玩途中,被东夷有穷氏的部落首领后羿乘机夺权,造成“太康失国”

4、后羿代夏和寒浞夺权

后羿夺取政权后并没有立即称王,而是扶植了一位傀儡皇帝“仲康”(太康的弟弟),仲康去世后由其儿子“相”继位,后羿在觉得时机成熟后赶走了相自立为王,也就有了后羿代夏,但不久之后因为后羿也贪图享乐,被他的大臣寒淀趁机夺权。

5、少康中兴

在寒浞夺取王位后,相的儿子“少康”韬光养晦,不断壮大,最后在有虞式部落帮助下打败寒淀重夺王位,因为少康深知成长之路上的艰辛,所以上任后励精图治,推动夏朝走向繁荣。

6、夏桀亡国

在夏朝的末年,当王位来到第14任皇帝孔甲的时候,夏朝已出现哀弱,而夏朝到17任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夏桀的时候,因其暴君行为最后被商汤部落所灭,由此结束了夏朝长达470年的统治。

三、夏朝贡献

1、工业

在夏朝,随着技术和农业不断发展,手工业已经逐渐从农业中剥离出来,在制陶、纺织、治金上都有很高成就,奠定了夏朝手工业的基础尤其是陶器,在夏朝已经是一个独立且非常重要的行业,夏朝出土的陶器胎质细腻、制作精美,代表者手工艺者的高超手艺。夏朝也有一些出土的青铜器,是青铜器早期快速发展阶段。

2、文化

在商朝甲骨文之前,夏朝陶器上有发现一些刻符,有可能和当时夏朝礼制相关,它们形态各异,很多刻符与贵州省水族文字相似,有可能是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但因夏朝一直没有完整的文献,所以对夏朝的存在充满着争议。

3、农业

在夏朝已有五谷概念,不仅有粟和黍,而且还有数量比较少的小麦和大豆,夏朝也有酿酒的习惯,大多数是度数比较低的粮食酒。

四、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它是夏朝后期的都城,在那里不仅有出土各种夏朝文物,另外还发现中国最早的宫城基座,方正的面积、中轴线的设计,成为了很多后代宫殿设计的规划制度之一。

夏帝太康失国这一段历史,《史记》不记载,是疏忽还是另有隐情?

《史记.夏本纪》关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是这样记叙的,“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

记载很简单,太康帝不体恤民事,导致失国。他的五个兄弟在洛水北岸等待他,作了一首《五子之歌》。太康帝逝世,弟弟仲康即位,这就是仲康帝。仲康帝在位时,主管四时的羲氏、和氏沉缅酒色,废弃天时,错乱季节。胤奉命去讨伐他们,作了《胤征》。仲康逝世,儿子相帝即位。相帝逝世,儿子少康即位。

从这些记载看,没有半点关于太康失国后(后羿和寒浞乱政)的描述,是司马迁的疏忽漏记还是司马迁对于《左传.魏庄子》关于太康失国的记载不置可否,抑或司马迁本人有其它考虑才那样记载?

关于疏忽漏记这个说法,我觉得这个说法可能性很低。为什么这个说呢,我之前在关于五帝和少昊问题上有过阐述,那就是司马迁本人做事严谨是有人品保障的。所谓同行是冤家,东汉的史学家班固对他的评价是,司马迁“其文 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由此可见疏忽的原因可以排除。我们知道夏朝时期其实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商朝才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所以太康失国,后羿寒浞乱政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而《左传》是春秋战国时期,同样距离夏朝有一定年限,关键也是没有文字记载。或许是口口相传然后在某个时间记录下来,又或许有我们不知道的方法有记载,所以司马迁秉着求实的态度,不置一词。

有人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给出了这段历史的记载,只是比较隐晦。我们知道,"大康(太康)-中康(仲康)-小康(少康)"表示一个完整的三康递降序列,今在中康与小康之间插入一个"相",可以表示三康序列的中断,中断的位置在中康与小康之间,这表明仲康与少康之间王统有过中断。而仲康与少康之间的"相"有二指:其一指仲康之子、少康之父;其二指杀死仲康之子少康之父的寒浞,以表示在仲康与少康之间,曾有在昔为夏相的寒浞代夏政的事实存在。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在夏、寒四十年斗争中,最后的胜利者是少康。所以,"太康-中康-相-少康"这一段王统是由少康的御用历史学家拟定的。他这样的拟法,既承认了寒浞代夏四十年的史实,也藉寒浞曾为夏相的事实,将寒浞定位为夏统中断期间的看家人而将其纳入夏王统,从而照顾到了王统的严肃性,也兼顾到了夏王室的面子。

论夏朝的治国之道:导致太康失国的必要因素


论夏朝的治国之道:导致太康失国的必要因素

论夏朝的治国之道:导致太康失国的必要因素。提到太康失国事件,很多人都知道是因为太康不理朝政,只知道贪图享乐,导致政权被夺,这当然是根本原因,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太康的父亲夏启,启在位的时候,因为个性很强势,凡是不服从他的人都会被杀死,他靠着简单粗暴的杀人统治国家,虽然有效,但是也为后来太康失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启获得大胜之后,为了显示权威,他效仿父亲禹的涂山大会,又建了一个叫钧台的高台,大会诸侯。钧台又叫夏台,在启的时代是作为启和诸部落长的宴会之所,但后来变成了夏朝的国家机器,说白了就是用来镇压和囚禁的地方,后面我们还将提到它,它曾经囚禁过一些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启在位的时候,他的个性很强势,凡是不服从他的人都会被杀死,他靠着简单粗暴的杀人统治国家,但是确实有效,他迅速?中了权力和财富,天下的诸侯没有人敢违抗他。

启虽然顺利接掌了帝位,但是,各部族的不满就此埋下将来变乱的种子。天底下任何一个新事物出来,都有它发生的社会原因,所谓存在即合理。但是旧事物能够存在这么久,自然也有其存在的理由。而新事物则是一件试验品,一个试验品要变成成品,并且取代现在的制度,也许要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或者是两件事物要摆在桌面上被大众反复验证多次以后,才能够确定哪一种更适合现在的社会。

所以,尧遇上了反抗,舜也遇上了反抗,禹把这种反抗压下了,顺利地传位给了启,但是反抗并未消失,它?然较以前更弱,但是它仍然存在,而这种隐患,将埋在启的儿子身上。

根据后世的记录,当时启的生活水平和他爹禹是完全不一样的。大禹为了治水一生奔波,但是启的生活就很腐败。据记载,启那时制造了很多青铜器来喝酒吃肉,音乐舞蹈也都样样齐全。他那时享用的音乐已经不是原始部落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唱歌跳舞的那种音乐,而是专门有人为他表演。

而启的儿子太康就是在这样一个非常享福的生活环境里长大的。太康不像启,一开始就要为了王位跟别人拼死拼活,他一生出来王冠就戴在脑袋上,有好吃的好穿的,过得比谁都舒服?但是一个人享福享多了是要付出代价的,温室里的娇花一旦离开庇护而放到野生环境中,就很难抵御现实的风雨。

太康没多少心眼倒是真的,能力不足也是真的。他打猎就打猎,结果被几个手下一忽悠,渡过了洛水,离他的国都?臣民们越来越远了。等他走远了,一个早有准备的部落长,当时叫有穷国的后羿率领自己的兵马冲进了夏朝的国都,占据了王宫,然后派人在洛水上断了太康的归路,让那小子别回来?,自动被流放去吧。

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一点,启的暴力统治或许在他活着的时候是管用的,能起到富国安邦的作用,他死了以后呢?那些长期处于压迫的人们不会反抗吗?据记载夏国的群臣与百姓并没有奋起反抗入侵者,反而因夏民代夏政,就是完全接受了后羿的统治,除了换个帝王之外,夏国的国政还是跟以前一样顺利运转。可想而知,这些百姓们内心里是反抗的,反抗启的暴政!也愿意接受新的证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3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